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劉宏決定

張讓說道:“陛下,臣有一建議,不知該不該說。”

“哈哈,張常侍,你還有什麼話不能說呢?即便說的不對,朕也知道你是好心,朕不怪你,快說來聽聽。”

張讓狠狠心,像是下很大決心一樣,鼓足勇氣說道:“陛下,既然您也看好這高順,不妨下一次大的賭注,我建議把代郡、上谷郡、常山國一起賣給高順;同時調馬邑縣長趙雄擔任漁陽郡太守,以表彰其戰功,算是給他們一點甜頭,更重要的是區別於士族推薦的雁門郡,讓高順等人徹底擺脫與士族之間的關係;且這4個郡的稅收皆不用上交,讓其用來組建軍隊,確保邊境安寧;讓高順再推薦一人接任馬邑縣縣長之職,由高順協助守護雁門郡,若他們能確保雁門郡無虞,則來年讓他們接管雁門郡,這樣整個幽、並兩州就安全了;如果他們做不好,明年則全部罷免,這4個郡又可以賣一次了,咱們白得三千萬錢,如果他們做的很好,陛下可以在明年招高順進京面聖一次,以示皇恩。”

“他們交了多少錢?”這是劉宏最關心的問題。

“回陛下,他們已上交三千金。”

劉宏不滿道:“這樣咱們不就少賣一個郡嗎?而且要送他四個郡的稅收,朕豈不虧大了?”

“陛下,那上谷郡和代郡還剩下幾個縣,總共沒多少人,那常山國的稅賦大部分供給常山王之用,進貢的那點錢不值一提,只有漁陽郡還好點,不過也經常遭到異族的劫掠,若他們能保證邊境安寧,咱們賺大發了,每年節省下來的軍費就是一筆數量龐大的財富。”

劉宏笑道:“呵呵,其有能力做到保障邊境安寧?不能因爲一場小勝而過高的估計了他們的實力。”

張讓道:“陛下,他們要是能力達不到,可隨時撤換,主動權掌握在陛下手中;像代郡和上谷郡,不僅沒有稅收,每年還要給他們花費大量的軍費,很不合算,能賣出去已經很不錯了。”

皇帝從小窮怕了,當了皇帝后對金錢特別貪婪,聽張讓如此說,不由心動,這樣非常划算。又問:“若他們乾的很好,那朕該怎麼樣做才能讓他們忠心耿耿呢?”

張讓笑道:“陛下,您採取的辦法多了去了,比如皇宮賜宴、爲其舉辦成人禮、賜表字、甚至從皇族中選擇一位宗女賜婚或者封侯等,這樣他肯定會對陛下更加忠心。”

“呵呵,張常侍說的有道理,不過你這麼看好他,且爲其說好話,是不是收了他的好處?”

聽皇帝如此說,張讓被嚇壞了,立即跪下,辯解道:“陛下,臣對陛下忠心耿耿;臣讓前去傳旨的小黃門問過他,他不願意來朝爲官,願意立足邊郡,保鄉里平安,這樣的武人,只要控制好了,絕對比用士族安全多了;這皆爲臣的真實想法,全爲陛下着想啊。”

劉宏想了一下,又諮詢道:“那讓他們組建多少軍隊爲宜呢?少了不能保邊郡安寧,多了朕又怕尾大不掉,真矛盾啊。”

張讓想了一下,說道:“陛下,這好辦,咱們給其在郡內很大的自主權,像馬邑縣一樣;陛下不用管其組建軍隊的數量,但是要控制他們軍隊的薪俸水平,保持與北軍相同便可,杜絕他們搶丁拉夫,爲害郡縣,這樣的話他們有錢就多招兵,沒錢就少招兵,只要能保護邊郡安全便可;如果他們組建的軍隊數量多,且戰鬥力強,陛下還可以抽調一部分兵力支援其它地方,這樣的話,還能起到分化瓦解,避免其實力過度膨脹的作用。”

皇帝劉宏非常興奮,蒼白的臉色頓時變的紅潤起來,他心想,這樣做的話無論如何他都不吃虧,就是不知道高順是否接受這樣苛刻的條件啊。

於是劉宏問道:“那他們能否接受這樣的條件嗎?”

