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喜訊

瓊林苑那晚父子翁婿之間的夜談,對劉皇帝還是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或者說加深了他對胡人治理、邊境安全、國家財政、大漢兵制以及軍需供饋的思考。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於,劉皇帝自身心裡已經十分清楚,有些問題是不得不着手進行解決,拖得越久,就越嚴重,爆發之後可能造成的破壞也就越大。

不得不說,劉皇帝近來是有些心浮氣躁的,哪怕面上表現得很冷靜平和,但心情總是帶有一種焦慮。

原因無他,只是不喜歡如今的治國狀態罷了,過去,尤其在乾右時代,可以說是劉皇帝長風破浪在前,引導着、帶領着大漢帝國前行。

那時候,劉皇帝是充分發揮着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精力充沛,不知疲倦,一往而前。但進入開寶年之後,那種主動能力卻似乎隨着歲月的流逝,隨着帝國的穩固,逐漸喪失了。

過去,劉皇帝往往能夠料事於先,有備無患,積極主動地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今,卻只能被動地等待問題出現,然後再尋求解決的辦法,而整個過程,也不似當初那般高效,顯得拖泥帶水。

大漢帝國強大了,再度成爲雄踞東方的龐然大物,同樣的,這份強盛與龐大也逐漸禁錮住了劉皇帝,一舉一措,都無法像過去那般得心應手。

劉皇帝覺得,這一切的一切,都透露着一個問題,他對帝國的掌控力是在下降的,當然也可以說他的顧慮正越積越多。這種感覺,很不好受,對劉皇帝這樣的君主來說,尤其難受。

不過,當劉皇帝下定決心要辦一件事時,還是沒有人能夠阻止的。當然,與以往不同,這一次,他完全得到大臣們的擁戴,尤其是軍費一項,中樞的大臣們可是齊齊整整地同劉皇帝站在一起。

當君臣一志、上下同心之時,那麼一切改變與革新都將不成問題,唯一的阻礙,或許只在於劉皇帝態度了。不知覺間,劉皇帝也越發趨向於一個守成之主了,打造了一個偉大帝國的同時,也將自己束縛其間,不願輕易做出改變。

當然,進入狀態的劉皇帝,也再度收穫了熱情,哪怕只有幾分,並且短暫。他有了動力,繼續去改造大漢,去維持他的帝王大業,就像一個外科醫生,在診斷出他的帝國存在一些毛病後,開始操刀手術。

三伏天未過,劉皇帝便從瓊林苑返回汴宮,緊接着便是一系列的商討,不管是單獨接見,還是御前羣策,劉皇帝都穩步有序地推動着新一輪的改革。或許用改革來形容並不恰當,改良應當要更爲貼切些。

回京的李繼隆,有些出人意料地,也與一干中樞大臣同列會議,共同商討着軍政大事,並且有作發言。

對於這個女婿的看重,可想而知。當然,也沒有厚此薄彼,仍在京中任職的楊延昭,也被欽點列席,哪怕只是忝居末座,至於二女婿柴宗訓則沒這個優待了,畢竟不善軍務。

除此之外,在劉皇帝的單獨會見中,李繼隆也是隔天就被劉皇帝叫進宮中,就他對兵制改革的想法向劉皇帝進行更進一步的彙報。

這樣的榮寵,惹人矚目,令人豔羨,同樣的,也給李繼隆帶去莫大壓力。於李繼隆而言,劉皇帝既是君王,又是岳父,雙重身份壓制,單獨面聖,感受到的壓力也是與衆不同的。

沒有人敢把劉皇帝的恩寵看作理所應當,過於優握的寵信,也是容易把人壓垮的。當然,李繼隆是沒那麼脆弱的,只是在面對劉皇帝時,多陪了幾分小心。

入伏之後,天氣也開始多變起來,不時有陣雨、雷雨發作。才過未時,東京城再度籠罩在疾風驟雨之中,天地爲之變色,豆粒般大的雨珠洶涌地滴落在殿瓦御道間,濺起陣陣水霧。

雨水雖然惱人,卻也驅散了不少盛夏的炎熱,崇政殿門扉大開,殿外大雨如注,不時有雨點飄入,沾溼殿內的帷幕。

雨聲作幕,殿內劉皇帝、李繼隆這對翁婿正在弈談,當然,下的是五子棋。只不過,比起棋盤,劉皇帝的注意力更多的還是放在這女婿身上,自回京以來,他已經觀察此人許久了,不知是父親的早逝,婚後的成熟,抑或是長時間的鍛鍊,如今的李繼隆比起當初實在沉穩太多了。

那份面對自己的小心翼翼,那下意識的察言觀色,都讓劉皇帝頗覺好奇,這份謹慎與謙懷,毫無年輕人的驕氣與浮躁,也不知是跟誰學的,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絕非來源於李處耘。

“官家,蕭院丞、王使君殿外求見!”喦脫小步近前,躬身行禮。

“哦?”劉皇帝偏過頭往外看,晦暗的天色襯托着殿內燈火的明亮,殿外仍舊是風雨飄搖,不由得心生好奇,揮了揮手,吩咐道:“宣!”

