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不好收場

“事情調查得如何?闖駕鳴冤之人的身份,可曾查出?”老皇帝轉口便問。

哪這麼快,這麼容易,王玄真心中暗道。不過面對老皇帝那質詢的目光,王玄真稍加思考,即稟來:“臣等無能,暫無頭緒!”

眼瞧着老皇帝有變臉狀,王玄真又緊跟着說道:“不過,根據下屬仵作對屍體的查驗,初步判斷二人乃工匠出身,一木工,一泥瓦匠。

山坡上還搜到一些乾糧、飲水,隔兩丈遠還有屎尿污穢殘留,另發現一張簡單描繪的車馬蓋圖,似是輔助其辨認儀駕之用。

顯然,此二人闖駕並非臨時起意,而是早有預謀,提前數日便隱伏于山坡上,避過巡山吏卒檢查,等待聖駕……”

聽完王玄真的彙報,老皇帝喃喃道:“這究竟是居心叵測,還是用心良苦?”

這個問題,自然輪不到王玄真來判斷了,至少在老皇帝面前不好逾越。

想了想,老皇帝拿出那份污跡斑斑的血狀來,作伸手狀,道:“此狀,條理清晰、敘事明確,絕非一二工匠所能寫出,行文風格,更似出自官衙刀筆”

恭恭敬敬地從胡德手中接過血狀,王玄真仔細地閱讀了一遍,心道果然。血狀的內容並不複雜,甚至可以用言簡意賅來形容,直指申州之弊,而且毫不諱言指出是因行宮廷修建而導致的大弊,甚至清晰地指出了工程在人物財力使用上的過度與苛刻。

這必然是出自一熟悉內情之人的手筆,有此爲據,那接下來的調查將更具針對性,大索範圍能夠進一步縮小。

兩眼中閃過少許敏銳的光彩,將壯紙收起,恭請道:“陛下,這張血狀乃重要線索,能否暫借司衙一用?”

老皇帝淡淡地擺手:“東西朕看過了,內容也記住了,你若有用,便拿去”

“多謝陛下!”王玄真當即拜謝,而後說道:“臣打算接下來從兩方面着手調此事,其一從這張血狀開始,通過行文字跡,比對查人;

其二,仍舊是兩名闖駕者身份,臣計劃先從申州在籍匠人進行甄別,無果,在擴大到周遭幾州。

要點在於,此事必然涉及到泰康宮興建,兩匠人甚至就是參與興建的工匠,因而”

不待王玄真把他的辦案思路講完,老皇帝便伸手打斷他,一副不耐煩的模樣:“具體怎麼偵辦調查,那是你們的事,朕不管過程,只要結果!”

老皇帝語氣一強硬,王玄真心中便是一繃,立刻鄭重應道:“是!”

“你去吧!”

“臣告退!”

王玄真退下了,老皇帝的心情卻不見一絲一毫的好轉,甚至更差了。一個人沉吟在座,良久,方纔幽幽嘆息一聲。

事實上,老皇帝哪裡需要王玄真調查出個什麼來,甭管過程如何,結果是可以想象的。王玄真能解決的,頂多是找出暗中操縱此事的人,但於老皇帝而言,最關鍵的問題則是,此事如何收場

老皇帝在這等事情上總是敏感的,十闖駕事件上還籠罩着一層迷霧,他就彷彿已經窺破一切,看到事情最後的落點。僅靠直覺,老皇帝便意識到,屆時很可能讓自己陷入到一個尷尬的境地。

因此,不論王玄真等人調查出什麼,上上下下的人如何折騰出個什麼樣的結果,對老皇帝而言都不重要。

然而,怎麼收場,卻並非那麼簡單的。若是往常,自然無需多猶豫,上上下下涉及到的所有人,官大官小,爵高爵低,虐民的,貪財的,瀆職的,當貶則貶,當殺則殺,根本不需考慮留什麼餘地。

但這一回,顯然不一樣了,要害的地方在牽涉到老皇帝本身,對於這一點他心裡還是有數的,也難以做到真正糊塗,假裝不知道。

而從老皇帝個人的角度出發,絕對不願意在泰康行宮的修建上,出現什麼重大弊案,那樣實在是太難看了,有損他皇帝的英名。

當然,就少府營造與申州官府的做法,本身就夠難看,大失民心了,只不過,若被揭露出來,使之大白於天下,任人評說,那就更加難看了。

老皇帝,必需得挽尊!有那麼一瞬間,他甚至對搞出這檔子事的人厭惡非常,就不能讓他老人家安安靜靜地避個暑、度個假嗎?

