0060 唯望生,不望死

與薛懷義胡扯這會兒,李潼心中也是權衡諸多。

他首先需要確定的是一件事,薛懷義是個怎樣的性格並不重要,這和尚本身就談不上有什麼獨立的人格,僅僅只是武則天的附庸而已。

換言之,李潼也根本就不指望能夠忽悠住薛懷義而謀求什麼利好。特別在當下這一階段,薛懷義某種程度上就等同於武則天。

比如就眼下而言,雖然還不能確定,但薛懷義之所以來仁智院,大概率是爲了躲避太平公主的求救。薛家對這個野藥販子出身的乾親戚不可謂不仁至義盡,把你名字都寫到族譜上了,還要怎麼做?

結果真遇到難關要幫忙,薛懷義屁都不敢放一個。真要超出武則天意願的請求,這傢伙毛都指望不上。

他雖然腦洞大開,擔心死後到了黃泉會被李家祖宗們收拾,但李潼也休想以此就擺弄他。

且不說這本來就是窮極無聊的內心加戲,退一步講,縣官不如現管,最起碼在死之前,他還得在武則天面前討生活。李潼真敢那麼做,老小子嘴皮子一鬆被他奶奶知道了,說不定李潼先一步趕去黃泉跟祖宗們加深感情。

但這件事也不能說就全無意義,最起碼有了薛懷義這層關係,他與武則天得以對話的距離得到前所未有的拉近。眼下需要考慮的,還是先哄住薛懷義,維持這一層關係。基於這一點能做什麼,還得繼續試探。

“我雖然馬齒猶短,但也幾經瀕危。能告薛師者,無非病夫俗談,唯望生,不望死,長生久視,人之大欲,除此之外,再無他求。”

薛懷義聽到這話,又是撇嘴哂笑:“不過是庸夫雜言,何須你來道我。長生自是生人大樂,幾人又能達成?多想費神,無用身後。”

“斗膽稍作細辯,薛師所言長生,與守義所言終究還是不同。薛師春秋富足,榮祿滿享,體格精壯,本無掐指待死之患,偶思長生,無非閒來故事。”

李潼嘆息作自憐狀:“至於守義,又與薛師不同,久病之身,纖弱之質,風大則折,勞久則傷。長生於我,是溺者浮木,渴者甘霖,苦盼得此,諱於言死,不是閒說。”

你這榆木疙瘩,要我怎麼說?你這年輕力壯的感受不深刻,有人需求很急啊!煉丹去,獻藥去,喂死你那老姘頭。

不過這想法,也只是存在心底一個美好願望。武則天初期雖然崇佛,但當真的完成革命,且權位漸固後,位置不同了,想法與做法自然也就發生了變化。

像是眼下召集和尚們,讓薛懷義主持修編《大雲經神皇授記義疏》。但是到了699年的聖歷年間,又創建控鶴監,着令二張兄弟組織學士們修《三教珠英》,要讓儒釋道三教得以融合。

沒辦法,和尚們唸經吃齋還可以。但治理天下要用士人,長生久視要靠道士。佛經念得再好,修得來生善報,總比不上我煉丹養生,皇權久固。

所以武周後期,武則天是服丹的,甚至也不排除她現在就在服丹,畢竟年紀大了,吃點保健品人之常情。但這丹藥似乎毒性不大,還是讓她活到了神龍年間。

李潼說這些,也有鼓動薛懷義加大獻丹力度的意思,但就算薛懷義不聽,也不打緊。

特別是要告誡這老小子,不要天天把黃泉、地府掛在嘴邊,擔心死後遭到李家祖宗們報復,你這口無遮攔的,有人聽了不舒服。主要原因,自然還是不希望薛懷義再拿這些話題對他糾纏不休。

薛懷義聞言後,雙眉微微一皺,但轉又舒展開。他本也不是什麼思緒通透之人,即便有些靈巧,泰半也要用在應付女人上,自不會一轉三道彎的去琢磨李潼的話。

而李潼又忌憚薛懷義背後的武則天,許多意思都不可表達的太直白,彼此交流起來,自然效率低下。

氣氛沉悶片刻,薛懷義便從席中立起,甩着那紫紅相間寬大僧衣踱至門前,似乎是打算離去,但見太陽仍有老高,臉色便稍顯踟躇。

李潼猜的沒錯,薛懷義今日所以來到仁智院,的確是爲了躲避太平公主糾纏。

早間他於明堂工地蹲點監督,有禁中宦者持神皇信物至此傳召,薛懷義不疑有他,便跟隨宦者往禁中去,但宦者過仙居院而不入,頓時便讓他有所警覺,逼問之下才知是太平公主假神皇信物要見他一面。

