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

“那便是祁連山吧!”劉皇帝擡手遙指西北方向的山嶺,問盧多遜道。

事實上,他這個問題有些多餘,河西走廊如何形成的,就是因爲北拒大漠,南卻高山,從進入涼州境內開始,緊挨着走廊的漫長峰嶺便始終在眼前。

寒風凜冽,烏雲壓城,整個天地都顯得晦暗不已。雖然看得不甚清明,但遠處山嶺,高低錯落,起伏綿延,仍舊給人一種雄奇厚重的感覺,雪峰反射出了一些暗光,更爲之增添一抹亮彩。

“陛下,此爲南麓雪山,與主脈相連,祁連主峰還要在西北的甘肅境內!”盧多遜介紹道。

“胭脂山在何處?”劉皇帝又問。

盧多遜伸手示意:“由官道向西北,約一百五十里處就是胭脂山,也是當年王師大破回鶻之地!”

“大漢山河,無限風光啊!”注視着那聳峙在視線盡頭的莽莽雪山,劉皇帝精神看起來很是振奮,悠悠然地道:“這片山嶺,沉澱了太多歷史,見證着中國永載豐碑的功業也輝煌,也銘刻着我華夏兒郎開拓進取的精神......”

盧多遜是個善於逢迎的人,此時見劉皇帝大發感概,當即順着他的話道:“武帝開邊,冠軍破虜,都是值得後人永遠傳唱與頌揚的。河西永爲我土,也是自那時起!”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劉皇帝一隻手懸在空中張牙舞爪的,慨然說道:“這是匈奴人的哀歌,也是華夏的讚歌!先烈榜樣在前,如今,輪到我們了!”

“陛下雄才豪情,臣聞之,也不禁心潮起伏!”盧多遜當即表態道:“得遇聖君,臣等大幸,唯有鞠躬盡瘁,追隨陛下!”

對此,劉皇帝只是笑了笑,既沒有打擊,也沒有勉勵,讓人不可捉摸。

“還是說說河西的情況吧!”劉皇帝與盧多遜回到關樓內,君臣二人靠着一個火爐坐下烤火,對盧多遜道:“你此前的奏章,朕也認真看了,覺得不錯,還想再聽聽你的想法!”

“是!”盧多遜回以禮節,而後不加思索地,從容敘來。對於職分內的事情,盧多遜就突出一個幹練。

“陛下,自歸義軍迴歸,甘肅收復,大漢抵定河西,將走廊完全控制在手中,也不過六七年的時間。可以說,在前面的四五年中,河西官府、駐軍,主要的任務都是放在剿賊平亂、定製治安上。一直到近兩年,賊虜臣服,人心向安,製法初行。

臣以爲,河西真正走向安定,恢復繁榮,便開寶七年起,正式開始!這也是臣履任後,與衆官員僚屬共同制定的目標......”

盧多遜這話,稱得上張揚了,他也是今年才升職的。翻譯一下就是,過去河西不夠安定繁榮,河西的重新發展崛起,就從他盧多遜開始。

對其言,劉皇帝只是嘴角稍微上揚,注意力似乎集中在爐子中升騰的火焰上。見狀,盧多遜繼續道:“陛下,大漢如今對河西統治,薄弱在於兩點,一是地形限制的,過於狹長,公文傳達,條令頒佈不夠通暢,想要做到如中原內地那般強有力的掌控,只能憑藉足夠的軍事勢力控制威懾;

其二,則是人口限制了,諸族林立,胡漢雜處,而漢人的數目,仍舊稀少。雖然這些年,與關隴、中原的道路已然暢通,也吸引了不少人,但不夠。因此,臣還當開放政策,繼續招引人來。

而臣覺得最值得顧慮的,還是人心尚未徹底歸服,包括河西遺民在內,他們臣服,還是懾於大漢強大的國力與軍力,對大漢並沒有太多歸屬感。

臣接下來要做的,首先就是收拾人心,人心定了,河西自然就安定了......”

“人心是隔在肚皮裡的!”聞之,劉皇帝指了指肚子,問盧多遜道:“要收拾人心,可不是那麼容易的!”

盧多遜點頭道:“臣明白!此事,臣還是打算從文化根本上着手,在漢制初步推行全境的情況下,對語言、姓名、着裝、習俗等事務上,進行統一的推動整改!臣在河西多年,見到不少漢人,仍舊一身蕃裝土服......”

“移風易俗,還當緩行,不可操之過急!”劉皇帝點着頭,對他的着手點表示認可,但不免提醒一句。

“是!臣以爲,有前幾年基礎,已然可以推動!並且,臣並非一味強行推行,當結合河西本地的民情風俗!”盧多遜解釋道:“臣欲推動是,是朝廷大一統的理念,將之融入河西官民的血肉脊髓裡!”

