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拷問

“若心中無礙,何來惶恐?”劉皇帝悠悠道。

宏泰主持:“陛下所言甚是,是老僧着相了!”

於是,主持似乎又有所悟,面上愈加平和了,整個人也徹底放鬆下來,雲淡風輕,從容不迫,一副任你劉皇帝戲弄、折辱的模樣。

取佛像鑄錢,當然是劉皇帝的玩笑之說了,他只是興之所來,信口胡說罷了。比起寺內的這些銅像,劉皇帝大抵對這些僧人的反應更感興趣。

事實上,劉皇帝此番登少林山門,也主要是爲了滿足自己那一點獵奇心理罷了,畢竟,過嵩山而不入少林,對他而言,也確實缺點什麼,難免成爲一種遺憾。

出得大雄寶殿,主持又引着劉皇帝前往藏經閣一覽,劉皇帝也得以繼續體會着古剎中的風景,不得不說,底蘊確實是存在的,那股佛氣馨香也確實帶給人一種安寧感。

慢悠悠地踱着步, 劉皇帝問宏泰老僧:“主持,少林的藏經閣中, 可有什麼修行練氣奪天地之秘的武功寶典?”

主持聞之, 略感意外, 答道:“回陛下,藏經閣內, 多爲佛經典籍,也確實有一些強身練體之法,至於陛下所言修行練氣, 卻屬孤陋寡聞了!”

“哈哈!朕也就隨口一問,主持姑且一聽即可,不必當真!”劉皇帝笑道:“當年,朕見陳摶道人,也曾以養生長壽之法求教於他, 結果他給朕留了一本《指玄七十二章》。

書是好書, 法是善法, 卻不適合朕這個勞碌命的俗世帝王, 既至少林, 朕本也有所求, 但以此思之, 還是罷了,就不爲難主持了!”

聽劉皇帝這麼說, 老主持神色不變, 應道:“陛下宏宇雅量, 老僧敬佩!”

“不過!”話音一轉, 劉皇帝又道:“朝廷正在修書,修大書, 需網羅天下藏書, 儒典、道藏、佛經、百家之說, 皆需囊括整理。爲完善這國家之盛典,少林藏經, 還請主持不要吝惜!”

聞言, 宏泰主持說:“陛下,藏經閣內, 所貯經書,早已謄寫復刻, 獻與京師!”

“哦?”劉皇帝是真意外了, 偏頭看向張雍:“有這回事?”

“回陛下, 確有其事!”張雍答道:“陛下曾敕命三館, 收集天下藏書,少林經籍,亦有貢獻!”

得到肯定的回答,劉皇帝則若無其事,嘿嘿一笑:“這倒是朕疏忽了!”

“陛下勵精圖治,日理萬機,一心一意,皆在國家大事上,豈能顧及這些許小務!”主持說道。

“看來這馬屁是人人都會拍的,出家人也不例外,主持既能口吐蓮花,這恭維奉承的功力也不淺啊!”劉皇帝調笑道。

“讓陛下見笑了!”主持老臉不動分毫。

“既然書已經獻了,朕就不專門往藏經閣一行了!”停下腳步,劉皇帝直接吩咐着:“至於藏經之事,可揀寺內精研佛經的高僧,往三館一行,協助編纂!朝廷的那些學士鴻儒,修文編書是行家裡手,但對這經學佛理,未必擅長,少林可襄助一二!”

“若能參與修典盛事,亦是鄙寺的榮幸!陛下有命,老僧當選寺中最善佛理僧衆,前往京城!”宏泰主持道。

“主持果然深明大義!”

在一干人的陪同下,劉皇帝在寺中漫無目的,信步而遊, 嘴上卻是不停:“寺中如今有多少人?”

忽聞此問,宏泰主持頓時就留了個心眼, 然而, 很快那點戒備就消散了, 坦然答應中帶有少許無奈:“回陛下, 寺內如今共有大小僧衆七百六十五人!”

“很是不少嘛!”劉皇帝嘀咕一句,令和尚心顫,又道:“不過,偌大的佛寺,若是人少了,豈不冷清?”

“這麼多人,因何生計?”劉皇帝再問。

主持答:“平日裡有香客友衆捐獻,山前山後亦有薄田,可供耕作!”

劉皇帝:“有多少田?”

主持也沒有什麼好隱瞞的:“各等土田兩千餘畝?”

“扣除兩稅,能夠維持?”劉皇帝指着遠處一些老實站着的僧人,道:“養這數百僧衆,頗爲不易吧!”

要說劉皇帝對佛門僧衆的打擊,主要就是兩條,一是所擁田土需要收稅,二則是加強人員的監管。至於當初財產剝奪什麼的,基本屬於一錘子買賣,佛門或許痛惜,但忍忍也就過去了,打擊巨大的,反而是以上兩點,這基本抑制了天下佛寺在這二十來年中的發展。

“尚可維持!”老僧回答也簡潔。

“耕種的都是寺內僧人?”

“正是!”

“這就對嘛,光會吃齋唸佛可不行,還得自食其力!”劉皇帝道。

“僧兵有多少?”劉皇帝突兀一問。

主持面色微滯,語氣中終於帶上了一抹慎重,答道:“陛下,本寺雖有些武僧,卻也只習練武藝,爲強身健體,焉能稱兵?”

