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

八月秋高,錢塘江面,萬衆矚目下,一條白線閃現,那是洶涌的潮頭,伴着如雷鳴般的響聲,由遠及近,奔騰而來,潮峰於頃刻間騰起,形成丈餘高水牆,泛着白浪,攜磅礴之勢橫推堤岸處.

天下大潮,自然奇觀,在這一刻盡情地展現在圍觀者的眼前,既讓人驚歎,更讓人敬畏。

驚濤拍岸,浪花爆漸,江干之上那數以萬計的觀潮者,紛紛披靡,有如潰卒,“一浪破萬軍”,恰是如此。

幾十年下來,錢塘觀潮,已然形成了一股風潮,不只是杭州當地,整個東南的蘇浙閩贛地區都是如此,甚至更遠道州一些吃飽了撐的貴富子弟、抑或那些文人墨客都聞名而來。不少往來東南的外國海商,只要有空暇,也都會來見識一番。

中秋前後的杭州,是格外熱鬧的,錢塘大潮也已經成爲杭州這座東南商會最重要的城市名片。至少在當下的大漢帝國,比之西湖的名氣可大多了。

而今年,尤其熱鬧,最特殊的地方就在於,皇帝南巡,鑾駕至此。皇帝劉文澎此次出巡,乃是他登基以來,第一次真正的遠行。最終在“南北之爭”上,他選擇了往南方,這是十年前那次出巡帶來的傾向。

當初,因爲汝陽王府的“劇變”,他被急召回京,冊立太子,然後就被“鎖”在京畿及周遭十年。

始於夏末,自洛陽發,僅從行營的情況來看,劉文澎此次出巡,算得上“輕裝簡行”。除了兩千大內銀甲隨行護衛之外,便只有一干內侍、班直及少數宮娥,朝中官員只有二十來人,宰臣只有中書侍郎王欽若,整個行營人數規模不足三千

規模雖不大,但是騾馬車化,機動性高,便於皇帝信步隨行,除了京畿的皇帝,就像一條脫離淺灘的龍,在他的領地上,肆意巡閱,盡情遊玩,在滿足私慾的同時,也帶起一路的煙塵與污濁。

而與他祖、父最大的一點區別在於,沒有依慣例下詔地方,禁止迎奉貢獻,是連象徵性的表面功夫都不做。因此,可想而知,在劉文澎出巡路線上,是怎樣一種雞飛狗跳的景象,爲迎奉鑾駕,各地的官僚們自然又開始“發力”了。

自官府到民間,堪稱“羣魔亂舞”,鑾駕停留之處,地方上的準備多少還有幾分用在供奉皇帝事宜上。至於那些皇帝不屑一顧的地方,官府準備的東西,自然而然便宜了官僚們,取之於民,若不能用之於君,那就基本用之於統治階級,這纔是真實寫照.

而幹得過分的,是淮西道的一些毫無節操官員,因爲皇帝出巡的路線,就沒有淮西一點事,但仍舊有爲數不少的州縣,爲迎聖駕“積極準備”。

萬一皇帝陛下念頭一起,更改路線了呢?這可是展現淮西風貌,展現官民忠誠的大好機會!而“官紳如數奉還,百姓三七分賬”的情況,也成爲了淮西諸多州縣在迎駕事宜上最普遍的現象.

比起十年前,這一次劉文澎可要肆意地多,畢竟前次有劉昉這個皇叔盯着,很多事情都無法盡興。

一路南下,一路歡樂,於八月十日,鑾駕抵達杭州,接受兩浙官民極其熱烈的歡迎。當然,比起當年世祖與太宗駕臨杭州時,官民那種發自內心的敬畏與崇拜,平康六年秋的杭州,那萬人影從、觀者如堵的親切熱烈氛圍中,盪漾的情緒多少有些失真。

背後少不了兩浙道布政使陳堯佐爲首的兩浙道司州府官僚的操作,爲了迎駕,爲了讓皇帝賓至如歸,陳堯佐等權貴也是挖空了心思,絞盡了腦汁,而呈現在皇帝面前的,則是兩浙道最光鮮、最美好的東西。

