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吃好喝好

夜幕下的榮國公府,還是那般威嚴肅穆,高懸的鎏金牌匾令人敬畏,四名配刀的守衛身姿筆挺,肅立於崗位上,冷漠的眼神不帶絲毫感情。

趙匡義下馬,駐足稍微仰望了一番榮國公府這氣派的門戶,而後方纔開動腳步,入府而去。對趙匡義,守衛們自然不敢阻攔,門房的小廝更是殷勤地引路侍奉,這可是趙家當下權勢最盛的一人。

公府內,得知趙匡義登門,趙匡胤四子趙德芳迅速迎了出來,看到一臉嚴肅的趙匡義,趕忙行禮:“見過三叔!”

趙匡胤一共四個兒子,但長成的,只有趙德昭、趙德芳二人。趙德昭早已入仕,如今在荊湖北道襄州擔任知州。

如今已然二十七歲的趙德芳則留居京中,照料老父,在禮部擔任郎官,因爲趙匡胤年老,身體又日漸不支,如今榮國公府大小事,實則都是趙德芳在操持。

趙德芳在京內素有雅名,性格正直而溫和,翩翩君子,長相俊美,京中曾有傳聞,劉皇帝很喜歡趙德芳,曾有意以其尚七公主劉惠,只因爲其早有婚約方罷了。雖然傳言不可信,但對趙德芳的名聲卻起到了極大的宣傳效果。

正史上,趙德芳年紀輕輕的,二十二歲便死了,一個“寢疾薨”隱藏着諸多深長意味。如今,看他器宇不凡、目光有神的模樣,顯然有些猜想並非臆測。

不過,在大漢的時代,趙家兄弟叔侄之間,關係一向融洽,對於趙匡胤所生的兩個侄兒,趙匡義也向來愛護,趙德昭襄州之職,就是聽取意見後,由他親自安排的。

“嗯!”衝趙德芳應了聲,神情間的凝重消解了許多,趙匡義問道:“二哥呢?”

“父親正在茶室!”趙德芳回道,英俊的面龐上帶着一抹憂慮,向趙匡義請道:“還請三叔幫忙勸勸他老人家!”

聞言,趙匡義眉頭輕皺,向趙德芳投以疑惑的目光。

說是茶室,但沒有茶香,相反,空氣中瀰漫着濃濃的酒氣。趙匡義踏入室內之時,便被那濃重的味道給刺激到了,面露不適,但更讓趙匡義驚訝的,還是趙匡胤此時的狀態。

剛過完五十九大壽不久的趙匡胤,已經格外年邁了,頭髮白了一大半,臉上滿是溝壑一般的皺紋,人消瘦異常,兩手幾乎只見皮包骨,已毫無當年剛勐豪邁的統帥氣質。

臥坐在席間,滿臉的酒意,手把酒杯,食桉上還配着一些肉食,吃得一嘴油膩,見到趙匡義,愣了一會兒,方纔認出他,老眼迷濛地衝他招呼道:“匡義來了!來,陪我吃兩杯酒!”

見趙匡胤酒鬼一般的表現,趙匡義大跨步上前,一把奪下他的酒杯,有些激動道:“二哥,你怎麼又吃上酒了,一吃還是如此過量!”

擡眼望了望趙匡義,注意到他關切的表情,趙匡胤笑了笑,被酒水打溼的手隨意地在身上錦袍擦了擦,道:“吃酒就要吃得痛快!不過量,何來痛快?這些可都是御酒,三十年以上的佳釀,尋常人哪裡喝得到,來,我給你滿上!”

見趙匡胤這一副隨意的模樣,趙匡義又是疑惑,又是惱火,不解道:“你年老多疾,已然病至此,爲何一點都不顧惜,如此糟蹋自己身體?”

