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登乾元

甲士護從之間,御駕勻速前進,與洛陽城之間的距也越發接近,巍峨聳峙的洛陽城垣映入眼簾,也越發清晰起來。

站在鑾駕上,劉皇帝朝後張望了一會兒,視野所限,目力有限,但劉皇帝也依稀能夠感受到後方漫長隨駕隊伍的嘈雜。

沉吟了一會兒,劉皇帝召來喦脫,吩咐着:“去,把國舅喚來!”

西幸隨駕隊伍中,能被劉皇帝呼爲國舅的只有一人,新晉宰臣不久的李業。而劉皇帝也給他派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差事,同韓通一道,負責公卿百官以及那大量隨衆的管理安排。

西行隊伍實在拉得太長,過了許久,李業方纔策馬而來,馬上馳騁的身姿,瀟灑敏捷。雖然是個文人,但李業的騎術是十分優秀的,並且李國舅尤愛駿馬,當年在原州擔任刺史時,他就蒐羅了十匹雄健異常、千金難市的寶馬,後來回朝述職,把其中最優良的六匹獻給了劉皇帝。

而自還朝任職後,一些鑽營逢迎之徒,想要走李業門路時,也多以良馬、寶鞍探路。在主管刑部的這些年中,李國舅打擊了不少貪腐違法,然而若說他本人有多清廉,也是得另說的。

對於李業的一些偏好以及人情往來,劉皇帝心中實則也是清楚的,但從沒有計較過。倒也不是純爲私情,而是李國舅辦事,還是有一條底線的。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也都有一干秤。

不得不說,在地方十多年的歷練,在各方面李業都有了巨大的提升,這也是劉皇帝會委他以要職重權最根本的原因,絕不單純因太后的關係。

而進入開寶六年以來,隨着拜相,可以說,李業也攀上了他事業的一座巔峰。

原本的政事堂諸公中,趙匡胤、李處耘主管軍事,與他無所相侵。魏仁溥的地位無可動搖,李業有心無力,卻也看得開。王溥以及竇儀留守東京,尤其是與他素有衝突的竇儀不在,那麼在西京,他李國舅的話語權也無形得到了擡升。

因此,對於西幸洛陽,朝廷公卿之中,最積極的,就要屬李業了。並且,此時的李業,正處幹勁十足的之時,而朝廷大部搬遷至洛陽,千頭萬緒,也給了他施展的空間。

“陛下有何吩咐?”至御駕側,李業行禮問道,態度恭敬。

論年紀,李業實則比劉皇帝大不了太多,不足一輪,勉強可以算是“同齡人”。當初被劉皇帝近乎“發配”至原州,心中固有不服,但是對劉皇帝的敬畏大抵也就從那個時候養成了。

回朝之後,已故太后李氏也對他多加交待,說他與劉皇帝既是舅甥,更是君臣,要謹守人臣之禮。而李業呢,縱然沒有太后的囑咐,他又豈敢冒犯皇帝?因此,在外人面前,李國舅或有跋扈蠻橫之舉,在劉皇帝面前,素來都乖巧地似只小貓。

看着自家小舅,劉皇帝微微一笑,示意他免禮,而後開門見山,直接指着後方吩咐着:“西幸洛陽,隨衆過多,初至西京,安頓不易,恐上下混亂。待至洛陽,這上上下下安置事宜,舅舅要多加擔待,以免產生錯漏!”

沒錯,以洛陽如今的條件,容納個百萬人,也是輕輕鬆鬆的事。不過,這一下子遷來二十萬人,自官至軍及民,想要穩穩當當地落實安置,可不是個輕鬆的活計,沒一段過渡的時間,只怕也可能真正安定下來。

“是!”聞之,李業面上不見難色,反而露出幾分興奮,乾脆地應道:“陛下放心,臣敢不悉心竭力?”

交待完李業之後,劉皇帝也就回到鑾駕內部了,同時命人把皇后大符喚來,夫妻倆同乘一車。而在洛陽城南,一場盛大的迎駕儀式已然準備好了,在慕容彥超的帶領下,洛陽官吏勳貴齊出,超過三十萬的西京百姓被動員起來,以迎御駕。

當劉皇帝正式駕臨時,以洛陽之廣大,也被那排山倒海般的萬歲呼聲震撼地顫了顫。

洛陽,劉皇帝來得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不過唯有此次,最令他愉悅。聲勢浩大的場面,這麼多年下來,劉皇帝經歷過的也不少的,然而,當感受到洛陽士民對他的熱情歡呼,心情仍不禁泛起一陣澎湃感。