張讓也很爲難,那高順也不傻,想了一下後才說道:“陛下,有幾種辦法,第一,反正他們交了3000金,若他們不同意,咱們就白得3000金,所以他們只能去上任;第二、若干好了,到時候陛下及時拉攏一下,以示皇恩,他們肯定會忠心耿耿,且只能依附於陛下;第三,若干不好,則逐個撤換便是。當然了,抽調他們軍隊的事情暫時不能告訴他們,等他們做強了再說。”

聽了張讓的話,劉宏頭腦也在急速的運轉,把幽州的三個郡和冀州的一個郡交給一個勢力,有很大冒險的成分,更何況他們能否保證邊郡安全,現在還不好說。

如果他們做的很好,邊郡安寧,則他就賺大了;如果他們不勝任,也沒有什麼損失。

何況他們是良家子出身,把士族都得罪光了,非常容易控制。

不過皇帝有皇帝的想法,此乃屁股決定思想,皇恩要慢慢的施,不能一次滿足其慾望,要吊着他們的胃口,既不讓他們做大,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又能讓他們死心塌地的爲朝廷不斷賣命。

於是劉宏說道:“上谷郡和代郡處於長城之外,攻防一體,一起賣給他們,方便他們防禦;對於馬邑趙雄,取得馬邑大捷,朕獎賞其百金;若他們成績斐然,則明年把雁門郡獎賞給他們,讓他們爲朕好好的守護邊疆。”

“陛下,那還要退錢給他們?”

張讓原本還在想,若陛下同意了他方案,他必定讓傳旨的小黃門向高順等人索取漁陽郡的錢,至少要500萬錢,不管將來他們發展的結果如何,收到手的錢纔是自己的錢;如果他們能在幾郡立足腳跟,到時候再逐漸拉攏也不晚,反正他們把士族都得罪光了,只能依附皇帝陛下,那與依附他們這羣宦官有何區別?失去了宦官的保護,他們有再大的本事,也會葬身士族的羣毆中。

如果有了一位擁有強大兵權的將領支持,宦官與士族的爭鬥中會更戰上風,所以他爭取逐步把高順等人牢牢抓在手中,成爲他們對抗士族的一大助力或者棋子。

沒想到皇帝否決了他的意見,讓他非常失望。

“呵呵,收上來的錢豈有退回去的道理?朕決定採取你的意見,這兩個郡給予他們全權做主的權利,且他們收復的縣也由他們獨自任命縣長,朕就不另外收費了;這兩郡的稅收也不用上交朝廷了,就讓他們用來組建軍隊之用。”劉宏最終下定了決心,又說道:“秋冬季節馬上來臨,鮮卑大軍快要南下了,這個冬季就當是對他們的考驗吧,希望他們不要讓朕失望啊。”

張讓大急,忙說道:“陛下,上谷郡和代郡,每年需要青、冀兩州各援助千萬錢才能度日,這樣話他們怎麼招兵、養兵?邊郡危矣。”

“哈哈,邊郡的財力養不了多少兵,那就用他個人的財力養兵;至於徵兵的範圍,朕允許她在幷州、幽州和冀州這三州內隨意徵兵,只要他能養的起便可。”每年能省下兩千萬錢,劉宏非常高興。

既然皇帝不想賣給他們3個郡的太守之位,再勸也沒用了,可不能引起皇帝的猜疑,只好調整思路,張讓繼續建議道:“陛下,臣感覺這樣會影響陛下的信譽,臣建議,把常山國相調換成護烏桓校尉之職,這樣的話陛下每年能節省六千萬錢的費用,又不用再退錢給他們了,且保住了陛下的信譽。”

劉宏還想用護烏桓校尉來牽制高順在代郡和上谷郡的發展,要是把護烏桓校尉賣給他們,且授予他們在兩郡全權做主的權利了,要是他們做大了,以後將很難控制;不過護烏桓校尉府每年的花費太龐大了,不僅要養軍隊,還要給烏桓人賞賜,能甩掉這個包袱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於是劉宏在權衡利弊後,決定採納張讓的建議,說道:“既然這樣的話馬邑縣長趙雄的賞賜就沒有了,且護烏桓校尉府的任何花費都由兩郡出,朕不再承擔任何費用了;另外,由於代郡和上谷郡都是他們一夥的,取消護烏桓校尉使持節的資格。”