“**制宜!很好!”劉皇帝說道:“爲政治民,也忌不顧現實,不結合實情,強行一刀切!朕視察過的地方也不少了,不乏忠實履行朝廷政策,堅守大漢法度的官員,但能在國家政策方針之下,靈活處事的人,還是太少了!”

面對皇帝話裡隱含的誇獎,盧多遜嘴角輕微地翹了翹,有那麼少許的自得。

“我記得,你提到過漢民與胡民之間的矛盾!”劉皇帝又指出一點。

盧多遜解釋道:“漢胡之間的矛盾衝突,在前幾年,比較頻繁,還是歷史原因。過去,在河西全面淪喪的背景下,整個河隴遺民,都爲胡虜所統治。

涼州這邊情況還算良好,當初的溫末政權中,有漢人的一席之地。比較嚴重的,還是甘肅,在回鶻的統治下,漢民幾爲虜奴,多受盤剝欺壓。

如今,大漢重返河西,消滅甘州回鶻政權,使其復歸漢統。當地漢族遺民,翻身做主,對過去飽嘗的苦難難免抱負回去。

再兼回鶻人對大漢潛懷怨憤,此前黃匪侵擾、馬賊橫行時,不安定的回鶻人更受軍政的監視與管控。而爲維穩河西,迅速將之納入大漢統治,也需漢族遺民們的支持。

各方面的原因,也就加劇了漢胡之間的矛盾,衝突不斷,甚至有流血事件發生。過去,是回鶻人欺壓漢人,如今,是漢人欺壓回鶻人。”

聞之,劉皇帝的眉頭皺得可緊,思吟幾許,問:“如不控制,長此以往,必致禍亂,不得不小心戒之。官府是如何調和解決的?”

盧多遜道:“目前暫行之辦法,是將胡漢分治,各居其所,漢耕其地,胡牧其羊,以此減少衝突。不過,在此前劃治的過程中,漢民分配了大量沃野草場,這也是引發胡民不滿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此,只怕也是治標不治本啊!”劉皇帝嘆道。

盧多遜說道:“這也是無奈之事,在過去的兩百年間,河西胡漢雖然在不斷融合,但其根本的界限,還是存在的,朝廷收治,也當有所取捨,不可能面面俱到。

分治之後,近兩年,衝突也確實減少了許多。臣就任以來,也給各地官府下了新令,要求州縣鎮,嚴格落實治安要求,嚴防治下爭鬥。

並且,切實按照法律章程斷事,減少偏私,尤其是,對於那些刻意針對挑事的漢民,也當嚴厲約束,不可放任。

在此前提下,再推行風俗融合,臣料想,隨着時間的推移,待到河西上下形成習慣,這個問題終究能夠得到解決.......”

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55章 乾脆的勝利第118章 商賈第145章 策勳御宴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31章 送行第90章 安全脫身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166章 一座莊園第380章 開寶第240章 家宴第13章 市井之聲第387章 就國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439章 自請其罪第218章 皇帝未至,廝殺已烈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43章 事畢第297章 新山陽第87章 秋後算賬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71章 北齊鎮第340章 杭州登陸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165章 回鶻使者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1751章 結束了第233章 漢騎出絕域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480章 “新對策”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387章 就國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399章 還債第55章 乾脆的勝利第78章 召還二郎?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將第32章 邠州,北遷隊伍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198章 秋獵第347章 割韭菜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4章 中原易主第21章 西巡第464章 甘州楊氏第60章 家事、國事第308章 班師還朝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9章 寫得不錯!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1773章 質問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90章 老將可用第2201章 仁宗篇18 三年政亂第207章 還京第175章 蜀定,凱旋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467章 進一步治本之策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130章 監察系統的變動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89章 談話第89章 破財贖罪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
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55章 乾脆的勝利第118章 商賈第145章 策勳御宴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31章 送行第90章 安全脫身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166章 一座莊園第380章 開寶第240章 家宴第13章 市井之聲第387章 就國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439章 自請其罪第218章 皇帝未至,廝殺已烈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43章 事畢第297章 新山陽第87章 秋後算賬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71章 北齊鎮第340章 杭州登陸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165章 回鶻使者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1751章 結束了第233章 漢騎出絕域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480章 “新對策”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387章 就國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399章 還債第55章 乾脆的勝利第78章 召還二郎?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將第32章 邠州,北遷隊伍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198章 秋獵第347章 割韭菜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4章 中原易主第21章 西巡第464章 甘州楊氏第60章 家事、國事第308章 班師還朝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9章 寫得不錯!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1773章 質問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90章 老將可用第2201章 仁宗篇18 三年政亂第207章 還京第175章 蜀定,凱旋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467章 進一步治本之策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130章 監察系統的變動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89章 談話第89章 破財贖罪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