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二章 善戰無名

兵馬越多,行動越難,豫州之戰開啓後,張遼抓住了袁術這個劣勢,深入敵後直擊壽春,袁術的十餘萬大軍被調的全跑在了路上,加上一場暴雨傷口撒鹽,袁術的十萬大軍基本上是被跑散了,黃忠、許褚、楊漢、蔣奇幾場戰役打得都很輕鬆,唯有最開始臧霸在潁川、陳國一線直接面對袁術主力大軍的猛攻,打的最艱苦,損失也最大。

在這一戰中,張遼給了臧霸足夠的信任,如果臧霸擋不住袁術的話,袁術的兵馬就會攻入雒陽,形勢將變得不可預測。

可以說這是最危險的一環,獨當一面既是大將成長的機會,也是嚴峻的考驗,而臧霸用響噹噹的戰果表明自己沒有辜負張遼的信任,這讓張遼很是高興,他手下又一員大將成長起來了。

比之高順的嚴謹,典韋的剽悍,張郃的機變,徐榮的冷酷,張燕的輕靈,臧霸可謂智勇兼備,頗有張遼的風範。

在歷史上臧霸藉着中原大戰時盤踞青、徐,掌控一方,勢力很大,算是一方諸侯,雖然忠勇,但以曹操狐疑的性格,自然是重用卻又忌憚。如今張遼早早涉入青、徐,臧霸失去了發展的機會,被張遼收編的早,用起來也很放心。

而臧霸對張遼更是感恩,當初他們幾個泰山寇投奔張遼,張遼不曾鄙棄他們的出身,令他執掌重兵,鎮守京師重地,這是何等的信任與重用!

但就在一個月前,泰山寇中留守徐州的昌豨背盟棄信,叛亂於東海琅琊,置在京師的幾個兄弟於危難,令臧霸又驚又怒,更是羞愧,向張遼請辭軍職與兵權。張遼卻非但沒有責問,駁回了他的請辭,更在豫州之戰中對他委以重任,而且是最重要的環節,臧霸感恩涕零,誓死以報,所以纔在潁川打得袁術暴跳如雷。

此時在大帳中見了張遼,臧霸非常恭敬,非獨感恩,而且敬服,在他心中,張遼的氣度胸襟非常人所及,所做作爲更是遠遠超出了本身的年齡,近乎天生聖賢了。

驕傲的人很不容易被折服,但一旦被折服了,那就是一生忠心不二,誓死維護,絕不會背叛。

張遼對臧霸的所思所想略有察覺,他沒想到竟是因爲昌豨的背叛得到了臧霸最大的認同,失笑之餘,不由心中感慨了一下,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相比臧霸的忠心,昌豨的背叛實在不算什麼了,何況昌豨本身就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不足掛懷。

隨即他細細詢問了潁川、陳國戰事的傷亡情況,又勉勵了臧霸一番,親自將他送出中帳,讓他好好休息一番。

中帳之外,看着臧霸躬身一禮後離去,張遼轉頭看向守在帳前的許褚,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仲康,去休息罷,汝不必時時守在這裡,帳前讓士兵輪值便可。”

“主公,末將不累。”許褚忙躬身抱拳,咧了咧嘴,又道:“這汝陰小城殘破不堪,主公若使末將帶五百人爲先登,不消半個時辰就能攻入城內,砍了袁術狗頭,獻於帳前,主公也不必在此紮營,早回雒陽坐鎮大局。”

難得許褚能說出坐鎮大局這番話,張遼不由哈哈大笑:“仲康亦憂雒陽乎?”

許褚頗有幾分赧然:“末將看主公嘆息,擔憂雒陽,故而願爲主公分憂。”

“仲康有心了,只是能用武力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武力不能解決的纔是麻煩哪。”張遼搖了搖頭,慨然嘆了一句,又道:“汝陰城不急一時,若攻取時,定教汝爲先登,切記不要蠻幹,須防流矢,安危爲先。”

感受到張遼的關懷,許褚心中感激,抱拳慷慨有力的道:“主公知遇之恩,關心之意,末將感激不盡,自當肝腦塗地,奮死報效!”

張遼看自己不過隨心一句話,這個老實人就這般激動的模樣,不由無奈,擺擺手:“先去休息,莫要在攻城時瞌睡打盹,丟了本將的面子。”

說罷自行入帳。

許褚咧嘴直笑,心中又有些疑惑,不是兵貴神速嗎?爲什麼不立即攻城?什麼時候纔是攻城之時?

正好看到諸葛亮和郭淮遠遠朝中帳而來,許褚不由眼睛一亮,他知道諸葛亮和郭淮皆是聰明多謀,忙上前拉住二人詢問心中的疑惑。

諸葛亮手裡拎着茶壺,此時有些不在狀態,朝許褚行了一禮,歉然一笑:“許將軍,由師兄解釋罷,亮先去見師父。”

許褚不介意誰回答,他只要答案,看着諸葛亮進帳,眼巴巴的看向了郭淮。

郭淮向許褚行了一禮,笑着解釋道:“此是主公圍點打援之計也。”

許褚有些疑惑:“先前在壽春不是圍點打援乎?”

