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厚葬之

在漢軍的努力下,雲中內城成爲了一座巨大的熔爐,烈焰無情吞噬城中的生命,熬幹他們的血肉,並且不斷地添柴加火。自城中傳出的淒厲慘叫,令城外的漢軍都不禁頭皮發麻。

火燒了近一日的功夫,方纔平息,在高溫的烘烤之下,城垣牆面已然生出了少許裂痕。得悉情況,劉承祐即遣數千衆,各負木桶容器,取冷水以澆之,又以拋車發飛石猛擊城牆,於是內城垮塌。

不過礙於餘溫尚高,只是牢牢地監視着,精兵陳列,嚴陣以待,做好出擊準備。這一把大火,起到了破城、燒傷守軍的效果,但要做到全殲,卻也難。

內城雖小,但總有火焰覆蓋不到的地方,在中心區域,耶律撻烈帶人,緊急清楚一片空地,好幾千人都瑟縮在此。

周圍被烈火吞噬之時,這一片區域,就像一座孤島,爲了爭奪生存的權力,遼軍甚至發生了內訌。而攻防戰鬥進行到這個地步,經歷了無數殘酷與煎熬,耶律撻烈頭一次失去了對軍隊的控制,若非心腹之衆的嚴密保護,或許他都會亡於亂軍之中。

一直到第二日拂曉,漢軍方纔殺入城中,哪怕經過一夜的冷卻,此時的內城仍能感受到餘溫,往裡突進,將士的額頭都不由自主地往下冒汗,可想而知,城中的遼軍是怎樣一副場景。

對於漢軍之來攻,殘餘的遼軍,基本沒有做什麼抵抗,望見漢軍的身影,便紛紛棄械投降。一個個灰頭土臉,惶惶不可終日,口乾舌燥的他們,唯一的祈求,便是希望能夠被帶出城去,迫不及待地想要逃離這座人間煉獄。

當然,紛紛乞降的遼軍之中,還有一些鶴立雞羣者,約有七百餘人,他們在南院大王耶律撻烈的率領下,負隅頑抗。對此,漢軍也沒有什麼好多說了,即行剿滅。

窮途末路,負隅頑抗,除了給漢軍再添了些傷亡,並無更多的用處。率先入城清剿的,乃是折德扆所率保寧軍,將帥也多給其薄面。

面對殘敵的抗擊,折德扆也給了極大的尊重,那便是不留餘地,下令將之剿殺殆盡。年近六旬的耶律撻烈,廝殺並非其所長,但仍舊親自提刀督戰,但心情是一片悵惘。刀光劍影,也難以影響他的心緒,爲了大遼,他也算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

可惜的是,一切的圖謀,終究抵擋不住絕對實力的碾壓,外敵強若此,內部還不安寧。戰死沙場,也算死得其所。

最終,在中了一箭流矢之後,耶律撻烈橫刀自刎,不欲受俘虜之辱。顯然,在長年的漢化之中,漢文化對於契丹統治階級的價值觀,已經造成了不可逆的影響,這是種潛移默化的改變。

臨死之際,他還在掛念,國內局勢如何,平叛情況如何。生命不斷流逝,也只能冀望在蒼穹盤旋的孤鷹能夠將他的祝福帶給遼帝。

對耶律撻烈而言,最可惜的,大概要數,在耶律璟面前誇下的海口,無法實現了。殺四萬漢軍,哪怕算上受傷的,也不足目標一半。

最後的戰鬥,結束地很快,在保寧軍將士的剿殺下,固執的抵抗只爲雲中城再添幾分血腥。並且,又多了兩百多名俘虜。

踩着血跡走上前,站在耶律撻烈的屍體前,折德扆問道:“這便是那耶律撻烈?”

被押着的俘虜,立刻用生澀的漢話答道:“回將軍,正是南院大王!”

雖然帶着濃重的地方口音,但確實是漢話,常年戍防北邊,與胡人打交道,折德扆也聽懂了。事實上,觀其甲飾,也就明白其身份了。

折德扆卻哼唧兩聲,蔑視道:“什麼南院大王,不過一賊酋罷了!”

然而打量了耶律撻烈的屍身幾眼,臉上輕蔑表情收斂起來,朝着其點了下頭,以示敬意,然後果斷拔出腰間戰刀,亮光一閃,血濺三尺。

心腹軍官,興沖沖地把耶律撻烈的頭顱包裹起來,折德扆老臉上,也露出了喜悅的笑容,對身邊的保寧軍將士道:“繼續搜剿全城,看有無漏網之魚,今斬得賊酋首級,兒郎們頗爲賣力,讓老夫保住臉面,不失言於天子與將帥之前,我定然向陛下爲你們請功,討得封賞......”

