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功勳銘刻 重任在肩

《大漢帝國史?元公世家》以敏銳的筆調記載了一段發生在這年秋天的政局變化,雖然很微妙,但在以後的歲月裡卻影響巨大而深遠。

“……自秋以來,南海諸國歸於王化,西南夷蠻族順服,獻俘盛典,開疆擴土,天下振奮。而後雁門大捷,漢軍首次重創匈奴。聞訊之日,長安沸騰,天子大悅。遂付朝議,論功酌賞,欲以功臣爲諸大夫。然丞相、御史大夫輩重臣所議賞格,皆不符上意。稍後,帝發明旨,改翰林苑爲尚書檯,以嚴助、終軍等爲尚書常侍。前已拜司馬相如爲中郎將,此時派中使赴西南欽賜將軍印,撫卹地方,軍政全權委託之。三人皆封關內侯。月餘後,北征軍凱旋,天子賜酒於未央宮前,觀其軍容威武,大壯之,賜軍名號‘大漢雄鷹’。遂加衛青侍中,官大司馬,爵長平侯,衛氏自此貴矣!此四人之用,皆元公所獨力推薦也。帝命元公爲尚書令,因其事繁,有大事方詔入內商議,其餘從容……。”

史筆記載得當然有些簡略,當時的朝廷重臣們,雖然對皇帝獨斷專行的設立新機構,有很多議論和不滿,但也沒有太當回事兒。

在他們中的某些人看來,尚書檯的人還是原來皇帝身邊的那些文學侍讀們,不過就是換了一個新名稱而已。其職責還是主管文書檔案、起草詔令那些雜務,是皇帝的“秘書處”,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權利。雖然元召那小子也混了進來,令他們心中有些略微不安,不過,料想他也不會隨便興風作浪。

但他們所有人都想錯了。設立尚書檯,不過是雄心勃勃的皇帝改革朝廷格局走出的第一步而已。乘着這幾次勝利而樹立起來的巨大威信,劉徹終於開始了他心中的某些構想。一言九鼎的無上權力,對他的誘惑是無比巨大的。自己的意志,所有的臣民都要無條件的聽從,在這一點上,他倒是對儒家學說中的某些論點很感興趣。

自漢初的朝廷穩定下來以後,三公九卿等重臣手中的權力就太大了。像文、景兩位先帝在很多大政上就曾經不得不屈從於他們的意志。自己要想開創一番前人未曾有過的偉業,有這些束手束腳的羈絆怎麼能行?

不過,要全部砍掉高祖皇帝沿襲秦制所創立的這套政治格局,當然不能那麼辦,那樣就太離譜了,會弄得天下混亂,在史書上留下罵名。

劉徹是個聰明的皇帝,“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樣的手段,駕熟就輕。既然那套龐大的官僚體系動不得,自己爲什麼不另創立一套簡單易行,只聽從自己指揮的系統來秉承天子意志呢?

對此,他已經深思熟慮過好多遍,胸中已經有了一套成熟的方案,就等着一個合適的契機來開始而已。

南北三處大捷,天下震動,萬民歡騰,大漢民族的勝利是每一個臣民的榮耀。在這樣的時刻,如果劉徹還不開始自己的步伐,那他就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

因此,嚴助、終軍、司馬相如、衛青四人一戰封侯這樣的佳話,雖然在朝中大臣們口中說起來,是有些封賞過重了。但皇帝對這些言語並不加以理睬,聽着某些人口中酸溜溜的議論,劉徹心中其實非常得意。

只所以欽定的賞格這麼重,就是因爲他們取得的這些勝利,對躍躍欲試的皇帝來說,真是太及時,大重要了。

“他們這些腐朽的傢伙,等着瞧吧!有他們哭的日子,等到朕的新班子開始銳意進取,全面鋪開的時候,他們就只有看熱鬧的份了。哈哈!”

