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希望渺茫

一場大範圍的雨雪降臨京畿大地,雨霽之後,各處也都染上了一層冰霜。兩京直道,已然徹底貫通,就像一條堅韌的紐帶,將東西兩京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到如今,兩京之間,商旅行人往來,絡繹不絕,不論春夏秋冬,幾無沉寂之時。隨着天晴,被雨雪打擊了的東西旅人的熱情也再度恢復了,受阻的行程,再度拾起,人聲畜鳴載道盈野。

來往的道路間,一支車隊顯得很特殊,足足三十餘名護衛,並且全是騎士,高頭大馬,形貌魁壯,皆着足以保暖的服襖,襖子下邊還襯有護甲,毫不掩飾隨身攜帶的武器,短有刀劍,長有弓弩。

能夠配得上如此規格護衛的人,身份地位顯然不同尋常,甚至不能用非富即貴來形容,因爲一般的貴族扈從,在出行護衛的人數以及裝備上都有限制,而最高等級的王公,也基本知道收斂。

置於保護中的馬車,看起來不算華麗,但足夠寬大,精緻的則是那些雕紋,以及象徵着身份地位的小飾物。

車伕頭戴帽,手戴套,乾淨而又熟練地駕駛着車馬,四平八穩地向西面行去。被掩住的簾幕被扯開,露出一雙眼睛,觀察着周邊的景象。有被霜靄籠罩的原野,有避於道邊的行旅,當然,最惹人注意的還是那些騎士。

“把簾子放下吧!”一道年輕卻沉穩的聲音響起。

“是!”迴應聲恭敬。

空間足夠的馬車內,待着兩個人,一個年輕,另一個更年輕。皇長子、秦公劉煦,以及昭武校尉耿繼勳。

“陛下對殿下,還是疼愛的,竟然賜下如此雄壯的衛士!”耿繼勳感慨道。

劉煦微微縮在一張裘袍之下,寒冷的天氣並不影響他的玉樹臨風,手裡拿着一本書,默默地看着。聞之,劉煦隨口應道:“此番奉命西行,他們也只是使命隨從,以作護衛,待還東京,還會調回宮中去的!”

“不然!”耿繼勳卻搖了搖頭:“我覺得,這些衛士,今後會在秦公府當值了,此前陛下賜趙公十名衛士,殿下爲長子,當不會厚此薄彼!”

到如今,大漢諸皇子中,仍舊只有劉煦、劉晞、劉昉三兄弟得以賜爵開府。六皇子劉旻不能算,人家早早地便達到人生巔峰。

東宮之中,自有衛率,而三位皇子府上的奴僕、衛士,也多自漢宮派遣。這一回不同是,派給劉煦的,是長期在劉皇帝御前當值的大內衛士,這就是特殊之處。

對耿繼勳之言,劉煦顯得很淡然,一副不在意的樣子:“我何求賞賜?”

說完,又埋頭閱讀手中的書了。見狀,耿繼勳顯得有些無聊,不由說道:“殿下,這本《閫外春秋》你都閱讀過好幾遍了,我也讀過,無外乎是些戰爭史蹟概要,何癡迷至此?”

終於,劉煦擡起了頭,揉了揉有些發酸的眼睛,說道:“古今賢愚,存亡興衰,悉有記敘!”

頓了一下,劉煦又道:“我爹當年也常讀此書!”

這麼一提,耿繼勳當即改口了,道:“那是該多看看!”

見劉煦已然從書籍中擺脫出來,耿繼勳不由說道:“陛下對英國公着實看重啊,其父於國無功,既死,竟也讓殿下你冒着這風寒西赴洛陽弔唁!”

對此,劉煦道:“英公乃柱國重臣,文功武績,堪稱二十四臣之首,父親倚爲腹心,屢託以大事,我也是素來敬佩的。

柴老太公卒,哪怕是老人辭世,作爲晚輩,前往表示哀悼,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雖未明言,但我也清楚,我此去,乃是代父弔祭,以敘私誼。你萬不可再說此等話,太過無禮!”

表兄弟兩個,關係素來親密,耿繼勳也向來放得開,不過在劉煦認真起來的時候,也往往配合着嚴肅。

看了看臉色從容、氣度泰然的劉煦,耿繼勳張了張嘴,最終只是心中默默一嘆。劉煦的人品才幹,素爲人稱道,溫文爾雅,如沐春風,如果不是背了個庶子的身份,必是大有可爲。

劉皇帝的這麼多兒子中,哪一個出身沒點背景,符、高、折這三家自不必提了,連新出生的小十四,其母都是遼國宗室,認真地講,這也是有一塞外帝國做靠山的。

勉強能夠勝過的,大概只有七皇子劉暉、十三皇劉曄了。劉曄之母,身份顯然是最卑微的,畢竟只是瑤族一蠻女。劉暉之母大周,則以才色,素來受寵,而劉暉小小年紀就表現出來的才氣,也令人稱道。

原本,由被太后親自撫養長大,算是有一把最大的保護傘。然而,如今這把保護傘也倒了,與在朝野內外佔據有不小實力與聲望的李氏家族之間關係的維繫,眼瞧着也薄弱生疏了起來。

此番代替劉皇帝前往西京弔唁柴父,或許是個與英國公柴榮聯繫溝通的好機會,然而,不說拉攏柴榮的難度,有一點卻是不能夠忽視的,漢宮之中還有一個郭寧妃,有皇十二子劉晗......

