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

bookmark

黨家莊園自然是依山傍水的好地方,風光秀麗,環境舒適,黨侯爺的養老日子是十分滋潤的,喝美酒,飲山泉,享佳餚,偶爾發發少年狂,還能擎蒼牽黃地去打獵,陽翟超過半數地盤都是山地丘陵,伏牛山餘脈就在側邊,方便得很。躓

黨家莊園佔地很廣,足有上百畝,當初党進花費重金,請京城的建築名家張昱前來幫忙設計。

這張昱可不是好請的,這是已故灤國公慕容彥超的好友,是慕容彥超養的諸多才士中最擅建築的,當年開封新城的建設,張昱便是主要設計者,後來更成爲了還是齊公的劉昀座上客,興趣廣泛的劉昀甚至以師禮待之,向他學習建築美學。

對党進所請,張昱一開始是拒絕的,這就不是一路人。雖然被一些人戲稱爲“木匠”,但張昱本身是一個學識淵博、涉獵廣泛的文士,尤其好鑽研,党進呢,丘八鄙夫,關鍵還常以目不識丁自得,以厭學光榮。

党進當然也無法強求張昱,畢竟對方的後臺也實在是硬,不是他黨侯能強迫的,不過,党進臉皮就是夠厚,就那麼天天去拜訪,越是拒絕,越是堅持,讓張昱不勝其煩,後來乾脆求到齊公劉昀,請其說項,張昱方纔勉強答應。

並提出了一個要求,也不要金銀珍寶,只讓党進把《千字文》認全,對此,党進是滿口答應,只不過,十來年了,還是沒能完成這個約定。

經張昱設計,用工上千人,花費巨資,歷時一年多,如今的黨家莊園方纔落成。党進還有一個特殊的嗜好,雖然他常常說出一些鄙視文人的言語,但又喜歡附庸風雅,並且鬧出過不少笑話。

莊園落成後,找了一些飽學之士幫他取名,只是,沒一個讓党進滿意的。於是,党進乾脆自己來,一開始,以陽翟屬於古豫州,因而想叫“豫園”。躓

這個想法一提出,立刻被人勸阻了,理由很簡單,這莊園雖然壯觀,但還承受不起這個名字。党進雖然感到不滿,但還是認了,又以潁水過境,想叫“潁園”,還是被勸阻了,還是同樣的理由。

於是黨侯爺惱了,決定叫“蘭園”,並且這回不許人反對了。陽翟境內水系發達,除了潁水這條幹流之外,另有幾十條大小水脈,蘭河便是其中比較大的一支,足有三百多里長,党進也常在蘭河中游泳,莊園名字因而取自於此水。

蘭園之中,有大小建築數十座,屋舍兩百餘間,土牆高立,綠水環繞,說是一座小城堡更合適些。而其中,最出名的,是十幾座大倉,裡面儲存着大量錢糧布帛。

具體存有多少財富,誰也不清楚,但傳聞很多,僅各種穀物,有說二十萬石的,三十萬石,當然也有誇張的百萬石

呼嘯的冬風中,聞名在外的蘭園迎來了一批客人,一批看起來不那麼友善的客人。京畿道布政使潘佑,率領下屬僚吏差役,大張旗鼓前來拜訪。

潘佑此番隨行的隊伍規模並不小,僚吏差役足有兩百餘人,牌旗林立,健馬的嘶鳴在寒風中顯得低沉而壓抑。

潘佑自乘一騎,駐於蘭園大門前,望着這壯觀的莊園,表情有些凝重,與其隱露氣勢相比,他帶的這些人馬,似乎難有多少威懾。另外,潘佑嚴重懷疑,党進建此豪貴莊園,有逾制之嫌躓

沉吟間,蘭園門戶大開,一隊人馬魚貫而出,列陣於前,同道司隊伍成對峙態勢,人雖不多,但一個個高頭大馬,桀驁不馴,隱隱有針鋒相對之意。

在幾名子侄的陪同下,黨侯爺慢悠悠地走來出來,顯得淡定而從容党進身體確實有所不豫,畢竟也是近六十歲的人了,這些年身子骨大不如前,此前趙匡胤病逝,他大哭一場,也傷了身心。

不過,在潘佑面前,卻沒有露出任何一點遲暮之態。在衆人護衛下,以一個睥睨的姿態斜視莊園外的場面,党進的目光最終落到倨坐馬上的潘佑,冷笑兩聲:“潘使君來訪,有失遠迎啊!如此大動干戈,氣勢洶洶,所謂何事啊?”

