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混亂局勢

高順隱瞞了被刺殺之事,置身事外,躲在桃園堡低調生活;並開始規劃收復五原郡之事。

冀州和朝廷卻一片混亂。

各縣官員逐級上報,冀州刺史王芬心中大驚;現在他正忙於謀廢皇帝,轄區內突然出現這麼大的慘案,直接打亂了他的計劃。

王芬有大名於天下,在黨人中位列“八廚”之一;廚者,稱讚的就是那些能以家財救濟世人的名士;黨錮被解禁後,他被任命爲冀州刺史。

隨後,河間國相、中山國相和涿郡太守分別上書朝廷,矛頭直指袁家,且證據確鑿,人證物證俱在,容不得袁家狡辯。

皇帝劉宏正想親巡河間國,而冀州突然出現這麼大的慘案,且事發地點爲河間國,他大呼僥倖,暗道,這肯定是袁家用來對付他的,便打消了出巡的計劃。

不過皇帝卻不甘就此作罷,命人嚴查,一定要查出一個水落石出。

朝廷重臣感覺這些喪心病狂的傢伙竟然想攻打縣城,心中更是憤慨,特別是盧植,若是范陽縣城被攻克,范陽縣城肯定被他們屠戮、劫掠,他們的家人難以倖免。

袁家最年長的一輩中只剩下袁隗了,他娶漢末大儒馬融之女爲妻;而盧植年少時,拜大儒馬融爲師。

憑這段淵源,盧植不好發難,不過內心的憤怒卻難以消除。

袁家在大呼冤枉,肯定是有人想嫁禍於袁家,只是他們的辯解在事實面前顯得蒼白無力。

那些世家,也逐漸瞭解了事情的經過和細節,對袁家非常失望;被滅門的家族大部分都與袁家交好,所有的證據都指向袁家,並不是一句冤枉就能打消袁家的嫌疑。

那些死士的屍體,皆經過仵作的檢驗,非普通百姓、流賊,更非軍士,從他們的骨節等內容判斷,可輕易確認他們的死士身份。

能調動這麼多死士的家族,在大漢屈指可數,而袁家是最有可能的家族之一。

即便不是袁家所爲,這些家族皆在袁家的庇護之下生活,袁家也有責任查清事實,還他們一個清白。

隨後,更不利的事情爆發,冀州、幽州、青州、豫州、兗州,甚至司隸地區,上至地方官員,下至普通百姓,皆在流傳袁家有不臣之心。

甚至有人用五行學說來解釋袁家代漢的必然性。

而冀州刺史王芬卻大呼僥倖,此舉可掩蓋他謀廢皇帝的陰謀,爲推脫罪責,故此暗中推波助瀾,形勢對袁家更加不利。

王芬上躥下跳,令袁家的處境雪上加霜,更加被動,讓袁隗非常惱火。

幾百死士未歸,連主事之人都不知所蹤,袁家便猜測是高順所爲,他們的目標是刺殺高順,高順無恙,他們卻丟失了幾百死士,而這些死士的屍體卻莫名其妙的出現在涿郡和中山國,且這麼多資財被悄悄運走,除了冠軍侯高順,沒有人有如此大的能力和手段來掩蓋事實,不過他們百口難辯,難道要主動承認他們刺殺冠軍侯的事情?

