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統一江北

秦關、董卓、劉備和孫權之間的戰爭結束,全國陷入短暫的和平。

秦關確立了在江南的優勢地位,形勢一片大好,對高順非常有利,他內心非常高興。

不過劉備和孫權在外,總令高順心中有梗,他又怕曹操出現獨立的問題,便與馬貴和李強進行協商。

李強道:“主公,不若直接稱王爲好,江北可宣佈統一了,董卓對此無可奈何。”

馬貴考慮的長遠,建議道:“主公,不若先讓魯子敬和曹孟德宣佈加入我們的勢力,這樣,便可名正言順的收編他們的軍隊,加強對地方的管理和建設,方便給朝廷施加壓力。”

高順有些心動,若是從江北對董卓用兵,就必須加強對荊州北部的建設,便於保障後勤之路的通暢;且這樣的話,便不用再擔心曹操的反叛了。

而這時,曹操也在擔心,一是擔心高順的猜疑,二是擔心董卓的反擊,要知道,董卓手中還有一支過硬的水軍,而他對水軍卻無能爲力,單靠魯肅的水軍是遠水解不了近渴,便與陳宮進行協商。

陳宮現在有些頹廢,找不準定位,不知以後何去何從,非常苦惱;曹操的詢問,讓他計上心來,便建議道:“不如向高君侯提議,公開投靠,這樣,董卓便不敢北上了。”

曹操沒有更好的辦法,便採納了陳宮的建議,於是兩人立即合計給高順寫信。

高順收到曹操的信件,心中大喜,他正愁如何向曹操解釋,沒想到他主動提出,省去了很多麻煩,也避免了曹操猜疑,便找來戲志才、賈詡等人協商。

戲志才建議連魯肅勢力一起挑明,這樣,江北之地統一,便於管理。

賈詡支持戲志才的建議,這樣的話,可進行大規模建設了,要知道,現在的荊北四郡和司隸兩郡基本沒有百姓,必須儘快移民、建設。

高順便讓戲志纔給魯肅去信,諮詢魯肅的意見。

隨後不久,便公開了曹操投靠高順勢力的事情,令天下震驚。

高順調曹操爲幽州刺史,任命曹純和夏侯惇爲中郎將,陳宮爲參軍,回鄴城任職;重新任命潁川郡、南陽郡、襄陽郡和南郡的太守、都尉。

曹操從太守之位換爲刺史之位,沒有什麼不滿,家族能出了四位中郎將,他已滿足,他們家族已是大漢數得着的大勢力了,若是他再爭官,必遭高順猜疑。

魯肅自然希望光明正大的投靠高順,便順水推舟的同意了戲志才的意見;隨後,魯肅宣佈加入高順勢力,這不僅令天下震驚,連董卓都難以置信。

皇帝劉協無比失望,暗中感嘆大勢已去,大漢朝廷已無藥可救;他對房良、周飛和馮勇這三位帝婿也失去了希望,他想不通,爲什麼三位帝婿兵強馬壯卻不救援朝廷,若是三位帝婿發起號召,冠軍侯也會顧慮他們的實力,而曹操和魯肅必會加入他們一起勤王,現在一切都不可能了,一切都晚了,天下成了冠軍侯的天下。