從頭到尾,如果說有誰能真正無條件幫助支持劉煦,也唯有血脈近親的耿氏了。然而,與那些聲勢顯赫的元勳功臣、將門貴族相比,耿氏太弱小了,影響也太小了,就那麼大貓小貓兩三隻,甚至於能有如今的貴族地位,都是劉皇帝始終對已故耿宸妃有一段感情,故而照拂。

而到如今,與其說,耿家支持劉煦,還不如說是秦公在保護他們家的富貴......當然,還有白家。

也正是因爲考慮到這些因素,哪怕耿繼勳這樣有些衝勁、有野望的年輕人,也從來沒有貿然地向劉煦表示,支持他奪嫡,勸他爭儲。

希望,太渺茫了!除非發生什麼重大變故,機遇降臨,並且劉煦還得有那個才幹、志氣,但劉煦,從來沒有表現出有類似的想法。

“表哥在想什麼?”見耿繼勳有有些出神,劉煦打量了他兩眼,輕笑着問道。

猛得一回神,注意着劉煦彷彿帶着笑意的目光,耿繼勳一時竟有些無措,隨口應道:“我在想,還有多久到洛陽。”

“到哪裡了?”對其言不由衷,劉煦似乎並不介意,收回打量的目光,向車外問道。

“回殿下,已進入偃師境內!”外邊傳來洪亮的迴應聲。

劉煦也是熟悉地理的,畢竟從小到大,在劉皇帝影響下,也看了不少輿圖,別的地方不敢說,京畿地區,還是算熟悉的。

“快到洛陽了啊!難怪行旅都多了起來!”劉煦感慨了一句。

“畢竟是洛陽啊!”耿繼勳也嘆道。

說着,不由同劉煦討論起來:“英公父喪丁憂,將離留守,殿下覺得,新任西京留守,會是誰?”

“讓舅舅擔任如何?”瞥了他一眼,劉煦玩味道。

聞之,耿繼勳趕忙道:“殿下玩笑了,我爹可沒這個資格!”

劉煦當然也知道,沉吟了一會兒,說道:“應當是慕容叔公吧!他正監修洛陽,身份地位,都算合適!”

說着,劉煦再度把目光投在耿繼勳身上,道:“表哥,你到如今,仍只是個昭武校尉的散職,就不想着出來做點實事?”

耿繼勳是個聰明人,當即問道:“殿下想給我安排一個實職?”

“嗯!”劉煦並不否認。

耿繼勳也開了個玩笑:“那就多謝殿下提拔了!”

“你有什麼想法?”劉煦問。

更繼續直接表示:“到理藩院,繼續跟着殿下做事如何?”

劉煦如今已在理藩院任職,擔任實權侍郎,管理境內諸異族事務。

“到地方上去,爲黎民百姓分憂解難吧!”劉煦道。

“當知縣?”耿繼勳兩眼一亮。

劉煦淡定地搖頭:“按朝廷目前的授官情況,怕是不能,或爲一主簿、縣尉,或許更低!”

“我去!”沒有多少考慮,耿繼勳應道。

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48章 處處矛盾第29章 勸諫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56章 是非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286章 宗室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這纔是感言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98章 追捕第356章 磨礪與考驗第488章 真實第93章 完了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484章 不對勁!第86章 戍卒之心第79章 “撫遠之戰”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155章 南唐來使2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452章 皇孫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62章 緊鑼密鼓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160章 平定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1713章 機遇第61章 淑妃病危第67章 宿州一線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63章 武德奏事第349章 邊情第374章 善待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29章 太后的病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62章 禍福之間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12章 皇子們的教育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127章 冬至宴3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255章 雍王犒軍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64章 楊業卻敵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195章 漳泉獻地無題第296章 三處餘音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61章 趙二爲官第454章 安東新王第150章 蜀亡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456章 遺澤第167章 請辭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130章 御漢大計
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48章 處處矛盾第29章 勸諫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56章 是非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286章 宗室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這纔是感言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98章 追捕第356章 磨礪與考驗第488章 真實第93章 完了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484章 不對勁!第86章 戍卒之心第79章 “撫遠之戰”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155章 南唐來使2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452章 皇孫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62章 緊鑼密鼓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160章 平定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1713章 機遇第61章 淑妃病危第67章 宿州一線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63章 武德奏事第349章 邊情第374章 善待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29章 太后的病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62章 禍福之間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12章 皇子們的教育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127章 冬至宴3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255章 雍王犒軍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64章 楊業卻敵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195章 漳泉獻地無題第296章 三處餘音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61章 趙二爲官第454章 安東新王第150章 蜀亡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456章 遺澤第167章 請辭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130章 御漢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