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

bookmark

前來御營彙報的使者名叫王玉,是趙暉麾下一統兵官,爲陝州兵馬監押。一張馬臉上胡茬四揚,很引人注目,行伍之風甚濃,面對劉承祐問詢,很乾練地將河中戰況稟告了一番,所述與戰報之上相差無幾。

軍報上寫的東西,描述簡練,重結果,略過程。基本上就是,周暉率小底軍前驅河東城,攻城不下,爲城中守軍突施反擊。官軍一時不能擋,小底右廂第二、五軍都指揮使何徽、樊愛能怯戰臨陣脫逃,導致陣腳大亂,全軍潰敗,爲楊業率潼安軍接應,方止敗勢。小底軍折兵,一千三百餘卒。

戰報之上,很多地方,尤其是關於前因,語焉不詳,似乎所有的鍋,甩在了那軍指揮使何徽身上。

劉承祐一眼就察覺到了軍報所述的不對勁之處,直接盯着王玉,雙目中彷彿釋放着精芒,問:“誰讓小底軍,獨師前去攻城?”

不知覺間,劉承祐的氣場已足夠強大,王玉下意識地埋下頭,甕聲答道:“叛軍自風陵津北撤,我軍北渡,事前軍議,白都部署決定暫作休整,周都指揮使決議趁勢急進攻城,自率師前往。”

聞其言,劉承祐哪裡還不明白怎麼回事,頓時怒由心起。不過被他剋制住了,不至於在一信使前發泄,沉聲問:“而今前線是什麼情況?”

“小底軍回撤風陵津大營,重整旗鼓,白都部署準備士氣恢復之後,再行北上......”

“你叫王玉?”劉承祐略作思吟,神情如常,問道。

“是。”王玉臉色間不禁流露出少許喜色。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點了下頭,劉承祐揮手吩咐着:“一路趕來辛苦了,先下去休息吧!”

因此報,劉承祐原本還算愉悅的心情頓時消散了。隨其後,陸續又有關於河中戰事的彙報傳來,尤其是此敗詳情。周暉上表請罪,同時彈劾白文珂不作爲,擁兵自重,坐觀其敗,更在其敗退之際,按兵不動。

另外的,則是劉承祐安插在小底軍及諸州的監軍的密報,將敗事的前後細節給補充全了。然後,劉承祐真的怒了!

“這個周暉,朕以其河東舊將,大漢元從,以小底軍與之,託付重任。上了戰場,竟如此託大,桀驁不馴,剛愎自用。白文珂是朕親自委任行營都部署,竟敢無視其軍令,私自進兵,累有此敗!”御帳中,劉承祐狠狠地捶在帥案上,怒斥道。

“陛下請息怒,周將軍也是求戰心切,欲拿下叛城,爲陛下獻。”馮道出言勸慰。

“你不用替他說話!”劉承祐直接一拂手:“河東城堅,他拿什麼去打,憑什麼破城,拿頭撞開城門?上百里行軍,師老兵疲,不及休整,送上門去,兵家所忌,都給他犯了,還敢進表,強言狡辯,諉過他人,當朕可欺嗎?”

慮有攻城之困,劉承祐這邊當然也做好了準備,行營中帶有大量工匠。似砲車、雲車等重型器械得到了地方,因地取材製作,但另有重弩等軍械以及火箭、火球等武器則需水、陸兩路轉運自後輸送。

周暉以疲兵輕兵,扛着幾把梯子去衝河東城,就想要拿下,簡直是癡心妄想。

“常道藩鎮驕橫難制,我看吶......”感慨了半句,劉承祐斜了言站在御前的幾名隨軍大臣,自個兒將後半句嚥了下去。後半句話不能說出來,傳出去,影響不好。

深吸了一口氣,劉承祐又轉變了矛頭:“白文珂身爲行營部署,周暉不聽指揮,私自進兵,爲何不作爲?”

聞言,範質出列,揖手道:“禁軍此番乃陛下親轄,白公雖爲諸軍都部署,但對小底軍,並無明確的指揮統轄權......”

一句話,讓劉承祐稍微有些尷尬,看向恭敬敘來範質,擡了下手,又放下,憋了一會兒,終於道:“那倒是朕安排不妥了?”

“臣不是這個意思。只是臣覺得,事已至此,還當速施補救之法,至於前線將領,如何處置,是罰是貶,還需陛下御臨,再作區處。”範質謹聲道。

深吸一口氣,劉承祐扭頭便語速極快下令:“傳詔,明日大軍加快速度,西進河中!”

“是!”

對白文珂,劉承祐心裡是有些疙瘩,但不是因爲他沒有彈壓住周暉,那也不現實,若來硬的,還可能直接使禁軍與藩軍之間的矛盾給爆發出來。

真正讓劉承祐不滿的是,白文珂的後續處置。

叛軍撤軍回河東城,是明顯收縮兵力的舉動,周暉驕狂輕敵,縱不能制,爲何不上報,爲何不做地二手準備。其前後舉動,顯得有些刻意,穩紮風陵津大營,坐觀其敗。

風陵津距離和東城不過五十里,得知前敗,仍舊按兵不動,也不出兵救援接應。若不是楊業率其麾下的數百騎兵北上,力敵王繼勳,擋住賊反撲之勢,給小底軍以喘息的機會,最後的損失,可就不止那一點了!