“不錯,不過先前在壽春,是圍壽春打袁術,如今在汝陰,是圍袁術打壽春。”郭淮口中解釋着,眼中露出敬服之色。

這一次豫州之行,他與諸葛亮學了很多,深刻的體會到了師父那句“紙上得來終覺淺”的要義。

他們兩個人全程參與戰事,真正見識到了張遼的謀略,不是那種火攻、水攻之類的技巧性戰術,而是戰前的謀劃佈局和對整個戰局的掌控。

水攻火攻之類的計策往往要依靠地理環境,而且能否成功還要看對手的智略,但戰前的佈局和對整個戰局的掌控卻不同,這是真正的將帥之道。

張遼的兩次圍點打援就完美的詮釋了這一點,首先是第一次圍點打援,袁術兵力雄厚,而且大半壓在前線,逼迫雒陽,張遼若在潁川與袁術作戰,以袁術的瘋狂恐怕是一場慘烈的戰事,所以張遼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派精銳潛行到袁術後方,直接攻打他的京師壽春。

對於袁術而言,壽春不可不救,否則一個丟了京師的天子必然會成爲萬世笑柄,張遼此舉可謂攻敵之必救,輕而易舉將袁術十餘萬大軍調回來援助壽春,以逸待勞,也徹底打亂了袁術的戰場佈局,與此同時,更是反過來佈局,在壽春城外紮起營寨,暗中卻虛晃一槍,冒雨潛行,退走數十里,避開了紀靈和劉勳回援的鋒芒,打了個時間差,反而巧妙的將袁術困在了汝陰。

如今袁術已經是甕中之鱉,無力掙扎,而後就是第二次圍點打援佈局了,將袁術困在這裡,讓他派出信使求援,而後打擊紀靈、劉勳和壽春的援兵。對於他們而言,袁術這個天子同樣是不得不救的目標,這依舊是攻敵之必救,敵人雖有壽春堅城,卻不得不奔波數十里來戰,這就是左右戰局的掌控力。

憑藉這兩次圍點打援,張遼就輕而易舉將豫州戰事掌控了。

而這看似簡單的兩次圍點打援,實際上又包含了很多的謀劃、佈局和考量,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知己知彼的深入運用。

知己就是張遼知道己方士兵的優勢和能力,敢於以少戰多,敢於冒雨夜行數十里,將己方的優勢徹底發揮了出來,打出時間差,出乎了袁術的意料,對於袁術而言就如神兵天降。

知彼就是張遼知道袁術的優勢和劣勢,而且將袁術的優勢轉爲劣勢,劣勢轉爲最大限度的掣肘。

袁術的優勢是兵力雄厚,張遼便避開了鋒芒,並通過圍點打援調動袁術,將袁術的兵力優勢轉化爲機動劣勢,十餘萬的大軍行進起來極爲不易,很容易潰散,這時候的數量優勢就是劣勢了。

袁術的劣勢是兵馬稂莠不齊,軍心不強,一旦遭逢挫折容易生亂,所以張遼讓楊漢與蔣奇反覆騷擾,將袁術的兵馬擾的人心惶惶,以至於一個天降暴雨就是七零八落了,若是尋常時候肯定不至於此。

這些佈局和謀劃都是悄無聲息的進行了,包括張遼手下很多將領都沒想這麼多,只是感到跟着張遼打仗很輕鬆,敵人的十數萬大軍沒怎麼打就崩潰了,他們就像撿便宜一樣,至於尋常士兵就更感覺不到了。

郭淮也是私下和諸葛亮討論了許久,才感受到其中的佈局和細節運作,這是一種站在戰局外或戰略高度的謀劃,在他們看來,這就是善戰無名,或者說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尋常看不到怎麼動,攻擊就已經完成了。

