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8章 議點正事

第1788章 議點正事

“好了,閒事扯完了,說點正事吧!”殺了一個蠹蟲,劉皇帝心情似乎更加愉悅了,嘴角已然帶上了幾分笑意,手一擺,衝衆臣道。

洛陽府判官,可以說是府尹以下第一人,至少在洛陽府體制內,權力很重,從四品的級別,也算是高官重臣了,畢竟連當初的權相趙普其最高品銜也纔是從二品的尚書左僕射。

但劉皇帝當殿殺了個四品大員,在他嘴裡,只是一件閒事,彷彿只是殺了只雞罷了。當然,也確實如此,這不,滿朝的猴子們,都驚懼不已。

雖然鄭緒的罪過絕不只是奢侈無度,但劉皇帝別的不提,恰恰拿捏這並不致死的事情處置了他,其中的警示意義十分重大,很多朝臣都下意識地自我審視,反省己身與己家。日後,還得繼續收斂啊,皇帝雖然老邁了,但他手中的刀卻依舊鋒利,天子劍當真是世間最無情也最銳利的劍了。

“日頭已高,有什麼事,都奏上來吧!”見不少人都有些魂不守舍的,劉皇帝再度發話了。

聞言,一名大臣從朝列中站出來,去年由湖廣轉運使調任禮部尚書的張去華。今春又迎來三年一度的會考,而張去華就是貢舉總監,學士李沆二度作爲監考。

張去華也是開寶時代中涌現出的名臣之一,還是狀元出身,就在趙匡義那一屆,才壓羣士,獨摘桂冠。二十多年過去了,老狀元還是風度翩翩的,也完成了由學士到官僚的蛻變。

“啓稟陛下!在劉皇帝注視下,張去華手捧章程,敬呈道:“今科會考,試卷審閱已畢,根據成績,臣等草擬取士名單,共計172人,其中進士科43人,明經科15人,算科29人,律法科31人,史科9人,醫科14人,農科18人,工科13人,請陛下御覽!”

“呈上!”劉皇帝簡單地一擡手。

喦脫立刻躡步而下,從張去華手中接過名單,恭敬地呈與劉皇帝。劉皇帝翻開,雖只是瀏覽,動作也很慢,顯得有那麼些遲鈍。

過了一會兒,放下名單,輕聲道:“這個寇準,朕似乎聽說過,還未開考前,便與人在永定樓上辯論,辯的還是西征之弊,年輕氣盛啊”

有些疑惑,那麼多人,劉皇帝獨獨提到一個區區寇準,莫非是因爲西征之事?去年魏王劉旻率軍擊敗黑汗大軍,殺其大汗,幾滅其國,收復碎葉,自從消息傳來後,朝廷這邊針對西征事,又再起爭論了,大部分人認爲,都持反對意見,覺得勞師遠征,代價太高,而收益太低,即便從黑汗國內攫取了大筆財富,但於西征的耗費而言,也根本彌補不了虧空。

如今,既已收復碎葉,恢復西極,就當適可而止。何況,安西於大漢而言,最大的好處,便在於絲綢之路這條東西方陸地交流通道,若是長期處於戰亂狀態,那就是放棄最大的利益,捨本逐末了.

而剩下的人中,也基本持保守態度,至於明確表示支持繼續西征的,幾乎沒有,包括那些習慣於揣摩聽從劉皇帝心思的人,也都一時緘默。

朝堂上的激烈討論,也擴散到了民間,像寇準這一批科考士子就參與到其中,同樣分爲兩派,寇準雖然年輕,卻不像其他人那般血氣方剛,暢想着開疆拓土的功績,而是堅定務實的反對派,與人爭得是面紅耳赤,差點動手,甚至作爲京城輿情被皇城司上報給劉皇帝。

心中揣測着,張去華嘴上則介紹道:“陛下,寇準字平仲,華州下邽人,年二十四,才智超羣,通曉《春秋》,參考前曾於下邽縣任計吏,賦役審定,從無疏漏”

聽得出來,張去華對這個寇準很欣賞,十分看好。不過,沒等他說完就被劉皇帝打斷了:“朕是問你寇準的生平履歷嗎?”

一句話讓張去華噎得不行,但面對脾氣越發古怪的劉皇帝,他也不敢表現出任何委屈與怨艾,只是拱手一禮,不作話了。

劉皇帝則又瞧了瞧名單,忽然笑道:“今科取士結果不錯,醫農工科人數較往年持續上升,這是個好趨勢啊!朕過去一直在強調,大漢不只需要會做文章、理俗務的官員,醫農工這些技術官吏,同樣需要。否則,不知農工,不重醫商,不善算法,朕也不認爲這樣的官員能做好事,治好民。大漢,還是需要更多能做事、會做事的職吏!”

“陛下聖明!”劉皇帝的老生常談,殿中的羣臣們早已習慣,不約而同,齊聲恭維。

劉皇帝嘆了口氣,看向太子劉暘,喚道:“太子!”

“臣在!”劉暘立刻出列拜道,臉色要多嚴肅,有多嚴肅。

“這一科,殿試考評,就由你與張卿等人操持吧,朕就不欽點了!”劉皇帝吩咐道:“過去,一直有流言,說大漢會考三甲之評定,不看人才幹學識,只憑朕之觀感喜好。甚至有狀元不如探花的說法,今年,朕把此事交給你與衆卿共同考評推議,澄清以下此類說法!”