“朕無他意,主持不必緊張,更無需介懷,大漢武功強盛,民間尚武成風,僧衆亦是大漢子民,習武並非禁忌!”劉皇帝含笑道,這才使主持有些懸着的心輕輕落下。

“乾祐年間,朝廷頒佈釋門管理條例,當地官府,每年可有按例考察監督?”

“每歲一次,從無遺漏!”

“以主持看來,效果如何?”

“有官府監督鞭策,對於僧衆教育及佛門發展,確有好處,鄙寺也受益匪淺!”主持這麼答道。

“不見得吧!”聞之,劉皇帝眼神中帶着一股莫測,輕鬆笑談:“官府職吏,能夠懂得多少佛理,讓他們考察僧衆佛學,豈不是外行指揮內行?

即便初時有些功效,怕也只取得一個督促作用,時間一久,怕也是流於其表,職吏們怎能不懈怠?主持以爲,朕所言可有理?”

聞問,宏泰老僧沉默了一陣,在劉皇帝的注視下,輕嘆道:“陛下慧眼如炬,明察秋毫!”

“那這個問題,當如何解決呢?”劉皇帝悠悠問道。

對此,主持應道:“老僧焉敢妄言朝廷事務,還需陛下與廟堂賢能,發揮智慧,思得效益之法!”

“朕恰得一念,主持評鑑一番!”劉皇帝順着話就往下說:“朕以爲,不只要確定天下各道州寺院數目,還要對每座寺院的僧衆數目實行定額,官府只需按冊檢查諸寺人員數目即可!至於寺內事,諸寺自料理之,想來有這個前提,各寺應當不會容許一些魚目混珠之輩掩居其間吧......”

“主持覺得,朕這個想法如何,是否有可行之處?”

聽劉皇帝此議,宏泰主持臉上露出一抹明顯的驚愕,緩了緩方回神,平靜卻顯艱難地回道:“陛下之策,可行!”

嘴上這般說,但心頭的苦澀,意味卻愈濃了。以宏泰老僧的眼界與智慧,自然明白,倘若真按照劉皇帝這個辦法嚴格執行,那麼這些年對佛門已經逐漸鬆動的限制,又將縮緊了,那個緊箍咒也將再度牢牢地戴在天下釋門頭上。

固然,朝廷放寬對佛門內部事務的插手,但一限寺院,二限僧衆,不論你怎麼發展,都給你劃定了一個不能突破的天花板。

沒有顧及主持的心理,劉皇帝繼續道:“佛門乃是化外之地,主持以爲,可是法外之所?朕說的,是大漢國法!”

“主持以爲,若佛陀入世,是該朕拜他,還是該他拜朕?”

“朕與佛陀並立於前,主持是先拜朕,還是先拜佛陀?”

“朕觀古之帝王,有滅佛抑佛之舉者,多難得善終,朕始終不解其因,主持以爲,朕將來會是怎樣的結局?”

“......”

劉皇帝這一連番看似輕鬆隨意的請教,直讓宏泰主持大汗淋漓,盛夏炎熱,卻不及他心中徹骨之寒。

見他有些無言以對,難以自持,劉皇帝又笑眯眯地道:“朕隨口一問,主持可慢慢思量答案。朕累了,煩請準備屋舍一間,再讓朕嚐嚐這寺中齋飯......”

第376章 拷問

第31章 議治湖湘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147章 德勝渡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58章 正面互懟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亞風雲(上)第67章 又去一老第274章 厚葬之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78章 召還二郎?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324章 交代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155章 蓄奴之議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322章 真正引以爲豪之處第3章 不宜擴大第25章 開寶新政第97章 再臨六合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37章 覆滅在即第452章 皇孫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73章 道府之爭第241章 錦州陷落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3章 臺懷之事第176章 雍王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167章 請辭第85章 善後爭議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2章 登聞鼓響第82章 殺俘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61章 淑妃病危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88章 童謠第1693章 安西王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85章 浮雕第59章 睡王上位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327章 派系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35章 坐不住了第108章 先取許軍第249章 如此對手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11章 請教第37章 新政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95章 效果已顯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36章 李業告狀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365章 看衰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40章 荒唐太子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158章 善後第297章 新山陽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341章 實在是敵軍不中用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
第31章 議治湖湘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147章 德勝渡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58章 正面互懟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亞風雲(上)第67章 又去一老第274章 厚葬之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78章 召還二郎?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324章 交代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155章 蓄奴之議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322章 真正引以爲豪之處第3章 不宜擴大第25章 開寶新政第97章 再臨六合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37章 覆滅在即第452章 皇孫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73章 道府之爭第241章 錦州陷落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3章 臺懷之事第176章 雍王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167章 請辭第85章 善後爭議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2章 登聞鼓響第82章 殺俘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61章 淑妃病危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88章 童謠第1693章 安西王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85章 浮雕第59章 睡王上位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327章 派系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35章 坐不住了第108章 先取許軍第249章 如此對手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11章 請教第37章 新政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95章 效果已顯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36章 李業告狀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365章 看衰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40章 荒唐太子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158章 善後第297章 新山陽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341章 實在是敵軍不中用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