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三章 諫官出場

聽了陰麗華這番話,劉秀心情舒緩了不少。見劉秀的眉頭舒展開,陰麗華一笑,說道:“臣妾去爲陛下做些點心吧!”

“好!”劉秀含笑點點頭。

陰麗華出去後,劉秀又看了會劉陽,這才轉身出了房間。到了外面的大殿裡,他向殿門那邊招了招手,張昆走了進來,躬身施禮,說道:“陛下!”

“張昆,你去把御使彈劾公孫的奏疏找出來,派人送往長安,交到公孫的手裡。”劉秀說道。

張昆聽完,點頭應了一聲,而後,他不解地問道:“陛下沒有給馮將軍的書信嗎?”yuyV

“並不需要,你只管派人送去奏疏就好!”

“是!陛下!奴婢明白了。”張昆躬了躬身形,轉身走了出去。

以劉秀和馮異之間的關係,有些話也不用說得太直白,他只需把御使的彈劾奏疏送到馮異手裡,馮異自然清楚是怎麼回事。

等張昆走後,劉秀在席子上坐了下來,看到一旁有陰麗華的刺繡,他隨手拿起。

陰麗華繡的是一匹白色的駿馬,不過沒有繡完,旁邊繡着一行小字:皎皎白駒,在彼空谷,生芻一束,其人如玉。

這是《詩經·小雅》中的一句詩,大致的意思是白色的馬兒在山谷中吃草,那人如玉一般的美好。

對於古人來說,《詩經》中的許多詩詞就如同童話故事一般,令人嚮往。

劉秀看罷,笑了笑,他覺得在這匹駿馬旁可以再加上一個人,就是他。

他正欣賞着陰麗華的刺繡,有侍女走了過來,將一杯茶水放在劉秀面前,輕聲細語地說道:“陛下請用茶。”

劉秀擡頭一看,端送茶水的宮女是洛幽。劉秀對洛幽沒什麼印象,能記住她這個人,是因爲她曾救過麗華。

不過當時洛幽的模樣很慘,鼻青臉腫,面部也浮腫,整個人快瘦成皮包骨。

現在洛幽的模樣簡直像是從裡到外都蛻變了一樣,手如柔荑,膚如凝脂,臉如蝤麒,齒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即便美貌不如陰麗華,但也相去不遠,起碼要在郭聖通、許汐泠、溪澈影之上。

劉秀有個毛病,一直都對形象好的人有天生好感,無論對方是男是女。他樂呵呵地看着洛幽,笑問道:“洛幽,轉到西宮之後,你過得如何?”

洛幽畢恭畢敬地躬身說道:“貴人對婢子照顧有加,貴人對婢子的恩情,婢子銘記在心!”

劉秀滿意地點點頭,拿起茶杯,低頭聞了聞,問道:“這是什麼茶?”

洛幽說道:“是婢子制的花茶,貴人很喜歡喝。”稍頓,她又小心翼翼地說道:“如果陛下不喜歡喝花茶,婢子這就去爲陛下換一杯!”

“不必了。”劉秀笑道:“麗華喜歡的,我都喜歡。”說着話,他慢悠悠地喝了口茶水,味道偏甜,這的確是麗華會喜歡的口味。

劉秀拿起陰麗華的刺繡,問道:“洛幽,你看貴人繡得如何?”

洛幽正色說道:“貴人繡工超羣,繡作精美,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讓人打眼一看就會心生喜歡!”

劉秀聽後,哈哈大笑。陰麗華還真不是以繡工見長的,不過這個洛幽倒是很會說奉承話。

他正要把洛幽打發下去,後者又開口說道:“通過貴人的繡作,也能看得出來,貴人希望陛下能多來西宮。”

“哦?”劉秀聞言來了興趣,揚起眉毛,問道:“你爲何這麼說?”

洛幽說道:“貴人繡的是《詩經·小雅·白駒》,這首詩詞所表達的,就是主人對客人的挽留。”

她說得沒錯,《詩經·小雅·白駒》的確是有這層的意思。這首詩的大意是,客人到訪,主人格外高興。挽留客人,讓大家在一起的美好時光更長一些。

客人是位才華橫溢的君子,胸懷大志,奈何生逢亂世,一身的才華無從施展,只想去隱居山林。

聽了洛幽的解釋,劉秀眼眸一閃,放下刺繡,興趣十足地問道:“你以前讀過書?”

