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遼奸

秋陽低沉,難掩寂寥,悽風之中,一道身影束手束腳,恭立於崇政殿前,就如一顆垂首的蒼松,紋絲不動。

殿廡下,內侍低眉,宿衛直立,對於其人漠不關心,只是堅守在自己崗位上,來人也很淡定,安安靜靜地等待着,看起來很有氣度的樣子。

趙普趕到之時,正見到此人,也不由多看了兩眼。而原本低眉順眼的內侍,眼神立刻就尖了起來,發現趙普,頓時來了精神,殷勤地迎了上去:“見過相公。”

“嗯!”對於這些在御前伺候的內侍,趙普並沒有擺出宰相的架子,微笑着點點頭,問:“陛下可在?”

劉皇帝的行蹤,對於外朝而言,還是很神秘的,趙普也知道劉皇帝這些日子,經常出宮,並不敢確認來了就能面聖。

或許就是心裡知道,也不好表現出來,做臣子,對皇帝行蹤不能不關注,但若是瞭解地太清楚,那可就犯忌諱了。

“回相公,陛下剛回宮不久!”內侍應道:“小的這就去通報!”

“有勞了!”趙普點點頭

然後,也到殿前站下,與適才那人站在一塊兒。見到趙普,也露出一道親切的笑容,並沒有因爲區別對待而生怨氣,拱手道:“下官見過趙相!”

趙普神態自然地站好,偏頭打量了這面色微暗、一臉長鬚的老者,笑應道:“蕭侍郎不必多禮,何時到東京的?”

此人正是契丹降臣蕭思溫,此番東巡,他本不在隨駕之列,如今卻突然出現,還候見於殿前,趙普自然好奇,難免少許探究之心。

聞問,蕭思溫答道:“午後初至,特來覲見陛下。”

“是北面出了什麼事嗎?”趙普問。

蕭思溫臉上露出一抹讚歎之色,一副欽佩的樣子,說:“趙相果然慧眼如炬,洞若觀火,正如所言,契丹傳來了一則消息,下官想或許對朝廷有用!”

蕭思溫南奔大漢後,被授予兵部侍郎頭銜,高高供起,但並無半點實權。不過,他對於大漢還是有不小价值的,毫無疑問,乃是大漢對契丹事務方面的專家,含金量十足,可比半路出家的王昭遠要厲害得多。

因此,蕭思溫在大漢朝中的定位,就是對契丹事務顧問,不時能夠得到劉皇帝召見,諮之以草原事務。當然,爲了充分發揮他的作用,劉皇帝還給他按了一個職位,武德司草原事務房都知。

當然,這仍舊是一個虛職,沒有什麼實權,同時還處在武德司的監控之下。但即便是這樣,蕭思溫也通過他對草原情況的瞭解以及在契丹的一些關係,給朝廷提供了不少有用情報。

而自從契丹北遷之後,遠遁漠北之後,大漢這邊想要再刺探契丹的消息,就更加困難了。蕭思溫則比較應時地補充了大漢對契丹情報事務上的短缺,他也很積極,已朝入漢,誓不回頭,在遼奸這項有前途的職業道路上越走越遠。

“哦?什麼情況,可曾先向老夫透露一二?”趙普眉頭輕微地皺了下,問道。

大漢處在當下的節骨眼上,他可不希望北方再出現什麼問題,而北面事務最主要的就是契丹,而劉皇帝一向又是恨不能除契丹而後快。

“那是自然!”蕭思溫並不拒絕,而是嘆了口氣,然後應道:“並非什麼絕密,不久前,契丹太平王耶律罨撒葛死了!”

“其中有什麼隱情?”趙普立刻就聞到關鍵點,如果只是契丹一名宗室王公死了,不至於讓蕭思溫特地趕到東京來稟報。

蕭思溫表情有些嚴肅,道:“根據間報,是耶律罨撒葛糾集一干的宗室大臣及部屬,想要發動叛亂,廢黜契丹主,奪回太宗耶律德光一脈王位。只是謀事不密,爲契丹主所覺,鎮壓賜死。此事雖然平息得很快,並極力封鎖,但還是有一些消息傳來,以下官所見,當是屬實!”

趙普的眉頭皺得更緊了,倒不是爲契丹內部的局勢頭疼,只是擔憂劉皇帝會如何決策反應。想了想,嘆道:“看來,契丹內部仍舊不安寧啊!漠北還未完全安定,這宗室內部又起奪位紛爭了。”

動盪之中,內部問題往往被放大。如果契丹能夠保持着國運,以耶律賢的能力與手腕,內部的一些問題,還是能夠被妥善解決,縱有微瀾,也能釀成大禍。畢竟,似乎耶律璟在位時那般不得人心,都牢牢地待在皇位上。

但現實偏偏就是,在大漢的堅持不懈的強力打壓下,輝煌一時的遼國分崩離析,轟然倒塌,甚至爲避鋒芒,大傷顏面地逃遁到漠北。

這樣的情況下,想要再維持內部的團結,實在是件極其困難的事情。當年,耶律璟因爲北伐之敗,契丹內部的反對者們都悍然舉兵,叛亂於上京。

而耶律賢統治下的契丹,形勢要更爲惡劣,此前在漠北紛亂之時,劉皇帝就曾好奇,怎麼只有那些漠北部族勢力反抗自立,而契丹的宗室們反而沉寂了,這顯然不正常,也不符合他們一貫的內鬥風氣。

