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河西大案

室外青天白日,豔陽正烈,天地一片澄亮,堂間仍舊點着兩排三層的燭火,彷彿這樣更顯氣質。

一名身着走獸服的年輕人邁着謹慎的步伐走進堂中,瞄了眼據案而坐一邊審閱一邊飲茶的王寅武,趨步向前,躬身一拜:“叔父!”

此人名叫王玄真,乃是王寅武的侄子,時任武德司京畿都尉,是王寅武手下最親近的幾名親事官,他最主要的職責,就是全國情報的整理分析工作。

一個好漢三個幫,王寅武在就任武德使之後,也安插了不少親友,提拔了不少親信。皇城司那邊,有以他那四大義子爲首的一片心腹干將,王寅武在武德司也擡舉出了“八大金剛”,這王玄真就是其中之一。

當然,人家張德鈞的孫兒,如今也開始在皇城司乃至地方任職,爲朝廷效力。這種任人唯親的事情,爲免授人以柄,李崇矩是絕不會做,與之相比,王寅武顯然更像一個特務頭子,身上可以用“劣跡斑斑”來形容。

堂間,王寅武的視線從手中的公文移開,落在王玄真身上,注意到他嚴肅的表情,也不讓他坐,滿臉威嚴地問道:“何事?”

聞問,王玄真再度躬身一禮,道:“河西上報,黑汗國使團,遭到劫殺!”

一聞此奏,王寅武頓時重視起來,腰板都下意識地挺直了,急問道:“怎麼回事?什麼時候的事情?使團損失如何?”

王玄真顯然也知道事情的嚴重性,拱手道:“七日前,發生在甘涼二州交界的胭脂驛,黑黑汗使團三十餘人,只有一名受傷的馬伕得存,餘者悉數被殺,正副使節也在其中,隨行財物貢品被洗劫一空,接待禮官以及隨護的一隊官兵,也未能倖免於難!”

聽到這樣的彙報,王寅武難掩驚訝,實在坐不住了,有些失態地起身,追問道:“可知是誰幹的?什麼人有這麼大的膽子,竟敢犯下如此滔天罪行?”

毫無疑問,這是一樁足以震動朝野的大案了!這麼多年,在大漢安定繁榮的整體環境下,固然免不了罪惡,民間仍舊時不時地發生一些搶劫、襲擊等罪行,但是,絕沒有哪一件能與此次相比。

還從沒有什麼匪盜之徒,敢針對官府,襲擊官方人員。自西北盡復,已然整整二十年過去了,但在這二十年間,西北地區,尤其是河西地區始終存在一個痼疾,那就是馬匪。

那些馬匪成分複雜,來源各族,回鶻、吐蕃、漢人以及諸少民都有,他們或許是不滿朝廷的統治,或許就是爲了求財。

因爲馬匪肆掠,影響到了西北治安,地方官府與駐軍也組織了數次清剿,但這些馬匪,就是剿之不盡,滅之不絕。

由於馬匪基本都是當地人,剽悍兇狠,且熟悉環境,出入沙漠,來去如風,每每受到打擊,消沉不了多久,便又復燃。

而官府實則也清楚,只要絲路這條黃金商道仍在,東西的貿易持續繁榮,那馬匪這個職業,就永遠不會消失。

不過,在官軍的持續打壓下,到如今,西北馬匪還是被遏制住了的,官匪之間處於一種相對平衡之中。

雖然馬匪始終沒有根除,但是,犯案的頻率比起十幾二十年前是大幅下降了,再加上來往東西的商旅也都加強了護衛,河西走廊上還是比較安全的。而即便遭到了劫掠,也很少出現趕盡殺絕的情況。

並且,馬匪再兇悍,也只是對當地百姓以及過往商隊進行劫掠,官府與軍隊是他們從來不敢侵犯的。

而這一次,卻是一下子突破了數條底線,不只殺人越貨,殺的還有官、有兵,同樣重要的,還是黑汗使團,這就是嚴重的涉外事件。

黑汗國比起大漢雖小,但不得不說,這是大漢周邊如今少有的保持着正常外交往來的國家,而且,不是不敢與大漢作對。

這些年,隨着兩國民間的貿易往來,兩國的關係還是比較融洽的,每年黑汗東使也未曾斷絕,如今,人家的使團,直接在大漢境內被劫殺了。

使者的生死大漢這邊或許不會在意,但朝廷的臉面被打了,還是重拳出去,被大得啪啪響,這就格外嚴重了。

這也是王寅武收到彙報,立刻就坐不住的原因,到了他的地位,當然是有一定政治眼光。出了這樣的事,他不知道河西的軍政大員們是怎麼憤怒跳腳,就他自身而言,都有些不知該如何向劉皇帝彙報此事。

下意識往汴宮方向看了看,隨着隔着武德司衙,隔着重重宮門,但他彷彿已經被劉皇帝那陰冷的目光盯着了,實在不寒而慄。

見王寅武的反應,王玄真就更不敢怠慢了,繼續稟道:“經過對事發現場的檢查,河西都知鄭安初步判斷,是當地馬匪幹的!”

