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三樁大功

bookmark

交流好書,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盧使君果然機敏,如你所言,陛下確已起駕還京!”趙修己捋了下老須,應道:“並且,乃是今晨起駕!”

聞言,盧多遜這才露出點可惜之色:“那可真是不巧!”

“二位歷經艱辛歸來,車馬勞頓,可暫於長安休息一日,待養足精神,再行東向,並遣人向行營通報歸來之事!”趙修己建議道。

盧多遜想了想,搖頭道:“多謝趙府君盛情款待,在下感激不已。在下如今謁君心切,就不在長安多待了,當火速前往,追上行營,叩見於御前!”

“使君意願如此,本府也不便阻攔!”趙修己指着盧、王二人,一身的風塵、髒污,輕笑道:“不過二位,可在府中沐浴一番,換身衣裳!”

“下官此番出使,有不少見聞與收穫,需要向陛下彙報,君駕在望,卻也顧不得這許多了!”盧多遜動道:“府君的美意,在下心領了!”

目光稍微在盧多遜身上掃了眼,趙修己哈哈一笑:“既然盧使君覆命心切,本府也就不做強留了!”

“下官有個不情之請!”盧多遜拱手道。

“但講無妨!”趙修己擺擺手:“你是出使西域的功臣、英雄,不必如此客氣!”

“下官一行人,連日行路,馬力已疲,不堪追趕,懇請府君能備五匹健馬,供我等東進!”盧多遜道。

“此事易耳!”趙修己老臉上頓時洋溢起令人如沐春風的笑容。

至於長安城不過一個時辰,盧多遜便率領五名隨員,帶着重要文書、記錄、圖冊,飛奔向東,欲追趕御駕。剩下的隨衆,則押着車輛物資循後而歸。

“我說盧郎君,行營人多輜重,又值盛夏,每日能趕八十里,已經算快了。即便在長安休息一日,明日也能趕上,你何必這麼着急呢?方纔趙府君,那番盛情,何必拒絕呢?再者,即便要走,洗浴一番,換身乾淨衣服,不該舒服些嗎?”在長安歇息了一陣,酒足飯飽精神足,數騎奔馳在豔陽下的官道上,王探事忍不住對盧多遜嘀咕道。

說着,還往自己身上聞了聞,一臉嫌棄的表情,道:“趙府君不說,還沒有感覺,這反應過來,污穢汗臭滿身,令人作嘔,這如何面君?我等粗漢也就罷了,你們這些文人才士,不是講究風度形容嗎?”

聽其言,盧多遜一臉從容自信的表情,催動着馬匹,沒有直接作答,反而問道:“你說,我們此番出使河西,稱得上艱辛嗎?”

“那是自然!”王探事當即道:“走了那麼多路,遇到諸般險阻,屢次遊走在生死邊緣,死了那麼多人,百般辛苦,一言難以盡述!”

“是啊!但這些,你知,我知,西行隨衆皆知,別人未必這般想。朝中大部分人,對河西的情況並不瞭解,或許有的人還會認爲,我們爲國出使,持節西向,是一路坦途,百族相迎接待。”盧多遜語氣仍帶着點笑意,擡手在王探事與自己身上指了指,道:

“我們身上的這些汗水,惡臭,塵污,就是我們這一路,這二十月的經歷見證,越是狼狽,越是難堪,則越凸顯。再者,我們也未刻意作假,只是將最真實的一面,展示在陛下與大臣們面前!”

說完,見王探事有些愣神,嘴角微微勾起,繼續道:“陛下有遠謀大志,將來一旦統一宇內,定會揮師北伐西進,平邊縛寇,復前唐舊土。前年,遣我們這一行人西向,偵測察看隴右、河西與西域的現狀,也是爲將來大漢將士西進做準備!”

盧多遜的眼神中煥發着明亮的神采,手下意識地揮舞了幾下,道:“這一路,你們也默默地記錄、繪製着圖卷,那般小心,謹慎,珍藏,只怕也是受了密令吧。我雖是一介文人,見識淺薄,卻也能看出,那是一張軍事輿圖。”

“我們歷經百轉千折,既有所獲,得以還朝,不菲薄地講,我們都是功臣。對於功臣,陛下又豈會因這滿身狼狽,而有所慢待?”

聽完盧多遜這一番話,王探事眨了眨眼睛,搖頭苦笑感慨道:“你們這些文人,心思就是重......”

盧多遜也笑了笑,衝王探事道:“王兄出自軍中,豪爽豁達,我們這一路往返,也是共患難,生死之交了,是故以衷言相告!”

王探事點了點頭:“盧郎君,如你所言,我們回來,是立下大功了?”

“誠然!”盧多遜頷首:“並且有三樁大功!其一,是我們帶回了河西及西域的現狀,諸族、敵友、部衆、牛馬、風俗、物產、貿易等種種情況;其二,便是你們繪製的那張河西地勢、城邑、交通圖,這對大漢進軍,有大用;其三,就算帶回的那些棉種,你在西域也看到了,棉製被服甚是保暖,若能將棉植在中原推廣種植,對大漢有多大的裨益......”

王探事也來了點興趣,恭維道:“聽盧郎一番話,竟有神清目明之感。你說說,我這會,能升職嗎?”