說出這句話時的皇帝眉飛色舞,氣勢磅礴。在對面的元召暗自嘆了口氣。這位皇帝心中的猛虎開始張牙舞爪啦!本來它還是要睡上幾年的,是自己提前把它喚醒了,也不知道這樣的開始是好事還是壞事?

今日宣室閣中並沒有外人,侍立在一旁的只有東方朔和韓嫣。在這幾年中,他們兩個人,算是皇帝最貼身的隨侍了。

元召今天是來謝恩的。這一輪賞賜下來,劉徹對於只給他加了一個“秘書長”的頭銜,似乎覺得有些過意不去,遂悄悄的把長樂侯的食邑給加了五千戶,這樣一來,元召的實際封邑已經到了八千戶之多,離真正的萬戶侯,只是一步之遙了。

皇恩浩蕩,不管皇帝是出於什麼目的,謝恩是必須要來的,這是身爲臣子一種感恩戴德的表現。來到這個時代這麼久,入鄉隨俗,身邊又有主父偃隨時提醒,在這些禮儀上,元召已經基本能做到不出什麼差錯。

謝恩完畢,劉徹很是高興。隨口問起長樂塬上的近來情況,元召撿其大略彙報了一下。皇帝好像對什麼都很感興趣,聽的很是起勁,隨時插話詢問。

元召所弄的那些產業,他其實瞭解的並不多。但每一項裡面的大部分收益,都流入了宮中,流進了內庫。這是很少人知道的一個事實。

是的,未央宮中有一個特別的內庫,是專門爲長樂塬上的產業收益所設置的,那邊前不久新成立的“經濟司”對這邊負責,兩邊的賬薄,做的很細緻,這都是按照元召的要求來進行的。

宮中的內庫主管,就是最先與元召打過交道的那位慶鬆公公。慶鬆從來沒有想到,當初自己去梵雪樓採購貢茶 ,只不過是付出了小小的善意,就得到了今天如此巨大的回報。

這處內庫,最初是有衛夫人負責的,只是後來,看到那些財富以不可思議的增長速度滾滾而來的時候,這位聰明的女子,把這個權限交給了皇帝本人。

劉徹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在意。春宵之後,當做消遣,隨手拿起賬薄翻了翻,臉上的笑容卻凝固了。

這纔多長時間?那個小子就往未央宮中運進來了這麼多錢了!他心中大吃一驚,轉頭猶疑的看向衛子夫時,卻見她笑語嫣然的對自己輕輕點頭,示意他沒有看錯。

又細細的看了一遍那些進賬的數字,劉徹慢慢的合上賬本,揉了揉額頭,心中升騰起的是驚喜交集。小半個國庫的收入啊!那塊原先的荒原上埋着金子?還是那小子真的會點石成金?!

“子夫,我們的琚兒有福啊!當初他怎麼就因緣巧合之下認識了元召的呢?從古至今,這樣的國士,真的是可遇不可求的!哈哈,這個內庫房,還是你替朕管理着吧,也許有一天會派上大用場。”

從那以後,長樂塬便在皇帝心中佔據了一處重要的位置。但他的英明之處就在於,他從不會派人去幹涉元召所做的事,更不會命令西鳳衛的人去探聽什麼,包括黑鷹軍的成長。這是一種放手,是一種絕對的信任,他相信那個聰明的小子會明白自己的苦心。

擡頭看了看在自己面前畢恭畢敬的元召,劉徹暗自得意自己的識人之明。高祖皇帝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他曾經牢牢的記在心裡。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治理國家,安撫百姓,供給饋餉,糧道不絕,我不如蕭何。指揮百萬大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豪傑,我能夠加以重用,這就是我能夠奪取天下的根本原因。”

看看元召從開始進入自己的視野以來,所做過的那些事。再看看他舉薦的那些人。以弱冠之年,就有如此的超凡能力,將來必定是百年難遇的社稷之臣。如果不是他年紀太小,再加上自己還有某些考慮,即便是現在對他委以重任,也必定會做的很好。

之所以沒有給他什麼實際的官職,就是怕他過早的陷入朝堂的權力傾軋中,折損了鋒芒,辜負了良才美質,那樣就得不償失了。

不過,現在那個“尚書令”的新頭銜,估計還沒有人會認識到它將來的分量。先戴到這小子的頭上,慢慢的磨練,這樣有才能的人,自己用不完,還可以留給太子用嘛!哈哈!