幹侄子薛紹遭殃,薛懷義自然心知,甚至這件案子就是他的乾兒子索元禮督辦,自然清楚當中水深。薛懷義自不會傻呵呵去見太平公主,索性中途折轉,衝進了仁智院中。

到了仁智院後,又想起此前傳言永安王死而復生之事。薛懷義對此抱有不小興趣,獵奇之餘,自然也是憂恐,畢竟他除了督造明堂之外,還奉命主編《大雲經義疏》,即便不通佛理,偶爾轉去瞧一瞧,聽那些高僧窮論生死輪迴事宜,心裡多多少少是有些瘮得慌。

可是這個永安王不識擡舉,說話遮遮掩掩太不爽快,辜負了名字裡那個“義”字,自然讓薛懷義大大掃興。

見薛懷義似乎有離去之意,李光順有些按捺不住,上前一步施禮道:“冒昧請問薛師,太后行詔起築慈烏臺,未知工事籌備如何?”

薛懷義聞言後,眉頭便皺了一皺,隨口回答道:“明堂是國之大禮,天堂又起築在即,餘者小事,留後再論。王是名門貴種,還這麼不識大體?”

聽到這一回答,不獨李光順滿臉失望,就連李守禮都神色一急,搶步上前要作爭論,卻被李潼擡手拉住制止。

他早知武則天對他們一家是無所謂的態度,對薛懷義的回答也不感意外。

“薛師且慢,請稍移尊步,是了,就是這裡。”

李潼行上前推了推薛懷義,讓他站回陽光射入廳堂的區域,然後便覺得眼睛一閃,華麗的僧衣、鋥亮的腦殼,在陽光照耀下真是熠熠生輝。

薛懷義有些狐疑的看看李潼,見他只是怔怔端詳自己腦殼,頓時有些不自在:“永安王要望什麼?”

“守義樂養生,好玄逸,也淺涉望氣之法。薛師印堂,赤光暗聚,或鴻光,或兇光,也是不敢篤言。”

李潼小退一步,開口說道。能不紅嗎,且不說那紫紅僧衣的映襯,老小子在席光用手掌擦腦殼便不下十幾次。

人走運了,再大問題不是罪過,倒黴了,喘口氣都十惡不赦。

載初年間有奇才傅遊藝,熱心擁立,區區一年之內由一縣主簿升爲鸞臺侍郎而拜相,一年之內歷青綠朱紫,號爲四時仕宦。但到了武周革命後的天授二年,傅遊藝夢登湛露殿,以謀反罪而死。

按照這位老先生一飛沖天的勢頭,不要說夢登湛露殿,夢騎武則天又如何?和尚睡得,我睡不得?無非履極在即,武則天自己也方寸失衡,濫賞之後自己回味過來也覺得丟臉,隨便一個藉口料理了。

李潼走運還是倒黴,自然也只在武則天的一念之間。

如果連這樣一句模棱兩可的屁話都能讓武則天肝火大動,他也不必再費心搞什麼騷操作,洗洗乾淨等着丘神勣來收腦袋,順便陷害一下他四叔李旦吧。他至今所擁有的活動度,也是這樣一點一點的前拱試探出來。

但薛懷義聽到這話,卻頓時警覺起來。說到底,他心裡還是將永安王當作能夠通幽徹玄的奇人,否則不至於一見面就拉住對方追問不休。

更何況,他是翻閱過存放在內署有關永安王的籍冊,心知那一首《慈烏詩》的來歷。就連神皇都對此深信不疑,遍示臺省重臣。薛懷義誰都不相信,但卻絕不會懷疑神皇,神皇都這麼做,可見永安王的確不凡。

再者他哪怕神經再怎麼大條,也不好將此困惑追問神皇。

因是,聽到永安王這麼說,他心裡多多少少是有些忐忑,剛顯露出來的倨傲姿態頓時又收斂回去,拉住李潼低頭將腦殼頂在他面前,又說道:“王再仔細看看,究竟是鴻光還是兇光?”

