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汝公出山

bookmark

皇城前廣場,佔地極廣,經過多年的添築佈置,也已不復從前的空曠,九十九根盤龍柱按照易排列,也將偌大的廣場分出若干區域。皇城的威嚴,也在雕樑畫棟之間,得到彰顯。

原本是留出來給宮城擴建用的空間,反而成就了這一片盛世廣場,用作慶典,也是劉皇帝閱兵、親民的最佳場所。

開寶五年的新年大典,彙集前來一瞻龍顏,爲皇帝與朝廷賀的東京士民,已達二十五萬之衆。龐大的廣場幾乎被塞滿,那場景之盛,倒也凸顯了這座皇家廣場的價值。

此時,劉皇帝當頭,緩緩踱走,置身其間,方纔真正感受到這座廣場的魅力,最直觀的感覺,大。

輕輕地撫摸着其中一個盤龍柱,劉承祐對跟在身邊的慕容彥超道:“比起增擴宮室,有此盛世廣場,同樣壯麗,可彰天威,皇叔以爲如何?”

對此,慕容彥超還能怎麼說。一直以來,他可都因爲東京皇城的侷促與開封的宏大互不協調,而希望劉皇帝能夠按照當年開封的擴建藍圖對皇城進行繼續修建,但劉皇帝就是不許。

如今,這片廣場已然改造完畢,擴建的空間也消耗完了,慕容彥超也只能順着劉皇帝的話說:“陛下不愛宮室之浮華,實乃天下萬民之福!”

頓了一下,還是忍不住補充了一句:“只是,臣聽過一句話,天子以四海爲家,非壯麗無以重威,且無令後世有以加也。陛下既不吝重資以修開封,爲百萬官民謀福,再撥錢款,繕修宮室,還有人敢置喙嗎,臣料也無人會對此非議。以陛下之聖明,本非沉湎於奢華享受,又何阻於皇城正常開建......”

顯然,這都快成爲慕容皇叔的一種心結了,或許也有點強迫症的因素,不協調的地方,看着當真彆扭。當然,經過對皇城廣場的改造,那種突兀感已然消失了。

聞其言,劉皇帝還是樂呵呵的,說道:“朕覺得,開封宮室已經足夠壯麗,宮中那麼都樓臺殿宇,空置猶多,何需再行擴建。東京佈局已成,也不必過於求全了!”

“是!”慕容彥超還是恭敬地應道。

當然,東京皇城,實則也是經過向北擴建的,只是非當年開封大建那種規模罷了。而如果想要再做改進,同樣也有不小的餘地,比如宮中有大量老舊的殿宇樓閣是可以重建的。尤其是作爲大典重禮場所的崇元殿,劉皇帝都覺得小了。

看着他,劉承祐繼續道:“不過,到了洛陽,皇叔可放心施爲了!”

聞言,慕容彥超頓時老眼一亮。見狀,劉承祐又趕忙打了一劑預防針,道:“不過,還是要是控制錢糧,保證質量,愛惜民力。朕有復輝煌之意,但勞民傷財之事本當謹慎,切勿激發民怨!”

“臣自當牢記陛下叮囑!”慕容彥超立刻說道。

對此,慕容彥超可是分外有自信的,畢竟當年開封那麼大的工程,都主持幹下來了,有成功的案例,經驗十足。這一點,劉皇帝也是相信的,而改建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相信憑着慕容彥超的身份與手段,都是能夠解決的。

因此,劉皇帝一副大氣的模樣:“皇叔辦事,朕放心!”

“多謝陛下信任!”

“看來李卿的身體果然恢復得不錯啊!”陪着劉皇帝閒逛的,還有汝國公李谷。

作爲二十四臣之一,李谷在朝中也是德高望重,只是這幾年,因爲身體的原因,一直在養病。當初從江南返回東京時,一度讓劉皇帝顧慮又去一功臣。

所幸,功成名就之後,再有幾年的調養,李谷的風痹之症,得到了極大的緩解。其症狀嚴重之時,不只肢體疼痛難忍,甚至連站立都艱難,如今,卻能陪着劉皇帝出遊。

“還多仰賴陛下恩澤照拂,方得緩解!”人雖衰老,但精神頭不錯,李谷拱手含笑道。

擺了擺手,劉皇帝嘆了口氣道:“有病即養,遇症即治,此醫師療養之功。朕的保佑倘若真的靈驗,也不至於有那麼多功臣故舊,永別辭世了......”

顯然,劉皇帝又想起了那些逝去的元勳宿舊。不過,心態迅速地得到調整,臉上又掛上了笑容,對李穀道:“既然身體恢復,能否還朝辦公?”