高順在名義上完成了對江北地區的統一。

按照當時的思維,江北地區才屬於中原地區,高順統一江北,兼有益州,便是統一了天下,至於江南蠻荒之地,按照高順現有的實力,旦夕可下,已不足爲慮。

隨後高順進行了行政區劃整合和兵力的重新部署。

擴大司隸地區的地盤,把陳留郡和潁川郡劃給司隸地區,歸馮勇管轄;又從南陽郡和潁川郡劃出部分地盤,組建魯陽郡,歸司隸地區;至此,司隸地區下轄六郡。

新設楚州,州治在襄陽城,包含南陽郡、襄陽郡、江夏郡、南郡和西陽郡,共五郡,只是人口如同司隸地區一樣,太少了,很多縣都沒有百姓,連縣令都不用派遣。

把樑國劃歸兗州,把沛國和淮陽郡劃歸徐州。

把合肥郡、九江郡、六安郡和瀘州郡劃歸豫州。

原幽州牧向榮擔任豫州牧,管轄豫州和楚州,魯肅爲軍師;豫州刺史辛評任楚州刺史,歸向榮管轄。

豫州牧駐地六安城,下轄陳國、汝南郡,汝陰郡、六安郡、九江郡、廬江郡、合肥郡,共七郡國;這樣,整個豫州的重心南移,加強對南部的影響,且揚州不再管轄長江以北的地盤。

徐州管轄七郡國;兗州下轄八郡國,只是地盤面積都比較小。

本來,戲志才和魯肅想把豫州的州治所設在壽春城,那裡有現成的衙門,不過考慮到管理方便,以及與楚州的聯繫,高順最終決定設州治所在六安城;且這樣的話,便於對淮河的防守和對各郡的管理。

向榮下轄的兵力非常強大,手下有徐晃、龐德、魏延、曹純、夏侯惇、太史慈和周泰等七位中郎將,還有水軍中郎將蔣欽。徐晃和曹仁駐守六安城,太史慈駐守襄陽城,龐德駐守合肥城,夏侯惇駐守南郡江陵城,魏延駐守江夏西郡陵城,周泰駐守廬江郡皖縣。

六安城還駐有向榮的直屬衛隊,馬步各三千,以及直轄的騎兵一萬人。

還有各部軍司馬和別部司馬駐守各郡。

蔣欽的水郡分駐彭澤水寨和江陵城,加上沙羨縣駐守的江東水軍,確保長江航線的安全、暢通。

高順整合曹操和魯肅的軍隊,大兵南壓,令董卓和李儒非常緊張。

李儒舊事重提,提議任命高順爲魏王,董卓立即同意,並派董承爲使者,出使鄴城,事先諮詢高順意見,否則高順推辭不受,令朝廷丟臉,更重要的是董卓希望與高順進行談判,劃江而治。

爲了確保劃江而治的順利實施,他又派人出使江東,諮詢秦關意見。

董承既是董卓的族親,又是皇帝劉協的岳父,現在做事,兩頭爲難,只求平安穩定。

那些爲數不多的朝臣,一是加緊謀劃刺殺董卓,一是暗中派人聯絡秦關,現在能挽救朝廷的也就秦關一人了。

若是高順出兵,則朝廷得救;以前他們對高順還抱有幻想,現在形勢明朗了,他們也徹底死心了,高順是不會來解救皇帝和朝廷的。

他們把唯一的希望放在秦關身上,若是秦關解救朝廷,則可與高順劃江而治,然後再統一交州,佔據半壁江山,維持大漢朝廷的尊嚴。

包括王允等人,內心早已將高順罵了無數遍了,標準的亂臣賊子,有如此強大的軍隊,卻不解救朝廷,令陛下陷入困境,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安全上更無保障。

