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

破敗不堪的小鎮內,倒也不是一片死地,還是有一些生氣的滿帶着淒涼氣質的風中,有野雞在覓食,有烏鴉在啃食着腐肉。

自從漢將王蒙率領胡漢聯軍光顧過後,此地便幾乎成爲絕域,暗澹與孤寂是主色調,腐臭味傳遍內外,西北的烈風似乎都吹不散。

那瓦礫叢中的屍骨,毫無疑問,大部分都是党項人。當初造反之時有多狂熱與興奮,成爲一地枯骨之時,就有多麼悲涼與蕭索。

要說所有党項人都想要造大漢的反,與朝廷作對,那顯然是不盡然的。

在底層百姓中,除了信仰、生產方式以及生活習性不一樣之外,胡漢百姓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然而族羣的區別,卻又是一個客觀的實施,當有人宣揚朝廷壓迫、漢人侵佔之時,党項人難免不受其蠱惑,野心家是少數,但那些被鼓動的普通党項人,那些對叛賊默默鼓舞支持的人,也絕不能單純地用無辜來形容。

他們心中又何嘗不想要建立一個獨立的自主的党項政權,就是恢復定難軍當初的地位也好,即便大部分人並不知道,那樣的結果,對他們究竟有沒有好處,有多大好處。

朝廷的平叛行動,可以用兇殘酷烈來形容,至於講人道什麼,對於大漢這樣的君主專制帝國來說,實在沒有多大意義。大漢當權者更喜歡講天道,而對朝廷而言,什麼是天道,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如此而已。

事實上,早在朝廷擺出那般嚴厲的姿態以及那般規模的軍事行動後,榆林的党項人就已心虛了,而等到袁恪、李繼遷先後兵敗,那就徹底演變成惶恐了,甚至從思想上就產生了割裂,各地叛軍、各部黨項,其心本就難齊。

那個時候,很多人都覺得該“見好就收”了,朝廷那麼強大,造反沒有好下場,這樣的認識,變得格外清晰。

然而,這樣的反省,爲時已晚。和歷朝歷代面對胡民反叛的態度不同,不是派兵討伐,打敗叛軍,然後得幾年太平,等待下一次叛亂爆發。

大漢朝廷在劉皇帝的意志下,在應對此類叛亂上,從來都秉持除惡務盡,斬草除根,如果說對普通漢人還能有一絲絲寬忍的可能,對胡人則很少留餘地。

過去的二十多年間,大漢從南到北,由內而外,發生的大小叛亂、動亂數也數不清,毫無例外,所有參與叛亂的人,要麼被殺,要麼被投入一些必死的刑徒營工程,沒有任何寬免的可能。

這樣高壓的政策,持續二十多年後,大部分蠻夷也開始逐漸馴服,處於歸化的狀態中,畢竟,反叛的與有反叛嫌疑的,大多被殺又或者被投入刑徒營改造。

於榆林許多黨項人而言,他心中同情叛賊,支持叛亂,但只要不像野利等部族那般親自參與其中,那就有餘地。 …

叛軍成功,他們能趁機獲得好處,叛軍失敗,他們也不會有太多損失,至多回到過去二十來年的日子中,又不是不能習慣。

然而,世上沒有這麼容易的事,尤其榆林甚至西北特殊的民族、政治、軍事情況,使得朝廷的態度異常的堅決,行動也異常的冷酷,根本就不給貳心者首鼠兩端的機會。情勢複雜,難辨敵我,難分忠奸,那就一併掃除。

而到了這一步,很多黨項人方纔醒悟過來,後悔莫迭。只是,爲時已晚,索命的繩索早已套上脖頸,斬首的屠刀也已磨得鋥亮。

與朝廷而言,爲了佈下這個陣勢,調動十幾萬軍隊,耗費無數人財物力,如此沉重的代價付出之後,那一切也都沒有什麼餘地了,沒有剎車的可能,只有沿着既定的戰略計劃做下去,直到完成。

而帶來最顯着的結果,便是榆林全境,竟成血色,千里之內,寥無人煙,即便有,也只是屍骸罷了。

在榆林,被殺者毫無疑問,都是“叛賊”,但殺人者就不一定了。這其中的原因,還在於一開始就發佈的那道政策,執叛賊首級獻官府者可免死。

在殺戮橫行的榆林,這道對叛賊唯一的寬恕政策同樣不免被念歪了,當然,或許本就在朝廷的預期之內。

早在榆林封鎖圈形成,境物資嚴重缺乏時,就已經有一些搶無可搶、寇無可寇的叛軍,感到威脅了。

在冰雪交加的嚴寒中,什麼富貴榮祿早不是叛軍的目標的,生存是第一位的,那時候,就已經有些叛軍,開始攻擊“義軍”,搶奪生存物資,到後來,乾脆執首級冒險去向官府投誠。

對於這些“反正”的行爲,在趙王劉昉的主持下,並沒有食言,而是嚴格按照劉皇帝的意旨來執行,全部接納,賜下脫罪免死的憑證。

當然,對這些人,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全被被分流到天南海北,安西、安東、安南、南洋都是流放的目的地。但不論如何,至少命是保住了。

