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內部矛盾

翌日早上,賈復入宮,向劉秀稟報昨晚的行動。

漢代不是每日都有早朝,朝會通常分爲兩種,一種是朝賀,朝賀只發生在節日裡,另一種是議政,也就是通常意義中的早朝,每五日一次。

現在劉秀剛剛定都洛陽,國務、政務繁忙,原本每五日一朝的傳統,被改爲三日一朝。在

清涼殿聽完賈復的稟報後,劉秀說道:“即便我們搗毀了四阿的五處據點,但對四阿的瞭解,依舊少得可憐,甚至連洛陽城內是不是還存在其它的四阿據點,還有沒有四阿的殘餘,都一無所知。”

賈復垂首說道:“是的,陛下!”

劉秀嘆了口氣,賈復的能力,他是很有信心的,可連賈復都抓不到四阿刺客的活口,可見四阿刺客的難纏程度。他

點了點頭,說道:“好了,我知道了,昨晚,君文也辛苦了。”賈

復臉色泛紅地垂首說道:“是微臣無用。”劉

秀一笑,說道:“君文是征戰沙場的武將,而不是江湖俠客,對於江湖門派之事,一時間莫不清門路,倒也可以理解。”他

言下之意,是在督促賈復,需要儘快適應執金吾這個職位,扛起執金吾的職責。

這次的事,可以就這麼算了,但是下一次,不要再發生這種雷聲大雨點下的事,折騰了一晚上,結果僅僅搗毀了五處已經被查明的敵方據點,其它再無收穫。

執金吾,也就是中尉,用現代的話解釋,它是首都軍區司令員兼首都公安局局長,負責整個都城的治安,位高權重,當然了,揹負的職責也很大。劉

秀雖然沒有把話說明,但賈復能聽出話外之音,他躬身說道:“微臣銘記陛下教誨。微臣告退!”見

劉秀點了頭,賈復這才退出大殿。等賈復走後,劉秀拿起一封奏疏,從頭到尾地看了兩遍,手指輕輕敲打着桌案。

過了片刻,劉秀揚頭說道:“張昆!”

隨着劉秀的召喚,一名謁者從外面快步走了進來,向劉秀躬身施禮,說道:“奴婢見過陛下!”謁

者的全稱叫中宮謁者,是天子的近侍,再直白點說,就是天子身邊的宦官,幫天子傳達各項命令和事務的,這位張昆,是中宮謁者令,衆謁者中的主管。

張昆是劉秀率軍攻陷邯鄲時,在王郎皇宮裡俘獲的閹人。當時跟着張昆一同被俘的還有不少的內侍,劉秀對這些內侍,並沒有濫殺,而是給他們一筆錢,遣散他們回老家,至於那些不肯走的內侍,劉秀則收做了自己的眷屬。當

時,被俘的大多數內侍都選擇留在劉秀身邊,給他做眷屬。

其一,他們都是閹人,回到自己的家鄉,也是被人恥笑,生不如死,其二,劉秀寬厚,即便對待下人,也絲毫不苛刻,內侍們都打心眼裡願意跟着劉秀,願意服侍劉秀,這位張昆,就是其中之一。張昆其人,手腳麻利,頭腦靈活,很會辦事,沒過多久,他就從衆多的內侍當中脫穎而出,被劉秀注意到。

漸漸的,劉秀也會安排他去做一些相對重要的工作。

隨着劉秀入主洛陽,張昆也跟着水漲船高,一躍成爲了中宮謁者令,在皇宮裡,已算是頗具權勢宦官。

劉秀對張昆說道:“即刻宣大司馬、大司空入宮。”

“是!陛下!”張昆答應一聲,躬着身子,退出大殿。

張昆不敢耽擱,立刻出宮,去往大司馬府和大司空府,召吳漢和王樑入宮。吳

漢聽召,也沒有多問什麼,立刻換上官服,去往皇宮。就內心而言,吳漢是很瞧不起這些閹人的,和他們自然也沒什麼話好說。王

樑的爲人則要相對圓滑得多,等張昆宣讀完天子口諭後,他走上前來,拱手說道:“張謁者令!”張

昆急忙拱手還禮,滿臉堆笑地說道:“王公!”他年紀不大,還沒到三十,中等身高,體型微胖,圓圓臉,見誰都是樂呵呵的,很是討喜。

王樑小聲問道:“陛下只宣我一人入宮?”張

昆對王樑的印象很好,見他問起,他也不介意多說幾句。他向左右看了看,湊到王樑耳邊,低聲細語道:“陛下還宣了大司馬吳公。”