在當時,普通人家的女子是不讀書的,也沒有那個閒錢去讓女子讀書。洛幽能娓娓道來詩經中的白駒,這讓劉秀對她生出幾分好奇。

洛幽頷首說道:“婢子之所以會知道這些,都是貴人教的!貴人說,婢子不能一輩子都待在皇宮裡,以後早晚有一天要出宮嫁人,現在多看些書,多識些字,總是好的。”

劉秀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麗華不僅心善,而且是心細啊!這時候,陰麗華從外面走了進來,含笑說道:“陛下嚐嚐臣妾做的糕點!”

他眼睛一亮,立刻站起身形,走到陰麗華近前,接過盤子,拿起一塊糕點,咬了一大口。陰麗華問道:“陛下覺得味道怎麼樣?”

劉秀將口中的糕點嚥下,笑道:“麗華現在的手藝,已經不次於御廚了!”

陰麗華被劉秀的吹捧逗笑了,兩人有說有笑地坐下來,你一口我一口的邊吃邊聊。見洛幽還待在旁邊,雪瑩上前,把洛幽拉起,然後退出大殿。

到了大殿外,雪瑩的臉色立刻沉了下來,對洛幽冷冰冰地說道:“洛幽,你要記住,你現在可是西宮的人,貴人對你那麼好,倘若你膽敢做出對不起貴人的事,我第一個不會放過你!”

洛幽去給劉秀上茶,這本身並沒什麼問題,但藉着上茶之機,有意無意地勾引陛下,這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對此,紅箋也和雪瑩站在一邊。李秀娥見狀,不滿地皺起眉頭,說道:“雪瑩,你在瞎說什麼?洛幽只是和陛下說了幾句話,怎麼和對不起貴人扯上關係了?”

雪瑩沒有理會打抱不平的李秀娥,只冷冷凝視着洛幽。洛幽低垂着頭,小聲說道:“婢子知錯了。”

“哼!”雪瑩重重地哼了一聲,這纔算作罷。

劉秀把御使彈劾馮異的奏疏,原封不動的派人送給了遠在長安的馮異。馮異接到奏疏,從頭到尾地看了一遍,與此同時,他也驚出一身的冷汗。

馮異沒有多做猶豫,立刻給劉秀寫了一封回信。

在信中,他說到自己本是一介儒生,承蒙陛下不棄,收臣於帳下,給予信任,交付重任,對於陛下的恩情,臣沒齒難忘。

現,臣雖然領兵在外,但兢兢業業,如履薄冰,生怕因爲自己的關係,而讓陛下爲難。

每次接到陛下下達的旨意,臣都會喜出望外,因爲臣知道,只要遵照陛下的旨意去做,於徵戰當中,必能取得大勝。

而沒有陛下的旨意,讓臣自行決定,征戰當中,臣總會誠惶誠恐,心中難安。這應該就是臣作爲一個普通人,和天子之間的差別。

臣被拜爲大將軍,受封通侯,統領西征軍,深受聖恩,只求謹慎勤勉,做到始終如一。

現在看到陛下派人送來的奏疏,臣驚恐萬分,但臣相信,陛下知臣愚鈍,臣可向陛下袒露心聲,表明心意。

在馮異的回信中,他沒有對私自處死長安令這件事做出任何解釋,也沒有對長安百姓爲何叫他咸陽王做出解釋,通篇都在說自己的心路歷程。

以他和劉秀的關係,很多事情真的不必一一去做解釋,他只需表明自己的心意就好。陛下信他,自然會繼續信他,陛下若不信他,他解釋得再多也沒用。

很快,馮異的回信被送到洛陽,劉秀看罷,點了點頭,隨即給馮異也寫了一封回信。與馮異好大一篇的書信相比,劉秀的回信要簡潔得多,只聊聊幾句話。

公孫於我,義爲君臣,實爲手足,恩如兄弟。你又能有什麼嫌疑?又有什麼好怕的?!