鑾駕進入洛陽城後,踏上寬闊無比的天街,面對密密麻麻、夾道歡迎的洛陽百姓,劉皇帝與符後一道,站出鑾駕,向士民們揮手示意。

如此,引起的轟動更加強烈了,情緒是可以感染傳遞的,而劉皇帝御極天下二十載,在億兆子民的見證下,打造出如今的太平天下,這等威望也已臻至巔峰,既如高山之巍峨,亦如磐石之堅固。

而這些年,朝廷對於劉皇帝的宣傳,也未曾停下,只是不如早期那般,刻意痕跡明顯。但是,關於劉皇帝的一些事蹟,在民間也是廣爲流傳。

一路上,劉皇帝欣賞着刷新一遍的洛陽城,沒有過多的驚奇,直到進入宮城,身臨其境,抵至乾元殿。

“皇叔,你這是要驚掉朕的眼球啊!”站在乾元殿前,仰頭望着那高聳而龐大的殿宇,劉皇帝不禁發出這樣一番感慨。

“陛下滿意就好!”見到劉皇帝的反應,慕容皇叔顯得十分受用,陪着笑道。

劉皇帝,這是真的被震撼到了,一座乾元殿,屬於複合建築,但最顯眼的,定屬當中正殿,高聳入雲,有如天宮一般。殿宇之高,早有所耳聞,然真正見識到了,仍覺驚詫,心潮起伏。

僅僅殿臺的高度,就達六丈,當中御道直通殿門。指着那些密集的層級,劉皇帝道:“修得如此之高,登此階級,那些年邁的大臣,只怕要埋怨你了!”

“走,進殿看看!”開了句玩笑,劉皇帝當先邁步。中間的御階,自然只能劉皇帝走,而隨行的大臣們,則按級別,有序通過兩側輔道,綴於側後。

人流涌動,覆蓋向階梯。而乾元殿內部,按照劉皇帝的習性,不事奢華,只求威嚴,而其可不只容百官,舉辦個上千人的朝會,大抵也不成問題。

也正因如此,此等大殿,也只能用在少數情況下......

隨着劉皇帝高坐龍牀,接受衆臣朝拜,這也意味着,劉皇帝在洛陽的生活,就此正式開始了。西京的地位,也再度得到了事實上的確立。

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89章 破財贖罪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149章 降表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239章 進退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92章 兩京並重第155章 漢帝的反思第166章 太子與大將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267章 國難之際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478章 登封降禪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35章 唐將空談第31章 進軍令第36章 盡伏東北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33章 西巡結束第397章 指點第410章 剋制第60章 皇后進言第177章 耶律妃第15章 荊南來使第13章 考校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325章 成長與成熟第103章 送菜來了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296章 缺人了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76章 大才蒙塵第8章 摻沙子的效果第76章 效郭威戰法第15章 名單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1771章 襄陽王第74章 萬歲呼聲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177章 小賢王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147章 中下層的機會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51章 郭氏父子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9章 啖耳將軍亦回京第1761章 新問題第62章 禍福之間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14章 腹黑之謀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108 狀元第33章 東京城內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357章 國滅第372章 封王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119章 壽春終於破了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240章 城塌了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1809章 餞行第268章 機遇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117章 潑冷水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406章 調任第119章 回京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218章 走私第41章 卷甲入城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99章 御帳議戰第341章 實在是敵軍不中用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231章 主動調整
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89章 破財贖罪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149章 降表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239章 進退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92章 兩京並重第155章 漢帝的反思第166章 太子與大將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267章 國難之際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478章 登封降禪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35章 唐將空談第31章 進軍令第36章 盡伏東北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33章 西巡結束第397章 指點第410章 剋制第60章 皇后進言第177章 耶律妃第15章 荊南來使第13章 考校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325章 成長與成熟第103章 送菜來了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296章 缺人了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76章 大才蒙塵第8章 摻沙子的效果第76章 效郭威戰法第15章 名單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1771章 襄陽王第74章 萬歲呼聲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177章 小賢王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147章 中下層的機會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51章 郭氏父子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9章 啖耳將軍亦回京第1761章 新問題第62章 禍福之間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14章 腹黑之謀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108 狀元第33章 東京城內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357章 國滅第372章 封王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119章 壽春終於破了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240章 城塌了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1809章 餞行第268章 機遇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117章 潑冷水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406章 調任第119章 回京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218章 走私第41章 卷甲入城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99章 御帳議戰第341章 實在是敵軍不中用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231章 主動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