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不知死

領軍自高平還上黨,已是三月二日。想想從晉陽發兵始,到如今,不過短短半個月的時間,然於劉承祐而言,卻恍若半歲之久,在統軍作戰的壓力下,時間似乎便得緩慢而漫長了......

(於作者而言,貌似也一樣,回頭看了看,媽耶,用了21天的時間寫故事中15日的劇情,難怪感覺那麼慢,慚愧!)

州城節度府中,劉承祐以一個不甚雅觀的姿勢,側臥在案几後邊,手撐着腦袋,微閉目,似乎很閒適的樣子,然從其冷淡表情間流露出的那絲生冷可知,他此刻的心情,絕對不好。

得勝而還,本該是興高采烈的,然而這邊方駐停,上黨的百姓就給了劉承祐一個“驚喜”。

堂間,張彥威、郭榮等少數幾名親近將臣俱在,臉色也多不怎麼好看。

“不能還,一枚銅板都不能還!”向訓對着劉承祐,堅決地表示道。

“天下爲契丹括錢之州縣,不可勝數。今日若於上黨開此例,必定遺禍無窮!”

“殿下,那些刁民聚衆生鬧事,讓末將帶人,將其全部拿下,加以懲治,必使其悔不當初!”張彥威緊跟着開口,言辭激烈,滿臉煞氣。

張彥威還是還是老樣子,遇事就喜歡選擇這般簡單粗暴的解決辦法。

聽其言,劉承祐聲音冷淡地迴應道:“如此只會激化矛盾,還嫌場面不夠亂?”

被劉承祐不鹹不淡地懟了句,張彥威也不以爲意,只是訕訕一笑,神色恢復平靜,低下頭不做聲了,表情轉換竟十分地自然。

事情也不復雜,在劉承祐歸上黨後,有數十名城中百姓,聚集到節度府門“請願”。緣由嘛,得從趙行遷與契丹括錢使說起,彼輩掠奪民財,收入府庫。他們的要求也很簡單,王師既已匡復潞州,希望皇子殿下能體恤下情,將被奪民財還與潞州百姓......

在這個世道,發生這等事,聽起來都新鮮,那些百姓看起來也是“不知死活”。但是,似乎就看準了,劉承祐不會有什麼“過激”的舉動一般,找上衙門,也是不吵不鬧,不砸不搶,一副“和平請願”的樣子。且城中其他人聞此事,也有不少人壯着膽子來湊熱鬧。

在劉承祐的經歷中,上一次面對百姓聚衆請願,還是在晉陽,但那是按照劇本導演的。這一次,性質可完全不一樣。事實上,初聞此事時,劉承祐還真想派兵將這些聚衆生事,提出無理要求的亂民給鎮壓了,只是被他生生按捺住了。

“上黨百姓所請,當然不能應允!然而,其所求告者,也不能算完全無理。”郭榮也開口,發表意見了,嚴肅的面龐間盡是冷靜:“眼下,如何平息此事端,纔是着緊之事!”

“如何平息?難道還真要與其講道理?末將這輩子,還頭一次見到這樣不識時務的賤民!”張彥威不屑地接話道:“殿下,對此類人,就得以最強硬的手段鎮壓。否則,官府威嚴何在,殿下威儀何在。日後,要是人人如此,這天下還能平定下來?”

“殿下,您不必有所顧忌,這些刁民,不服王化。您交給末將,一定處置妥當。我倒想知道,他們哪兒來的膽氣,敢冒犯官府,我倒想看看,他們的脖子,能否硬過鋼刀鐵劍......”

睜開了眼睛,瞥了張彥威一下,劉承祐目光陰冷了些,卻沒接他這茬。

“啓稟殿下,高判官來了。”已升爲侍衛隊長的李崇矩這個時候走至堂前,謹慎地稟道。

“讓他進來。”

很快,高防步入堂間,表情間有些凝重,又有些擔憂,急促的腳步顯示着其不平靜的心情。

“府衙前的情況,高判官已然知曉了吧。”劉承祐已然坐直了身體,看着高防,慢條條地說道。

“是!殿下,黔首無知愛利,不識大體,念其庸賤,還請暫息雷霆之怒。”高防謹慎地勸慰道。

“彼輩艱難,孤心中知曉,又豈會與他們計較?”劉承祐語氣平淡回覆道。

停頓了一下,吩咐着:“聚在府衙,終究不是辦法,徒惹人盲從。高判官品行高潔,有清名,在潞州又素著威望。還請出去,暫且安撫住那些人,讓他們先行散去。”

“是!下官一定盡力!”沒有絲毫猶豫,高防立刻應承下來。

“殿下,黔首無知,尋常情況下,是不可能如這般聚衆,生此是非的!”待高防退下後,郭榮站起身,繼續分析道:“這背後,恐怕有人串聯鼓譟,若能找出幕後之人,再從速整治打擊那些帶頭生事者,當可解決此事,將影響降至最低!”