但劉皇帝那不時附在自己身上的目光轉移之後,坐在對面的李繼隆不由起身道:“陛下有要事相商,臣先告退了!”

聽其言,劉皇帝兩眼微瞪,指着席位:“坐!急什麼,怕朕吃了你嗎?王寅武與蕭思溫聯袂而來,所爲必是漠北契丹之事,你一起聽聽!”

劉皇帝這麼說,李繼隆哪敢推辭,只得再回座位,默默地坐着。

蕭思溫這兩年中,日子好過不少,蕭綽嫁給太子之後的好處也日漸顯露出來,他是真正開始融入大漢的上層社會,爲公卿大臣們所接納,那種當初無時不在的針對與戒備明顯少了很多。哪怕是此前讓他深爲憂慮的新附契丹部族的叛逃事件,最終也是平穩度過,沒有受到攻訐。

職位也有了明顯的變化,兵部侍郎的虛職被拿掉了,調任爲理藩院承,作爲東平王趙匡讚的副手,管理民族關係與胡民藩部事物。

同時,武德司那邊仍舊留職,協助對漠北契丹情報消息的整理與分析。由虛到實,便是這兩年間蕭思溫最大的收穫,至少大漢朝堂真正有了其一席之地。

不只如此,隨他南來的兒子們,也開始在大漢任職,雖然職銜都不高,但這也是蕭家真正融入大漢的一個標誌。

而在不久前,太醫檢查出蕭燕燕懷有身孕後,蕭思溫的幹勁則更足了。

還是讓劉皇帝等了會兒,蕭思溫與王寅武方纔一起進殿,二人都有些狼狽,畢竟冒雨而來,身上還殘留着明顯的溼痕,浪費的時間大抵就用在整理儀容上了。

“免禮!”見二人匆匆下拜,劉皇帝彷佛厭惡這麻煩的規矩一般,澹澹地揮了揮手,直接問道:“二卿聯袂而來,所謂何事?”

二人對視了一眼,由王寅武稟報道:“陛下,喜事!”

事實上,從二人的表情就能看出些東西,蕭思溫是一臉嚴肅,王寅武雖然努力剋制着自己,但眉宇間卻帶着點明顯的雀躍之色。

再聽其言,居然敢對自己賣起關子,那必然是喜事,否則王寅武也不敢如此篤定。

心念一轉,劉皇帝輕輕笑道:“何喜之有?總不是契丹主死了吧......”

聞言,王寅武明顯愣了,注意到劉皇帝那漫不經心的模樣,立刻反應過來,當即拱手開舔:“陛下聖明,燭照萬里,足不出戶,已知天下大事。臣下收到漠北探事彙報,契丹主耶律賢已於二十日前去逝!”

“嗯?”劉皇帝顯然對這突如其來的消息沒有任何心理準備,也不免露出少許詫異,確認道:“此時屬實?”

王寅武一臉的肯定,說:“臣前後收到了三波不同小隊的奏報,皆言此事。奏報上講,契丹主於今夏五月西巡,視察西部部屬,東歸之時,病逝於途中!臣想,縱然消息有誤,處處皆誤,今三隊上報,皆言其事,應該可信,更多詳盡的情況應當還會陸續上達京師!”

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189章 燕王南來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1771章 襄陽王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218章 皇帝未至,廝殺已烈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1771章 襄陽王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185章 趙礪案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265章 楊無敵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450章 落幕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133章 西征!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159章 還朝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127章 冬至宴3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2章 分食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138章 從長計議第167章彈冠相慶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95章 掘地求生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100章 無法避開的錢糧問題第356章 磨礪與考驗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1762章 契丹政變第27章 父子座談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53章 交代後事第32章 郭氏之慮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150章 聽政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39章 百年大計第55章 符氏姐妹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347章 割韭菜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194章 楊邠案(2)第61章 淑妃病危第85章 善後爭議第269章 愛將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174章 故交情誼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129章 叔父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37章 新政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75章 恩威齊下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43章 事畢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421章 樑孝王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88章 天子金令第201章 正面交鋒
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189章 燕王南來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1771章 襄陽王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218章 皇帝未至,廝殺已烈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1771章 襄陽王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185章 趙礪案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265章 楊無敵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450章 落幕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133章 西征!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159章 還朝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127章 冬至宴3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2章 分食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138章 從長計議第167章彈冠相慶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95章 掘地求生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100章 無法避開的錢糧問題第356章 磨礪與考驗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1762章 契丹政變第27章 父子座談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53章 交代後事第32章 郭氏之慮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150章 聽政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39章 百年大計第55章 符氏姐妹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347章 割韭菜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194章 楊邠案(2)第61章 淑妃病危第85章 善後爭議第269章 愛將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174章 故交情誼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129章 叔父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37章 新政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75章 恩威齊下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43章 事畢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421章 樑孝王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88章 天子金令第201章 正面交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