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武德奏事

bookmark

“河中災情,確實早有徵兆,官府反應不及,待饑荒生,又按捺不報,意圖控制災民,將災情的影響限制於境內,後因饑民激增,實在無法遮掩,這才上報朝廷請援!”

瓊林苑內,已經在此待了快一個月的劉皇帝,聽取着武德使李崇矩的彙報。

“啪”的一聲,劉承祐直接把他裝模作樣閱讀着的書摔在桌案上:“當地的御史在做什麼,河東布政使司又在做什麼,如此重大事件,一不見調查,二不見上報,他們想幹什麼!武德司在河東的探事又在做什麼,也無察覺?

這安守貞好大的膽子,他以爲,昭昭天道之下,能容他欺瞞朝廷?”

原本以爲,河中有謊報災情的情況,沒曾想到查到最後是瞞報。同樣是欺瞞朝廷,性質相同,但引起的後果卻要更嚴重,因爲饑荒之下,官府如此反應措施,百姓自然受苦頗多,最終使天災釀成人禍。

劉承祐一番質問,針對面極廣,幾乎把所有相關具備監察職責的部門都給罵進去了。也可以理解,總有人喜歡跳出來挑戰他的底線,他不是不允許地方上有事,憤怒的原因是下邊的官員懈怠,甚至像這般欺瞞他。

面對盛怒的皇帝,李崇矩自然是告罪,不過表情很平靜,因爲他也知道,皇帝不會真的因此事而責罰他。武德司的情報網固然嚴密而龐大,但是天下這麼大,也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他們監察不全抑或顧及不到的地方可多着了。

“死了多少人?”情緒平復下來,劉承祐問道。

“尚不知曉確切數目,不過據報,當地饑民多圖自救,又有地方賢達賑濟鄉梓,因此,雖然開倉的時間晚了些,但餓死的人不多!”李崇矩這樣答道。

“朕一日不食,就飢餓難耐,遲誤賑濟近一月,河中饑民是怎麼熬過來的,可能想象?”劉承祐冷冷道。

看着李崇矩,劉承祐直接吩咐,讓他將武德司調查的關於河中饑荒案件移交政事堂,並喚來一名通事前往傳達諭令,由宰相們論處此事,並責成三法司對此案過程中瀆職怠政的有關人員進行一次清查。

可以想見,這又將是一場政治地震,不只是性質惡劣,還牽扯到安氏,安家可是大漢的頂級豪門貴胄了,河中知府安守貞乃是襄陽王的安審琦的親侄子。或許考慮到這層關係,也就可以理解,河中府之事爲什麼會呈現出這樣的發展狀態,很多人似乎都失去了視覺、聽覺一般。

安守貞這種做法,劉皇帝怎麼都無法理解,欺瞞朝廷,隱匿災情,對他究竟有什麼好處。如果因爲災害後果嚴重,怕影響仕途升遷,他又不是那種無根無萍的寒門。

再者,以往的事例表明,面對災害,如果應對及時,處置得當,使百姓得安,這可是加分項,畢竟危急時刻是最考驗人能力的。

當然,劉皇帝是不可能去揣摩安守貞的心理了,他現在只看結果。比較理性的是,劉皇帝也沒有聽信武德司的一面之詞,而是交與有司繼續調查審理此事,但是,朝廷本就在進行調查,如今卻直接由武德司移交詳情,也是對監察部門的一種警告。

另一方面,河中府可是一個大府了,素來富庶,土產甚多,每年劉皇帝都會嘗一嘗當地鳳棲梨,又有鹽池之利,可謂寶地。

只是這些年,災害頻發,地震、水災、旱蝗、雨霖,這些常見的災害幾乎都有過。講道理,經過這麼多年這麼多輪的考驗,怎麼都不至於引起像此次這般大的饑荒,由此可見,禍不在天而在人。有這種考慮,也可以想見,對於那些官員的處置,絕對不會留情。

“你方纔說,河中百姓自救,如何自救?是上山打獵,還是下水摸魚?挖野菜,啃樹皮?”沉吟了一會兒,劉承祐已然徹底恢復了平日裡的沉靜,看着李崇矩,說道:“地方賢達,賑濟鄉梓,總不會是無償的吧?縱然有這樣兼濟的良紳,還能散盡家財?能夠救得了所有饑民?”

面劉皇帝這一連串的問題,李崇矩有些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不過,很快劉承祐就吐露出他真正的關注點:“聽聞每逢災荒,都是地主豪強,趁機兼併土地的良機,百姓爲活命,不得不賤賣土地,棲身富戶,河中的情況如何?”

“臣會安排人調查!”李崇矩稟道,對於不瞭解的事情,他從不妄加發言。

“其他還有什麼事?”劉皇帝的心態調整得很快,又問。

見狀,李崇矩微躬了一下身體,繼續道來:“襄陽王府上家奴,與其姬妾私通,爲人舉告,通姦男女,爲其私刑處死!”

