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制舉進展

河中的蠢蠢異動,事雖不小,卻還不至於讓朝廷緊張到過分地步。李守貞叛亂的消息還未傳到,東京自上而下,一切如常,並且比起以往,更顯秩序,朝政有條不紊。所謂,外鬆內緊。

劉承祐穩若泰山,照常理政。

“陛下,河南諸州,除濮、鄆、鄧、襄、安數州之外,地方軍器作坊,已悉數裁撤,軍器監已收各州能工巧匠四百餘人備役,製備器料陸續輸送入京,而今諸庫儲備,可供諸作坊署兩月之用。”

耗費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對中原地區兵器作坊的處置,也算是有了些成效,進度已然算快。但從結果上看,都是中央輻射控制力度夠強的州鎮,以及似鄭、汝、滑、兗、徐這等對朝廷較恭順者,即便如此,也不是詔下即俯首聽命。再加上王章一向以來粗暴強硬的執行手段,幾乎可以肯定,地方上對此事怨氣不小。

“傳詔,重申朝廷行此事的初衷與態度,曉諭各州,可改軍器坊制民器。如有工匠遣散者,官府當適當作補償!”略作思量,劉承祐吩咐道。

“是!”王章應道。

從其表情可知,對此並不是特別上心,抑或是知道可能的結果。哪怕經此整治,地方私制軍器,又哪裡真正能禁得掉,若有心,繼續偷偷地製作便是。只有朝廷權威嚴樹,逐步施重手整飭,纔會有效果。而此前王章贊同劉承祐的“罷兵”的想法,也是看見了好處,而今,工匠有了,又收穫了大量的鐵、錫、皮料等製作物料,他也就滿足了。

對於這些,劉承祐不知道嗎?當然也是審思過的,就如同劉承祐所施其他政策的考慮一般,先逐步施理執行,把制度定下,以後,這便是秋後算賬的依據。

“對其餘方鎮,暫停此務!”劉承祐又說。

“是!”王章再應下。也清楚,接下來,朝廷要全力着手應付河中,就暫時不在這等小節上去“撩撥”地方了。

“另外,軍中所用弩、甲、刀、槍等武器,種類繁多,制式不一,臣議着手整頓,根據禁軍實用武器情況,進行制式專造,廢除雜制軍械!”王章又稟。

這是整合節約資源,提高效率的做法,對軍隊訓練、後勤等方面也有裨益。此議深合劉承祐之心,念頭只稍微一轉,便同意了。

王章退下後,沒一會兒,趙上交與陶谷二人受召而來,聯袂入殿,哪怕在劉承祐面前,也能察覺到二者之間的不協,一種暗中較勁的感覺。尤其是陶谷,原本按照他的預料,又憑着與劉承祐的關係,知制舉的差事算是穩穩的,結果,趙上交不開眼,竟然也上奏條陳,還提出了一條被他忽視的“糊名考校”。

“制舉之事,籌備得如何了?”沒有管陶、趙二者之間的那點不對勁,劉承祐直接問道,他只要事情辦妥即可。

“啓稟陛下,已按照條制籌備得當,貢院整理修葺,考官業已甄選完畢,皆三館及翰林,護考官兵由禁軍選派,考校條制流程已宣告來京應考之人......”趙上交如數家珍般道來,一副幹練的表現。

話落,陶谷也緊跟着說:“陛下,前番所列條制規程,多參考唐制,然經臣等商議執行,猶嫌冗雜,陛下重開制舉,欲求急用之才,故此番制舉,臣等籌措,力從簡練,以求實效,爲朝廷選材舉賢。”

顯然,陶谷是深知劉承祐的喜好,曉得他對朝中許多冗虛之事很不滿意,故說話奏事有意無意地附和着劉承祐的脾性。而聞其言,劉承祐果然滿意地點了下頭:“不錯。”

“到尚書省報備登記的應考者,有多少人?”劉承祐看着趙上交問。

說起此事,趙上交臉上浮現出一抹尷尬,聲音放低,垂首答道:“考校諸科,共一百八十九人。其中半數之上爲進士科,明經科次之......”

“這麼少!”劉承祐是真驚訝了,帶着點不解的怒氣。

講道理,此次制舉,準備了這麼久,不說萬衆雲集,也不該如此悽清吧。天子親自下詔開制舉,應試者竟寥然至此。

這個時候,陶谷出聲了,說道:“陛下,依例,應試的讀書人,需在地方參加解試,考覈合格,取得官府解書之後,報送尚書,再與省試。然前因戰亂之故,地方解舉廢弛,取得解書者本就不多,故民間許多有才者,並無資格與試。”

“臣以國家重啓選材,可適當放寬條件,然爲趙知舉所拒絕。”陶谷斜了趙上交一眼,開始當面給他上眼藥了。

聞言,劉承祐口風果變嚴厲:“朕渴求人才而開制舉,屬恩科,非常制,選拔爲何仍囿於窠臼之中。非常之時,自有非常之制,豈能使天下人才,受限於一封解書之中?當放開限制!”