而念及此,老皇帝的表情則更顯愁苦了,沉思許久,又吩咐胡德,傳召皇城使張彬前來。

同樣的,張彬早就想着覲見了,問安是主要目的。當然,對張彬的關懷與表忠心,老皇帝並不關心,只是嚴肅地衝他吩咐:“去查一查劉繼謙,尤其在申州三年的履歷,還有行宮修建過程,方方面面,一五一十,給朕詳細報來!”

“是!”

到此時,老皇帝心中已然有所打算了,但是否如打算那般發展,還得依據調查結果來,但不管如何,劉繼謙都是一個關鍵人物。

還有一個關鍵人物,那便是少府監劉規了,雖然他大部分時間都在京中遙控指揮,泰康宮工地只有幾次的巡察,但這場大工出了問題,劉規也是難脫其責。

此一點,具備高政治敏感性的劉規也在事發的第一時間便察覺到了,因此,早早地便在殿外等候着。

拖了足足一個時辰,終於得以面聖,而老皇帝也沒心思聽劉規精心準備的那一套請罪說辭,對着他就是一通訓斥。

面對老皇帝那疾風驟雨般的責難,劉規心中反倒放鬆下來,陛下罵得好,罵得越狠,過關的可能就大。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老皇帝根本沒打算要多嚴厲地處置劉規,對於這個家奴,他還是很滿意的,雖是個閹人,但少府在他的管理下,可遠超呂蒙正時。

老皇帝更爲惱怒的,還是劉規在泰康宮的修建上不夠盡心,或者是對地方官府太放縱,導致搞出這麼一爛攤子。更重要的是,當初老皇帝可是隱晦地叮囑過,表面功夫要做好,民生問題要重視

但劉規似乎沒領會透自己的意思一般,因此這一回,老皇帝幾乎是明示了:趕緊回去自查一番,把該擦的屁股都擦乾淨

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75章 西北邊報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1779章 四王畢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270章 騷擾,進攻第152章 聽政3第27章 謀算無用,危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16章 異見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265章 楊無敵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473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353章 楊城大捷第48章 耿崇美第327章 派系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世宗篇終 駕崩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48章 耿崇美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27章 西京風波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284章 影響第29章 請纓第156章 亡國之君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59章 明貶實升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342章 勢如破竹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86章 鬚髮花白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20章 屯務廢改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137章 整編事第24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121章 大朝第146章 黃羊平第20章 武德司的收穫第133章 捷報第99章 北巡結束世宗篇28 朝暉之城,老年白龍第47章 誘其北上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124章 辭表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46章 郭榮奏事第172章 太子妃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86章 發落南臣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21章 西巡第174章 帝崩第320章 改革干將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7章 風波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127章 冬至宴3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59章 皇帝與太子第1752章 放手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421章 樑孝王第38章 任其紛擾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78章 南北併發第113章 西使歸來
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75章 西北邊報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1779章 四王畢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270章 騷擾,進攻第152章 聽政3第27章 謀算無用,危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16章 異見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265章 楊無敵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473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353章 楊城大捷第48章 耿崇美第327章 派系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世宗篇終 駕崩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48章 耿崇美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27章 西京風波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284章 影響第29章 請纓第156章 亡國之君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59章 明貶實升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342章 勢如破竹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86章 鬚髮花白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20章 屯務廢改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137章 整編事第24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121章 大朝第146章 黃羊平第20章 武德司的收穫第133章 捷報第99章 北巡結束世宗篇28 朝暉之城,老年白龍第47章 誘其北上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124章 辭表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46章 郭榮奏事第172章 太子妃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86章 發落南臣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21章 西巡第174章 帝崩第320章 改革干將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7章 風波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127章 冬至宴3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59章 皇帝與太子第1752章 放手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421章 樑孝王第38章 任其紛擾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78章 南北併發第113章 西使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