畢竟,當年耶律賢上位,也屬於天時、人和,氣運使然,帶有諸多偶然性,即便如此,仍在存在陰謀奪位的嫌疑。耶律德光的子孫們,又豈能真正心服,尤其在耶律賢把遼帶向衰落的深淵之後,那種不滿與對抗情緒,只會加增,不會削減。

如今看來,困擾契丹幾十年的帝位爭鬥仍在持續,耶律賢也沒能解決,只是,沒有完全表現出來罷了,或者說耶律賢壓制得當。

很快,內侍匆匆出殿,高聲唱名,劉皇帝宣趙普、蕭思溫覲見。殿內,劉皇帝興致正高,他剛從大相國寺出遊而歸,君臣落座,還同二者分享了一番出遊見聞,感慨東京市井廟街的日益繁榮。

寒暄幾句,蕭思溫也簡練地將契丹的消息以及他的一些判斷講了一遍,對此,劉皇帝果然表現出了興趣。

情緒中帶着少許的幸災樂禍,劉皇帝:“這則消息,倒是解答了朕心中的那絲疑惑,契丹內部不寧,難以合力,對大漢,確是好事。這耶律德光與耶律倍的後人之爭,看來是無窮盡了!”

聽劉皇帝之言,蕭思溫道:“耶律罨撒葛實屬志大才疏,從不甘居人下,屢有背反之舉。當年契丹先主在位之時,就曾陰謀廢黜,遭貶之後,仍舊不思悔改,於漠北潛蓄勢力,不夠都被先主輕鬆彈壓。”

“不過,那耶律罨撒葛是否也太無用了,按捺了這麼久,竟然被輕易擺平,僅掀起這點微瀾。十幾年前,那耶律喜隱舉叛,都曾造成上京動亂,死傷無數!”劉皇帝說道,語氣中充滿了可惜。

蕭思溫道:“耶律喜隱舉叛之時,正逢大漢北伐,契丹慘敗,中內空虛。如今,耶律罨撒葛在契丹主眼皮子底下謀叛,又處事不密,失敗也是在所難免的事情!”

“可惜了!”劉皇帝感慨道。對於躲在漠北休養生息的契丹,劉皇帝長懷戒心,凡是讓其難受的事情,他都開懷。

“蕭卿,朕若是沒有記錯,這耶律罨撒葛是你的女婿吧!”劉皇帝忽做恍然,指出道。

聞言,蕭思溫身體頓時一繃,然後老臉上露出少許苦澀,嘆息道:“臣之長女胡輦,早年婚配耶律罨撒葛,耶律罨撒葛死後,小女也亡故了......”

聽其言,劉皇帝面露異樣,看着蕭思溫,語氣不失溫和:“如此,倒也難爲蕭卿了!”

“既爲漢臣,便與契丹徹底割捨,當一心爲陛下,爲大漢效力!”蕭思溫這麼應道。

就是趙普,此時也不禁面露驚奇地看着這個向劉皇帝表露忠誠的契丹降臣,這份器量,當真不凡吶。

若非劉皇帝提起,他都忽略了此事,而看蕭思溫方纔那模樣,哪有一點喪女的悲痛感。這樣的人若是不發跡,反倒是奇事。

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498章 六十年來第一遭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15章 漸不自知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79章 滏陽之捷第59章 不知死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28章 封疆大吏第153章 削藩第118章 商賈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82章 瓦橋關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106章 倒趙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373章 被逼無奈第93章 班師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99章 兩個人才第55章 符氏姐妹第195章 楊邠案(3)第126章 冬至宴2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308章 班師還朝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308章 班師還朝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95章 掘地求生第452章 終罷西征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32章 郭氏之慮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上)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404章 冬夜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128章 開寶宰相之死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42章 嶺南在望第127章 皇城司第48章 處處矛盾第39章 長沙第4章 李昉夜訪東宮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121章 大朝第194章 蕭護思眼中的強漢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119章 回京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91章 王峻驕狂第287章 趙普使蜀1半島史話·百年基調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42章 一心求財王巡檢第478章 登封降禪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80章 一意孤行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132章 做媒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76章 大才蒙塵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12章 河東之患第103章 送菜來了第284章 影響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364章 沉默第86章 籠絡人心第69章 夫妻密談第124章 辭表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9章 公府密議
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498章 六十年來第一遭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15章 漸不自知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79章 滏陽之捷第59章 不知死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28章 封疆大吏第153章 削藩第118章 商賈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82章 瓦橋關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106章 倒趙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373章 被逼無奈第93章 班師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99章 兩個人才第55章 符氏姐妹第195章 楊邠案(3)第126章 冬至宴2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308章 班師還朝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308章 班師還朝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95章 掘地求生第452章 終罷西征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32章 郭氏之慮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上)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404章 冬夜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128章 開寶宰相之死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42章 嶺南在望第127章 皇城司第48章 處處矛盾第39章 長沙第4章 李昉夜訪東宮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121章 大朝第194章 蕭護思眼中的強漢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119章 回京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91章 王峻驕狂第287章 趙普使蜀1半島史話·百年基調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42章 一心求財王巡檢第478章 登封降禪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80章 一意孤行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132章 做媒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76章 大才蒙塵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12章 河東之患第103章 送菜來了第284章 影響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364章 沉默第86章 籠絡人心第69章 夫妻密談第124章 辭表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9章 公府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