一番話,說得麾下的軍士們眉開眼笑,都露出輕鬆的表情。隨着耶律撻烈之死,雲中城徹底拿下,也就代表着,此次北伐,目標達成,戰爭基本結束了。

按照以往的慣例,戰爭結束,除了擺脫危險的戰場,獲得休養,那邊是論功行賞。對於漢軍將士們而言,搏命廝殺,只有用榮祿利益這些最實際的東西來酬報,而在此方面,一直以來,朝廷做得都是十分妥善、到位的。

勝利的消息傳開,歡呼之聲,開始由城池內部,開始蔓延開來,大量的軍官士卒,高舉武器,齊呼萬勝。雲中攻防戰,打得是乾淨利落,但是並不掩飾其苦戰的本質,漢軍的傷亡損失也不小,如今城克功成,壓抑着的情緒自然釋放出來了。

更覺解脫的,是那些隨軍的民夫,他們纔是戰場上地位最低的一批人,幹着苦活髒活累活,在血雨腥風之中,安危也最得不到保障。

是以,戰爭的結束,對他們而言,就彷彿是渡劫成功得餘生。死了的人得撫卹,活着的人得犒賞,基本都可以回到家鄉,或許還來得及搶種一些穀物......

得知成功拿下內城,大營之中,劉承祐倒是顯得很平靜,只讓將帥們,好生善後。他自己,則對着一封軍事地圖,認真研究,仔細考量。

雲州拿下,大漢在北方的防禦縱深大大拓寬,靠着地形地勢,一道更值得信賴,並且代價更小的防禦體系,也可以從容構建。如何佈置,是他需要先構思一下的。

同時,接下來,當如何收尾,雲朔諸州的地位安排,這片區域的行政、軍事長官由誰擔任,等等事務都在劉承祐的考慮之中。

折德扆回營求見,劉承祐即宣見。

“陛下!”老丈人是帶着笑聲入帳的,手裡拎着血包裹,呈上:“這是那耶律撻烈的首級,臣不負諾言,執此進獻!”

張德鈞代他接過,小心地打開,展示給劉承祐。稍微打量了一眼,劉承祐對摺德扆自是不吝褒獎,不過,想了想,說:“聽聞耶律撻烈此人,沉穩多智,賞罰信明,頗得人心,在任期間,均賦役,勸耕稼,雲朔之民,多得其惠。雖是敵酋,卻也可敬,人既已死,也不必再過多折辱了,着人收拾其屍身,厚葬之!”

“是!”

事實上,對於耶律撻烈,劉承祐固然有那麼少許的禮重,卻也沒有那麼地重視,之所以禮待之,也有安撫人心的想法在內。

耶律撻烈此人,負責遼國南面事務八年,頗有建樹,在胡漢百姓的心目中,聲望很高。同時,雲朔漢民,在此次北伐之中,慘遭兵燹,罹禍甚重,今重歸於漢統之下,難免心生畏懼。

畢竟,他們當了整整二十年契丹的順民。漢帝對一頑酋都能寬待禮葬,更何況他們這些小民呢。另一方面,作爲大漢皇帝,他也實在沒有必要對其屍體,做什麼文章來顯示其威嚴。

第478章 登封降禪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137章 整編事第379章 蕭思溫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9章 寫得不錯!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257章 龍舟第381章 功臣閣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55章 乾脆的勝利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61章 淑妃病危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79章 “撫遠之戰”第1811章 歸來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108章 井陘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15章 襄陽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108 狀元第36章 虒亭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387章 就國第381章 功臣閣第166章 一座莊園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59章 睡王上位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247章 視察第14章 大論第262章 大軍臨城,歸師難遏第80章 進攻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2章 王、鄭二公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61章 趙二爲官第410章 剋制第28章 澧陽之戰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第316章 不裝了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67章 又去一老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483章 南巡第13章 考校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1761章 新問題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368章 吳越結局註定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183章 李相爲帥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80章 京觀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187章 瑣屑第80章 一意孤行第284章 讓皇帝放心的少數人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50章 喜訊第122章 睡仙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10章 如此處置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185章 趙礪案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46章 郭榮的激進建議
第478章 登封降禪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137章 整編事第379章 蕭思溫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9章 寫得不錯!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257章 龍舟第381章 功臣閣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55章 乾脆的勝利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61章 淑妃病危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79章 “撫遠之戰”第1811章 歸來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108章 井陘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15章 襄陽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108 狀元第36章 虒亭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387章 就國第381章 功臣閣第166章 一座莊園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59章 睡王上位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247章 視察第14章 大論第262章 大軍臨城,歸師難遏第80章 進攻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2章 王、鄭二公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61章 趙二爲官第410章 剋制第28章 澧陽之戰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第316章 不裝了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67章 又去一老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483章 南巡第13章 考校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1761章 新問題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368章 吳越結局註定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183章 李相爲帥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80章 京觀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187章 瑣屑第80章 一意孤行第284章 讓皇帝放心的少數人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50章 喜訊第122章 睡仙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10章 如此處置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185章 趙礪案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46章 郭榮的激進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