這麼大的事情,肯定要有足夠分量的人出來背鍋,才能打消陛下的憤怒,安撫不明真相的各級官員和百姓;袁家思前想後,決定把王芬作爲替罪羊。

袁家的密探遍佈大漢,王芬的行爲,袁家早就瞭如指掌了。

於是,袁家便暗中操作,精密部署,通過門生故吏之口,把王芬的諸多行徑泄露出去。

張讓等宦官與士族勢不兩立,袁家是士族的代表,正想借此打壓袁家,絕不會輕易放過這個機會。

大將軍與士族的關係越發親密,在得到士族的支持後,他的地位非常穩固,故此強力支持袁家。

而陛下知道袁家的影響力,現在還不宜撕破臉皮,故此選擇了隱忍。

在袁家有意引導下,隨着陛下對事情審查的深入,矛頭順利轉向了冀州刺史王芬。

最終,該事被認定爲王芬謀廢陛下陰謀暴露,爲謀求自保,嫁禍於袁家;而那些被滅族的衆多家族,是王芬爲消除罪證才殺人滅口;陛下幫助袁家消除了嫌疑。

陛下大呼僥倖,王芬罪責難恕。

王芬爲避免牽扯家人,畏罪自殺。

陛下感覺還是皇親靠的住,便任命宗正劉虞爲冀州刺史,富饒的冀州,必須牢牢的掌握在自家人手中。

不過有心人卻不會這麼認爲,他們認爲是袁家在幕後操作,事情暴露,刺史王芬只是被推到前臺的替罪羊;故此,民間關於袁家有不臣之心的流言越傳越廣,很多人對此確信無疑,很多中小家族,逐漸拉開與袁家的距離。

冀州的民間百姓更是不相信是刺史王芬所爲。

王芬在州四年,積極收納流民,鼓勵墾荒,安撫百姓,打擊叛亂,治軍理政,成績卓著,使冀州相對安定,民生富饒;這樣的官員豈能背叛朝廷?

各類自然災害接連不斷,糧食價格逐季提高,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各地起義層出不窮,有識之士意識到大亂將至,局勢比他們看到的還要兇險,宜早做準備。

士族之間的分裂開始加劇,各自謀劃未來,小的家族加快尋找靠山。

曹家宦官家族,本身與張讓關係非常密切,也想謀求高官,曹嵩花一億錢買下太尉之職,位列三公之一,希望爲子孫後代謀求更大的利益。

袁家先是動用關係,把家族成員外放爲官,其中,袁遺被任命爲山陽郡太守。山陽郡地處平原,非常富庶,且爲交通要衝,連接兗州、豫州和徐州,離青州也近在咫尺。

另外,他們積極拉攏、交好一批年輕的武將或者地方官員。

年中,長沙郡(今湖南長沙)人區星自稱將軍,聚衆萬餘人,攻打郡縣,起兵反漢。大將軍何進推薦,遷孫堅爲長沙太守,進剿區星義軍。孫堅至郡,施設方略,身先士卒,一月之間,即將區星軍討平。孫堅因其功得封烏程侯。

孫堅戰功卓著,對所獲得的職位極爲不滿;當時長沙郡人口稀少,算是蠻荒之地;故對大將軍產生怨恨情緒,認爲大將軍不重視他,純粹把他當成一工具,根本沒把他視爲核心人員。

袁家看出門道,抓住機會,積極拉攏孫堅,使孫堅背叛了大將軍,投入袁家的懷抱。

爲免遭更大的打壓,且交好各地世家,袁家加速歸攏財力,關閉北方諸多生意,把市場主動讓給附屬家族。

集中家族力量,重點培養袁術和袁紹。

陛下感覺到士族的龐大壓力,更爲大將軍倒向士族而痛心,便加大了賣官的力度,連關內侯爵位也開始對外銷售;他要儘快撈到足夠的金錢,儘快重建南軍,否則,他的自身安全都沒有保障。