聽到又與安氏有關,劉承祐眉頭不由輕微地皺了下,瞥了眼李崇矩,今日當不會是專門來給安家人上眼藥的吧。

不過對此,劉皇帝卻只淡淡地笑了笑:“襄陽王一世英雄,能馭將士以安閫外,守四方,在治家方面,卻也乏力,竟出了這等傷顏面的醜事,可見,人無完人啊!”

可以想象的是,安審琦已經年近七旬的,不能滿足姬妾,慾求不滿,以致私通,倒也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事。關鍵在於,安審琦持家不善,管御不嚴。

安審琦的事到此爲止,怎麼也不可能去揭堂堂郡王的醜,至於私刑私罰的問題,該忽略,就得忽略。人命案件是大案要案,但很多情況,在很多人眼裡,一些無足輕重的人,其性命真的算不了什麼,賤如草芥。當然,那對狗男女,也是取死有道。

“禁軍李繼勳、党進、韓令坤等將,常與榮國公交往,本月已有兩次聚會痛飲,飲則必醉!”李崇矩又道,聲音幾乎不帶任何感情。

聞言,劉承祐面色稍陰,很快又輕笑道:“朕知道了!既然榮國公愛吃酒,朝野盡知,這幾人不是故朋就是酒友,無甚大礙。抽個時間,朕也該上門討幾杯酒釀......”

“英國公途經洛陽,入家門,不足一個時辰即出,徑來京師,據說,是與其父因家風問題,言語衝突,英國公不喜其父在洛陽的招搖張揚,用度鋪張。”

聽到此則消息,劉承祐莞爾一笑,道:“柴老太公該有七十歲了吧!英國公對老人,也太過苛責。”

話是這般說,但對於柴榮的這種表現,還是很滿意的。劉承祐直接問:“可知柴榮到哪裡了?”

“算腳程,已入開封境內!”

“喦脫!”劉皇帝直接朝外喊了句,內侍頭子趕忙前來候旨。

“你帶着朕的車輦,去祥符驛,在那裡等着,待英國公到了,直接把他接到瓊林苑來!”劉皇帝吩咐道。

“是!”喦脫不敢怠慢,立刻應命。

從劉皇帝的態度就可以看出,此前的風波,那些莫名的非議,只是一種自然的“震盪”,英國公柴榮,在大漢皇帝心目中,仍舊是柱國重臣,享受崇高的待遇。

“你也辛苦了,廳內準備有冰鎮的瓜,享用完就去辦差吧!”面對李崇矩,劉皇帝又顯露出和顏悅色。

“謝陛下!”

李崇矩,這個侍衛出身,從軍轉政,擔任武德使,掌握龐大的情報監察機構,已經快十二年了。

不提其他,能夠讓劉皇帝始終沒有更換他的想法,就可見其不一般之處了。

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73章 解決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120章 北伐進行時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38章 濮州案(1)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221章 成長的王彥升第99章 北巡結束第64章 邊事不寧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242章 戰後第98章 封禪之議第59章 不知死第75章 按*不動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11章 大典日第80章 一意孤行第316章 不裝了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357章 國滅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365章 看衰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54章 病虎獠牙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33章 真正目的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203章 幸災樂禍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248章 西撤!第17章 板子終究落下來第130章 蒼山洱海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4章 中原易主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117章 潑冷水第134章 回府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75章 敖萊小城第146章 黃羊平第35章 室韋覆滅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4章 西南事務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52章 幽燕變故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90章 關右節度第195章 楊邠案(3)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28章 澧陽之戰第46章 郭榮的激進建議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9章 新官上任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33章 西巡結束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1815章 波斯見聞第185章 賜宴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86章 鬚髮花白第13章 考校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17章 附議第151章 凋零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1章 乾祐滅佛第77章 間策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第14章 外戚第473章 又當又立
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73章 解決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120章 北伐進行時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38章 濮州案(1)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221章 成長的王彥升第99章 北巡結束第64章 邊事不寧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242章 戰後第98章 封禪之議第59章 不知死第75章 按*不動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11章 大典日第80章 一意孤行第316章 不裝了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357章 國滅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365章 看衰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54章 病虎獠牙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33章 真正目的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203章 幸災樂禍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248章 西撤!第17章 板子終究落下來第130章 蒼山洱海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4章 中原易主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117章 潑冷水第134章 回府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75章 敖萊小城第146章 黃羊平第35章 室韋覆滅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4章 西南事務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52章 幽燕變故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90章 關右節度第195章 楊邠案(3)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28章 澧陽之戰第46章 郭榮的激進建議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9章 新官上任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33章 西巡結束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1815章 波斯見聞第185章 賜宴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86章 鬚髮花白第13章 考校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17章 附議第151章 凋零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1章 乾祐滅佛第77章 間策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第14章 外戚第473章 又當又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