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走私

把玩着侍妾的胸脯,李業思緒卻在飄飛之中,思慮着近來朝廷的政策與關中形勢變化。他並沒有外在表現出來的那般不靠譜,只是保持着某些在東京養成的習性。

李業素有功名壯志,人也聰敏,想要成爲佐命之臣,留名青史。只是性格驕矜,纔不與志匹,在東京時又受太后溺愛。

直到觸了天子的忌諱,被趕出京城,發配到原州當刺史。當初,劉承祐還在憂慮,自己是否又給地方上添了個禍害,比如早期的劉信,包括慕容彥超在內,都爲地方一患。

但從後面的發展來看,遠僻京師,治一州數萬民,沒有任何掣肘顧忌,完全按照他的意志進行治政、馭民,取得的效果卻也不錯。至少,原州治下,人口在增長,田畝在增產,稅賦在增加。

【看書福利】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整整兩年了啊!”在最後一對武士比鬥結束後,李業也沒了興致,摟着他的嬌妾,往內苑而去,嘴裡則說道:“一晃,我們在這邊陲之地,待了這麼久了!”

李業是乾祐四年春,因濮州案遭貶,到如今,雖然未滿整兩年,卻也差不了多少。兩年的時間,足夠一個人的能力、見識長足提升,而於李業而言,心性的磨礪鍛鍊,進步最大。雖然少不了驕氣,但是城府,深沉許多,至少不似在東京時,那般跋扈張揚。

“你在此地,待膩了嗎?”李業一邊摟着侍妾,一邊把着她光潔的下巴,問道。

侍妾一臉嬌憐動人的表情,怯生生地應道:“主君在此,妾得以侍奉,怎會膩。”

李業聞言則笑了,手指點在誘人的朱脣上,說:“你這張小嘴,倒是還蠻會說!這苦寒之州,不毛之地,不足留戀,我是待膩了!不過,你放心,再熬一熬,就該換地方了!下一地,我得向皇帝,請個舒適些的地方......”

這兩年,李業在原州,除了揮斥方遒之外,也在反思。身在僻遠,對朝廷的情勢、政策,也一直關注體會着。

當然,他最深的感觸,則是想明白了,皇帝將他貶到原州的用意。懲戒自是其一,鍛鍊當屬其二,這第三則是摻沙子,分原彰義軍節度使史匡懿政權來了。

李業也是,在去年史匡懿奉詔入京,滯留養病之後,才完全參悟出來的。對於皇帝外甥,李業是有些佩服了,並且按照他的估計,也差不多該遷調了。

飽暖思**,直入內室,翻雲覆雨一番,待盡興了,李業方纔一副大徹大悟的淡定表情,至書房,召來府中總管。

“我們的私鹽買賣如何?”落座一開口,李業便直接問道。

“最近一批二十石,已發出去,此番至少可牟利千貫!”總管帶着笑,回道。

原州雖屬邊地,但確是個發財的地方,李業就任的兩年中,免不了利用職務之便,賺些外塊。畢竟他府中,養着那麼多人,平日裡花銷也不小,後宅女眷穿金戴銀,府中部曲賞賜頗多,僅靠他的爵祿、官俸,再翻一倍,也不足支撐。

在原州並無長久打算,是故沒有似一般人,圈地種田,那來錢也慢。以李業的精明,在調查過原州形勢,對周遭的党項、回鶻、土谷渾等雜胡有所瞭解之後,便命心腹,在暗中搞起了商賈生意。

並且,不做一般絲綢、瓷器、糧食的生意,而是,朝廷禁什麼,他便做什麼,牟利甚大。除了鐵器之外,鹽、鐵、茶葉,都有涉及。

大概有一年多的時間了,通過這些交易價值的巨大貨物,從胡虜手中,換取了大量金銀、牛馬,賺了個盆滿鉢滿。

“人在開元關卡被抓了,你知道嗎!”李業突然暴怒,盯着總管:“蠢貨!用得着一次運二十石嗎?是不是覺得目標不夠大,這不是給人查嗎?是不是覺得,可以無所顧忌了,啊?原州境內,不至失控,出了原州呢?”

“你難道不知道,就這二十石鹽,我得費多大功夫,才能抹平賬面?蠢材!”

聞斥,總管頓露惶恐,雙腿一軟,跪倒在地:“是小的大意了,請國公息怒!我這便派人去處置!”

“處置?怎麼處置?拿我刺史府的官文出面,去搭救?”李業瞥了眼,譏諷道。

“怎敢!私鹽買賣,與刺史府無關,更與國公無關。”總管搖頭,應答一句,旋即面上閃過一道狠色,說:“小的派人,將那些走私罪犯,處置了!”

聽其言,李業眉頭皺得更深了,有點失望地說道:“你跟着我也有些年頭了,平日也算機謹,怎麼事急之時,盡是些愚蠢建議!”