第86章劉宏決定第610章國內情況第162章張角後事(下)第17章縣長的心思第146章人員分工第225章李肅來投第449章馬超拜師第224章朝廷封賞第310章混亂局勢第423章笮融反叛第146章人員分工第634章分封諸國第629章戰爭將起第469章荊揚水戰第197章徵北將軍第476章孫堅戰死(上)第414章魯肅之謀第176章平定青州第217章圍困柳城第129章鐵匠鄭財第351章強勢袁術第205章超級忽悠第97章人員安排第416章再見老村長第353章袁隗之策第550章高順受封魏公第357章戲志才之謀(下)第612章新建六王國第163章孤立廣宗第287章強勢呂布(七)第491章新收四將第513章世人的選擇(上)第320章西園八校第112章張飛醉酒第175章高順封侯第404章招安黑山軍(上)第158章張角出逃(三更)第641章慘烈的攻城戰第93章擴編騎兵(下)第426章笮融再叛(上)第317章震驚帝都第118章遭遇刁難第281章強勢呂布(一)第144章駐兵遼西第361章潘鳳陣斬華雄第471章劉表的反擊第569章馬踏西域(下)第408章收服趙雲第545章徐盛斬樂就第91章擴編騎兵(上)第622章進軍埃及第176章平定青州第230皇帝謀劃第74章處理內奸第369章董卓遇刺第617章征伐非洲第62章戰前安排第60章登記戶籍第262章董卓崛起第91章擴編騎兵(上)第272章劉宏狂喜第546章孫權軟禁劉備第107章烏桓使者第263章擴大商貿第607章離開第596章劉協妥協第143章皇帝決定(三更)第283章強勢呂布(三)第321章呂布崛起第601章麴義反叛第589章南下航海第211章移民定襄第427章笮融再叛(下)第4章規劃未來第384章徐州密約第266章瘋狂殺戮第24章系統升級第20章激烈角逐第371章憋屈的董卓第231章高順賣馬第569章馬踏西域(下)第202章再見張遼第334章收復朔方郡第83章王允籌劃第55章立足縣城第101章各方反應第441章趙雲發威第123章積極備戰第16章技驚四座第487章佔領會稽郡第317章震驚帝都第230皇帝謀劃第596章劉協妥協第55章立足縣城第550章高順受封魏公第591章伏完的籌劃第94章聖旨到達第422章接收五縣第569章馬踏西域(下)第257章人才輩出
第86章劉宏決定第610章國內情況第162章張角後事(下)第17章縣長的心思第146章人員分工第225章李肅來投第449章馬超拜師第224章朝廷封賞第310章混亂局勢第423章笮融反叛第146章人員分工第634章分封諸國第629章戰爭將起第469章荊揚水戰第197章徵北將軍第476章孫堅戰死(上)第414章魯肅之謀第176章平定青州第217章圍困柳城第129章鐵匠鄭財第351章強勢袁術第205章超級忽悠第97章人員安排第416章再見老村長第353章袁隗之策第550章高順受封魏公第357章戲志才之謀(下)第612章新建六王國第163章孤立廣宗第287章強勢呂布(七)第491章新收四將第513章世人的選擇(上)第320章西園八校第112章張飛醉酒第175章高順封侯第404章招安黑山軍(上)第158章張角出逃(三更)第641章慘烈的攻城戰第93章擴編騎兵(下)第426章笮融再叛(上)第317章震驚帝都第118章遭遇刁難第281章強勢呂布(一)第144章駐兵遼西第361章潘鳳陣斬華雄第471章劉表的反擊第569章馬踏西域(下)第408章收服趙雲第545章徐盛斬樂就第91章擴編騎兵(上)第622章進軍埃及第176章平定青州第230皇帝謀劃第74章處理內奸第369章董卓遇刺第617章征伐非洲第62章戰前安排第60章登記戶籍第262章董卓崛起第91章擴編騎兵(上)第272章劉宏狂喜第546章孫權軟禁劉備第107章烏桓使者第263章擴大商貿第607章離開第596章劉協妥協第143章皇帝決定(三更)第283章強勢呂布(三)第321章呂布崛起第601章麴義反叛第589章南下航海第211章移民定襄第427章笮融再叛(下)第4章規劃未來第384章徐州密約第266章瘋狂殺戮第24章系統升級第20章激烈角逐第371章憋屈的董卓第231章高順賣馬第569章馬踏西域(下)第202章再見張遼第334章收復朔方郡第83章王允籌劃第55章立足縣城第101章各方反應第441章趙雲發威第123章積極備戰第16章技驚四座第487章佔領會稽郡第317章震驚帝都第230皇帝謀劃第596章劉協妥協第55章立足縣城第550章高順受封魏公第591章伏完的籌劃第94章聖旨到達第422章接收五縣第569章馬踏西域(下)第257章人才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