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瘋狂建設

按照高順的設想和他對衆人的講解,世界包括亞洲、南魏洲、非洲和歐洲四大部分,剩下的是大海。南魏洲是個大島嶼,而其它三個洲呈三角分佈。

在這幾個洲上,有衆多的民族,每個民族都有崛起的機會,所以,對異族必須趕盡殺絕,滅除其文明和傳承,這是每個漢人的責任。

新建立的諸多國家,也視他們的母國爲魏國,子民等皆來自魏國。

這些國王或者皇帝,在國內依然有家人,且都是實力強大的家族,對他們建設國家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連皇室貴胄都到海外開拓地盤,建立王國,那些吃不上飯的百姓,沒有恆產的百姓,在帶動下,勇敢的接受王公貴族的移民。

發展是需要時間和過程的。

最先受益發展的是南越、南吳、南秦、漢城國、向魏國、晉國等幾個王國,現在已發展的非常好,從國內遷移來了大量的移民,在國內不得志的讀書人、俠客等也紛紛涌來。

此前建立的城邦國家,也紛紛建立王國,擴大知名度,便於移民擴大人口。

各王國之間也有競爭,他們都不想被比下去,落後的結局,很可能被髮展壯大的國家給滅掉了。

晉國獲得了魏國的很大幫助,沿途王國也從中受益。

這些國家,既可以說是獨立的國家,又像是一些分居各地的行政單位,相互之間也有密切的關係。

漢語是各國交往的唯一語言,漢字是唯一的文字,這大大方便了相互交往。

各個王國也積極向外擴張地盤。

最明顯的是南秦和南吳,已聯合晉國,消滅了當地的孟人和真臘國,消除了北部威脅。

高順爲晉國留下了龐大的軍隊,建設了衆多的城堡,他們又佔據肥沃之地,礦產資源也非常豐富,實力非常強大,現在已打通陸地上與魏國的聯繫。

魏國也很喜歡這種聯繫,如此,可開發和加強對南中地區的控制。

寶珠國成爲連接東西的中轉地,地位與新家坡城不相上下,他們沒法向大陸發展,便積極戰領了衆多的海島;比如他們向南發現了後世馬爾代夫的所在地,並命名爲珍珠串,成爲海上的重要補給點,此後有些前往寶珠城的商船,可在珍珠串做一次補給,而不便沿海岸線航線,大大縮短了航程。

之後後世菲律賓、加裡曼丹島和爪窪島等地的城邦國,雖然發展緩慢,但是勢頭良好,這些島嶼早晚都會被漢人全部戰領,成爲漢人的地盤。

趙雄兒子的西涼王國和孫子的北涼王國,相互支持,成爲陸地上溝通的重要渠道;北涼王國也獲得了飛速發展,在最短的時間內滅掉了大腕,成爲西域實力最強大的國家,也成爲安息帝國和西涼王國的北方屏障。

安息帝國和西涼王國也沒有滅亡北涼王國之心,有北涼王國的存在,可以免除他們的北部威脅。

相似的情況是向榮,他的兒子爲西魏帝國的皇帝,他的孫子是北邊北魏王國的國王,北魏王國成爲西魏帝國在北方的一道屏障,不僅是因爲他們有血緣關係才關係密切,更重要的是地緣優勢。

北魏和北涼的地域已連在一起,北涼向後退縮了一些,以烏拉爾河爲界。

馬貴對孫子的王國建設也非常上心,在他的建議之下,把都城改爲後世敖德薩所在地,這裡是海濱城市,建設了完備的港口設施,便於與埃及帝國聯繫;因爲地域在黑海之北,馬貴把這個國家命名爲海北國,地盤爲後世的烏克蘭、薩爾多瓦以及羅馬尼亞北部地區,地盤非常龐大,且便於向北擴張。

高順給大家又放假五年時間,讓他們協助子孫建設國家,他則是幫助三個孫子建設國家。

這正合衆人之意,在戰領歐洲之後,系統又升一級,衆人的壽命又增長十年,所以衆人不急,有的是時間消耗;到目前爲止,僅僅十級之後,高順所增加的壽命就有兩百年,所以他更不急。