潘佑也不下馬,同樣也打量着當進,微拱手,淡淡道:“聽聞黨侯病了,本使特來探視!”

党進聞言,呵呵一笑:“老夫身體確實抱恙,潘使君擺出陣仗,莫不是想要把老夫的病症給嚇退?

只可惜,老夫有一個毛病,聽得馬蹄聲響,見得旌旗招展,便精神倍增!老夫是從屍山血海中闖出來的,這點陣仗,可嚇不住人,你京畿道司下屬的這些蛇鼠之類,還不在老夫眼裡,老夫手下這些老卒,倒可陪爾等練練手!”

党進言罷,黨家的扈從們聞聲而動,都握緊了手中武器,一副蠢蠢欲動的模樣。這些扈從,除了少量青壯,基本都是些四五十歲的老壯,鬍鬚花白的都有不少,顯然都是跟隨党進出生入死老弟兄,但當此之時,沒有任何怯懼,目光中都帶着些許傲慢與不屑,顯然是驕兵悍將之流,騎在馬上的甚至做出了衝鋒姿態。躓

而見這反應,京畿道司的差丁們則緊張了起來,一個個如臨大敵,至於隨着潘佑而來的那些僚屬們,則臉色大變,很是吃驚,都面露憂慮,這不會打起來吧。

唯一面不改色的,只有潘佑,他默默地坐在馬上,與黨進對視着,雙目之中不見絲毫畏懼,甚至隱隱有些期待。

健馬噴着熱騰騰的鼻息,蹄腳不斷拍打着地面,彷彿只待發泄出那股瀰漫在冷風中的躁動之意。不過,在觀察潘佑許久之後,忽然哈哈大笑,調侃道:“潘使君心裡是不是期待着老夫一聲令下,與道司刀兵衝突?”

党進這副表現,頓時讓潘佑眉頭一凝,正欲開言,便見党進呵呵一笑:“老夫可沒老糊塗!”

指着周遭的黨家扈從,以一種輕鬆的語氣道:“我這些老兄弟,只是用來看家護衛,防備宵小,可不敢與官府相抗。老夫一生爲國盡忠,出生入死,這對抗朝廷的事情,可不會做!”

“不就是土地嗎?莫說是丈量清楚,依制納稅,陛下若想要,就是全部獻給國家,又何足惜?”党進眼神輕蔑地看着潘佑,嘴上嗤笑道:“倒是堂堂的潘使君,倒也聽話,讓你來,你就來”

當党進這番話落後,潘佑的臉色再也繃不住了,一張醜臉陰晴不定,羞怒不已,他總算是看出來了,党進此前做的那番姿態,只是想給他潘佑難堪罷了。躓

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170章 御宴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35章 東歸第341章 實在是敵軍不中用第85章 善後爭議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342章 殺肥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24章 巡遊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358章 手執硃筆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151章 開寶七年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1779章 四王畢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47章 陶谷自薦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349章 聖駕過府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11章 大典日第16章 軍中俊才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7章 風波第195章 王、韓遭貶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61章 晉陽來人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56章 是非第308章 新貴第181章 東河村之戰第403章 抓起來!第1714章 百姓苦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401章 老郭威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125章 邢州事第80章 一意孤行第260章 論婿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49章 醫政第445章 捐資捐款,天災不斷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239章 進退第296章 缺人了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296章 缺人了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211章 籌議北伐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126章 近臣之殤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73章 紙上談兵第54章 繼續忽悠第76章 效郭威戰法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74章 根由在朝第114章 大朝會第61章 淑妃病危第314章 還京
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170章 御宴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35章 東歸第341章 實在是敵軍不中用第85章 善後爭議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342章 殺肥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24章 巡遊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358章 手執硃筆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151章 開寶七年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1779章 四王畢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47章 陶谷自薦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349章 聖駕過府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11章 大典日第16章 軍中俊才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7章 風波第195章 王、韓遭貶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61章 晉陽來人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56章 是非第308章 新貴第181章 東河村之戰第403章 抓起來!第1714章 百姓苦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401章 老郭威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125章 邢州事第80章 一意孤行第260章 論婿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49章 醫政第445章 捐資捐款,天災不斷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239章 進退第296章 缺人了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296章 缺人了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211章 籌議北伐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126章 近臣之殤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73章 紙上談兵第54章 繼續忽悠第76章 效郭威戰法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74章 根由在朝第114章 大朝會第61章 淑妃病危第314章 還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