王樑一愣,現在三公當中只有鄧禹不在洛陽,陛下宣了自己和吳漢,那麼一定是有重要的事商議。他問道:“張謁者令,不知陛下宣我二人入宮,所爲何事?”張

昆再次向四周看看,神秘兮兮地說道:“陛下是看了朱州牧的奏疏,才宣的王公和吳公。”朱

州牧,那就是朱浮了。奇怪,幽州又能發生什麼要緊的事?難道是匈奴進犯?王樑帶着滿腹的疑問,向張昆拱手道謝。張

昆則是笑吟吟地還禮,說道:“王公太客氣了,奴婢可受不起!”

漢代的宦官通常都自稱奴婢,和天子特別親近,被封了官職,食俸祿的,會自稱臣,但這種情況極少。皇

宮裡只能有一個男人,宦官如果自稱奴才,不等於是說皇宮裡存在兩個男人了,那是對天子的大不敬,所以宦官只能自稱奴婢,而且這種自稱也被延續了很久。吳

漢和王樑相繼入宮,前者先到的,在偏殿裡等了一會,王樑也到來後,兩人一同入正殿面見劉秀。等

兩人施完禮,劉秀向他二人擺擺手,示意兩人在自己的近前入座。兩

人坐好,劉秀拿起一份奏疏,遞給二人,讓他倆過目。奏疏正是幽州牧朱浮寫的,裡面的內容,基本全是在控訴漁陽太守彭寵。在

奏疏裡,朱浮言之鑿鑿的列舉彭寵一系列的罪證,說他在漁陽,結黨營私,大肆培養黨羽,說他中飽私囊,借職權之便,囤積糧草和武器,欲圖謀不軌……中

飽私囊,結黨營私,圖謀不軌,朱浮的這封奏疏,也是夠狠的,存心要把彭寵往死裡整。

等吳漢和王樑都看完這封朱浮的奏疏,劉秀問道:“子顏、君嚴,以爲如何?”現

在吳漢和王樑終於明白陛下爲何宣他二人入宮了。吳漢和王樑,以前都在彭寵手底下做縣令,對彭寵這個人,自然是再瞭解不過。

現在朱浮彈劾彭寵這麼多項重罪,劉秀不會只聽他一面之詞,這才把吳漢和王樑宣入宮中,商議此事。聽

劉秀問到自己的頭上,吳漢和王樑對視一眼,兩人都沒有立刻答話。對

於這個問題,他倆確實也不太好回答。如果附和朱浮的這封奏疏,那麼顯得自己太過忘恩負義,畢竟兩人以前都是彭寵手底下的官員,之所以能來到劉秀身邊,追隨劉秀,也是受彭寵的委派。可以說他二人能做到大司馬、大司空,彭寵對他二人的提攜,功不可沒。可

如果他倆爲彭寵說話,盡力爲他去做辯解,又顯得他倆是在包庇彭寵,甚至會讓人懷疑他二人與彭寵存在私通。

沉默了好一會,吳漢開口說道:“彭太守爲官,是不夠廉潔,但微臣以爲,彭太守還不至於背叛陛下!”

王樑看了吳漢一眼,接話道:“事關重大,微臣以爲,陛下可先派人去漁陽秘密調查,然後再召彭太守入京,當面質詢,如此,最爲穩妥!”劉

秀說道:“我初到河北之時,各地官員,皆有受到王郎之蠱惑,心甘情願投靠邯鄲,幽州唯有上谷耿太守和漁陽彭太守,肯真心實意追隨於我,併發兩郡之軍,助我反郎,在此期間,兩郡之補給,源源不斷,這些,我都有銘記在心,從未忘記啊!”吳

漢和王樑躬身說道:“陛下賢明仁德!”