“是!”劉暘應道。

退入列中,劉暘心中暗自琢磨着劉皇帝的用意,這是要看自己會不會藉機收攬人才,培植勢力?看起來不像,他選人,基本都是持一顆公心,向來量才錄用,過去劉皇帝也是支持的。

那又是爲了什麼?不得不說,在劉皇帝的壓迫下,他的臣子們,似乎都患上疑心病,遇事都忍不住多思多慮,而太子劉暘的壓力是最大的。符後駕崩給朝廷帶來的影響,正在潛移默化中發酵着。

“陛下,今科武舉取士,亦考覈完畢,暫擬五十二人,請陛下御覽!”新任的樞密使潘美,也出列呈稟。

對此,過場式地看過兩眼,劉皇帝便指示道:“朕無意見,武舉入士者,一切依制而行,由樞密院處置,放榜與文科會考一起公佈!”

“是!”

對武舉,不是劉皇帝不重視,而是經過多年的發展,武舉終究還是成爲了軍隊體系內部自己玩的事情。參考的武士,基本都是軍中的中下層軍官及優秀士兵,或者就是勳貴、將門子弟,尋常百姓,基本連參考的機會都沒有,即便有,也難爭得過那些有從軍經驗抑或家學淵源的上層人士。

這是軍隊系統的特殊性決定的,強大的侷限性,也讓文武並舉的構想落空,與更加開放,機會更多的文舉相比,武舉的發展,終究是有個上限的。

但能做到今日這樣的地步,已經是劉皇帝多年嘗試努力的結果了,至少在軍隊內部,給了那些中下層官兵一個上升的通道,即便這個通道依舊狹窄擁塞,且障礙重重,但至少存在,至少還有希望與機會,尤其在這開國初期,劉皇帝還在,政治還算清明,國家的各項制度基本都還能維持一個良性運轉的環境下。

“陛下,這兩日,有不少波斯商人上府衙求告,提出要求,希望朝廷能夠制止西征軍在安西搗毀寺廟、殺害信徒的政策”適才被劉皇帝敲打了一下的呂蒙正也站出來,奏稟一事。

“還有此事?”劉皇帝聞言,來了點興趣,只是,不知指的是波斯商人請求這件事,還是西征軍在安西的政策。

呂蒙正答道:“上告的波斯人,都是ysl教徒,他們對西征軍在安西的作爲,十分不滿!”

“不滿?”劉皇帝老眉頓時挑了起來,人也增加了幾分精神,冷笑道:“大漢的政策,需要考慮這些番人的意見嗎?簡直狂妄!”

“洛陽府,即刻將這些狂妄無知,大膽犯上的波斯人抓起來,投入刑徒營,讓他們到大漢的礦山中去禮拜吧!”劉皇帝吩咐道。

“是!”呂蒙正應道。

“朕聽說,大漢境內,也有一些ysl教徒,修建了一些他們禮拜寺?”劉皇帝又提起一事:“似乎,洛陽城內就有吧!廣州似乎也有!”

“正是!”呂蒙正應道。

“拆了!”劉皇帝語氣淡漠:“頒告天下道州,取締ysl教,境內一切ysl廟宇、建築,悉數拆除,所有教職人員,全部抓捕驅趕,禁止他們傳教,大漢,可不信他們的穆罕默德,也容不得此類猖獗!”

原本,劉皇帝還沒想到在東西交流過程中傳過來的ysl,廣州那邊甚至已經形成了一個“教區”,這些本就是劉皇帝不滿意的。

連佛道都被他炮製得那般低眉順眼,何況這難以馴化的ysl,此番正好撞上來,波斯人的請求,非但沒有制止安西的政策,反而招致大漢國內更嚴厲、更廣泛的打壓。

劉皇帝金口一開,事情就徹底定性定論了!

第47章 戰略所向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132章 做媒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18章 詔議國策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29章 獨眠孤館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216章 馬政第47章 應對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133章 延禧驛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39章 長沙第71章 兵臨壽春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123章 劉煦使命,親自拜訪第44章 聽政湖湘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133章 捷報第35章 室韋覆滅第133章 納了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106章 敲打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54章 繼續忽悠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125章 頌公亭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106章 敲打第446章 流光園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175章 蜀定,凱旋第207章 燕王心跡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1719章 什麼忌諱的事都敢聊第439章 自請其罪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396章 天花板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21章 禍從口出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351章 林邑國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366章 遼軍西進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106章 敲打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94章 善後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101章 大整軍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459章 挫折第377章 難知禍福的決議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265章 秦鳳既定
第47章 戰略所向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132章 做媒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18章 詔議國策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29章 獨眠孤館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216章 馬政第47章 應對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133章 延禧驛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39章 長沙第71章 兵臨壽春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123章 劉煦使命,親自拜訪第44章 聽政湖湘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133章 捷報第35章 室韋覆滅第133章 納了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106章 敲打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54章 繼續忽悠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125章 頌公亭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106章 敲打第446章 流光園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175章 蜀定,凱旋第207章 燕王心跡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1719章 什麼忌諱的事都敢聊第439章 自請其罪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396章 天花板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21章 禍從口出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351章 林邑國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366章 遼軍西進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106章 敲打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94章 善後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101章 大整軍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459章 挫折第377章 難知禍福的決議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265章 秦鳳既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