於是衆人從高順這裡索取了大量物資,回各自兒孫的國家進行建設。

特別是周飛,把西周國完全當成關中來經營。當初高順有一句話,中央山脈的所有關口必須皆由西周王國控制,他就是抓住這一點,大量修築關隘。

先是北方,在後世的布倫納山口、斯泰爾維奧山口、託納萊山口、斯普盧加山口等地修築了高大堅固的關隘;在南部,後世的奇薩山口和富塔山口也修築了比以前更爲高大堅固的山口。

在東南的聖馬力諾港南部,從沿海到亞平寧山脈,修築了一小段長城;在西南部,修築了從阿真泰拉山到沿海的一段長城,成爲與永固帝國的分界線。

如此以來,整個北部平原絕不再受到威脅,安全性比當初的關中更高出許多。

至於西部的兩座大城,熱那亞和佛羅倫薩,也在原基礎上修築了到達北方的馳道,便於支援。

其他修築長城的還有房良,他在歷水河(多瑙河)的入海拐彎處開始修築到西部喀爾巴阡山脈的長城,把歷水河下游平原保護起來;秦關在意大利半島的中部也修築了一道長城,從西海岸到阿爾納泰山到亞平寧山脈,沿梅陶羅河的南部到達東海岸,他孫子的王國真真的成爲嶺南了。

其他幾個國家,也沿各自邊境線,修築了關隘或者邊牆。

他們完全按照漢人的思維來經營歐洲這片新戰領的大陸。

李強在高順的指點下,協助孫子,在後世基爾運河的位置修通了一條運河。

北方四國皆爲平原之地,無法修築長城,他們被迫向外擴張地盤,在新地盤上建設堅固的城牆,成爲阻擋北方遊牧民族入侵的基地。

比如曹山,已幫助孫子戰領了波羅的海東岸的地盤,建設了一些小城。

向榮幫助孫子沿烏拉爾河西部、伏爾加河和頓河,向內陸推進,已戰領到烏拉爾山腳下,後世的奧卡-頓河平原已成他們的囊中之物。

若此,遊牧民族已北分割包圍在各地,已無發展空間,人口基數過少,更不會再創造出他們的文明,不再是漢人的威脅。

匈奴人已逃到烏拉爾山以北的地區,那裡非常寒冷,發展受限,絕不會再出現歷史上的阿提拉。

貴霜帝國的大月氏人則在後世的哈薩克北部到西伯利亞地區放牧,發展空間也不大了。

當然,高順也沒閒着,首先,他也修築了三道長城,一道是在法國和永固帝國之間修築了一道長城;從阿登高原到西部沿海修築了一道長城從永固高原(後世法國的中央高原)修到南部山脈的一條南北向的長城。

其次,高順統一度量衡,按照系統提供的標準,統一了重量,每斤爲五百克,每斤十兩,每兩五十克,併購買了大量的砝碼分發各王國和各郡縣,作爲標定物;又購買了大小不一的衆多桿秤,分發諸國,並把製作技術傳授工匠。

長度規定了寸、尺、丈、米、裡等;規範統一了畝,量具規範了升、鬥。

最後,結合歐洲人的習慣和漢人的習慣,發行大量的銅錢和金幣,每個金幣25克,價值1000文錢。

銅錢與五銖錢相似。

由於高順在漢人統治的地盤有着無比巨大的威望,所以他推行起來非常方便;後來,魏國得知是高順所推廣的之後,也採納了這些度量衡。

戰船的製造技術他只傳授到五百噸級的,商船的製造技術擴大到兩千噸級;其它相關技術,都傳授給了各王國和帝國的皇室。

至於漢人的文化能發展到什麼程度,高順不敢確定,不過衆人已返回,五年時間匆匆而過,他知道是該離開的時候了;他還有四位孫子,年齡已過三十歲,正等待着他的冊封;李強、馬貴等人,也渴望戰領更多的地盤,系統再次升級,他們將獲得無比巨大的利益。