聞言,趙匡胤再度瞟了眼趙匡義,他心裡實則清楚,自己這個弟弟,如今真正關心的恐怕並不是自己的身體,而是這羸弱不堪的身體可能給他帶來的不利影響。

“坐!”衝趙匡義伸手示意了下,趙匡胤又讓侍女斟了一杯酒,啜了一口,澹澹道:“我這個人,平日素愛酒,過去這些年,太過剋制了,過於憋屈。如今已垂垂老矣,行將就木,沒有多少時間了,再不痛快地享受一般,怕是要抱憾而終了。倘若是等死後再讓子孫祭奠奉酒,那可就太過無趣了......”

“二哥!”見趙匡胤這般說,趙匡義忍不住喚了一聲。

趙匡胤眼瞼微垂,又幽幽道:“何況,這些酒都是陛下所賜......”

這句話,把趙匡義那滿腦袋上涌的情緒個澆滅了,呆了一會兒,方纔緩緩落座,看着仍在那兒吃酒的趙匡胤,嚴肅的面龐間,滿是疑思。

趙匡胤是不能喝酒的,尤其是不能暴飲暴食,這滿桉油膩的肉食發物,則更加忌口。這一點,劉皇帝是知道的,但在這幾個月,劉皇帝偏偏隔三差五地賞賜好酒爛肉,甚至不時地派宮中內侍過府“抽查”,詢問趙匡胤吃得可好,喝得可好......

這背後的用意,暗示,應該叫明示了,實在是讓人心生徹骨之寒。沉吟良久,趙匡義一臉凝重地對趙匡胤道:“二哥,陛下爲何?”

一張嘴,就能感受到趙匡義語氣中壓抑着的怨氣,不過,趙匡胤卻是一副看得很開的模樣,揮手止住他,輕聲道:“以陛下雄猜,疑忌功臣,不是很尋常的事情嗎?你還看不明白?”

“我就是不明白!爲何偏偏如此針對我們趙家!”趙匡義面露憤慨,依舊努力地剋制着,看起來十分痛苦的樣子。

“那麼多功臣勳貴,元老宿臣,我趙家從來安分守己,從不爲非作歹,從來忠心耿耿、一心爲國......”趙匡義端起酒杯,一飲而盡,苦酒入喉心作痛,滿臉的怨艾與不甘。

“乾右二十四臣,如今只剩下這三兩人,自然隨時被陛下惦記着,這被陛下惦記的滋味,可是不好過啊!”趙匡胤苦笑着感慨道:“我不如李少遊那般與陛下親近,也不是向訓那般的元從,自然就更加難過了!”

“你都已經這樣了,還有什麼不放心的!”趙匡義脫口而出。

見趙匡義義憤填膺的模樣,趙匡胤有些意外,迷離的醉眼清醒了幾分,看着他,略作沉吟,問道:“匡義,你今日情緒有些不對,這與你平日的表現可大相徑庭啊!”

趙匡義聞言,呆了下,下意識地瞥了眼侍候在旁的侍女,也意識到自己失言了,迅速深吸了一口氣,調整心態,逐漸從負面的情緒中擺脫出來,恢復平靜。

想了想,應道:“是我失態了,只是如今朝上朝下,家裡家外,多有紛擾,有些煩躁了!”

趙匡胤又喝了一口酒,問道:“你今夜過府,所爲何事?”

原本趙匡義是打算找兄長商討一番的,不過看他如今的情況,也息了這個心思,搖頭道:“只是多日未見二哥,聽聞身體不爽,特地來看望一番!”

明顯的言不由衷,趙匡胤輕笑道:“是爲稅制改革的事吧!”

趙匡胤雖居公府,但對朝裡朝外的事情,可都瞭解得很,即便不主動過問,也有這樣那樣的人,會主動把消息情況透露給他。

聞問,趙匡義默然,還是點了點頭。沉吟幾許,道:“時下稅改推進,進展十分緩慢,各項事務阻力重重,朝廷內外反對意見很多,李昉又不能協調平復各方,眼見改革陷入遲滯,我有心主動接過這項差事,但是陛下不允!今日,我聽說,陛下召趙普還京,如今,人已過開封,正在西來,三兩日內,應該能夠抵京......”