接到劉秀的回信,馮異看完,這纔算放下心來。

這只是發生在劉秀和馮異之間的一段小插曲,不過通過這件事也能看得出來,御使體系在現階段便已全面啓動。

御使散佈在全國各地,都是認事不認人,不管對方是什麼身份,做了多大的官,只要有問題,一律上疏彈劾。

只不過天子處不處理他們的彈劾,那就不是他們能管的事了,他們的工作就是負責舉報,至於最終的處理結果,那是朝廷和尚書檯的事。

馮異被御使上疏彈劾,劉秀只是私下裡和馮異通了書信,在朝堂上沒有做過公開的處理。事隔幾天,諫議大夫王元在朝堂上詢問劉秀,如何處置馮異。

朝廷裡一直都存在一個言官體系,言官,顧名思義,就是向天子進言的人。劉秀朝廷裡的言官,可分爲兩部分,一部分是御使,一部分是諫官。

御使是專門對下的,下面有不法之官員,御使負責向天子舉報。諫官則是專門對上的,他們不管其它的官員怎樣,只負責挑天子的毛病。

諫議大夫,便是諫官之首。當初,劉秀是希望嚴光做諫議大夫的,由嚴光來給他挑錯,他也比較放心。

可惜的是,嚴光不願在朝爲官,只喜好歸隱山林,雲遊天下,劉秀便退而求其次,啓用了王元。

這位王元,已經六十開外,在當時,可是位德高望重的老學究。劉秀也是費了好大的力氣,才勉強說動了王元,讓王元接受諫議大夫這個官職。

就級別來說,諫議大夫不是大官,俸祿只有六百石,甚至都比不過縣令,但這個官是要給皇帝挑錯,說白了,是要在皇帝身上雞蛋裡挑骨頭,每天和皇帝做槓精,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也不是一般人敢做的。

御使已經彈劾馮異,但到了劉秀這裡,沒了下文,作爲諫議大夫的王元,自然要站出來問個清楚明白。

劉秀看眼鬚髮斑白的老頭子,含笑說道:“馮將軍之爲人,我心中明瞭,以我對馮將軍的瞭解,馮將軍絕不會做出謀反之舉。”

王元不解地問道:“陛下,微臣想知道,御使之彈劾,到底屬不屬實?”

“這……”

“馮將軍到底有無私自處死長安令?長安乃至三輔百姓,有沒有在私下裡叫馮將軍‘咸陽王’,而馮將軍知不知道這些事,他若是知道,有沒有下令制止?”

“呃……”王元連珠炮的發問,把劉秀都問了個啞口無言。

見劉秀回答不上來,王元眉頭緊鎖,拱手說道:“請陛下立即調馮將軍回京,查明緣由,再做定奪!”

劉秀聽後,眉頭緊鎖,馮異可是西征軍的主將,現在西征軍鎮守三輔,抵禦南方公孫述的入侵,同時也防着北方隗囂的謀反,可謂是至關重要。現在調馮異回京,西征軍怎麼辦?