由於他的壽命最終有多長,他也不清楚,若是來的及,他肯定還要回來,魏國只有在他的照看下,他才能放心。

第274章華佗到來第301章高順得子第132章穩定後方第351章強勢袁術第569章馬踏西域(下)第245章周飛定計第619章和談第287章強勢呂布(七)第73章建攻堅營第303章商業調整第381章青州人才第406章招安黑山軍(下)第357章戲志才之謀(下)第33章震驚四方第415章幷州大族第430章趙雲結婚(上)第326章沮授出兵第59章高順買官第357章戲志才之謀(下)第293章卜己投降第205章超級忽悠第648章勝利迴歸第148章蘇雙拜主第191章張讓詭計第541章劉備之衣帶詔第83章王允籌劃第520章劉曄步步爲營第59章高順買官第474章孫堅的應對第343章呂布殺丁原第243章狠辣程立第601章麴義反叛第91章擴編騎兵(上)第253章羌人投降第75章太守懊悔第229章高順謀劃第336章軍政調整第536章張繡投降第593章劉協的決定第612章新建六王國第396章陰險的袁紹第516章裝備連弩第428章李儒的規劃(上)第200章到達寧城第268章斬殺柯最第314章聯合呂布(上)第475章董卓出兵第606章離開前的準備(下)第272章劉宏狂喜第336章軍政調整第92章擴編騎兵(中)第102章代郡局勢第467章陶謙心思第161章張角後事(上)第184章戰爭爆發第194章盧植獻計第193章高順要求第431章趙雲新婚(下)第33章震驚四方第5章強大的護衛第266章瘋狂殺戮第239章鮮卑內亂第251章包圍羌人第599章衆人反應第137章起義爆發(三更)第108章長吏獻策第153章圍點打援第3章悲慘的村民第561章交州士燮投降第329章意外投降第343章呂布殺丁原第340章志才之謀第518章袁術之死第557章收復酒泉郡(上)第125章鮮卑動態第540章高順的憤怒第99章杜邊歸來第636章危險的美洲之行第604章離開前的準備(上)第6章葫蘆谷第345章政治交易第483章黃祖投降第13章回村第488章上虞朱家第373章兩郡來投第407章招安黑山軍(終)第123章積極備戰第507章豫州之戰第180章發展商業第25章搬遷葫蘆谷第606章離開前的準備(下)第84章朝堂爭議第128章精明蘇雙第157章鉅鹿對峙第544章射殺黃蓋第280章高度酒精第600章益州暴亂第366章郭嘉之策第142章來勢兇猛(二更)第584章稅賦改革
第274章華佗到來第301章高順得子第132章穩定後方第351章強勢袁術第569章馬踏西域(下)第245章周飛定計第619章和談第287章強勢呂布(七)第73章建攻堅營第303章商業調整第381章青州人才第406章招安黑山軍(下)第357章戲志才之謀(下)第33章震驚四方第415章幷州大族第430章趙雲結婚(上)第326章沮授出兵第59章高順買官第357章戲志才之謀(下)第293章卜己投降第205章超級忽悠第648章勝利迴歸第148章蘇雙拜主第191章張讓詭計第541章劉備之衣帶詔第83章王允籌劃第520章劉曄步步爲營第59章高順買官第474章孫堅的應對第343章呂布殺丁原第243章狠辣程立第601章麴義反叛第91章擴編騎兵(上)第253章羌人投降第75章太守懊悔第229章高順謀劃第336章軍政調整第536章張繡投降第593章劉協的決定第612章新建六王國第396章陰險的袁紹第516章裝備連弩第428章李儒的規劃(上)第200章到達寧城第268章斬殺柯最第314章聯合呂布(上)第475章董卓出兵第606章離開前的準備(下)第272章劉宏狂喜第336章軍政調整第92章擴編騎兵(中)第102章代郡局勢第467章陶謙心思第161章張角後事(上)第184章戰爭爆發第194章盧植獻計第193章高順要求第431章趙雲新婚(下)第33章震驚四方第5章強大的護衛第266章瘋狂殺戮第239章鮮卑內亂第251章包圍羌人第599章衆人反應第137章起義爆發(三更)第108章長吏獻策第153章圍點打援第3章悲慘的村民第561章交州士燮投降第329章意外投降第343章呂布殺丁原第340章志才之謀第518章袁術之死第557章收復酒泉郡(上)第125章鮮卑動態第540章高順的憤怒第99章杜邊歸來第636章危險的美洲之行第604章離開前的準備(上)第6章葫蘆谷第345章政治交易第483章黃祖投降第13章回村第488章上虞朱家第373章兩郡來投第407章招安黑山軍(終)第123章積極備戰第507章豫州之戰第180章發展商業第25章搬遷葫蘆谷第606章離開前的準備(下)第84章朝堂爭議第128章精明蘇雙第157章鉅鹿對峙第544章射殺黃蓋第280章高度酒精第600章益州暴亂第366章郭嘉之策第142章來勢兇猛(二更)第584章稅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