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

朝廷內部的各項鬥爭幾乎都沒有停止過,君臣之間,臣臣之間,貴庶之間,皆是如此。而中秋之夜那場盛大的節慶,也好似只是一場暫停休息,讓各方養精蓄銳,尋機籌謀,以備展開下一次的對抗。

這不,中秋節剛過三日,洛陽空氣中的煙火氣還未徹底消散,各處的花燈綵綢也還鮮亮,又是十餘封奏章呈至皇帝劉暘御案上了。

這是一些劉暘不得不重視的本章,其中,有奏本,有諫章,有彈劾,有密報,而不管是以何種形式送呈,都與大漢仍在進展中稅制改革有關。

若從當初趙普復拜宰相,主持國政,正式推進稅制改革開始算起,至今,已是第七年頭了。

任何一項改革,在中央朝廷強勢的推動下,七年的時間,也足以產生一些結果了,不管是成果也好,惡果也罷。

可以肯定地說,到雍熙元年秋,大漢的稅改已經徹底鋪開,土地清丈量的成果就是最明顯的標誌。便是邊鄙如高昌道,也把最新的土地清丈數據彙報上來了,當然這只是象徵性,表示一下對中樞權威的尊重。

對於地廣人稀的高昌道而言,土地、草場數據什麼的,都沒有多少意義,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口才是其治政的核心問題,包括財稅也是一般。

有別於大漢內地道州,經過稅改前兩三年的探索,朝廷也適時地對北方諸邊道州的稅政進行了調整,放棄了最初以草場劃分作爲納稅依據的做法,經過實踐,那種做法完全不靠譜,也幾乎不具備可行性。

因此,對於邊地,尤其是以遊牧爲主的部族,朝廷最終決定還是按人頭來收稅。甚至於,對那種完全破壞部族體系,“分地到戶”的想當然政策也調整了。

到開寶二十七年的時候,朝廷對於高昌、河西、榆林、山陽、燕北諸道稅收,基本恢復到了按部落人口徵收牛羊馬駝。當然,新的部與落,則是在朝廷戶籍制度下重新組織形成的,至少早年那種完全由氏族維繫的部族形式,轉變成如今的雜胡雜聚。

這是經過朝廷總結之後得出的結論,對於從事遊牧生產的胡漢臣民,還是得維持一定的組織規模,設部長、落長進行管理、組織生產、並繳稅,這也是便於朝廷統治管理的。

北方因地制宜,南邊也是如此,尤其是廣大西南地區,旁的不提,土司制的特殊,本就意味着稅制上該有所針對性。

所幸,由於朝廷在稅改事務上步調一直很穩,還沒來得及在西南展開,便及時調整。

對西南道州,朝廷給出的方案則要更爲簡單,直接從各地土司那裡收取一定的貢賦,至於土司們如何對治下的山民、蠻民如何管理、壓榨,那就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了。

也不怕鬧出亂子,以朝廷的力量,足以彈壓不服的亂民、蠻民了,並且這是土司制在大西南地區推廣開來後,用二三十年發展形成的一種平衡。

而倘若朝廷要在土司們的地盤實行稅改,搞土地清丈,那纔會鬧出大亂子。特殊情況,特殊對待,但同樣的,不管是北方還是西南,邊鄙州縣之中,也不乏從事傳統農耕的漢人,同樣有官僚、地主佔地,對於這些情況,自然要依新制,統歸地稅了。

那麼問題來了,首先如何區分地主與土司,這幾乎是無解的。對西南道州的稅改至今還不滿三年,但從開展起,便騷亂不斷。

土司騷亂,地主訴苦,甚至兩者聯合起來,抗拒朝廷稅政,以及部分的官僚也有意把水攪渾。作爲既得利益者,爲了維護自身利益,搞出什麼動作都正常。

也就導致,短時間內,大西南騷亂不斷,衝突急劇,甚至出現了朝廷調派的治稅官吏身亡的情況。最終受到影響的,當然是地方治安以及朝廷的權威,以及那些只是安安穩穩接受剝削的小民們