當然,周暉的自作主張,驕愎冒進,纔是敗事的根源。至於那何徽、樊愛能,兩個似乎在哪裡聽過的人,心中已有殺心。

“敗一敗,也未必是壞事,軍中驕氣日盛,也可稍作平抑......”重重地吐出一口鬱氣,劉承祐嘴裡喃喃道。

故作泰然,但那語氣,自我安慰的意味太明顯了。於劉承祐而言,此番若能摧枯拉朽,勢如破竹,順利平滅李守貞,顯示朝廷實力,自然是最好的。

但是,經周暉那一敗,前番平叛諸軍所做努力,縱使沒有化作流水,效果也大打折扣了。原本風雨飄搖的叛軍局勢,直接便穩住了,至少短時間內是這樣的。

若讓李守貞與其叛卒有了苟住的信心,憑藉堅城,還真能給平叛大軍造成大麻煩。從一開始,劉承祐心裡便有所預期,此番討滅李叛,破城是最大的考驗。

河中那副攤子,還得他這個皇帝親自去收拾。

......

傍晚時分,御營以西,東西班駐地。

東西班是自後晉遺留下的軍號,此番西征,有兩軍四營指的士卒隨徵,指揮使是趙弘殷,歸行營馬步軍都虞侯李洪建調配指揮。

“父親,您回來了!”趙弘殷夾着頭盔,回到自己的營帳,一名賣相英武、氣度不凡的年輕人立刻迎了上來。

年輕人濃眉大眼,留着點胡茬,面容間似帶風塵,一雙眼睛格外明亮,身着甲冑,腰配長刀。

正是趙匡胤!

“我兒換上這身裝扮,卻也像模像樣。”上下掃量了趙匡胤一眼,趙弘殷粗糲的臉上,流露出滿意的神態。

趙匡胤的人生軌跡,沒有什麼變化,客遊諸州,察歷天下,以求志向。大漢初立的這一年多,輾轉多地,見慣了時事動亂,民間疾苦。這番才從隨州刺史董宗本那裡北返,恰逢李守貞叛,而其父隨徵,乾脆來投。一路西追,到澠池之時,才追上。

當日初見趙匡胤之時,那副狼狽模樣,差點沒讓趙弘殷認出來。

“進帳敘話。”拍了拍趙匡胤肩膀,趙弘殷拉其入內。

“李都虞侯召您前去,是不是出了什麼事?”給趙弘殷奉上一杯水,趙匡胤問道。

“沒什麼,只是天子下令,明日開拔起行,加快速度趕往河中!”趙弘殷隨口道。

聞言,趙匡胤則上了心,琢磨道:“河中已近在眼前,何來突發此令,莫非前線出了什麼變故?”

對長子這副勞心的模樣,趙弘殷暗自點頭,豁然道:“遲早會知道的。此番朝廷動大兵平叛,李守貞必敗無疑,你來投正好,看看能否有立功的機會,在禁軍謀個出身。”

趙匡胤顯然不在意這一點,他來從軍,自然是抱有建功立業的志向。黝黑的眼珠子轉悠了兩圈,說道:“朝廷動此大軍,又是天子親征,平滅李守貞自不在話下,但想要速拔之,卻是要費些心思了......”

第95章 掘地求生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126章 問罪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107章 殿試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90章 安全脫身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3章 新皇詔制第376章 拷問第2084章 太宗篇31 報紙 成都之圍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137章 整編事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199章 出宮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308章 班師還朝第74章 根由在朝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198章 遼國變故第342章 勢如破竹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61章 淑妃病危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71章 兵臨壽春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71章 叛軍勢蹙第26章 名將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第164章 監國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4章 君臣同心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398章 虞美人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218章 皇帝未至,廝殺已烈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61章 淑妃病危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364章 過韓府第49章 南國風起第50章 喜訊第82章 瓦橋關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1816章 一個勳貴家族的進化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277章 軍政安排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218章 進兵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40章 郭黨俊傑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157章 提親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40章 荒唐太子第2章 父母兄弟第30章 “寬刑簡政”第79章 “撫遠之戰”第418章 洗禮第62章 緊鑼密鼓第70章 衛公辭世第140章 封王第95章 大洗牌第119章 節度進京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67章 遺表
第95章 掘地求生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126章 問罪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107章 殿試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90章 安全脫身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3章 新皇詔制第376章 拷問第2084章 太宗篇31 報紙 成都之圍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137章 整編事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199章 出宮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308章 班師還朝第74章 根由在朝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198章 遼國變故第342章 勢如破竹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61章 淑妃病危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71章 兵臨壽春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71章 叛軍勢蹙第26章 名將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第164章 監國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4章 君臣同心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398章 虞美人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218章 皇帝未至,廝殺已烈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61章 淑妃病危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364章 過韓府第49章 南國風起第50章 喜訊第82章 瓦橋關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1816章 一個勳貴家族的進化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277章 軍政安排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218章 進兵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40章 郭黨俊傑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157章 提親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40章 荒唐太子第2章 父母兄弟第30章 “寬刑簡政”第79章 “撫遠之戰”第418章 洗禮第62章 緊鑼密鼓第70章 衛公辭世第140章 封王第95章 大洗牌第119章 節度進京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67章 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