聞問,李谷立刻就明白了,這是劉皇帝又要啓用自己了。略加思索,李谷拱手道:“只要陛下不以臣老病,願爲朝廷效力!”

李谷有一點是劉皇帝比較欣賞的,那就是從不矯揉造作。聽其表態,滿意地道:“如讓卿這樣的大才,閒居在家,碌碌餘生,這才朝廷莫大的損失。”

說着,劉承祐直接表明想法:“朕有意,以卿爲開封尹!”

聞言,李谷有些意外,不由說道:“開封尹不是徐王在任嗎?”

徐王劉承贇,由鉅鹿王爵晉封,這個劉皇帝的堂兄弟,高祖的養子,可以說是大漢宗室之中,除了雍王劉承勳外地位最高的人了。且一向安分守己,低調做人,對劉皇帝的任何安排都是恭順聽命,此前擔任着宗正卿。

當初,前開封府尹高防卒於任上,劉皇帝爲繼人的人選,也是費了一波腦細胞。考慮來,考慮去,最終以劉承贇尹京。

這幾年過去,沒什麼出彩的地方,大問題沒有,小差錯不斷。最關鍵的,是劉承贇自己感覺疲憊了,畢竟開封府管轄的是一城十數縣,一百好幾十萬人,要治理得經竟有條,難度不是一般大。

而劉承贇呢,雖然不是個笨人,但性子稍顯迂緩,面對紛繁的公務以及層出不窮的問題,難堪其負,終於主動向劉皇帝請辭希望另舉賢能。

於是,劉皇帝直接想到了李谷,畢竟當年他自河北調入京師,就當過一段時間府尹,如今也只是復擔其任罷了。

面對其疑惑,劉皇帝自然給劉承贇留了顏面,說道:“徐王是朕的兄弟,宗室之中,如今以他資歷最重,朕這一家子也越來越多,兒女們也漸漸大了,因此,還是讓徐王替朕管着宗室庶務,更合適些!”

“卿可隨時交接就任!”劉承祐有道。

“臣奉命!”李谷也很乾脆,拱手道。

別看他已六十又四,但老驥伏櫪,壯心不已,皇帝既然不鄙他年邁,還欲與他重任大權,他也沒必要自薄,願意在開封府尹的位置上,繼續爲大漢發光發熱。

“恭喜汝公,榮登首府!”一旁,慕容彥超向李穀道賀。

李谷自然地回了一個禮,嘴裡說道:“還應感謝陛下的信任!”

比較湊巧的是,跟着劉皇帝的這兩老臣,都當過開封尹。

“皇叔,你將赴洛陽,趁着出宮,我們在城內尋一酒樓,擺上一桌宴席,就當朕給餞行了吧!”談完正事,劉皇帝又一臉輕鬆地對慕容彥超說道。

“自當聽從陛下安排!”慕容彥超迴應,不過補充了一句:“有一事,希望陛下應允!”

“你說!”劉皇帝隨意道。

“這置辦宴席的費用,由臣來承擔!”慕容彥超道。

“怎麼,皇叔這就開始替朕省錢了嗎?”劉承祐微微一笑。

“臣多受陛下恩賞,無以爲報,只欲略盡一份心意!”慕容彥超道。

“你這份心意,朕納了!那就這樣,朕請客,你花錢......”

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387章 就國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8章 楊蘇還京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195章 楊邠案(3)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75章 高貴妃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398章 虞美人第190章 熱情相待第35章 楊村第461章 癲狂?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40章 濮州案(3)第341章 向錢看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27章 出兵爭論第155章 漢帝的反思第322章 真正引以爲豪之處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299章 遼國的情況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29章 獨眠孤館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119章 難審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42章 難得積極第33章 兩廣運動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361章 安東國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406章 調任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351章 林邑國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480章 “新對策”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79章 “撫遠之戰”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117章 機會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454章 安東新王第16章 軍中俊才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86章 發落南臣第81章 兩日而克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第4章 西南事務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41章 高麗國王第338章 爭執第121章 登乾元第465章 “教匪”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
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387章 就國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8章 楊蘇還京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195章 楊邠案(3)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75章 高貴妃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398章 虞美人第190章 熱情相待第35章 楊村第461章 癲狂?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40章 濮州案(3)第341章 向錢看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27章 出兵爭論第155章 漢帝的反思第322章 真正引以爲豪之處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299章 遼國的情況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29章 獨眠孤館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119章 難審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42章 難得積極第33章 兩廣運動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361章 安東國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406章 調任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351章 林邑國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480章 “新對策”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79章 “撫遠之戰”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117章 機會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454章 安東新王第16章 軍中俊才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86章 發落南臣第81章 兩日而克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第4章 西南事務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41章 高麗國王第338章 爭執第121章 登乾元第465章 “教匪”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