劉秀繼續說道:“倘若旁人反我,我並不痛心,倘若彭太守反我,我心甚悲。”

吳漢和王樑再次對視一眼,都沒有再說話。

朱浮的這封奏疏,其中有幾分是真,幾分是假,兩人都抱着懷疑的態度,因爲朱浮和彭寵的關係很不好。

劉秀稱帝后,彭寵常常以功臣自居,對於自己的頂頭上司朱浮,也向來是不假顏色,而朱浮又恰恰是個心胸狹隘,很是記仇的人,彭寵的傲慢無禮,讓朱浮一直記恨在心。這

種情況之下,朱浮的奏疏裡,難免會摻雜水分,言過其實。不過,朱浮以前是劉秀的主簿,屬劉秀的嫡系心腹,朱浮的彙報,在劉秀心目當中佔有很大的分量。

正所謂無風不起浪,如果奏疏裡的事,彭寵一件都沒有做過,朱浮斷然不敢這麼寫。劉

秀找來吳漢和王樑商議此事,其實也想借他二人之口,警告彭寵,當適可而止,倘若讓事情發展到不可挽回的那一步,追悔莫及。

吳漢和王樑都是彭寵的老部下,對彭寵,他二人能說得上話。王

樑理解了劉秀的用意,吳漢壓根就沒往這個方向想。吳漢是個智商很高,但情商很低的人,人際關係也很一般。聽

完劉秀的話後,吳漢只隨口說了一句:“微臣認爲彭太守還不至於敢做出造反之事。”而

後,他話鋒一轉,說到他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向南進軍,收復荊州事宜。他

根本不知道劉秀宣自己入宮的目的,但卻把荊州的地圖都帶來了,他讓宮外的內侍把他帶來的地圖送進來,展開,然後他站起身形,手指着地圖,滔滔不絕地講述起己方該如何用兵,一步步地收復整個荊州。

