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叛軍勢蹙

劉承祐這邊,西征進展很順利,指的是行軍。水陸三萬大軍,是輕裝簡行,除了必備的武器與糧秣,沒有其他重型器械及輜需。

一路順汴渠北上,入黃河西行,轉道洛水,歷四日而至西京。一次軍旅,很是乏累。河渠失修略不暢,前番秋雨糜糜,水勢震盪,顛簸難耐,“龍舟”又只是普通的船隻改造,非作遊覽觀光之用,自然不舒服。

而被當“貨物”運的禁軍士卒們,則要更難熬了。士卒們多爲北方人,旱鴨子不習水性,暈船嘔吐者不計其數。時間快則快矣,登岸之時,戰力十成也去了七成。

相較之下,陸上行軍,雖慢上不少,且同樣乏累,但戰力保存地相對完整。

按照既定計劃,棄舟改陸路,於洛陽整頓,補充輜需後,再行西進。只是比起預期的,多休整了一日。順便,劉承祐察看了一番西京的情況。

洛陽,作爲而今大漢第三繁華的都市,劉承祐對這兒還是挺重視。在史宏肇抱有報復心態的整治之下,近來不是特別安寧,別居西京的那些勳貴舊臣,與其之間,基本撕破了臉皮。

劉承祐案頭,對於史宏肇的彈劾奏章,就沒短過。基本就是老一套,驕橫跋扈,貪贓枉法,嚴刑苛斂之類的。在史宏肇被罷侍衛統帥的職位之後,那些人對他的忌憚也明顯小了。

而對於那些彈劾的奏章,劉承祐基本都是留中。史宏肇在洛陽幹得有多過分,至少今歲夏收,西京地區,稅賦頗豐,貴族們偷稅漏稅的情況得到了極大的遏制,有瞞報者,被史宏肇整治得很慘。

故御臨西京,劉承祐對史宏肇,格外嘉許了一番,這是挺難得的。很現實的問題,史宏肇爲禁帥時,劉承祐對其十分厭惡,甚至有殺心,然當其換了個位置,威脅變小之後,劉承祐對其態度這便有了極大的轉變,容忍度直線上漲。

而至洛陽後,華州的情況與同州的戰事,先後飛報御前。

“藥元福老當益壯,白文珂名帥之姿,宋延渥智勇兼備,楊業剽悍善戰,此四者,皆不負朕望!”收起戰報,劉承祐眉宇鬆展,便吩咐道:“將此前方戰報,傳示三軍!”

“是!”

大軍出征,這等激勵士氣的消息,自然要多加宣揚。

“據察,李守貞的目標,是趁舉叛之初,朝廷反應不及,南奪潼關,以御關東,西渡蒲津,會同、華之軍,合三州軍力,席捲關右,裹叛而據三輔,以待大漢四鄰並起,捉衿見肘之後,揮師東向......”隨侍在御前的馮道,向劉承祐敘說着。

聞其言,劉承祐倒是沒有怎麼蔑視,反而略發感慨:“李守貞雖鄙,然此戰略,對朝廷倒卻有巨大的威脅。向使其達成目的,關右之地必然大亂難平!”

“然,李守貞萬萬不會想到,朝廷反應這般快,陛下更是剛毅果敢,親提大軍來伐。且禁軍未至,白、藥、宋、楊等將已挫其銳氣!”馮道表情間,帶着些輕鬆,老臉幾乎笑成一朵花,言辭間對劉承祐的恭維之意很明顯。

劉承祐盯着攤開在御案上的關右地圖,認真地思量了一會兒,還比劃了幾下:“趙暉既已領軍西援潼關,其餘三路兵馬也動,晉州王晏呢?”

“其已上報發兵南下,然到現在爲止,還未有消息!”隨軍參贊的範質稟道。

劉承祐眉頭頓時就皺了起來,不過很快舒展:“朕知道了!”

“前方諸軍,已挫叛軍銳氣,遏其勢,已給此次平叛開了個頭,解朕大憂!”想了想,劉承祐直接吩咐道:“傳令,大軍在洛陽多休整一日,待陸路軍至,一道西進。這段時間,做好進軍準備。另外,傳令東京及水路兩轉運使,軍械輜需,務必及時輸送前線,不得延誤!”

“是!”

前邊的利好消息,讓劉承祐這邊,確可更加從容不迫。此次出征之後,大概是劉承祐近來辦事,最爲順利的一次了,至少到此爲止。

“陛下,永興、潼安及保義軍已集中於風陵津,與叛軍夾河對峙。周暉都指揮使已率小底軍過澠池,上報是否自陝州直接渡河?”範質彙報道。

聞言,劉承祐又低頭研究了一會兒地圖,很快,手指點在陝縣,直接道:“答覆周暉,小底軍至陝縣後,可直接於平陸渡河,過芮城,直奔風陵津,襲叛軍之後!”

......

在同州那場敗事,叛軍的損失實則不算特別大,沒到傷筋動骨的地步,但影響是巨大的。不足十日的功夫,李守貞便由戰略出擊,改爲戰略防守了.....

