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出宮

孟月之際,復甦的大地,就彷彿映照着復甦的大漢王朝,東京城,比起往年同時,亦有明顯的變化。車水馬龍,人流如織,聲震如潮……當然,還沒那般誇張,但總歸是熱鬧了許多。

自辰時北市開市起,劉承祐便身現其間一所閣樓,盯着市內一普通街道觀察,所謂觀民忘氣。一站,便是將近一個時辰,劉承祐始終麻木着一張臉,眼神古井無波,如一根樁子般直立。

“哥,那兩家店鋪究竟有何異處,都快一個上午了......”在身側,被喚來伴駕的淮陽王劉承勳小聲地嘟囔道。

這兩三年間,劉承勳成長不少,尤其是個子長得飛快,站在一起,已經隱隱超過他的皇兄了。封王開府之後,以往跳脫的性子有所收斂,就劉承祐收到的彙報,長居府中,習文練武,未嘗廢怠。

不過,終究年輕,性子又哪裡是那般便容易改變的。清晨聞宮人傳詔,言皇帝召他伴駕出遊,雖少有納罕,但仍滿懷興致而來。然而,結果卻是,一干人陪站......

“怎麼,站不住了?”聽到劉承勳的“抱怨”,劉承祐神情少鬆,輕聲問道。

“沒有!”聞問,劉承勳條件反射般地否認,隨即嘿嘿笑道:“只是就我而言,站一個時辰,比騎一個時辰馬還要累!”

“累了的話,都尋地歇息吧!”劉承祐這話,不只是對劉承勳說的。

隨行的,除了內侍、近臣之外,尚有開封府尹侯益。聽天子“恤下”之言,其他人都沒動作,唯有這老朽,拱手告罪:“老臣這雙老腿,確實不耐其苦,還望陛下恕罪!”

言罷,卻是一點也不拘束,徑直盤腿坐下了,捋着發白的鬍鬚,視線透過欄杆朝街道繼續望去。雖然,他也不解,一間綢緞鋪,一處瓷器店,有何異樣。想不明白,不過這老頭也看得開,至多事後派人調查一番。

觀侯益豁達的表現,劉承祐眉毛稍揚,果不在意。侯益這老朽,雖然沒有什麼學問,但做官確是有一套的,爲人處事,多恰到好處。思來,當初去職鳳翔,東入開封,貌似還從來沒有惹得皇帝不愉的時候。

“記得自其開張起,兩間店鋪各有多少人上門,又各完成了多少次商賈交易?”劉承祐突然問劉承勳。

“不知。”驟聞此問,劉承勳一臉茫然。

“都不知曉?”劉承祐偏頭問其他人。

皆緘口不言,王溥是沒必要出這個風頭,倒是身兼侍衛職責的張永德,小心翼翼地道出幾個數字,顯然這個年輕的護衛是用心到位的。

劉承祐的御前班直將領,是一直輪換着來的,既爲就近收買人心,也爲培養,時間一到,便遷職,抑或外放磨礪,而今已成爲一種模式。如此前的李崇矩,而趙匡胤,則被劉承祐派到宿州去了,職居團練使,那裡,距離南唐的江北,很近!

“站了這般久,莫非就這般幹看着?”對新的侍衛頭領露出了一個讚許的眼色,劉承祐語氣陡然轉厲而問劉承勳,讓周遭的空氣都涼了幾分。

劉承勳下意識地低下了頭,支吾兩聲,卻是諾諾不得言。

“皇考篳路藍縷而創大漢,你身爲大漢皇室,年紀也不小了,這江山社稷,也是需你出力守護的......”說起這些套話,劉承祐是駕輕就熟。

“平日出府,不要只顧走馬行獵,多到市井轉轉,看看生民百態!”劉承祐以一種教訓的語氣,指着街市間的店鋪,道:“而今還不是什麼太平世道,容不得有半分懈怠,朕也一樣,什麼時候這街市間百業興旺了,纔敢有絲毫放鬆!”

“是!”嘴巴厥了一下,劉承勳有點不情願地應了聲。不過面對了君兄的威嚴,表情也只敢做到這一步了。

劉承祐今日出宮,當然不只是帶着皇弟站街觀景教訓一番,稍微活動了一下筋骨,劉承祐問近侍張德鈞:“時辰如何了?”

張德鈞顯然記掛着時間的,當即應道:“回官家,快到時間了!”

“那就走吧!”劉承祐道。

不過卻止住了劉承勳,朝其吩咐道:“你就不用跟着了,有幾日未進宮了,稍後自去問安母親,盡孝還需朕來教嗎?”

又是一番教訓,劉承勳已然習慣了。

不過,劉承祐態度旋即一轉,變得柔和,嘴角輕銜笑意,道:“母親那邊,有件喜事,等着你!”

拍了拍弟弟的肩膀,劉承祐命人引着一頭霧水的少年淮陽王離開了。

稍微瞥了眼其青健的背影,劉承祐也終於挪動他有些發酸的雙腿,離開之前,留下了一個問題:“似那般衣衫襤褸,一食難求的乞兒,東京城內,有多少?”