不管是在京畿河南,還是在江淮,一直到杭州,劉文澎見識到的,都是自己的統治下,那繁榮昌盛、河清海晏的景象,爲此,他甚至產生了一種得意的心理。

中秋之夜,在兩浙司署(原吳越王宮,經過降制改建),舉行了一場盛大的“歡度中秋賞月會”,兩浙的權貴們把當地的美食玉釀、好景佳人、歌舞絲竹等等,全面地呈現給皇帝。

當夜的杭州城燈火輝煌,煙火璀璨,歌舞昇平之景,歡聲笑語之音,至夜方休。

而對於兩浙道司的安排,皇帝劉文澎更是滿意極了,盛讚布政使陳堯佐是忠臣。

陳堯佐乃是官宦世家出身,其父陳省華乃是前江南道布政使,這個從西南走上帝國中心政治舞臺的家族,已是當今大漢有名的政治望族了。

陳堯佐已是兩浙這樣財貨聚集、魚米富足的道司主官,其兄陳堯叟則在中樞擔任工部尚書,其弟陳堯諮乃是雍熙年間的狀元,如今是知制誥。

陳氏一門,父子四人,各個都是出類拔萃之人,即便不提那已經去世幾年的老父,就這三兄弟,已足以在大漢的政治版圖上撐起一小片天了。

而陳堯佐對皇帝的逢迎,顯然不像個一片丹心的純臣作爲,多少帶着些諂幸、獻媚的意味。但這沒辦法,他不只代表自己,還代表着陳氏一族以及依附於他們的政治勢力。

對根基並不深厚,還遠遠談不上與國休慼的陳氏家族來說,皇帝,尤其是一個任性的皇帝,是一點都得罪不起的。否則,一紙詔書下來,兩代幾十年的拼搏與經營,可能就付諸流水了。

當然了,能一路爬到兩浙道布政使的位置上,除了其父遺留的政治資源之外,他本身還是具備足夠素質的。

畢竟,如今大漢帝國的統治階級,固然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但至少在上層階級,那一個個都是如狼似虎的,背景若不深,人脈若不厚,本事若不硬,那是絕對不可能走到一道主官這一步的。畢竟,越往上爬空間越窄,這是顛撲不破的至理。

同時,也正因爲爬到這樣的位置,站在足夠的高度,欣賞着不一樣的風景,陳堯佐才感覺得到來自那些老牌權貴勢力的擠壓,以及無數想把他們拉下馬,以身相替的新興官僚。

至少,陳氏一門三兄弟,各個都身處要職,實在太扎眼了。而這樣的情況,他們的選擇,卻也不多,不可能投效某一方權貴勢力,那必然遭至羣起而攻,唯一也是靠譜的出路,只在皇帝。

偏偏,當前的皇帝,又不那麼靠譜.因此,在確定皇帝要巡幸杭州的消息後,陳堯佐也是經過了一番複雜的思想鬥爭之後,最終決定,儘量迎合皇帝的喜好與需求,讓他賓至如歸,至於更多,那就大可不必了。

顯然,在陳堯佐這樣級別的權貴眼裡,當今天子,不可親近!陳堯佐在兩浙任上,除了全科農桑,發展經濟、教育,最大的共享,就是對錢塘大堤進行了一次全面的升級修建。

當前的錢塘大堤,其基礎是百年前吳越王錢繆奠定的,捍海石塘乃是其突出貢獻。而百年以來,各屆官府爲應對錢塘海潮,對江干大堤也多有修復,但縫縫補補,不成體系。

陳堯佐家學淵源,在水利上頗有造詣,而被修整一新的錢塘大堤,就是他最耀眼的一項水利成就,並且在工程上,還創新地提出了一項“下薪實土法”。

對於陳堯佐述職的東西,以及錢塘堤防修建於浙民之利之類,劉文澎實在難以提起什麼興趣。但對於聞名東南的錢塘大潮,他卻是興致盎然,尤其是八月十八將近,那是觀潮最佳的時機,於是便有聖躬觀潮一行。

鳳凰山上,瑟瑟秋風卷着海水的潮氣,吹得劉文澎臉皮直抽。而那一浪接着一浪的大潮,那磅礴驚天之勢,竟讓他一時失語。

至少,在親眼見識了大自然的偉力之後,劉文澎打消了親自乘船出海見識的心思。海浪翻騰之勢如此可怕,若是在海上碰到了,實在太危險了,在超出自己掌控的事物與風險上,劉文澎又表現得格外謹慎,什麼獵奇心理,都能打消

而比起壯麗中蘊藏着致命危險的海潮,還有一個人,也同樣讓劉文澎持謹慎態度,比如此時恭恭敬敬,身披厚襖,一臉病態地站在自己身側的臨淄王劉文濟。

“二哥,都說江南水土養人,你在東南這麼些年,怎麼病情反而越養越重了?”劉文澎似乎有些疑惑地說道。

聞問,劉文濟眼神中一點波瀾都沒有,重重地咳嗽了一聲,用絲巾掩着口鼻,有氣無力地說道:“病症有發於外,亦有生於內,臣屬於後者,與所處環境無關。”

說着,收起絲巾,擡眼望着遠處依舊洶涌的錢塘海潮,臉色蒼白,語調低沉地感慨道:“臣年歲既長,沉痾漸重,也不知這等江海壯闊,還能見幾回.”