“我也只是淺涉微末,於己尚且不敢篤信,更不敢誇言欺詐,邀寵於人。料想薛師恩眷深沐,應是鴻光更多。但我還是建議薛師能訪問道德高士,所觀所言自然要比我更加可信。”

此前李潼言語遮遮掩掩,薛懷義懶得琢磨,可是現在關乎自己切身,卻是依稀有些聽明白了。無他,當年他在坊野流竄賣野藥的時候,此類說辭也是不陌生的,模棱兩可,讓你細品。

他自己自然是瞎糊弄,但永安王是不是,還真不能確定。但薛懷義也決定,稍後一定要找一些道德玄士給自己稍作張望,占卜一下勢頭如何。

李潼難窺薛懷義心聲,但能猜到,要的就是你疑神疑鬼。等到你去訪問其他人,無非衆口一辭的阿諛,即便搞些什麼祈禳,也不過敲詐你的財貨。

但只有我能篤言,你有刀兵血光之厄:誰能想到這樣一個草包大將軍,真有能夠統率大軍出征的一天?

明年突厥犯邊,是否偶然事件不好說。但即便武則天眼下已經有了解決將相的思路,料想不會提前大半年就告訴薛懷義,這大嘴巴實在也難保守秘密。

否則哪天道左遇見張光輔,彼此大眼瞪小眼,說不定熱血上涌指着對方就罵:老小子你小心點,等幾個月就弄死你!

