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海路主將

開封東北約六十里,當南北官道,一座規模龐大的驛站坐落於此,名曰陳橋驛。作爲交通要衢,承擔着官府、軍隊、商旅、行人南北轉運通行的作用,這些年,日益繁榮,人口流動性極大。

其建立,最早是由皇帝劉承祐提出的構想,至今已有十四年了,常年有一隊的禁軍值守,配有吏卒三十餘人負責管理,有道馬、驛馬超過百匹,築有旅舍一百八十五間,常年客滿,與西面的祥符驛、南面的永安驛合稱近畿三驛。

平坦寬闊,一直延伸向北的道路間,快速駛來一行人,領頭的是員鬍鬚稠密、皮膚泛黃的中年武將。來將乃是靖海軍(由靖江軍升格而成)都指揮使郭廷渭,隨行只有三名騎士,按照朝廷的規定,以郭廷渭的品級,出行隨侍扈從最多可在十人。

作爲一個降將,郭廷渭在大漢,得到少有的尊重與優待,尤其是作爲北方稀缺的水軍人才,更是得到破格提拔。真正算起來,其主掌大漢水軍主力,前後已近十年,這些年一直負責漢軍在萊州、密州的水軍建設,使得大漢的影響力,遍及沿海。

尤其在當年北伐之後,跨海作戰,使得大漢對外打擊作戰的能力,顯得更加立體。當初,他自萊州灣率領一萬五千水軍北上,成功登上遼東半島,連續作戰,攻佔數州,把大漢的兵威揚於那片遺失已久的土地上。

雖然後來因爲的兵力、補給、人心等各方面的因素,被遼將高勳擊退,堅持了近三個月,最後還被趕下了海。但是,積極的影響還是有的,至少爲跨海軍事行動積攢了經驗,真實瞭解了遼東地區軍事、地理、民俗情況,也使得遼東不再成爲遼國安穩的後方。

有鑑於此,據說在遼東京留守高勳的建議下,也開始組建水軍以備漢軍來犯,然而對於一窮二白,沒有絲毫水軍基礎的遼國而言,這一步走得可異常艱難。

對於郭廷渭而言,在遼東的失敗,則視爲恥辱,哪怕皇帝早有言在先,僅作嘗試,不看戰果。要說戰果,以損失三千餘卒的代價,取得了殲滅上萬遼軍的成績,也不能算失敗。但是,郭廷渭自己過不了心裡那一關。

綜其緣由,還在於他降將的身份,這使得他在大漢的仕途上,不得不多投入,付出更多的精力與心血,這是一種無形的壓力。

是以,當初退回萊州後,郭廷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奏還在幽州的劉承祐對遼東戰況請罪。劉承祐對此,當然是善言安撫,還讓他到御前彙報工作,親自向他問取遼東的各種情況,其後更善加勉勵,以減輕他心理壓力。

因此,對於皇帝,郭廷渭存有感恩戴德心理的,一心想要建功立業,以報君恩。在蟄伏的這三年中,在東面監造海船,補充兵員,訓練水戰,以待時機。

而此番,受召來京,在接到詔書後,交待好軍務,便帶着隨從,匆匆西來。郭廷渭是頗有見識的將才,從天子的此番舉動,他就看到,機會來了,朝廷必有徵唐之議。畢竟,當初劉承祐授意在東海建水軍,其主要目標就是江南。

若是早年,在對唐作戰上,他或許還會有少許心理障礙,但入漢十載,什麼故國情分,早忘得差不多了,也不敢再表現出類似的態度。初降之時,天子或許會讚賞他忠義,到如今,若還矜持,那可就是取死之道了。

另一方面,南方就剩下那幾個小國了,統一在即,天下即將歸於太平,像他們這些武人,建功立業的機會可是越來越少了。如果不趁着在最後的統一戰爭中,積極作爲,賺得功勳,封妻廕子,那今後只會越發渺茫。

發展到如今,大漢良將如雲,在功業上,已經顯得有些僧多粥少了。相較之下,郭廷渭算是幸運的,在水軍作戰方面,競爭壓力着實不大。

陳橋驛前,一行人駐馬停下,立刻有驛吏上來迎候,聞聽情況,得知身份,小吏更加卑敬了,面堆笑容,使得翹着的鬍鬚都微微顫動。

安排人牽馬喂補的同時,腆着臉,熱情地侍候,引其入驛站的同時,貼心的發問:“不知將軍,今夜是否留宿,如留宿,下吏好提前安排!”

“不用了,準備點飯菜酒食,讓我們一行吃飽喝足,就走!”郭廷渭吩咐道。

“是!將軍請隨我來!”驛吏殷勤不減。

入內,便是一陣喧囂,這驛站內部,就如酒樓一般,修得也比較闊氣,寬敞明亮,僅大堂就有近四十張食案,並且,大多坐着人。

能住得起驛站的,都不是什麼平民百姓,當然,以路過的官員、商旅居多,放眼望去,看到的都是身着綾羅錦緞者,還有一些直接穿着官服的。

他這一行入內,還是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有主動上來搭訕的人,都被他不客氣地拒絕了,他入驛站,只是爲了吃飯。

然而,落座,觀察着周遭的景象,郭廷渭仍不禁感嘆:“驛停滿賓客,實盛世光景啊!”