順着劉承祐所指望去,可以在還算幹整的街巷間,一眼便看出天子口中的“乞兒”,貧窮、飢餓、潦倒,幾個生動的字眼,彷彿掛在其頭頂。

待劉承祐在衛士的護衛下離去後,一名得幸隨從的開封府官吏方纔大喘一口氣,疑惑地問侯益:“府君,陛下此言何意?”

侯益扶着欄杆,稍微扭了一下脖子,一邊思索,一邊嘀咕道:“天子這是讓老夫處置這些貧民啊!”

聞言,下屬眼神一亮,立刻道:“這幹賤民,不事生產,反而上京乞食,着實可惡。是否派人,將東京城內的這些人,全數趕出城去?”

聽其建議,侯益老眉一跳,生生忍住給這下屬一巴掌的衝動,怒色微閃,呵斥道:“糊塗!倘如此,你我就等着陛下的雷霆之怒吧!陛下那般愛民......”

“卑職糊塗!”下屬只感脖子一涼,恍然大悟。

“那當如何處置?”

顯然,這個問題難住了侯益,揪着老須,好生琢磨了一會兒,方道:“派人,將城內這些‘乞兒’集中起來,年輕力壯的,給一頓吃食,送去埠頭、礦山勞作,至於婦孺老幼,暫且放些糧,接濟一二。至於之後......之後再說!”

“如此,東京市內氣象,必然一新啊!”下屬立刻拍着馬屁。

侯益老臉上卻沒什麼得意之情,只是擺着頭,心中慨嘆,這開封府尹的位置,不好做啊。這老朽,已然琢磨着,要不要上表請辭了......

淮陽王劉承勳這邊,聽從劉承祐的安排,進宮向太后李氏問安之後,方纔回府。

一回王府,便直接問府中職吏:“太傅可在?”

【送紅包】閱讀福利來啦!你有最高888現金紅包待抽取!關注weixin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抽紅包!

“在書齋!”

淮陽王府的書齋,是劉承勳平日裡讀書的地方,劉承祐給他選的淮陽王太傅李崧正於其間手書。

劉承勳尋來,師徒二人對坐,立刻便將伴駕之時,所受的“委屈”向李崧訴來。

聞之,李崧則是另外一種態度,朝劉承勳勸導道:“陛下所言甚是,大王當知,陛下以少年之尊,維繫大漢江山,着實不易,你身爲皇弟,當體諒君兄!”

“而況,陛下對大王嚴厲,言傳身教,這正是對你的看重啊......”

很快,又迎來李崧一番說教,大抵是習慣了,雖覺腦脹,但心情卻是好了不少。

“對了,另有一事,請教太傅?”

“大王請直言。”

有些不好意思,又帶有少許遲疑,劉承勳對李崧道:“我進宮拜見母親,從她口中得知,欲給我選一王妃......”

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52章 聯姻第141章 納降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184章 教訓第9章 啖耳將軍亦回京第380章 饒樂國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57章 七月大朝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38章 賞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59章 皇帝與太子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397章 指點第465章 遼奸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170章 御宴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第33章 真正目的第130章 陳橋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248章 西撤!第200章 禦敵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後的告別第216章 馬政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133章 納了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35章 室韋覆滅第14章 外戚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83章 抉擇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75章 按*不動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第243章 不自知第1751章 結束了第341章 實在是敵軍不中用第153章 楊業戍代第38章 殿議第20章 室韋女真戰爭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第85章 善後爭議第57章 七月大朝第98章 溫柔鄉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94章 汝公出山第345章 剝削者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31章 送行第118章 棉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298章 事泄了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241章 “戲言”第103章 郭王會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321章 矛盾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1章 何謂開寶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59章 病榻陳情第248章 西撤!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76章 王峻用兵第2198章 仁宗篇15 統治中堅第87章 亦有其憂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1700章 本州無罪第297章 心虛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152章 聽政3第207章 還京第229章 孟昶:七寶溺器,好用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53章 兵臨刪丹第155章 漢帝的反思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
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52章 聯姻第141章 納降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184章 教訓第9章 啖耳將軍亦回京第380章 饒樂國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57章 七月大朝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38章 賞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59章 皇帝與太子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397章 指點第465章 遼奸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170章 御宴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第33章 真正目的第130章 陳橋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248章 西撤!第200章 禦敵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後的告別第216章 馬政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133章 納了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35章 室韋覆滅第14章 外戚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83章 抉擇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75章 按*不動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第243章 不自知第1751章 結束了第341章 實在是敵軍不中用第153章 楊業戍代第38章 殿議第20章 室韋女真戰爭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第85章 善後爭議第57章 七月大朝第98章 溫柔鄉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94章 汝公出山第345章 剝削者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31章 送行第118章 棉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298章 事泄了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241章 “戲言”第103章 郭王會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321章 矛盾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1章 何謂開寶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59章 病榻陳情第248章 西撤!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76章 王峻用兵第2198章 仁宗篇15 統治中堅第87章 亦有其憂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1700章 本州無罪第297章 心虛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152章 聽政3第207章 還京第229章 孟昶:七寶溺器,好用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53章 兵臨刪丹第155章 漢帝的反思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