董承在李儒的要求下,大張旗鼓的北上,每到一地,便宣揚朝廷欲冊封高順爲魏王,他還沒到達鄴城,已弄的天下皆知。

而這正合了某些野心家的心思,他們也看出來了,天下大勢已定,高順衆望所歸,要趁早混個臉熟,要趁早交好高順。

第102章代郡局勢第334章收復朔方郡第560章董卓病死第207章杜邊送禮第274章華佗到來第497章佔領漢中郡(上)第129章鐵匠鄭財第288章強攻縣城(上)第608章開發新大陸第467章陶謙心思第437章武都郡戰略第356章戲志才之謀(上)第106章寧城改革第470章孫堅出擊第619章和談第102章代郡局勢第549章統一江北第231章高順賣馬第75章太守懊悔第436章涼州局勢第313章鮮卑內亂第610章國內情況第353章袁隗之策第438章招降之策第294章合圍之勢第286章強勢呂布(六)第518章袁術之死第189章拜訪何進第94章聖旨到達第16章技驚四座第40章輕鬆獲勝第199章田豐之計第113章張飛心動第381章青州人才第218章攻心戰術第141章收服兩將第334章收復朔方郡第574章王允的策劃第388章貪心的曹豹第442章趙雲的建議第620章薩珊王朝覆滅第445章趙雲施政(上)第576章李儒被殺第484章袁術南渡第493章高順的迷茫第396章陰險的袁紹第202章再見張遼第562章孫權投降第20章激烈角逐第635章瘋狂建設第545章徐盛斬樂就第611章高順的新計劃第212章偷襲鮮卑(上)第343章呂布殺丁原第403章軍校建設第588章謠言四起第125章鮮卑動態第232章皇家婚姻第219章狠辣徐榮第356章戲志才之謀(上)第550章高順受封魏公第69章甕中捉鱉第454章憋屈的韓遂第242章幽州事務第487章佔領會稽郡第237章劉宏怒火第379章新建水軍第634章分封諸國第311章鮮卑南下第468章收復金城郡第360章華雄發威(下)第371章憋屈的董卓第401章中原局勢第87章士族發難第472章進退兩難的孫堅第560章董卓病死第442章趙雲的建議第596章劉協妥協第53章再次升級第33章震驚四方第441章趙雲發威第475章董卓出兵第139章首戰大捷(上)第57章張遼現身第567章班超後人第482章魯肅的強勢第555章羌漢談判(上)第612章新建六王國第109章難樓狂喜第40章輕鬆獲勝第186章程立拜主第331章先登出擊第630章征伐歐洲第262章董卓崛起第234章高順驚懼第505章李儒有恃無恐第55章立足縣城第448章馬騰投靠第506章秘密協議第647章滅亡鮮卑
第102章代郡局勢第334章收復朔方郡第560章董卓病死第207章杜邊送禮第274章華佗到來第497章佔領漢中郡(上)第129章鐵匠鄭財第288章強攻縣城(上)第608章開發新大陸第467章陶謙心思第437章武都郡戰略第356章戲志才之謀(上)第106章寧城改革第470章孫堅出擊第619章和談第102章代郡局勢第549章統一江北第231章高順賣馬第75章太守懊悔第436章涼州局勢第313章鮮卑內亂第610章國內情況第353章袁隗之策第438章招降之策第294章合圍之勢第286章強勢呂布(六)第518章袁術之死第189章拜訪何進第94章聖旨到達第16章技驚四座第40章輕鬆獲勝第199章田豐之計第113章張飛心動第381章青州人才第218章攻心戰術第141章收服兩將第334章收復朔方郡第574章王允的策劃第388章貪心的曹豹第442章趙雲的建議第620章薩珊王朝覆滅第445章趙雲施政(上)第576章李儒被殺第484章袁術南渡第493章高順的迷茫第396章陰險的袁紹第202章再見張遼第562章孫權投降第20章激烈角逐第635章瘋狂建設第545章徐盛斬樂就第611章高順的新計劃第212章偷襲鮮卑(上)第343章呂布殺丁原第403章軍校建設第588章謠言四起第125章鮮卑動態第232章皇家婚姻第219章狠辣徐榮第356章戲志才之謀(上)第550章高順受封魏公第69章甕中捉鱉第454章憋屈的韓遂第242章幽州事務第487章佔領會稽郡第237章劉宏怒火第379章新建水軍第634章分封諸國第311章鮮卑南下第468章收復金城郡第360章華雄發威(下)第371章憋屈的董卓第401章中原局勢第87章士族發難第472章進退兩難的孫堅第560章董卓病死第442章趙雲的建議第596章劉協妥協第53章再次升級第33章震驚四方第441章趙雲發威第475章董卓出兵第139章首戰大捷(上)第57章張遼現身第567章班超後人第482章魯肅的強勢第555章羌漢談判(上)第612章新建六王國第109章難樓狂喜第40章輕鬆獲勝第186章程立拜主第331章先登出擊第630章征伐歐洲第262章董卓崛起第234章高順驚懼第505章李儒有恃無恐第55章立足縣城第448章馬騰投靠第506章秘密協議第647章滅亡鮮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