“是什麼人,如此大膽,當真不知死乎?”張彥威聞此言,精神大作,問道。

向訓冷冷一笑,手指了指外邊,有所暗示地說:“衙前的人衆中,似乎還有幾名官府屬吏......”

劉承祐對此,倒沒有多大反應的樣子,彷彿早就猜到了什麼一般。垂首思量了一會兒,方擡頭看向郭榮與向訓,沉沉地吩咐道:“既如此,那便去查,揪出這於暗處興風作浪的人!”

聞令,二人一齊拱手應命:“是!”

吩咐下去,深呼吸幾口,劉承祐也真正平靜下來。他此刻的心情,要說有多差,那倒也不見得,只是,很不爽罷了。

府衙前,上百來號百姓,用“官民”來形容要更恰當些。聚在一塊兒,周邊甲士林立,冷漠地注視着他們,整條街道都已經被封鎖。場面很安靜,到這個程度,已沒人再敢大聲叫囂了,在殺氣騰騰的軍隊面前,有不少人心生懼意。外圍,已然沒有瞧熱鬧的人了。

直到衙門打開,沉悶的聲響,一下子打破了有些壓抑的氣氛。高防探出身來,不管心情如何,臉上掛着微笑,帶着善意,開口說:“諸位......”

......

也不知是高防真的很有威望,請願官民賣他面子,還是那些人慫了,在高防的勸解下,衆人麻溜地散去了,有點就坡下驢的意思。

人雖然散去了,但事情的影響,卻沒那麼容易消弭。

在府中高樓上,劉承祐遠遠地看着人羣退散的場景,面無表情,手用力地抓着欄杆,手指關節幾乎泛白。

“既不知死,那便只能成全了......”良久,劉承祐低聲唸叨了句,一絲冰冷的笑意在他嘴角上綻開。

這還是他頭一次,有“笑”的表情。

第51章 詔令西進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8章 楊蘇還京第474章 補漏匠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127章 皇城司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1690章 拼圖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216章 馬政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114章 欲謀大功第185章 趙礪案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370章 其志甚堅第416章 尾聲第181章 東河村之戰第259章 自置死地半島史話·桓王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380章 饒樂國第33章 兩廣運動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113章 軍改伊始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89章 威壓王帥第50章 喜訊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200章 禦敵第113章 軍改伊始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92章 金陵冬寒第124章 辭表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1808章 老來喪女第438章 與太子的牽涉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2132章 世宗篇7 漢金衝突 再下一臣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157章 劉老四第299章 遼國的情況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81章 兩日而克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270章 城上城下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33章 兩廣運動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86章 戍卒之心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76章 大才蒙塵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1章 乾祐滅佛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325章 成長與成熟第2201章 仁宗篇18 三年政亂第119章 壽春終於破了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40章 濮州案(3)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81章 內外變動第285章 吃酒烤肉議荊湖第1751章 結束了第29章 勸諫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444章 揣測者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27章 父子座談第129章 叔父
第51章 詔令西進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8章 楊蘇還京第474章 補漏匠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127章 皇城司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1690章 拼圖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216章 馬政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114章 欲謀大功第185章 趙礪案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370章 其志甚堅第416章 尾聲第181章 東河村之戰第259章 自置死地半島史話·桓王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380章 饒樂國第33章 兩廣運動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113章 軍改伊始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89章 威壓王帥第50章 喜訊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200章 禦敵第113章 軍改伊始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92章 金陵冬寒第124章 辭表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1808章 老來喪女第438章 與太子的牽涉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2132章 世宗篇7 漢金衝突 再下一臣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157章 劉老四第299章 遼國的情況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81章 兩日而克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270章 城上城下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33章 兩廣運動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86章 戍卒之心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76章 大才蒙塵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1章 乾祐滅佛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325章 成長與成熟第2201章 仁宗篇18 三年政亂第119章 壽春終於破了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40章 濮州案(3)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81章 內外變動第285章 吃酒烤肉議荊湖第1751章 結束了第29章 勸諫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444章 揣測者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27章 父子座談第129章 叔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