再加上一些張遼風格的激將小計,無傷大雅,卻讓袁術在城頭吐血,而張遼則在帳中輕鬆喝茶,這就是能耐,這就是差距。

張遼的境界和佈局能力比之當年無疑高了很多。

第二百九十四章 使君上任(三)第三百一十一章 謠言第六百三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六百五十五章 城門外第六百二十七章 反對第四百一十九章 長安亂(十二)第一章 西園之夜第四百三十二章 鹽池製鹽第十四章 被算計了第三百六十章 再抱一個?第六百七十五章 鵲佔鳩巢第三百一十四章 史督郵第二十五章 欺侮第三百一十八章 盛事第五百章 子義來歸第二百八十九章 地方郡吏第六百二十章 後院第六十五章 起風了第四百六十一章 南庭覆滅第七百三十章 幕後推手第四百八十一章 平二郡第二百零六章 你知道的太多了第六百六十二章 善戰無名第三百七十五 王允父子第七百零五章 定製第十四章 被算計了第二百六十五章 還我兒郎第五百六十一章 效忠第四百一十六章 長安亂(九)第三百五十一章 長安秋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回朝第六章 華雄第二百七十四章 力擒牽招第一百三十章 恨之入骨第六百六十六章 虛虛實實第一百五十五章 粥棚事件第二百五十九章 夜離第四十二章 胡姬酒家第五百四十一章 子敬第二十四章 回到西園第一百六十五章 殺雞儆猴第五百三十九章 十萬第三百九十五章 直取董璜第七百三十章 幕後推手第二百一十一章 酸棗大戰(三)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畔望月第四十三章 蘇嫿第五百六十七章 黎明第七十五章 拔除變數第七百二十五章 遠來消息第二百七十一章 明白第四百三十九章 登門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畔望月第五百九十八章 唯纔是舉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典韋第三十八章 怨恨第四百三十三章 妙法破天機第七百三十一章 關東之亂第五百一十六章 決定第五百二十二章 意外之變第三百六十四章 急智第七百三十章 幕後推手第六百七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一百四十七章 隨行第六百七十八章 中伏第二百四十一章 胡騎下潁川第二百八十九章 地方郡吏第二百二十七章 潁川大搶劫第四百零六章 牛輔遭劫第五百六十七章 黎明第七十二章 初平元年第六百零八章 迎接第四百九十三章 大罵曹鮑第三百二十章 謀奪上黨第十七章 何去何從第一百四十六章 惡人第六百一十七章 按兵第六百八十四章 舒縣傳來的消息第一百九十九章 酸棗第六百一十六章 袁術稱帝第三百三十一章 韓馥的狡猾第一百九十四章 釋鮑信第六百一十六章 袁術稱帝第七百二十八章 汝阿母的鴻門宴第十四章 被算計了第四百一十九章 長安亂(十二)第二百七十七章 馬蜂窩第五百零三章 分合亂世第一百一十五章 坑蒙第一百九十一章 接戰(一)第六百七十二章 巢湖第一百二十六章 成婚第十九章 橫衝第四百五十二章 定幷州之事第三百二十一章 天馬行空第一百六十三章 災難第六百二十八章 風雲再起第六百二十五 風口浪尖第二百八十二章 再詐第二十六章 震懾
第二百九十四章 使君上任(三)第三百一十一章 謠言第六百三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六百五十五章 城門外第六百二十七章 反對第四百一十九章 長安亂(十二)第一章 西園之夜第四百三十二章 鹽池製鹽第十四章 被算計了第三百六十章 再抱一個?第六百七十五章 鵲佔鳩巢第三百一十四章 史督郵第二十五章 欺侮第三百一十八章 盛事第五百章 子義來歸第二百八十九章 地方郡吏第六百二十章 後院第六十五章 起風了第四百六十一章 南庭覆滅第七百三十章 幕後推手第四百八十一章 平二郡第二百零六章 你知道的太多了第六百六十二章 善戰無名第三百七十五 王允父子第七百零五章 定製第十四章 被算計了第二百六十五章 還我兒郎第五百六十一章 效忠第四百一十六章 長安亂(九)第三百五十一章 長安秋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回朝第六章 華雄第二百七十四章 力擒牽招第一百三十章 恨之入骨第六百六十六章 虛虛實實第一百五十五章 粥棚事件第二百五十九章 夜離第四十二章 胡姬酒家第五百四十一章 子敬第二十四章 回到西園第一百六十五章 殺雞儆猴第五百三十九章 十萬第三百九十五章 直取董璜第七百三十章 幕後推手第二百一十一章 酸棗大戰(三)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畔望月第四十三章 蘇嫿第五百六十七章 黎明第七十五章 拔除變數第七百二十五章 遠來消息第二百七十一章 明白第四百三十九章 登門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畔望月第五百九十八章 唯纔是舉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典韋第三十八章 怨恨第四百三十三章 妙法破天機第七百三十一章 關東之亂第五百一十六章 決定第五百二十二章 意外之變第三百六十四章 急智第七百三十章 幕後推手第六百七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一百四十七章 隨行第六百七十八章 中伏第二百四十一章 胡騎下潁川第二百八十九章 地方郡吏第二百二十七章 潁川大搶劫第四百零六章 牛輔遭劫第五百六十七章 黎明第七十二章 初平元年第六百零八章 迎接第四百九十三章 大罵曹鮑第三百二十章 謀奪上黨第十七章 何去何從第一百四十六章 惡人第六百一十七章 按兵第六百八十四章 舒縣傳來的消息第一百九十九章 酸棗第六百一十六章 袁術稱帝第三百三十一章 韓馥的狡猾第一百九十四章 釋鮑信第六百一十六章 袁術稱帝第七百二十八章 汝阿母的鴻門宴第十四章 被算計了第四百一十九章 長安亂(十二)第二百七十七章 馬蜂窩第五百零三章 分合亂世第一百一十五章 坑蒙第一百九十一章 接戰(一)第六百七十二章 巢湖第一百二十六章 成婚第十九章 橫衝第四百五十二章 定幷州之事第三百二十一章 天馬行空第一百六十三章 災難第六百二十八章 風雲再起第六百二十五 風口浪尖第二百八十二章 再詐第二十六章 震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