第六百九十七章 轟然倒塌第八百八十六章 隱忍不發第七十五章 街頭衝突第八百零六章 不良之風第四百六十九章 人心思變第七百二十二章 點到爲止第六百零七章 心裡暗戰第四百七十一章 爭霸之路第一百一十章 上門提親第四百一十二章 德行天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暗中資助第二百八十章 大局已定第五百二十二章 黴運當頭第五百一十五章 權勢之道第四百三十六章 欲結親家第七百零六章 堵鄉之戰第三百三十六章 拖延之戰第二百八十三章 再見佳人第六百零九章 後院之事第七百零五章 釜底抽薪第五百一十六章 心生警惕第四百七十章 裡應外合第三百七十九章 攻佔郡城第六章 參加義軍第一百三十二章 上門接人第四百七十二章 矛盾漸起第五百六十二章 種因得因第四百三十九章 英雄相惜第九十章 節外生枝第一百三十四章 心狠手辣第一百三十六章 回郡報信第三百六十五章 昭然若揭第六百五十七章 抵達黎陽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難臨頭第六百一十章 戰事連連第四百一十七章 勸進之事第六百五十一章 兵伐五校第六百三十七章 漢軍偷營第五百六十八章 十萬火急第七百零九章 元氣大傷第八百一十三章 第三條路第二百五十六章 以漢爲名第三百六十二章 禍起蕭牆第八百四十七章 決定出徵第二百四十二章 據城死戰第九十七章 不歡而散第八百九十八章 蜀地猛將第八十一章 把酒言歡第一百八十九章 奇兵偷城第八百七十九章 酒舍之戰第三百一十八章 斬首成功第五百七十三章 城內對峙第八百二十七章 種下善因第三百七十章 帶走弟妹第八百六十四章 一計不成第五百一十二章 計謀得逞第七百八十章 深不可測第九十四章 赤霄寶劍第一百六十一章 勸降倒戈第六百六十二章 偷渡黃河第二百九十六章 主動請纓第一百九十四章 偷襲立威第七百五十四章 城外血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變向斂財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戰前兆第四百八十一章 嚴詞拒絕第四百一十五章 支持反郎第六十四章 謀反起事第二百六十章 戰前休養第八百三十一章 善因善果第二百六十八章 災星初現第六百五十五章 掩蓋真相第五百七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一百四十章 危機前兆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自食其蠱第七百三十六章 閒雲野鶴第二百五十章 心神不寧第六百四十九章 出征魏郡第一百六十八章 虛張聲勢第一百四十三章 迫在眉睫第三百零七章 主張出兵第一百九十一章 江湖援兵第四百一十六章 拉開帷幕第八百一十三章 第三條路第一百一十五章 打消疑慮第一百七十三章 臨時徵召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軍入城第二百三十一章 試探無果第三百零九章 率兵奇襲第六百八十五章 不祥徵兆第二百九十一章 害羣之馬第二十一章 蠻軍來襲第二百七十一章 將帥不和第七百零七章 將計就計第四百四十六章 毛遂自薦第二百一十九章 自家兄弟第八百零四章 容人之量第八百章 迷霧重重第七十六章 被擺一道
第六百九十七章 轟然倒塌第八百八十六章 隱忍不發第七十五章 街頭衝突第八百零六章 不良之風第四百六十九章 人心思變第七百二十二章 點到爲止第六百零七章 心裡暗戰第四百七十一章 爭霸之路第一百一十章 上門提親第四百一十二章 德行天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暗中資助第二百八十章 大局已定第五百二十二章 黴運當頭第五百一十五章 權勢之道第四百三十六章 欲結親家第七百零六章 堵鄉之戰第三百三十六章 拖延之戰第二百八十三章 再見佳人第六百零九章 後院之事第七百零五章 釜底抽薪第五百一十六章 心生警惕第四百七十章 裡應外合第三百七十九章 攻佔郡城第六章 參加義軍第一百三十二章 上門接人第四百七十二章 矛盾漸起第五百六十二章 種因得因第四百三十九章 英雄相惜第九十章 節外生枝第一百三十四章 心狠手辣第一百三十六章 回郡報信第三百六十五章 昭然若揭第六百五十七章 抵達黎陽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難臨頭第六百一十章 戰事連連第四百一十七章 勸進之事第六百五十一章 兵伐五校第六百三十七章 漢軍偷營第五百六十八章 十萬火急第七百零九章 元氣大傷第八百一十三章 第三條路第二百五十六章 以漢爲名第三百六十二章 禍起蕭牆第八百四十七章 決定出徵第二百四十二章 據城死戰第九十七章 不歡而散第八百九十八章 蜀地猛將第八十一章 把酒言歡第一百八十九章 奇兵偷城第八百七十九章 酒舍之戰第三百一十八章 斬首成功第五百七十三章 城內對峙第八百二十七章 種下善因第三百七十章 帶走弟妹第八百六十四章 一計不成第五百一十二章 計謀得逞第七百八十章 深不可測第九十四章 赤霄寶劍第一百六十一章 勸降倒戈第六百六十二章 偷渡黃河第二百九十六章 主動請纓第一百九十四章 偷襲立威第七百五十四章 城外血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變向斂財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戰前兆第四百八十一章 嚴詞拒絕第四百一十五章 支持反郎第六十四章 謀反起事第二百六十章 戰前休養第八百三十一章 善因善果第二百六十八章 災星初現第六百五十五章 掩蓋真相第五百七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一百四十章 危機前兆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自食其蠱第七百三十六章 閒雲野鶴第二百五十章 心神不寧第六百四十九章 出征魏郡第一百六十八章 虛張聲勢第一百四十三章 迫在眉睫第三百零七章 主張出兵第一百九十一章 江湖援兵第四百一十六章 拉開帷幕第八百一十三章 第三條路第一百一十五章 打消疑慮第一百七十三章 臨時徵召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軍入城第二百三十一章 試探無果第三百零九章 率兵奇襲第六百八十五章 不祥徵兆第二百九十一章 害羣之馬第二十一章 蠻軍來襲第二百七十一章 將帥不和第七百零七章 將計就計第四百四十六章 毛遂自薦第二百一十九章 自家兄弟第八百零四章 容人之量第八百章 迷霧重重第七十六章 被擺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