聽劉承祐這麼一說,趙上交立刻答道:“陛下,國家選材,本當層層選拔,縱制舉,亦當有其規矩,豈能任意胡爲?若無限制,恐有濫竽充數之輩,混雜其間。”

聞趙上交的回答,劉承祐還沒反應,陶谷嘴角卻是一勾,拱手道:“陛下,臣聞地方多有官員肆意妄爲,收受賄賂,得不親試而得解者。這些濫竽充數之輩,可同樣有解書......”

“那畢竟是少數。”趙上交臉色不好看,反駁道。

“報備士人中,其所得解書,可多爲前朝所發......”陶谷又陰陰地道:“而況,陛下親開制舉,應試者不足兩百人,如此寒酸,可曾想過陛下與朝廷的顏面?傳將出去,豈非讓天下人誤會,朝廷不得士心?”

“朝廷所選,需良幹之才,是要爲官治民的,若無德才,寧肯不要!”趙上交鬍鬚一挑。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見兩人快在御前吵起來了,劉承祐擡手止住爭端,沉着臉,好生思量了一會兒,擡眼道:“二卿之言皆有道理,規矩自然是要立的,但朕求才若渴,自當打破窠臼。這樣,此次乃國朝初舉,開特例,應試適齡士人,不看資歷,不需解書,皆可與試。”

“爲免濫竽充數者,可組織翰林、六部郎官進行一次初步篩選,再參加正考。另,於考校之事上,嚴格把控,行寬進嚴拔!”

劉承祐語氣雖顯平淡,但儼然不容置疑,陶谷立刻應道:“是!陛下英明。”

趙上交呆了下,也只能無奈道:“臣遵命!”

“制考日期定於何日?”

趙上交答:“原定於本月二十日,如今......”

“延後一個月,改至八月十四,放到中秋節前吧!於尚書檯報備日期,截止於八月九日!”劉承祐直接吩咐着。

“是!”

兩個人同時應道,都知曉,經劉承祐這麼一變,尚書禮部與他們兩知舉,又有得忙了。

不過相較於趙上交的鬱悶,陶谷則顯得輕鬆多了,甚至有些得意,至少,這一次趙上交在皇帝這兒吃癟了。

眼珠子轉了轉,陶谷又主動道:“陛下,此詔下,天下應試之人必定成倍增長,監考官員還需增備。另,已至東京的讀書人,臣觀多有貧苦之人,衣食難足。再拖一個月,只怕其在東京,難有棲身之資!”

“陶卿所慮甚是!”劉承祐點頭,直接說:“已報備尚書者,可憑所發公狀,至開封府領取錢糧。着侯益,酌情發放!”

“陛下仁德!”陶谷立刻恭維。

此舉,劉承祐可得士人之心,作爲提出建議的陶谷,也可藉此提高名望,再加同知制舉的身份,他幾乎可以想象,自己能從中得到的好處。

第104章 來點日常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97章 再臨井陘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274章 厚葬之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192章 劉銖案第14章 外戚第236章 母、妻、子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130章 御漢大計第261章 大捷第32章 郭氏之慮第57章 揚州案有結果了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144章 堂審第146章 驕將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70章 未來宰相的安排第235章 南口大戰4第15章 馬楚內亂第267章 國難之際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16章 異見第59章 皇帝與太子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41章 高麗國王第29章 請纓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9章 公府密議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34章 苦難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54章 繼續忽悠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20章 武德司的收穫第110章 坦白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290章 燕王在京,軍制改革第54章 病虎獠牙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313章 日常第39章 百年大計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252章 面聖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50章 下定決心第304章 楚州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173章 漢遼皇帝之間的友好交流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41章 劉信遭貶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296章 缺人了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389章 宮廷秘聞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115章 冬月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亞風雲明城會戰第334章 交待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89章 談話第26章 名將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9章 公府密議第162章 兵事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358章 手執硃筆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6章 相形見絀
第104章 來點日常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97章 再臨井陘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274章 厚葬之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192章 劉銖案第14章 外戚第236章 母、妻、子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130章 御漢大計第261章 大捷第32章 郭氏之慮第57章 揚州案有結果了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144章 堂審第146章 驕將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70章 未來宰相的安排第235章 南口大戰4第15章 馬楚內亂第267章 國難之際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16章 異見第59章 皇帝與太子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41章 高麗國王第29章 請纓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9章 公府密議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34章 苦難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54章 繼續忽悠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20章 武德司的收穫第110章 坦白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290章 燕王在京,軍制改革第54章 病虎獠牙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313章 日常第39章 百年大計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252章 面聖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50章 下定決心第304章 楚州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173章 漢遼皇帝之間的友好交流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41章 劉信遭貶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296章 缺人了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389章 宮廷秘聞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115章 冬月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亞風雲明城會戰第334章 交待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89章 談話第26章 名將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9章 公府密議第162章 兵事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358章 手執硃筆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6章 相形見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