當初有鑑於西南局勢的沮蹙,朝廷也大爲震怒,尤其對於地方官府的不作爲,爲此,由當時還是太子的劉暘親自簽發制令,撤換、罷免甚至日常殺雞般地拿下了好些劍南、黔中、雲南、廣西、安南諸道官吏,並責令道司,彈壓騷亂。

朝廷施壓,地方上也沒有那麼容易抗住,畢竟中央政府的權威還是很強的,各派地方勢力方有所收斂,不過一月的時間,騷亂立止。然而,大亂止,小亂不已,在不斷的牽扯對抗中,稅改的進程自然耽擱了。

對於西南出現的那些亂子,中樞這邊縱然不是心知肚明,也多少有些認識。如何破局,卻讓人爲難,不是沒有足夠的實力去做,只是不值得罷了。

因此,在趙普的提議下,朝廷秘使人往西南諸道去吹了吹風,尤其在那些漢夷雜處,宗族地主勢力深厚的地方。

稅改是朝廷大政,態度堅決,一以貫之,絕不可能妥協,各道州必須要完成土地清丈,朝廷將以此收取賦稅.

雖然力量對比懸殊,西南發生的狀況仍是地方與中央的一場博弈,“鄉賢”們也不敢真與朝廷擰着幹,中央的面子總還是要給一些的。

因此,經過之後約一年的時間,西南各道州陸陸續續將土地清丈結果上報戶部,然後經由時任財政使的韓徽建議,以上報數目上增加兩成計算收稅。

當然,政事堂諸公們也明白,便是如此,其中仍有水分,但這也算朝廷與西南道州達成的一次妥協了。同樣的,北邊也是類似操作,畢竟作爲邊地,爲了維持穩定,有一些特殊政策對待,也屬正常操作。

當然,根本原因還在於,不論是北邊還是西南,都不是朝廷開展稅改的重點所在,那些地方,不管是成果還是惡果,都於大漢根本難有動搖。

如果說稅改前兩年,僅僅是作爲試點地區的京畿、河南道等地是紛擾不斷,抗拒頗多,引起多方爭鬥,令人側目。

那麼從七年後的雍熙元年再來看,進入改革深水區後,局面那才叫羣魔亂舞,亂象紛呈。

第337章 特權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380章 投漢第79章 大獲全勝第334章 交待第76章 效郭威戰法第108章 樞密院內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108章 井陘第23章 老臣凋零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62章 緊鑼密鼓第85章 郭榮給的驚喜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198章 轉折點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104章 在真定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327章 派系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7章 恩賞問題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第347章 談話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1720章 靜默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412章 二王第156章 亡國之君第8章 摻沙子的效果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155章 蓄奴之議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1808章 老來喪女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270章 立場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125章 邢州事第240章 城塌了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237章 王峻暴亡,將臣進京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9章 啖耳將軍亦回京第1676章 慘重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43章 “梳理”、“優化”第170章 御宴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251章 壽國公第50章 下定決心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97章 再臨井陘第42章 一心求財王巡檢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351章 南粵,危!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53章 有詩云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287章 趙普使蜀1世宗篇26 北廷國相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309章 交待後事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112章 整風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145章 非常之事
第337章 特權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380章 投漢第79章 大獲全勝第334章 交待第76章 效郭威戰法第108章 樞密院內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108章 井陘第23章 老臣凋零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62章 緊鑼密鼓第85章 郭榮給的驚喜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198章 轉折點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104章 在真定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327章 派系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7章 恩賞問題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第347章 談話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1720章 靜默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412章 二王第156章 亡國之君第8章 摻沙子的效果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155章 蓄奴之議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1808章 老來喪女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270章 立場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125章 邢州事第240章 城塌了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237章 王峻暴亡,將臣進京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9章 啖耳將軍亦回京第1676章 慘重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43章 “梳理”、“優化”第170章 御宴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251章 壽國公第50章 下定決心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97章 再臨井陘第42章 一心求財王巡檢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351章 南粵,危!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53章 有詩云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287章 趙普使蜀1世宗篇26 北廷國相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309章 交待後事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112章 整風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145章 非常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