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林邑國

就在隔日,劉皇帝的封國詔令下達了,一時間滿朝震驚,不過微瀾之後,又迅速平息,並沒有引起太劇烈的變動。

臣子們更多隻是意外,不是意外這道詔書本身,而是疑惑爲何是劉曙?

關於封國之事,並沒有反對,連異議都沒有。不只是因爲不敢,還因爲沒有反對的理由。占城故地,這是什麼蠻荒僻野,雖然如今占城稻早已遍佈大漢各地,成爲百姓們桌面上的主食之一,可謂名揚天下,但占城在大漢官民眼中,仍舊是一個野蠻的化外之地。

畢竟當初攻滅占城國,來得過於輕鬆,只是南征大軍在收復安南的過程中,爲追剿丁族餘孽順手爲之。得來容易,後來也沒有投入太多精力,自然難提重視,將這麼個窮荒之地封給皇子,實在不足大驚小怪。

另外一方面,這些年來,朝廷內部也始終有這麼一種聲音,認爲大漢疆域過於遼闊,二三十年囫圇吞棗,也佔據了太多荒僻之地,毫無收益不說,還持續虧本,耗損國力,因此他們建議朝廷當有捨棄的決心,有如去癬,止損減負。

持有類似觀點的人,實則並不少,只是這並非主流論調,被上層的權威死死地壓制着(尤指劉皇帝)。

如果說直接放棄,有負將士官民的犧牲付出,有傷大漢開拓進取的積極精神,那麼分封皇子,就顯得“兩全其美”了。另一方面,這也是可以朔源的,若無宗周分封天下,何來今日大漢之幅員萬里。

若說分封之弊,同樣有人有話說,但這一點在當下的大漢,就顯得不合時宜了。一些邊邊角角的蠻荒之地,難道寧肯因爲統治成本不支而放棄,也不願交給皇子,讓他們去經營?

當然,此事最本質的地方,還是在於劉皇帝!老皇帝決定的事,都已經頒佈公告了,豈有收回成命的可能。而一個最簡單粗暴的考量因素,全天下都是天子的,劉皇帝倘若腦袋發昏,把朝廷直轄的核心腹地分封了,衆人又能反對,並反對得了嗎?

相比於此,臣子們更關心的,顯然是,怎麼會是劉曙這麼一個荒唐皇子?

關於分封,這並不是沒來由的,過去劉皇帝也不止一次有過類似的表示,雖然很多時候都比較隱晦,但豈能瞞得過朝廷那幹人精。

在一些大臣眼中,即便有朝一日,劉皇帝當真下定決心分封了,那麼第一批,不是安東,就是安西,要知道,當初“安東國王”的流言,可是甚囂塵上。

何況,安東經過秦王劉煦十數年經營,早已自成一系,不論功勞、威望、實力乃至劉皇帝的私愛,都該是劉煦纔是。

即便仍在安西苦苦堅守,與大食聯軍鏖戰的魏王劉旻,都更具說服力,但偏偏是諸皇子中最荒唐、最不成器的九皇子劉曙,也不得不說劉皇帝的怪癖了。

當然,換個角度看,連劉曙都有封國了,那安東、安西還遠嗎?其他皇子還遠嗎?

甚至於,若拿周天子分封天下來做類比,受封的可不只是姬氏血脈,還有功臣,敢想一些,那是不是意味着,大漢的這些功臣勳貴們也有機會?