趙匡義話說得不多,但透露出的信息內容卻很多,趙匡胤終於放下酒杯,認真地思量片刻後,方纔道:“你有些着急了!”

趙匡義聞言,又是一陣沉默之後,方纔嘆息道:“我也知道,但若不主動爭取,永遠只在原地徘迴!遠者不論,從趙普到宋琪,從宋琪到李昉,如今陛下寧肯讓趙普回京,也不肯給我機會!一面用我,一面又死死地壓制我,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這不是陛下向來的用人風格嗎?”趙匡胤輕聲道:“我還是那句話,你要多些耐心!”

“二哥,我也快知天命之年了!”趙匡義道。

聽趙匡義這麼說,趙匡胤也沉默了,良久,方纔有些疲憊地道:“稅改一啓動,朝中人心各異,局勢波詭雲譎,當此時,你該謹慎而爲,小心對待,不要有過多動作。當年盧多遜一桉的教訓,還不夠深刻嗎?有些事情,急是急不來的!”

“我明白!”趙匡義嘆道:“只是心中實在不甘啊!”

“党進、楊光義、王政忠、劉守忠那些兄弟,近來有找過你嗎?”看着趙匡義,趙匡胤問道。

聞問,趙匡義頷首:“找過!”

“怨言頗多吧!”趙匡胤嘆道,想了想,有些鄭重地對趙匡義叮囑道:“你替我給他們帶句話,讓他們善加珍重!老兄弟們,難耐歲月侵蝕,一個個都陸續凋零,逐漸去了,剩下的已經不多了,讓他們好生養老吧,不要貿然參與朝廷事務,更不要試圖與朝廷大政對抗。

尤其是党進,讓他注意收斂自己的脾氣,安享晚年吧!比起血脈延續、子孫福廕,些許田畝錢帛之物,又算得了什麼?”

顯然,這話也有勸告趙匡義的意思。同時,讓趙匡義去帶話,也隱隱有一種轉移政治資源,託付後事的意思。

趙匡義想了想,鄭重道:“是!我會把話帶到的!”

第77章 吏職變動第268章 西縣第176章 接風洗塵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24章 巡遊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17章 武德司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91章 王峻驕狂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80章 春夜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21章 黃袍加身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85章 安心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1707章第97章 隰州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207章 燕王心跡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364章 過韓府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154章 滅門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119章 壽春終於破了第99章 北使南歸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122章 燕王請戰第198章 秋獵第31章 功成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175章 在滑州第118章 蒲陰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73章 西北隱患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73章 道府之爭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178章 會獵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98章 溫柔鄉第380章 開寶第104章 來點日常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433章 聖訓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104章 在真定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115章 困獸之鬥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28章 封疆大吏第85章 浮雕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99章 又窮了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70章 唐主忙亂急點兵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25章 李史合謀第442章 金玉滿倉,堆積如山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90章 關右節度第34章 崇元殿中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59章 不知死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86章 鬚髮花白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15章 名單第221章 名將團隊
第77章 吏職變動第268章 西縣第176章 接風洗塵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24章 巡遊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17章 武德司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91章 王峻驕狂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80章 春夜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21章 黃袍加身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85章 安心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1707章第97章 隰州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207章 燕王心跡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364章 過韓府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154章 滅門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119章 壽春終於破了第99章 北使南歸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122章 燕王請戰第198章 秋獵第31章 功成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175章 在滑州第118章 蒲陰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73章 西北隱患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73章 道府之爭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178章 會獵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98章 溫柔鄉第380章 開寶第104章 來點日常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433章 聖訓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104章 在真定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115章 困獸之鬥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28章 封疆大吏第85章 浮雕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99章 又窮了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70章 唐主忙亂急點兵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25章 李史合謀第442章 金玉滿倉,堆積如山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90章 關右節度第34章 崇元殿中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59章 不知死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86章 鬚髮花白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15章 名單第221章 名將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