迎着其期待的目光,盧多遜摸了摸他有些散亂的胡茬,道:“若依我的估計,在武德司,至少可爲一道都知吧!”

王探事兩眼一亮:“當真?”

“當真!”盧多遜頭微昂,輕笑道:“王兄啊,切莫看輕自己啊!”

“借盧郎吉言,我若真能升職都知,回開封后,定然請你到青玉坊,大吃三日,大玩三日,大睡三日......”王探事哈哈一笑。

“我們加快速度吧!”盧多遜也笑了笑,用力地抽了下馬臀,向東奔去。

王探事帶着人跟隨其後,望着盧多遜意氣風發,策馬奔騰的背影,嘴角的笑意微微斂起,目光變得深沉了些,心中默嘆:“這盧郎,聰穎,機敏,學問高,見識遠,能吃苦,存大志,可惜,終究是太年輕了。生死之交不假,但我終究是武德司的人......”

飛馬疾馳,一路踵跡追趕,等盧多遜五騎追上時,御駕已至渭南境內。行營扎於渭南縣西,而他們這數騎,在靠近行營十里開外,便被巡察周邊的遊騎給截住了,好生一番盤問,確定身份,纔將他們帶回行營。

整座行營,被明亮的燈火所籠罩,夏夜似乎都被那璀璨渲染了一層夢幻。御帳內,劉承祐正在召見趙弘殷,他也是想起了這個被他奪職的老將,喚來略表關懷。

趙弘殷是個強悍勇猛的人,年紀雖長,但作風仍舊硬朗。只是此時,整個人顯得有些蒼老,面上亦有病態。

劉承祐察覺到了,關心地問道:“聽說趙卿患病了,疾症如何,醫師診斷如何?”

面對天子的關心,趙弘殷謝道:“多謝陛下關懷,只是老疾罷了,不礙事!”

見狀,劉承祐搖搖頭,認真地說道:“沙場宿將,身體一衰,難免有疾。但是,有疾不可怕,切莫諱疾忌醫啊!倘身體不爽,就當及時尋醫救治,以免貽誤啊!”

劉承祐說着話,有幾分真心,因爲他提到了扈載,那就是個就近的活生生的例子。

“扈載之事,猶在眼前,朕頗憐之,趙卿實在該保重啊!”劉承祐叮囑道。

趙弘殷有所感,他是也想到了自己,前番平亂,也是帶病上陣,一直強撐着病體,以致有所加重。張了張嘴,認真起來,拱手道:“是!”

嘆了口氣,劉承祐對趙弘殷說起此番談話的中心:“關中之事,朕知道,罪不在卿,那是官府與朝廷的失察,安排有誤,你剿賊平亂,維穩地方,反而是有功的。朕這心裡,是明白的,此番有些委屈你了!”

見皇帝這般坦誠,趙弘殷笑了笑,應道:“亂由或不在臣,但未能及時制亂,反使之擴大,臣亦有失職,並非無過。再者,臣確已年老,身體有疾,也正可歸養,求個安逸晚年!”

對趙弘殷的覺悟,劉承祐顯然很滿意,語氣意態,越加溫和,道:“回京之後,趙卿可靜心安養,你們父子,都是大漢的忠臣良將,朕將來,還有大用的!”

提到趙匡胤,趙弘殷表現更加恭順了。

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56章 是非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31章 送行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157章 劉老四第36章 西面來人第38章 任其紛擾第87章 秋後算賬第39章 百年大計第159章 亂情第185章 賜宴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風波第11章 請教第1689章 高規格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16章 態度迥異第33章 真正目的第186章 賜死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186章 賜死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34章 亡國之族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59章 元臣多鄙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125章 頌公亭第482章 李氏第36章 激戰三江口世宗篇47 封禪第59章 病榻陳情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96章 李少遊的新去向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87章 秋後算賬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10章 如此處置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41章 西域戰況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196章 橐駝兒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上)第43章 事畢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1740章 農民苦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82章 瓦橋關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152章 聽政3第50章 下定決心第2201章 仁宗篇18 三年政亂第50章 打他一仗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451章 雙雙去世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66章 商業互吹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178章 祭拜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135章 許州兵匪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53章 兵臨刪丹第4章 李昉夜訪東宮第76章 處置決議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74章 根由在朝第29章 請纓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5章 王樸走了第118章 棉第227章 延州事
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56章 是非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31章 送行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157章 劉老四第36章 西面來人第38章 任其紛擾第87章 秋後算賬第39章 百年大計第159章 亂情第185章 賜宴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風波第11章 請教第1689章 高規格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16章 態度迥異第33章 真正目的第186章 賜死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186章 賜死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34章 亡國之族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59章 元臣多鄙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125章 頌公亭第482章 李氏第36章 激戰三江口世宗篇47 封禪第59章 病榻陳情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96章 李少遊的新去向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87章 秋後算賬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10章 如此處置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41章 西域戰況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196章 橐駝兒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上)第43章 事畢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1740章 農民苦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82章 瓦橋關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152章 聽政3第50章 下定決心第2201章 仁宗篇18 三年政亂第50章 打他一仗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451章 雙雙去世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66章 商業互吹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178章 祭拜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135章 許州兵匪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53章 兵臨刪丹第4章 李昉夜訪東宮第76章 處置決議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74章 根由在朝第29章 請纓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5章 王樸走了第118章 棉第227章 延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