封國授王不奢望,直轄內地也不用去想,但能在域外有塊屬地,誰又能真的嫌棄呢?何況,隨着這十幾二十年的不懈探索,大漢權貴們的視野也早就打開了,也清楚,域外並非都是蠻荒之地,同樣有富庶繁榮之所。

雖然很多隨着大漢擴張,在域外進行拓殖(尤其是海外拓殖)的人,他們在當地本身就是土皇帝,除了名義之外,幾乎擁有所有權力,但私下裡的,和得到朝廷承認的、正式冊封的,兩者的差距完全是一道鴻溝,大義法理這個東西,在大漢子民的意識觀念裡還是根深蒂固的。

因此,劉皇帝要再一次進行大封賞的流言,也隨着劉曙封國的消息不斷傳開、擴散、發酵,影響巨大,甚至引得朝野沸騰。

關鍵是,這並非是流言,本身就是劉皇帝派人秘密散播的,他也確實有此想法,目的也很簡單,繼續轉移大漢權貴們的注意力,給大漢的黎民百姓們更多喘息的空間。

而談回劉曙封國,也不是沒有反對的人,縱然表面上不敢造次,但那種不滿卻能讓劉皇帝清晰地感受到。

這些人,自然就是太子黨的人,對於他們而言,一切對太子地位有威脅的人與事,都該得到控制,若不能控制,寧肯不發生。

他們倒不是對劉曙感到擔憂,畢竟劉曙還真沒那個資格,他們擔心的是,劉皇帝開了這個頭,必然有接續的動作,倘若將來大漢周邊,都是如劉曙這樣獨立的封國王,那對中樞朝廷就未必就全是好處了,對太子劉暘的地位,難免會有衝擊。說到底,還是忌憚秦王劉煦、魏王劉旻這樣有兵、有權還有錢的親王,尤其是佔個皇長子身份的秦王劉煦。

不過,這些人的擔憂,多少有些無用,別說劉皇帝不會在意他們的想法,就是太子劉暘,也未必會聽從,在劉暘心中,真把那些兄弟們尤其是有爲的兄弟分封在周邊,或許是最好的選擇了。

至於將來可能造成的麻煩,在劉暘眼裡,也遠不如讓這些兄弟在國內折騰造成的危害大。於是,在旁人不知道的情況,劉暘甚至在暗暗期待着劉皇帝的下一步動作,尤其想知道對晉王劉晞會如何安排。

就眼下看來,劉暘真正忌憚的已經不是老大劉煦的,而是這個以親王之尊,掌宰相之權,協理政事堂的晉王劉晞,這還是劉暘當太子以後真正感到有威脅。不過,這份忌憚,劉暘隱藏得很好,面對劉晞時,還是笑眯眯的,從來都是一副欣賞肯定這個三弟的模樣……

給劉曙的封號,自然不是“占城”抑或“佔婆”這種帶有土着文化內涵的字號,追尋史蹟,最終封爲林邑王,大漢也由此多了一個新藩屬國:林邑國。

第1816章 一個勳貴家族的進化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89章 談話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144章 堂審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345章 剝削者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245章 出兵伐蜀第102章 絕境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30章 滿堂春宴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8章 巡視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195章 王、韓遭貶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104章 來點日常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66章 請辭?不許!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99章 北使南歸第86章 發落南臣第340章 杭州登陸第434章 還得是王禹偁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80章 進攻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68章 撤了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241章 “戲言”第15章 荊南來使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4章 李昉夜訪東宮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17章 附議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22章 稱帝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59章 睡王上位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371章 殺,不殺?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第34章 亡國之族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268章 機遇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99章 兩個人才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305章 太子在遼東的最後時間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120章 折家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107章 殿試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351章 林邑國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1675章 血戰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69章 夫妻密談第439章 自請其罪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
第1816章 一個勳貴家族的進化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89章 談話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144章 堂審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345章 剝削者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245章 出兵伐蜀第102章 絕境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30章 滿堂春宴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8章 巡視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195章 王、韓遭貶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104章 來點日常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66章 請辭?不許!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99章 北使南歸第86章 發落南臣第340章 杭州登陸第434章 還得是王禹偁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80章 進攻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68章 撤了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241章 “戲言”第15章 荊南來使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4章 李昉夜訪東宮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17章 附議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22章 稱帝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59章 睡王上位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371章 殺,不殺?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第34章 亡國之族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268章 機遇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99章 兩個人才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305章 太子在遼東的最後時間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120章 折家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107章 殿試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351章 林邑國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1675章 血戰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69章 夫妻密談第439章 自請其罪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