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掘地求生

欒城以南七八里遠,楊業率着他的部下,領着一干民夫在殘破的營垣間翻找搜索着。這一片區域,同樣死了不少人,且觀屍身衣着,多是被強擄北上的原晉國官員。

頭盔夾在腰間,神色間,殘留着疲憊,站在邊上,指揮着。在昨夜的戰鬥中,楊業前後陣斬契丹將校數名,射殺契丹大將耶律拔裡得,表現得異常兇猛。

而楊業的任務,便是找到那些後晉公卿。劉承祐此前也是忽略了那些人,還是意外地自營中見到了一些苟活下來的後晉官僚,方纔反應過來,當即着人搜救。

他的身邊,跟着一名官員,魏仁浦。

魏仁浦一身粗舊布衣,形象不及打理,髮髻亂揚,但眉宇之間仍帶着一股優容大度。

不凡之人,自行非常之事。在昨夜的紛亂中,沒有如常人那般慌亂無措,而是冷靜地分析局勢,見機鼓動起丁壯勞役,共擊契丹。他的記憶力十分好,早就洞察周邊看守遼兵的情況,因勢而擊,沒有費多少力便將一部契丹人擊潰。天亮後,也是他組織起人,安撫人心,率衆投靠。

魏仁浦率衆來歸,聽得他的情況,劉承祐親自接見了他,雖沒有細談,但三言兩語間,自能感覺到他的不凡,對其組織能力很滿意,立刻着其任事。

目光四下掃了一圈,見着這一片慘象,楊業偏頭對跟在身側的魏仁浦說道:“魏先生,看來這些晉室臣屬,在亂兵之中,是死傷殆盡了。也許那些宰臣,已然喪命了......”

“聽聞遼主對馮相公等人頗爲重視,身邊有士卒保護,當不至於此!”魏仁浦答道。

楊業卻是搖了搖頭:“似昨夜的情況,那等瘋狂殺戮,自身尚且難保,契丹人又怎麼會賣命保護漢臣?”

聞言,魏仁浦嘆了口氣,指着北邊:“若在下沒有記錯,這幾座營地,都是安置晉臣高官的,我們沿途尋找吧。”

“只能如此了,殿下有令,總要有個結果,哪怕將這屍堆都翻一遍。”

招呼着一干人,繼續搜尋,耗費了些時間,有了結果。

陽光普照,風繼續吹,戰場上的血腥之氣,似乎消散不少。河灘上的一片營地中,楊業與魏仁浦看着自坑洞了爬出的數名石晉宰朝臣,不禁愕然。

地勢平坦的河灘邊上,紅蓼密佈,荒草叢生,枯枝爛葉浸在砂土爛地中,各處殘留着戰爭襲擊過的狼藉。

營地中,挖了好幾處坑洞,洞不大但夠深,僅容一兩人,而那些大臣便自這些坑洞中被拉出。

昨夜戰起,馮道這些晉臣也是惶惶不安。他們這些人,雖然大多經歷過王朝興替的兵荒馬亂,但是這種行軍營中的變亂,可就少了,安全感太低,性命時刻受到威脅。

其後,暗暗期待着的動亂並未被撲平,當耳邊盡是“殺胡虜”的喊叫聲時,保護他們的契丹軍士再也顧不得這些晉臣,四散而亡,各自求生。事實上,馮道這些感謝上蒼的保佑,那些契丹衛兵沒有趁亂將他們宰了......

一干人聚在馮道這兒,等他拿主意,如何避難。在遼營處處殺戮,動亂愈演愈烈的同時,還是馮道夠冷靜,沒有如一般人那般慌不擇路,四處亂竄,那樣只會死得更快。

而是聚集起諸臣身邊的忠僕,在營地上挖起深坑,藏身其中,上報蓋一層木板、荒草、枯枝,再灑上泥沙。

上演的這一番掘地求生的戲碼,雖然離奇,卻意外地有效。奴僕們最後被亂兵衝散了,他們卻安安穩穩地保全下來。一直到楊業率人經過,才高呼求救,得以苟全。不過,有幾個倒黴蛋,大概是僕人太忠心,遮得太嚴實了,直接在坑洞中被憋死了。

不過,活着的人,都不禁喜極而泣,激動地謝天謝地,一點也不在意什麼公卿大臣的形象與氣度了,當真只有在生死邊緣試探過了,方知生命的可貴。

相較之下,馮道這老頭雖然激動,表現卻也還算淡定,身上、臉上全部沾着污泥,稍稍清理了下白鬚上黏着的泥污,搖搖晃晃地走到楊業面前。

畢竟一把年紀了,經過這一夜的驚嚇折騰,馮道的身子骨也有些扛不住,魏仁浦見機,立刻上前扶住這老兒:“相公當心。”