戰爭的主動權,直接拱手送給官軍。

周光遜率領四千餘敗軍退回蒲關津,立刻遭到了李守貞的責罵與貶斥,由其另外一名心腹張延嗣過河接過兵權,據蒲關,加固寨砦防禦,以周光遜爲其副。

周光遜此前是河中副帥,在叛軍中多少有些威望,李守貞這樣做,究竟是因其戰敗而罰,還是藉機打壓,這也是說不清楚的。

至於風陵津那邊,楊業以不到兩千的士卒,便將李崇訓與王繼勳盯得死死的。而隨着三地合軍,萬卒匯聚,二者已不考慮怎麼渡河了,而是奉李守貞之命,守住津頭,防止官軍北上。

河中這個地方,西、南皆臨大河,東南還有中條山脈,也算擁天險了。但是這彈丸之地,在朝廷的圍剿面前,顯得太過弱勢,那點天險根本不足守。

馮翊那邊,藥元福與宋延渥整合了同州軍後,合軍率衆六千餘,東向直趨蒲關津,前逼下寨,作攻擊狀。南邊,楊業親自率軍渡河嘗試進攻,雖小有斬獲,但終究沒能成功渡河。也正常,叛軍人不少,又憑河而守。

在劉承祐率軍自洛陽出發之時,河中戰事,又陷入了一個平衡之中,不過這個平衡十分短暫。

首先是河中府城這邊,出了問題,屁股後邊被捅了,捅刀子的人正是建雄軍節度使王晏。

此次平叛,劉承祐此前安排的幾路官軍中,只有晉州沒聲音,王晏顯得很低調。但一切的低調,只是爲了來一記狠的。在李守貞注意力被西、南兩處的官軍所吸引之時,王晏親自率兩千晉州兵,順河南下,直襲河東。

不過,在突至臨晉的時候,被發現了。河中畢竟是李守貞經營已久的地盤,想要無聲無息地兵臨城下,也不現實。聽聞河東城空虛,王晏當然是想賭一波大功的,不過見不能遽成,雖覺可惜,卻十分果決地轉變思路,攻破臨晉城,嬰城而守,遙遙地威脅着河東城。

王晏這邊可惜,李守貞則嚇得夠嗆,大罵北面州縣不作爲。估計他是自動忽略了,河中諸縣的鄉兵、義軍,都被其抽調至府城。

事實上,蒲軍兩萬餘衆,雖出精銳在外,但河東城仍有四千餘兵。王晏那點兵馬,對其威脅並不大,不過李守貞不那麼認爲,因其虛置旗幟之故,直接讓李守貞感受到了如芒刺背的威脅。

第一時間,便自河西的兵寨抽調了一千士卒東調府城。猶不罷休,又自南線調兵回防,守一個渡頭,哪裡用得了那麼多士卒。

然後,來自南邊的消息,讓他迅速地改變了想法。小底軍在都指揮使周暉的率領下,自平陸渡河,順中條山脈西進的舉動,並不算隱蔽。

見這陣勢,李守貞哪裡還敢有“禦敵於國門之外”的想法,直接下令李崇訓與王繼勳,風陵津別守了,趕緊撤回府城。

其他的不說,河東城經過李守貞的修築,還是足夠堅固的,以彼軍嚴防死守,縱使平叛大軍人衆,想要拿下,也是沒那麼容易的。

【看書福利】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這個時代的城戰,打個一年半載的情況,也不是沒有。而河東城中,糧食還算充足。

但是,經過這一番折騰,蒲軍的本將不算高昂的士氣,直接散了,北撤的叛軍,已逃兵如簇。

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這纔是感言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39章 濮州案(2)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391章 暗箭第43章 東京聲色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98章 封禪之議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130章 陳橋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73章 道府之爭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52章 聯姻第5章 堂議第141章 祭關公第119章 難審第27章 出兵爭論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34章 苦難第110章 坦白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75章 恩威齊下第58章 正面互懟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12章 方略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464章 甘州楊氏第24章 人事調整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第321章 瑤女第188章 後續第43章 東京聲色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21章 黃袍加身第43章 事畢第2章 父母兄弟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2094章 太宗篇41 “議政樓”,整頓的風吹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194章 蕭護思眼中的強漢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459章 挫折第1756章 海豐號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160章 三個青年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90章 安全脫身第121章 父子異見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227章 延州事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99章 御帳議戰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84章 滅佛伊始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6章 “座談會”
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這纔是感言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39章 濮州案(2)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391章 暗箭第43章 東京聲色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98章 封禪之議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130章 陳橋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73章 道府之爭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52章 聯姻第5章 堂議第141章 祭關公第119章 難審第27章 出兵爭論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34章 苦難第110章 坦白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75章 恩威齊下第58章 正面互懟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12章 方略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464章 甘州楊氏第24章 人事調整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第321章 瑤女第188章 後續第43章 東京聲色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21章 黃袍加身第43章 事畢第2章 父母兄弟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2094章 太宗篇41 “議政樓”,整頓的風吹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194章 蕭護思眼中的強漢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459章 挫折第1756章 海豐號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160章 三個青年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90章 安全脫身第121章 父子異見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227章 延州事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99章 御帳議戰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84章 滅佛伊始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6章 “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