在南唐時,郭廷渭見識過繁庶,也親歷過戰亂,但是,沒有心安的感覺,大抵是王朝氣運的影響吧。

等待是考驗耐性的,尤其是腹中飢餓,等食物的階段,郭廷渭耐性十足,倒是手下的隨從,頗爲不爽,若不是郭廷渭壓着,估計要拍桌子吆喝了。

不過,這個時候,一名身着綢衣的,頭頂着個黑色襆頭的男子走到桌前,向郭廷渭道:“郭將軍,我家官人有請!”

“嗯?”郭廷渭雙目中閃過一道驚疑,打量了其人兩眼,三十來歲,雖是奴僕,但氣度沉穩,明顯不是一般人的家僕。

“敢問你家主人?”郭廷渭問道。

來人稍湊上前,壓低聲音,道出一個名字,郭廷渭表情頓時鄭重起來了,起身便一拱手,謙和道:“煩勞引路!”

又對隨從吩咐了幾句,然後就隨着來人前去拜謁。

“末將參見國公!”入得一個安靜的房間,見着端坐案後,悠然品茗的中年男人,郭廷渭立刻上前,躬身行禮。

“將軍不必多禮!”柴榮起身回禮,態度還算溫和,伸手道:“請入座!”

沒錯,房中貴人,正是大漢澶國公柴榮。在休養了差不多一年後,身體良好,劉承祐也就讓他出來參與朝政了,先是當了一年的開封府尹,去歲又奉命,代天巡狩,北上巡察邊事,前後歷時近半載,至今方歸。

“多年不見,將軍風采依舊啊!”柴榮看着郭廷渭,難得地笑了笑。

郭廷渭也恭維道:“國公也是貴氣逼人,威嚴日重啊!”

柴榮臉上不見絲毫動容,平和地說道:“此番還京,暫於此驛歇腳,聽聞將軍落座,特邀以一敘!”

“這是末將的榮幸!”郭廷渭對柴榮,保持着一定的恭敬。

柴榮在大漢臣僚中的地位,很高,權勢也很重,不提他的個人能力與皇帝對他的信任與委重,就從其多年掌握軍機,又還是皇親國戚,這些都足以令天下絕大多數的人敬畏。

說起來,柴榮與郭廷渭之間,還是有一段緣分與交情的。當初淮南大戰,在淮東地區,柴榮作爲經略使,面對的最大最難纏的對手就是郭廷渭了,後來郭廷渭的投誠,也有柴榮在其中牽線作用。

此番於此偶遇會面,敘談起來,倒也多了幾分感慨......

二者對坐品茗,暢快交談,因爲柴榮之故,郭廷渭也就乾脆選擇夜宿陳橋驛,待來日與柴榮一起進京。

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334章 交待第130章 陳橋第28章 澧陽之戰第106章 敲打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62章 奸宦昏主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68章 婚宴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51章 以鎰稱銖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73章 西北隱患第120章 北伐進行時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351章 南粵,危!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68章 二次北巡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118章 商賈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146章 黃羊平第60章 皇后進言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第3章 臺懷之事第37章 新政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143章 夔州大捷半島史話·四十載安南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99章 又窮了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仁宗篇7 官僚新貴,倒範集團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144章 堂審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489章 不好收場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1689章 高規格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361章 安東國第11章 大敗蜀軍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1731章 一縷惆悵仁宗篇4 範公秉政,苦苦支撐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第175章 蜀定,凱旋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28章 封疆大吏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297章 新山陽第18章 請願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1775章 調整第28章 澧陽之戰第86章 籠絡人心第481章 行宮第198章 轉折點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85章 異心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
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334章 交待第130章 陳橋第28章 澧陽之戰第106章 敲打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62章 奸宦昏主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68章 婚宴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51章 以鎰稱銖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73章 西北隱患第120章 北伐進行時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351章 南粵,危!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68章 二次北巡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118章 商賈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146章 黃羊平第60章 皇后進言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第3章 臺懷之事第37章 新政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143章 夔州大捷半島史話·四十載安南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99章 又窮了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仁宗篇7 官僚新貴,倒範集團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144章 堂審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489章 不好收場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1689章 高規格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361章 安東國第11章 大敗蜀軍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1731章 一縷惆悵仁宗篇4 範公秉政,苦苦支撐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第175章 蜀定,凱旋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28章 封疆大吏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297章 新山陽第18章 請願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1775章 調整第28章 澧陽之戰第86章 籠絡人心第481章 行宮第198章 轉折點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85章 異心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