聽劉文濟這麼說,劉文澎頓露訝異,仔細地打量了他兩眼,不管從氣色、言語還是舉動,看起來狀態都不是很好的樣子。

眼珠子轉悠了下,劉文澎說道:“二哥這是什麼喪氣話,把身體養好了,這海潮勝景,還不是任你觀賞。

看病,還需對症下藥,依朕看,二哥怕是爲庸醫所誤,這樣,朕還是再給你派名御醫看看.”

能夠感受到劉文澎的目光,劉文濟面上還是沒有多少表情,又咳嗽了兩聲,方纔說道:“多謝陛下恩典!宮中御醫,皆是國手,若能給臣診斷一二,自是再好不過!”

見劉文濟並不拒絕,劉文澎收回了目光,微仰着頭,迎風而立,似乎想起一事,又悠悠說道:“此前,朝中還有人提出,讓二哥就國,看來,此事得耽擱一陣子了!”

劉文濟終於心頭一顫,若非極強的自制力,他或許已經握緊拳頭了。但面上依舊古井無波的,沉穩應道:“都怪臣這不爭氣的身子。臣已想好,若能治好,那邊出海就國,若難治,埋骨東南,還請陛下成全。至於封國,就等後人去經營吧”

“後人.”劉文澎不禁呢喃了句,一種心痛的感覺蔓延開來,他想起了他那夭折的太子。

注意力也不禁轉移了,劉文澎問道:“朕現在有多少皇侄、皇侄女了?”

劉文濟輕聲道:“回陛下,序齒者,四子二女”

聞言,劉文澎腦海中突生一念頭,扭頭看了看劉文濟,但見二哥還是那副“黴運滿額”的模樣,最終沒有開口。

他還年輕,不必急於取那下策

似乎忘記了劉文濟的病,不能過久吹風,劉文澎硬是在鳳凰山上待了一個多時辰,結果把自個兒給吹感冒了,南國的風雖然不如北方那般酷烈,但若敢小覷他,必遭反噬!

就在當夜,太醫朱宏奉諭前去給臨淄王劉文濟診病,也不知經歷了什麼樣的過程,總之,朱宏向劉文澎覆命時,得到的回答與此前所探差不多。

並且,朱宏暗中向皇帝透露,臨淄王的病情,深入骨髓,難以根治,極易反覆,若善加調養,少作操勞勞,或許還能延壽幾年,否則,其情難料。

聽到這樣的回答,劉文澎不禁向朱宏反覆確認,甚至問起一些細節,得到肯定的回答後,他的表情顯得很精彩。

就在隔日,劉文澎下詔,晉臨淄王劉文濟爲荊王,以其爲湖廣巡撫使,代天巡狩,前往兩湖察查吏治,安民撫夷。

對劉文澎來說,不管劉文濟的病情如何,至少不能再讓二哥待在東南富庶之地了。與此同時,他又召來王欽若等近臣,商討着如何對東南官場進行一番調動,其目的仍舊是對劉文濟的勢力。

第194章 減稅難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91章 今日開寶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157章 提親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214章 荊湖之策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218章 走私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379章 蕭思溫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27章 謀算無用,危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47章 應對第67章 遺表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474章 立場第295章 難第47章 應對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1772章 處置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329章 遊市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444章 揣測者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20章 威臨荊南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68章 二次北巡第127章 魏博問題第60章 皇后進言完結感言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71章 兵臨壽春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188章 後續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207章 還京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488章 真實第104章 餓狼相爭第177章 耶律妃第238章 杯酒釋權第9章 新官上任第274章 厚葬之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1693章 安西王第76章 王峻用兵第344章 打個賭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349章 邊情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141章 祭關公第421章 樑孝王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2046章 最後的旅途17第13章 相敬如賓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6章 遺奏十條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235章 難以樂觀
第194章 減稅難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91章 今日開寶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157章 提親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214章 荊湖之策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218章 走私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379章 蕭思溫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27章 謀算無用,危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47章 應對第67章 遺表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474章 立場第295章 難第47章 應對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1772章 處置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329章 遊市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444章 揣測者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20章 威臨荊南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68章 二次北巡第127章 魏博問題第60章 皇后進言完結感言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71章 兵臨壽春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188章 後續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207章 還京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488章 真實第104章 餓狼相爭第177章 耶律妃第238章 杯酒釋權第9章 新官上任第274章 厚葬之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1693章 安西王第76章 王峻用兵第344章 打個賭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349章 邊情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141章 祭關公第421章 樑孝王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2046章 最後的旅途17第13章 相敬如賓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6章 遺奏十條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235章 難以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