見狀,王樑一臉無奈的苦笑,現在很明顯,陛下最想做的事是穩定內部,鞏固己方的根基,而不是馬不停蹄的激進的持續向外擴張。事

實上,劉秀的確是這樣的心思,只不過沒有表現出來,在吳漢指着地圖做講解的時候,他有認真仔細的聆聽。等

吳漢講完,劉秀哈哈大笑,點頭稱讚道:“子顏不愧爲大司馬,未雨綢繆,決勝千里!”吳

漢聞言,咧着嘴,也得意地笑了起來。

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守之戰第二百二十一章 橫生事端第二百八十一章 一戰成名第八十九章 偷兒被擒第八百五十章 最終決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志在人心第二百四十一章 偷襲新野第二百五十九章 挺身相助第七百一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四百七十七章 代郡之亂第十七章 明修棧道第七百一十三章 命中剋星第一百二十六章 流民生事第八百六十八章 請君入甕第六百零一章 乾柴烈火第三百七十章 帶走弟妹第八百一十五章 中央集權第一百五十五章 嚴明軍紀第五百二十五章 村民覺悟第三百三十六章 拖延之戰第六百六十四章 陷入絕境第四章 亦師亦友第四百三十三章 城頭血戰第八百一十一章 治國之才第五百零六章 兗州之戰第七百六十九章 手腕高超第八百一十七章 精簡機構第八百四十六章 告老還鄉第四百四十九章 身份轉變第七百三十五章 再回南陽第八百六十八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八十章 收穫坐騎第四十七章 騎槍之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十萬火急第二百九十五章 局勢突變第八百二十章 劉秀改制第六百八十四章 直言進諫第七十章 通風報信第八百五十一章 鬥智鬥勇第一百四十二章 東窗事發第六百三十章 出宮追妻第六百七十三章 大軍壓境第四百七十一章 爭霸之路第一百三十二章 上門接人第五百二十八章 暗中私通第八百三十五章 心頭起疑第五百九十八章 黑手之一第五百七十三章 城內對峙第一百四十一章 噩耗傳來第四百四十二章 正面交鋒第九十一章 朝思暮想第七百一十三章 命中剋星第七百四十一章 班師回朝第七百零九章 元氣大傷第二百一十四章 出城作戰第七百六十六章 姐妹相見第六百六十章 半路攔截第八百零九章 湯藥風波第三百二十九章 攻防血戰第八百一十章 意外之喜第五百三十一章 登頂帝位第一百六十六章 盡棄前嫌第六百九十八章 走投無路第七百一十一章 初見成效第三百四十八章 賈君請纓第二百八十二章 來接佳人第六百二十七章 幽州戰事第四十章 勾心鬥角第七百四十八章 北伐之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巧遇族人第二百八十七章 何人匹敵第五百一十七章 領袖風範第五百六十九章 城內營救第五百八十三章 迅速平亂第一百二十五章 入京刺莽第二百六十五章 蔡陽會盟第八百六十三章 諫官出場第六百三十二章 舉手之勞第四百零五章 謙謙君子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獲全勝第八百六十二章 一波未平第四百零三章 女人心思第一百八十一章 寶馬烏騅第一百九十章 兵行險着第七百六十一章 營外約見第六百零四章 詭異病症第二十八章 貿然深入第九十六章 蓄謀已久第八十三章 禍事之根第六百二十九章 東西合璧第五百一十五章 權勢之道第七百九十六章 相互猜忌第四百一十六章 拉開帷幕第二百三十四章 終於來了第三百零二章 應對之策第四百四十九章 身份轉變第六百八十七章 天才統帥第三百二十五章 改變戰術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臂之力第二百二十二章 矛盾激化
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守之戰第二百二十一章 橫生事端第二百八十一章 一戰成名第八十九章 偷兒被擒第八百五十章 最終決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志在人心第二百四十一章 偷襲新野第二百五十九章 挺身相助第七百一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四百七十七章 代郡之亂第十七章 明修棧道第七百一十三章 命中剋星第一百二十六章 流民生事第八百六十八章 請君入甕第六百零一章 乾柴烈火第三百七十章 帶走弟妹第八百一十五章 中央集權第一百五十五章 嚴明軍紀第五百二十五章 村民覺悟第三百三十六章 拖延之戰第六百六十四章 陷入絕境第四章 亦師亦友第四百三十三章 城頭血戰第八百一十一章 治國之才第五百零六章 兗州之戰第七百六十九章 手腕高超第八百一十七章 精簡機構第八百四十六章 告老還鄉第四百四十九章 身份轉變第七百三十五章 再回南陽第八百六十八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八十章 收穫坐騎第四十七章 騎槍之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十萬火急第二百九十五章 局勢突變第八百二十章 劉秀改制第六百八十四章 直言進諫第七十章 通風報信第八百五十一章 鬥智鬥勇第一百四十二章 東窗事發第六百三十章 出宮追妻第六百七十三章 大軍壓境第四百七十一章 爭霸之路第一百三十二章 上門接人第五百二十八章 暗中私通第八百三十五章 心頭起疑第五百九十八章 黑手之一第五百七十三章 城內對峙第一百四十一章 噩耗傳來第四百四十二章 正面交鋒第九十一章 朝思暮想第七百一十三章 命中剋星第七百四十一章 班師回朝第七百零九章 元氣大傷第二百一十四章 出城作戰第七百六十六章 姐妹相見第六百六十章 半路攔截第八百零九章 湯藥風波第三百二十九章 攻防血戰第八百一十章 意外之喜第五百三十一章 登頂帝位第一百六十六章 盡棄前嫌第六百九十八章 走投無路第七百一十一章 初見成效第三百四十八章 賈君請纓第二百八十二章 來接佳人第六百二十七章 幽州戰事第四十章 勾心鬥角第七百四十八章 北伐之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巧遇族人第二百八十七章 何人匹敵第五百一十七章 領袖風範第五百六十九章 城內營救第五百八十三章 迅速平亂第一百二十五章 入京刺莽第二百六十五章 蔡陽會盟第八百六十三章 諫官出場第六百三十二章 舉手之勞第四百零五章 謙謙君子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獲全勝第八百六十二章 一波未平第四百零三章 女人心思第一百八十一章 寶馬烏騅第一百九十章 兵行險着第七百六十一章 營外約見第六百零四章 詭異病症第二十八章 貿然深入第九十六章 蓄謀已久第八十三章 禍事之根第六百二十九章 東西合璧第五百一十五章 權勢之道第七百九十六章 相互猜忌第四百一十六章 拉開帷幕第二百三十四章 終於來了第三百零二章 應對之策第四百四十九章 身份轉變第六百八十七章 天才統帥第三百二十五章 改變戰術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臂之力第二百二十二章 矛盾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