0592 諸族姝色,惟王擷取0323 欲保榮華,則必謀險0755 權出於我,當重其位0288 大廈將傾,人皆待食0622 作歌殺蕃,論氏震怒0772 義無大小,概是正氣0517 眩於名實,不知所守0810 日拱一卒,改制興世0661 吐蕃羣貴,不容一女0241 秀姿動人0204 誰都別惹我0281 牡丹花下死0382 太平薦才,姑侄漸遠0223 軟飯香糯0072 天賦異稟0857借道西康,征伐六詔0494 纔不配位,必受其殃0649 殺伐痛快,直擒土王0180 豈能笑罵由人0425 禍延深宮,三思殺女0789 榷鹽新政,以補糧荒0241 秀姿動人0282 眼高手低,矜傲排外0499 成器忤我,不堪爲儲0540 關中雖險,不復天府0805 冊授羣臣,大治將興0814 休戈遼東,整軍備戰0593 殿下高潔,淺俗難蔽0069 大麴《萬象》0789 榷鹽新政,以補糧荒0827 大國體龐,治軍尤難0924 諸方來朝,羣蕃入拜0508 豺狼之國,不可不防0125 風雨飄搖的宰相們0026 聖母臨人,永昌帝業0849 昭德有力,驪山伴駕0763 國之武庫,藏惡納奸1006 南士北行,道途寂寞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0371 爲王先驅0856兵強馬壯,殺氣外露0732 民爵普授,兩稅試行0178 鳳聲初啼誰不知0868 老婦害我,不容善終0563 天家德種,合御蒼生0695 幸從殿下,此生無悔0710 頓筆書成,命系大王0573 狼騎入谷,唐軍棄城0916 欽陵梟雄,不可小覷0907 忠魂貞烈,刀鋒難屈0358 入嗣孝敬,爵封代王0997 生則同衾,死則同穴0667 川西王屬,豈爲蕃土0168 大凶出洛,人共殺之0060 唯望生,不望死0105 人間滋味0136 良人淑女,有妨名節0537 惡貫滿盈,附郭京城0174 天恩浩大,不敢辜負0430 千金易得,真心難求0221 窺望河西0177 大王才思敏捷0028 禁宮異兆1022 留情有度,子姑待之0760 唐家有我,我有一劍0283 舊事重提,命門被撩0896 應試不舉,斷須明志0673 胡酋不恭,恃寵而驕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0958 寡人有疾,大幄能容0152 潛龍怒音0196 卑職願從大王0035 嬌花藏毒0245 曲江櫻桃園0357 皇嗣罪隱,刑徒出頭0663 郭某詭論,誠能亂事0934 德祐農本,社稷之福0128 江頭未是風波惡(求首訂!)0432 達則兼濟天下0957 六尺之勇,何懼踏營0425 禍延深宮,三思殺女0805 冊授羣臣,大治將興0691 伯玉氣象,一代先河0764 皇命驅使,殺賊有功0170 神都世情(鼠年吉祥!)0038 水漲船高0634 羣相亂議,昭德請辭0075 將軍跋扈0444 聖皇洪福,神佛入苑0483 兄弟益封,煊赫無雙1050 亂社稷者,罪惡滔天0890 人情長久,取捨恰當0788 諸子授首,兵出河北0387 門傲難託,上官聽樂0121 徐敬真引誣0700 雍王獻貨,且入宮庫1024 宗子慚情,朕難辭咎1039 浴血殺敵,英姿壯否0785 監國元嗣,仁恩普施0867 有花堪折,解我相思
0592 諸族姝色,惟王擷取0323 欲保榮華,則必謀險0755 權出於我,當重其位0288 大廈將傾,人皆待食0622 作歌殺蕃,論氏震怒0772 義無大小,概是正氣0517 眩於名實,不知所守0810 日拱一卒,改制興世0661 吐蕃羣貴,不容一女0241 秀姿動人0204 誰都別惹我0281 牡丹花下死0382 太平薦才,姑侄漸遠0223 軟飯香糯0072 天賦異稟0857借道西康,征伐六詔0494 纔不配位,必受其殃0649 殺伐痛快,直擒土王0180 豈能笑罵由人0425 禍延深宮,三思殺女0789 榷鹽新政,以補糧荒0241 秀姿動人0282 眼高手低,矜傲排外0499 成器忤我,不堪爲儲0540 關中雖險,不復天府0805 冊授羣臣,大治將興0814 休戈遼東,整軍備戰0593 殿下高潔,淺俗難蔽0069 大麴《萬象》0789 榷鹽新政,以補糧荒0827 大國體龐,治軍尤難0924 諸方來朝,羣蕃入拜0508 豺狼之國,不可不防0125 風雨飄搖的宰相們0026 聖母臨人,永昌帝業0849 昭德有力,驪山伴駕0763 國之武庫,藏惡納奸1006 南士北行,道途寂寞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0371 爲王先驅0856兵強馬壯,殺氣外露0732 民爵普授,兩稅試行0178 鳳聲初啼誰不知0868 老婦害我,不容善終0563 天家德種,合御蒼生0695 幸從殿下,此生無悔0710 頓筆書成,命系大王0573 狼騎入谷,唐軍棄城0916 欽陵梟雄,不可小覷0907 忠魂貞烈,刀鋒難屈0358 入嗣孝敬,爵封代王0997 生則同衾,死則同穴0667 川西王屬,豈爲蕃土0168 大凶出洛,人共殺之0060 唯望生,不望死0105 人間滋味0136 良人淑女,有妨名節0537 惡貫滿盈,附郭京城0174 天恩浩大,不敢辜負0430 千金易得,真心難求0221 窺望河西0177 大王才思敏捷0028 禁宮異兆1022 留情有度,子姑待之0760 唐家有我,我有一劍0283 舊事重提,命門被撩0896 應試不舉,斷須明志0673 胡酋不恭,恃寵而驕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0958 寡人有疾,大幄能容0152 潛龍怒音0196 卑職願從大王0035 嬌花藏毒0245 曲江櫻桃園0357 皇嗣罪隱,刑徒出頭0663 郭某詭論,誠能亂事0934 德祐農本,社稷之福0128 江頭未是風波惡(求首訂!)0432 達則兼濟天下0957 六尺之勇,何懼踏營0425 禍延深宮,三思殺女0805 冊授羣臣,大治將興0691 伯玉氣象,一代先河0764 皇命驅使,殺賊有功0170 神都世情(鼠年吉祥!)0038 水漲船高0634 羣相亂議,昭德請辭0075 將軍跋扈0444 聖皇洪福,神佛入苑0483 兄弟益封,煊赫無雙1050 亂社稷者,罪惡滔天0890 人情長久,取捨恰當0788 諸子授首,兵出河北0387 門傲難託,上官聽樂0121 徐敬真引誣0700 雍王獻貨,且入宮庫1024 宗子慚情,朕難辭咎1039 浴血殺敵,英姿壯否0785 監國元嗣,仁恩普施0867 有花堪折,解我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