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雁門大將

代縣以北,勾注山上,強關聳峙,險塞依舊。因北通雲朔高原,南達忻代盆地,雁門古道素來是南北交通的咽喉要道,兵家必爭之地。雖則地勢險峻,卻也時刻吸引着北方民族,畢竟,只要突破那幾十里山隘,就可趁勢經忻代直抵太原,而略晉地。

可領!

然而,這區區幾十裡山隘,就如天塹一般,始終阻遏着契丹人南下的野心,高居勾注的雁門關,則像一道鐵閘,忠實履行着其職責。

契丹人與雁門關,是有些淵源的,對於雁門古道也並非一無所知。20多年前,契丹軍隊就曾經此而過,南下晉陽幫石敬瑭建國。10多年前,契丹與晉國戰,也曾動兵欲走河東,不過被當時還是北平王的劉知遠擊敗,斬獲甚多。

再近些,就是乾祐初期,楊業戍代的那段時期,圍繞着雁門險要,漢遼之間,幾度爭鋒,雖然沒有大規模的交戰,但500人以上的交鋒也有數次,並且,小部隊的角力廝殺,同樣殘酷血腥。

一直到乾祐四年,漢遼議和,局勢方纔逐漸緩和下來,當然,要說相安無事,也是不可能的。契丹的部卒有裝扮成盜賊劫掠漢商漢民的,漢軍也有化妝馬匪到塞北草原“大草谷”的。

爲了保護商道、庇佑子民,漢遼雙方的官軍也與匪盜之徒鬥智鬥勇。當然,很多事情,都是心知肚明,但都未戳破,也都不肯服軟,雙方這種默契的鬥爭直接持續了七八年。

從乾祐元年冬季,奉詔北上戍代,已經快十年整了。十年的時間,楊業從青年步入壯年,成爲父親,也成長爲一個真正成熟的戍邊大將。長戍邊地,一城一關居十載,楊業可以說將他人生最美好的年華都奉獻在了雁門。

這十年中,楊業最大的功勳,就是在雁門舊關的基礎上,輔以沿山十數隘口,構建了一套以雁門關爲中心的防禦體系,並訓練出了一支步騎精銳。

雁門東陘關內,東南校場上,一支700餘卒的漢軍正在操練,楊業親自於陣中指揮,揮舞令旗,假士卒循令而東,變化陣勢。整個場面,顯得嚴肅有序,運轉通暢,陣勢嚴謹,渾圓一體,幾無破綻,顯然這批將士對於兵陣的訓練已然到達一定境界。

此番操練的,乃是初唐戰神李靖所創的六花陣,發展了幾百年,已然十分成熟,當然到了楊業這邊,又根據現時軍事的發展,又增添了一些新的變化,變得更加簡單,儘量減少繁複的配合。

對於普通的士兵而言,當然是越簡單的配合,越少變化越好,對於將軍亦然。而六花陣的創立,本就是用盡量少的兵力,完成更穩定的陣勢,達成最有效的效果,並降低指揮難度。

楊業所統定襄軍,兵額4000,這些年,他除了日復一日地巡視諸隘防禦,勘探塞北敵情,其餘精力都放在了對麾下軍隊的訓練上。到如今,麾下步騎,已經可以做到如臂驅使,運轉如心。

雖然六花陣主要在於防禦,但楊業操練之,在戰略上卻是立足於進攻,他已經在提前考慮塞北無關城依仗的作戰了。這也是大漢朝廷內部,一些高級將領在考慮的事情。

圓陣變方陣,曲陣變銳陣,假想敵情、地勢,攻防轉換,一直操練了兩個多時辰,方纔結束訓練解散。

“爹爹!”將臺上,一直觀看着軍士操練的小童朝着楊業行了個軍禮。

快十歲的小童,自然是楊業的長子延昭了,已經表現出一定的軍事天分了,從六歲就開始識文習武,並跟隨楊業進出軍營,巡視兵塞。

楊業如今已經有三個兒子了,但唯獨對這個聰穎的長子喜愛異常,當作繼承人,從小開始培養。

“大郎,肚子餓了嗎?”楊業笑問道。

楊延昭點了點頭,直接道:“餓了!”

“那就回府中用食!”楊業說道。

聞言,楊延昭不由提出疑問:“爹爹不是常說,爲將當與士卒同甘共苦,時辰已晚,營中有食,何不就食於營內?”

濃眉一挑,看着長子聰明的模樣,楊業笑容愈盛,摸了摸他的腦袋,說:“我既是一軍之主,還是一家之主,再不回府,我怕你孃親找上軍營來......”