有了這些榜樣,剩下的叛軍如何選擇,就有實際的參考了。叛軍同道的內部殘殺,也由此開始,最初也只是小規模的矛盾爆發,食物爭鬥,到後面就演變成徹底的生存之戰。

等袁、李先後慘敗於官軍,各路烏合義軍,就更沒有堅持的理由,一場大規模的淘汰賽,正式展開。朝廷的賞錢,僅針對於官軍、漢民以及僕從雜胡,但叛軍只爲了活命,也是毫不留情向周遭叛軍隊伍下手。

同時,追殺叛軍的人除了官府官軍組織,同樣還有榆林境內的党項人,其中有他們的同族同類,但同樣是爲了生存,也不得不拿起鋼刀。同樣的道理,党項人執一“叛賊”首級,一樣能夠免死。

於是,榆林這片鬥獸場,發展到最高潮階段,所有人都在殺人,所有人都在被殺。 …

在整個棋局之中,只有官軍最爲輕鬆,剩下的,都是隻是爲活命二字。相比之下,那些普通的党項人,處境最爲艱難,下場也最爲悽慘。

當他們爲了生存,不得不拿起刀,騎上馬,把目標指向叛軍時,叛軍也發現了,比起那些有組織的,還是一般的党項人更容易對付,拿了他們的人頭,就能活命,至於是不是叛軍,官府都不計較,他們又何需在意?

等到開寶二十二年三月份的時候,榆林各地官府,接受到的“投誠”人員,總計不過七千人,這就意味着有至少七千顆叛賊首級被獻上。

榆林遠不至於這麼些人,那剩下的人呢,大部分都成爲了官軍、番兵的賞錢。

進入三月後,大劫似乎已經悄然過去,廝殺聲也不再此起彼伏,驚天地泣鬼神,狂歡之後,是一片沉寂,黃羊平就是一個標準範例。

而陷入死寂中的黃羊平,在昨日又迎來了一批來客,人不多,不到百人,衣衫襤褸,身形狼狽,人人有刀,還有十幾匹骨肉如柴的馬。

這個年頭的榆林,人都活不下去,何況畜生。而就在今晨,不那麼意外地發生了一場內訌,這近百人,相互械鬥,自相殘殺,最終活下了四十餘人,然後猜忌之下,又是一番拼命,就只剩二十來人了。

最終,所有的首級割下,由十幾匹馬拉着,默默地向南方的夏州趕去

但是,在路上,被一隊官軍騎兵發現了,一場突襲,僅剩的二十餘人全部被殺,近百顆首級,這隊官軍又能分得近百貫錢。

執叛賊首級獻官府可活命,這一點政策是不假,官府也從不食言,但前提是,能夠到得了城鎮,見得到負責的官差。而像這麼一小股的隊伍,一隊官騎便可輕鬆覆滅,在如此殘酷環境下的榆林,除非運道極佳,否則幾無活命可能。

過去幾個月榆林的沉默,幾乎就沉默在這裡,官府官軍沉默,朝廷也一樣沉默。

第43章 事畢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56章 腹心之談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67章 宿州一線第1809章 餞行第37章 國舅劾郭榮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95章 玩陰謀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18章 權謀手段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57章 七月大朝第136章 迎奉第70章 唐主忙亂急點兵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82章 瓦橋關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238章 杯酒釋權第379章 蕭思溫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43章 事畢第15章 襄陽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175章 在滑州第196章 橐駝兒第484章 不對勁!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1803章 運動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69章 禍事了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92章 金陵冬寒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121章 大朝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1719章 什麼忌諱的事都敢聊第96章 壽春城內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82章 矛盾第89章 威壓王帥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13章 市井之聲第125章 冬至宴第88章 秋後算賬(續)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26章 名將第417章 輕狂第452章 終罷西征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56章 彌月之喜第125章 邢州事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138章 回宮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146章 驕將第121章 父子異見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68章 二次北巡第82章 殺俘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第45章 心情不佳劉皇帝第44章 箇中弊端第41章 高麗國王
第43章 事畢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56章 腹心之談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67章 宿州一線第1809章 餞行第37章 國舅劾郭榮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95章 玩陰謀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18章 權謀手段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57章 七月大朝第136章 迎奉第70章 唐主忙亂急點兵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82章 瓦橋關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238章 杯酒釋權第379章 蕭思溫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43章 事畢第15章 襄陽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175章 在滑州第196章 橐駝兒第484章 不對勁!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1803章 運動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69章 禍事了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92章 金陵冬寒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121章 大朝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1719章 什麼忌諱的事都敢聊第96章 壽春城內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82章 矛盾第89章 威壓王帥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13章 市井之聲第125章 冬至宴第88章 秋後算賬(續)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26章 名將第417章 輕狂第452章 終罷西征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56章 彌月之喜第125章 邢州事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138章 回宮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146章 驕將第121章 父子異見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68章 二次北巡第82章 殺俘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第45章 心情不佳劉皇帝第44章 箇中弊端第41章 高麗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