張讓心中暗罵,陛下真能算計,真摳門。

第338章戲志才和郭嘉第101章各方反應第327章程武之策第277章天使到來第511章公孫瓚來投第39章巴豆立功第575章呂布的決定第605章離開前的準備(中)第108章長吏獻策第98章安排就緒第590章滅門司馬家第279章兵進荊州第633章滅亡羅馬帝國第221章程立之功第146章人員分工第91章擴編騎兵(上)第500章進軍巴蜀第358章討要賈詡第290章李肅建議第419章精明的魯肅第33章震驚四方第590章滅門司馬家第14章選拔護村隊(上)第72章戰後獎勵第522章佔領豫章郡第341章謀誅宦官第561章交州士燮投降第588章謠言四起第7章初次殺戮第367章洛陽局勢第176章平定青州第244章田豐之策第483章黃祖投降第104章搬遷郡治第639章最後的決戰第617章貴霜帝國降服第39章巴豆立功第27章悠閒生活第563章劉備的歸宿第327章程武之策第425章矛盾加劇第580章衆人的心態第57章張遼現身第213章偷襲鮮卑(下)第147章冀州老將429李儒的規劃(下)第579章李傕、郭汜之亂第465章高順勉爲其難第135章鄒靖來投第512章接收豫州第494章潛伏三年第652章一晃十年第94章聖旨到達第634章分封諸國第345章政治交易第103章再次升級第99章杜邊歸來第515章世人的選擇(下)第636章危險的美洲之行第200章到達寧城第571章西域大都護府第547章徐盛無奈投降第466章挺進中原第67章騎兵出戰第97章人員安排第313章鮮卑內亂602章平定益州第399章公孫瓚的崛起(下)第396章陰險的袁紹第597章達成禪讓協議第645章大獲全勝(上)第509章步兵對戰騎兵第578章王允之死第494章潛伏三年第76章首次出塞第322章呂布出兵第285章強勢呂布(五)第69章甕中捉鱉第606章離開前的準備(下)第545章徐盛斬樂就第98章安排就緒第440章趙雲選兵第31章戰後總結第107章烏桓使者第155章斬殺張寶(三更)第159章意外之喜第338章戲志才和郭嘉第199章田豐之計第302章又是一年第353章袁隗之策第366章郭嘉之策第293章卜己投降第562章孫權投降第449章馬超拜師第578章王允之死第162章張角後事(下)第373章兩郡來投第286章強勢呂布(六)第220章見公孫瓚第229章高順謀劃
第338章戲志才和郭嘉第101章各方反應第327章程武之策第277章天使到來第511章公孫瓚來投第39章巴豆立功第575章呂布的決定第605章離開前的準備(中)第108章長吏獻策第98章安排就緒第590章滅門司馬家第279章兵進荊州第633章滅亡羅馬帝國第221章程立之功第146章人員分工第91章擴編騎兵(上)第500章進軍巴蜀第358章討要賈詡第290章李肅建議第419章精明的魯肅第33章震驚四方第590章滅門司馬家第14章選拔護村隊(上)第72章戰後獎勵第522章佔領豫章郡第341章謀誅宦官第561章交州士燮投降第588章謠言四起第7章初次殺戮第367章洛陽局勢第176章平定青州第244章田豐之策第483章黃祖投降第104章搬遷郡治第639章最後的決戰第617章貴霜帝國降服第39章巴豆立功第27章悠閒生活第563章劉備的歸宿第327章程武之策第425章矛盾加劇第580章衆人的心態第57章張遼現身第213章偷襲鮮卑(下)第147章冀州老將429李儒的規劃(下)第579章李傕、郭汜之亂第465章高順勉爲其難第135章鄒靖來投第512章接收豫州第494章潛伏三年第652章一晃十年第94章聖旨到達第634章分封諸國第345章政治交易第103章再次升級第99章杜邊歸來第515章世人的選擇(下)第636章危險的美洲之行第200章到達寧城第571章西域大都護府第547章徐盛無奈投降第466章挺進中原第67章騎兵出戰第97章人員安排第313章鮮卑內亂602章平定益州第399章公孫瓚的崛起(下)第396章陰險的袁紹第597章達成禪讓協議第645章大獲全勝(上)第509章步兵對戰騎兵第578章王允之死第494章潛伏三年第76章首次出塞第322章呂布出兵第285章強勢呂布(五)第69章甕中捉鱉第606章離開前的準備(下)第545章徐盛斬樂就第98章安排就緒第440章趙雲選兵第31章戰後總結第107章烏桓使者第155章斬殺張寶(三更)第159章意外之喜第338章戲志才和郭嘉第199章田豐之計第302章又是一年第353章袁隗之策第366章郭嘉之策第293章卜己投降第562章孫權投降第449章馬超拜師第578章王允之死第162章張角後事(下)第373章兩郡來投第286章強勢呂布(六)第220章見公孫瓚第229章高順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