“這還用判斷?”聞言,王寅武頓時斥道:“在甘涼交界,在河西腹地,除了那些馬匪,還能是誰,還能什麼勢力,有實力犯下這等大案?總不至於是當地駐軍乾的吧!”

王玄真有些尷尬,王寅武則直直地盯着他:“我要知道的,是哪支馬匪!把奏報給我!”

“是!”王玄真趕忙近前,呈上河西密報,同時繼續說道:“眼下,甘州、涼州以及靈州地方邊軍,已然出動,搜索排查,進討賊匪,肅清治安,只是尚無結果!”

王寅武冷冷道:“這個時候想起要肅清治安了?不覺晚了嗎?”

一邊凝眉閱讀着,王寅武一邊說道:“河西的馬匪雖然不少,但能夠犯下如此大案的,恐怕只有那麼幾支了,那就先盯着那幾股大的流匪查!”

“是!”聽到地王寅武的指示,王玄真立刻應道。

堂間逐漸陷入了沉默,良久,直到王寅武把河西的急報看完,放下文書,長嘆一聲:“朝中又將大起波瀾了,河西道這一關,只怕難過啊!我們也一樣!”

聽王寅武這麼說,王玄真有些不解,道:“此事,當是河西地方治安敗壞、剿匪不力,與叔父何干?與我武德司何干?”

王寅武搖搖頭,淡淡道:“武德司監控天下,你覺得,此事,我們能免其責,不擔一絲干係?”

“朝廷追究下來,只怕這涉及到的上上下下,都別想好過!”王寅武又有些悵然地說道:“別忘記了,我們是從河西發跡,別的道州且不論,河西出了問題,我就是不當主責,也要受到連帶罪責!”

“京城這邊,我們是最先收到消息的吧?”王寅武看着王玄真。

王玄真點頭:“是!”

“實話和你說吧,眼下,我都不知如何上報陛下!”王寅武一副頭疼的模樣。

。wap.

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1709章 心猿意馬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60章 家事、國事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118章 查抄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216章 初夏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6章 遺奏十條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214章 荊湖之策第82章 殺俘第33章 東京城內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第108章 先取許軍第384章 反響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22章 荊南既定第488章 真實第1740章 農民苦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207章 還京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2117章 康宗篇8續 家族大棋第272章 困獸猶鬥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39章 長沙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65章 制舉進展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195章 楊邠案(3)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304章 楚州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101章 梁山觀政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71章 北齊鎮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1790章 憂勞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125章 頌公亭第1736章 試炮第221章 成長的王彥升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178章 會獵第128章 二使攜禮來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193章 楊邠案(1)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55章 燕王病故第376章 拷問第41章 西域戰況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241章 “戲言”第83章 惠妃母子第7章 恩賞問題第456章 遺澤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376章 拷問第104章 平息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30章 湖湘之治第78章 滄州府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半島史話·桓王第1803章 運動第198章 轉折點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
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1709章 心猿意馬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60章 家事、國事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118章 查抄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216章 初夏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6章 遺奏十條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214章 荊湖之策第82章 殺俘第33章 東京城內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第108章 先取許軍第384章 反響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22章 荊南既定第488章 真實第1740章 農民苦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207章 還京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2117章 康宗篇8續 家族大棋第272章 困獸猶鬥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39章 長沙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65章 制舉進展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195章 楊邠案(3)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304章 楚州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101章 梁山觀政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71章 北齊鎮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1790章 憂勞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125章 頌公亭第1736章 試炮第221章 成長的王彥升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178章 會獵第128章 二使攜禮來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193章 楊邠案(1)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55章 燕王病故第376章 拷問第41章 西域戰況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241章 “戲言”第83章 惠妃母子第7章 恩賞問題第456章 遺澤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376章 拷問第104章 平息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30章 湖湘之治第78章 滄州府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半島史話·桓王第1803章 運動第198章 轉折點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