不待其開言,李業直接道:“人已解來臨涇,既是走私,我自當以國法審斷論處!關鍵是,一般的走私罪犯,何以能聚如此一大批食鹽?這批食鹽的來源,如不能搞清楚,自圓其說,就是明擺着的紕漏,等着人去懷疑!”

“依國公之意,當如何?”總管終於聰敏了些,不再隨便出餿主意,直接向李業請示。

李業顯然有所盤算,雙目之中,透着點奸險,語氣卻平淡道:“我一直懷疑,有人監守自盜,鹽廩諸職吏,可以調查一番,蒐集證據。此番,我要藉機,挖出原州境內的蛀蟲,嚴厲打擊走私不法之徒!”

李業這番正義嚴辭,聽得總管一愣一愣的,若不是知曉實情,絕對會被這表象騙到。稍微琢磨了下,也明白,李業是打算找替罪羊,彌補紕漏。當即拱手道:“小的明白了,立刻去辦!”

“爲免走漏消息,打草驚蛇,暗中調查即可!”李業還不忘叮囑。

“是!”

“另外!”李業擡指,稍作猶豫,吩咐道:“從今日開始,手上那些走私買賣,可以全部丟掉了。徹底丟乾淨,不得再有任何牽扯!”

突聞此言,總管不禁愕然,望着李業,滿臉的不解,說道:“這是何故?那可是一條上好財路啊!盡數丟棄,府中進項,如何保證?”

“這一年多,所牟之利,難道還不能滿足府中的開支運轉嗎?”李業說:“沒什麼好捨不得的!”

“可是——”總管滿臉的可惜,還欲勸說。

被李業有些粗暴地打斷:“你以爲,我真在意這些錢財嗎?”

“我都捨得,你捨不得嗎?”李業的質問聲,抑揚頓挫的。

迎着李業的陰冷的目光,總管哆嗦了下,趕忙應道:“是!小的遵命,即可去辦!”

待其離開後,李業表情慢慢地恢復了淡然,坐在書案後,平靜而認真地思考着,如何收場。說到底,他搞走私,只是爲了保證府中開支,滿足他的富貴生活。

察覺到危險,發現底下出了問題,也毫不猶豫地做出正確選擇,金盆洗手。不過,要穩當地收手,還需要費些腦細胞。

念及方纔府中總管的反應,李業又不禁露出一抹嘲諷的笑意,嘴裡呢喃道:“莫以爲,能夠瞞得住我?”

又琢磨了一會兒,捏了捏短鬚,擡頭朝外喚道:“來人!”

“小的在!”一名家僕,在門前聽候吩咐。

“去,把孫教頭給我找來!”李業吩咐着。

孫教頭禁軍出身,在整軍的過程中,以年老被退役。終也不過四十出頭,尚具勇力,不怎麼聰明,被李業養在府中,雖然幹着看門護院,習武陪練的活,卻也覺威風,至少比在軍中逍遙。平日裡,也幫李業做些私下勾當。

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後的告別第387章 契丹終被打回原形第185章 賜宴第108 狀元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32章 潞州震動第2198章 仁宗篇15 統治中堅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2053章 終章第389章 宮廷秘聞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1765章 三郡公第298章 事泄了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79章 大獲全勝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148章 教誨第27章 郭威病了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遲暮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47章 誘其北上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67章 劉煦娶親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淺談兩點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1690章 拼圖第92章 大調整第59章 睡王上位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86章 鬚髮花白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亞風雲明城會戰第418章 洗禮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9章 王峻歸來第25章 開寶新政第104章 餓狼相爭第185章 賜宴第369章 找上門來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433章 聖訓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45章 移鎮之議第397章 指點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341章 向錢看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89章 威壓王帥第157章 劉老四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62章 難得遲疑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177章 耶律妃第61章 晉陽來人第127章 魏博問題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71章 北齊鎮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309章 衡釀第2章 王、鄭二公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第70章 同州之戰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448章 還是太子立場堅定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304章 楚州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137章 東京軍政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1695章 袁家莊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
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後的告別第387章 契丹終被打回原形第185章 賜宴第108 狀元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32章 潞州震動第2198章 仁宗篇15 統治中堅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2053章 終章第389章 宮廷秘聞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1765章 三郡公第298章 事泄了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79章 大獲全勝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148章 教誨第27章 郭威病了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遲暮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47章 誘其北上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67章 劉煦娶親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淺談兩點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1690章 拼圖第92章 大調整第59章 睡王上位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86章 鬚髮花白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亞風雲明城會戰第418章 洗禮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9章 王峻歸來第25章 開寶新政第104章 餓狼相爭第185章 賜宴第369章 找上門來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433章 聖訓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45章 移鎮之議第397章 指點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341章 向錢看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89章 威壓王帥第157章 劉老四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62章 難得遲疑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177章 耶律妃第61章 晉陽來人第127章 魏博問題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71章 北齊鎮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309章 衡釀第2章 王、鄭二公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第70章 同州之戰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448章 還是太子立場堅定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304章 楚州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137章 東京軍政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1695章 袁家莊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