“你認識老朽?”馮道有點意外地看着他。

魏仁浦命人遞上一個水袋,朝他說道:“在下魏仁浦,原本是樞密院一小吏,有幸目睹過相公真容。”

“你就是魏仁浦?老朽在中樞,有所耳聞。”打量了魏仁浦幾眼,馮道露出一點疲倦的笑容,這樣說道。不過,是否真的聽過,那就不得而知了。

小抿了一口水,馮道這才向楊業拱手道:“多謝將軍救命之恩。”

“不用謝我,要謝,就謝殿下吧!”楊業回了個禮,說:“若不是殿下降令搜尋,恐怕諸公,將長眠於此了。”

“殿下?”馮道張着老眼,急問:“敢問將軍,你們可是龍棲軍,河東二皇子麾下!”

雖是疑問,但馮道的語氣很肯定,待得到楊業肯定的回覆,這老兒直接擺脫魏仁浦的攙扶。不知道劉承祐在哪個方向,乾脆便朝西面太原方向躬身作揖,表示感謝。

其他的晉臣,得知是劉承祐救了他們的性命,有樣學樣,稍稍恢復後,也都吐露感謝之言,當着衆軍士、民壯的面,嘴裡滿是對劉承祐的溢美之詞。

至於是否發乎真心,那便有待商榷了,畢竟,是劉承祐發起的這場襲擊,才導致他們這一夜的驚懼與苦楚,否則,在遼營中,憑着他們的地位與身份,還是能過得很滋潤的。

當然,總歸是有些感激的,就眼下的情況,至少不用再入北國,當契丹人的臣子,日後做那異域之鬼。且憑他們的身份與資歷,是肯定能得到劉知遠的善待的,幾次王朝興替下來,對前朝舊臣,都是這般。這一次,還不是“篡奪”江山。

日後在劉知遠的新朝,他們總能得到些好處,縱使沒有實職,一些勳爵也還是有的,待朝局穩定,位及將相也不是不可能。至於那些喪命的人,只能怪其運氣不好了,在這種亂世,運氣不好都是一種罪過。

除了楊業救出的這些人之外,還有不少其他晉臣活下來了。

馮道、李崧、趙瑩、馮玉、李浣、和凝、徐臺符、陶谷......這是上呈劉承祐的一份晉臣名單,人數還不少,畢竟幾乎代表整個石晉朝廷。

不過,除了馮道之外,劉承祐基本都沒聽說過。那個陶谷,似乎有點印象。

對這些晉臣,劉承祐暫時沒有接見,只命人妥善安置。倒不是不重視,而是,他實在太累了,將所有事務交給張彥威、郭榮、向訓之後,躺下便陷入沉睡。

第14章 大論第16章 異見第172章 更像打仗來的第151章 凋零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324章 交代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86章 發落南臣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155章 漢帝的反思第91章 作別西行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12章 方略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187章 瑣屑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425章 安東國的太子第296章 三處餘音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391章 暗箭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16章 先安排着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174章 帝崩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第1801章 還是土地問題第43章 東京聲色第1798章 宴無好宴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55章 山上山下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69章 東出太行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150章 蜀亡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15章 馬楚內亂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1676章 慘重第7章 恩賞問題第81章 兩日而克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380章 開寶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356章 磨礪與考驗第348章 文武並舉第13章 舉城同歡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52章 對峙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113章 軍改伊始第83章 抉擇第43章 “梳理”、“優化”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1765章 三郡公第59章 明貶實升第2053章 終章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38章 賞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347章 談話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52章 聯姻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仁宗篇4 範公秉政,苦苦支撐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201章 捐資第358章 手執硃筆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
第14章 大論第16章 異見第172章 更像打仗來的第151章 凋零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324章 交代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86章 發落南臣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155章 漢帝的反思第91章 作別西行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12章 方略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187章 瑣屑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425章 安東國的太子第296章 三處餘音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391章 暗箭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16章 先安排着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174章 帝崩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第1801章 還是土地問題第43章 東京聲色第1798章 宴無好宴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55章 山上山下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69章 東出太行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150章 蜀亡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15章 馬楚內亂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1676章 慘重第7章 恩賞問題第81章 兩日而克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380章 開寶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356章 磨礪與考驗第348章 文武並舉第13章 舉城同歡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52章 對峙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113章 軍改伊始第83章 抉擇第43章 “梳理”、“優化”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1765章 三郡公第59章 明貶實升第2053章 終章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38章 賞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347章 談話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52章 聯姻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仁宗篇4 範公秉政,苦苦支撐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201章 捐資第358章 手執硃筆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