楊業這話,當然是說笑的了。其夫人乃是已故宰相馮道的孫女,還是皇帝做的媒,家學淵源,知書達禮,明理而有教養,是個十分不錯的賢內助。陪伴楊業戍代十年,從不因邊地苦寒而抱怨,始終安分守己,相夫教子。因爲詩書傳家,還做過幾首傳揚於塞南塞北的詩。

提到孃親,楊延昭乖乖地表示要回府了,這麼多年,楊業礙於公務、軍務,難免不顧家。楊府上下,子嗣的教養,都是馮氏在操持。對於孃親,楊延昭也是從小養成的尊敬與畏懼......

楊業將長子抱起,想要帶他回府,不過被他撲騰幾下,掙扎落地,想要自己走。

楊府是設在關內的,處西城。對於一座軍事要塞而言,日子絕對算不上優渥。

馮氏比楊業的年紀還要小兩歲,不到十八就嫁給他了。常年的北戍生活,使得馮氏不復當年的柔美,皮膚也不如當初光滑細膩,但後來逐漸養成的剛毅堅強的氣質,更讓楊業心折。不是每一個養尊處優,婉約柔弱的女子,都能忍受這等寂寞苦寒的。

“夫人(娘)!”對於馮氏,楊業還是很尊重的。府堂間,與楊延昭一大一小,老實地站在那兒,小心地陪着笑。

天色早已昏暗,回府前,楊業心有所感,又帶人去關北的戍堡去巡視了一遍,走這麼一圈,自然晚了。堂間,膳食已經準備好了,但顯然已經涼了,馮氏坐在案邊,身側是兩名飢腸轆轆的小娃。

見到楊業露出的少許愧疚表情,馮氏美麗的面容柔和下來,輕聲道:“既然回來了,洗漱收拾一下,我讓人把飯菜熱一熱!”

“你們,也去把自己清理乾淨!”馮氏又瞪着三個兒子,尤其是小的兩個,喜歡亂摸亂動,等了那麼久,洗乾淨的手早就又髒了。

而馮氏,則親自幫楊業解下披掛,褪去外衣到院井旁。僕人端來燒好的熱水,馮氏取井水調溫,然後伺候着他洗頭、淨身......

仲夏未至,天氣還不算炎熱,但沐浴一番,還是十分享受的體會,神清氣爽。然而,看着袖管挽起的馮氏,楊業不由道:“夫人出身書香門第,用你這執筆研墨的手,做此活計,我心存愧疚啊!”

聞言,馮氏則輕笑道:“我若終日養於深閨,鑽研詩書,卻也不合爲楊將軍之妻了!相夫教子,本我當爲之事,夫君何必有愧!”

馮氏是一副坦然大方的態度,對此,楊業只有感嘆,得妻如此,夫復何求?

馮氏則道:“夫君總是這般說,我亦愧受此贊!”

一頓晚飯,一家人待在一起,氣氛融洽,不過飯且半食,軍校匆匆來報:“軍使,北塞來人示警,雲朔境內遼軍有異動!”

聞之,楊業立刻放下了溫情脈脈,變得嚴肅起來,扭頭看向馮氏,馮氏朝他露出一道賢惠的笑容:“既有軍情,夫君該當早做應對處理,切莫怠慢了!”

第167章 請辭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371章 殺,不殺?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24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完結感言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41章 探監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59章 睡王上位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38章 湖南無戰事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24章 人事調整世宗篇終 駕崩第1808章 老來喪女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7章 貴戚解權第391章 暗箭第175章 在滑州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120章 北伐進行時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78章 滄州府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88章 童謠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38章 殿議世宗篇51 皇太孫第1731章 一縷惆悵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100章 梁山濼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59章 元臣多鄙第43章 事畢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483章 南巡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395章 大商人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141章 祭關公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40章 荒唐太子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166章 太子與大將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147章 德勝渡第74章 東亞海盜的興起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61章 北使南歸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121章 登乾元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9章 鳳翔戰況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1775章 調整第16章 軍中俊才第61章 趙二爲官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297章 怪圈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92章 兩京並重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104章 來點日常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52章 聯姻第377章 難知禍福的決議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6章 相形見絀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196章 戰略之議
第167章 請辭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371章 殺,不殺?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24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完結感言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41章 探監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59章 睡王上位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38章 湖南無戰事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24章 人事調整世宗篇終 駕崩第1808章 老來喪女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7章 貴戚解權第391章 暗箭第175章 在滑州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120章 北伐進行時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78章 滄州府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88章 童謠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38章 殿議世宗篇51 皇太孫第1731章 一縷惆悵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100章 梁山濼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59章 元臣多鄙第43章 事畢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483章 南巡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395章 大商人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141章 祭關公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40章 荒唐太子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166章 太子與大將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147章 德勝渡第74章 東亞海盜的興起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61章 北使南歸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121章 登乾元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9章 鳳翔戰況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1775章 調整第16章 軍中俊才第61章 趙二爲官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297章 怪圈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92章 兩京並重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104章 來點日常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52章 聯姻第377章 難知禍福的決議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6章 相形見絀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196章 戰略之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