元召雖然猜不出皇帝心中所打的小算盤兒,但自然知道他最近的心情很好。遂把自己已經選定了一塊地理位置非常好的地方,適宜建設長安學院的事說給他聽。選址就在長樂塬東南角,臨近通往長安的大道,水路也方便,往南不過三五十里就是終南山,可謂是一塊風水寶地。

皇帝自然同意,這也是前段時間早就商議好的結果。當下金口玉言承諾,選好了地址就按照他的設想開始建設,到時候需要什麼支持,具折來奏。

君臣相談甚歡。旁邊伺候着的東方朔與韓嫣心情各異。東方朔是有些興奮,自從元召提出開始建設長安學院以來,他也協助着出了不少主意。他的骨子裡還是一個喜歡鑽研學問的人,如果將來有一天,學院建成之後,有機會去學習和講授,就是他最大的心願了。

韓嫣心中有些發酸,他也是出身鐘鳴鼎食之家,又深得當今天子的寵幸,自視甚高。可是與眼前的這位小侯爺比起來 ,差距卻是一天比一天拉大,不由得心下有些悻悻。

好不容易進一次宮,長樂宮還是必須要去的。竇太后雖然精神還是很好,但終究是一天比一天老了。尤其是放下權力的柄杖後,似乎衰老的格外快。在原先的時空中,這一年的春天,她已經故去了。追尋着分隔多年的那份愛,重新回到了文皇帝的懷抱。

世間老人非常喜歡子孫溫情環繞膝下,身爲至尊也不能例外。只是皇家的這種感情就比巷陌之家淡薄了許多,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對於元召的每一次來探望,她都很高興。在她心中,這個突然出現在她生命晚年的孩子,象徵着一種希望和寄託。

元召帶來了特意爲她所做的各種糕點以及上品的新茶。講了一些外面的趣事來聽,不時有笑聲傳出來。對於沉悶寂寥的宮中生活來說,這已經是久違的歡樂。秀魚悄悄擦去了眼角的淚滴,宮中所有伺候的人也都感到了心底的寬慰。

只是有一點兒不和諧的因素。今天長樂宮中在座的還有館陶公主劉飄兒。自從元召來後,這位大長公主便一直冷着臉,坐在那兒,沒有搭理一句話。

竇太后似乎是有所察覺自己的這個女兒對元召的冷淡,又似乎是什麼也沒有看到。只是在元召告辭出宮的時候,微不可查地瞟了她一眼,暗自嘆了口氣。這個唯一的親生女兒,自從出生,便被文皇帝視爲掌上明珠,嬌寵的不像樣子。

一生任性嬌慣,做下多少錯事,就連自己也是太溺愛她了。如今已經本性難移,說什麼都晚了,就連她的女兒阿嬌,也繼承了她的這種本性,在皇宮中折騰的不像話。自己時日無多,一旦撒手而去,真不知道將來她們會是怎樣的下場……想到這些,竇太后暗暗唏噓。

元召出了長樂宮,折而向西北方向走,劉琚早就派人找過他好幾次了,讓他進宮的時候一定別忘了去看望他,既然來都來了,當然是要去走一遭的。

“姓元的小子,先別走,我有幾句話,要說給你聽!”

聲音很嚴厲,也很尖銳。元召停下腳步,回過頭來時,秋風微動,落葉飄零,宮牆之下,著名的大漢長公主穿了一身紅衣,就在那兒,對上了他的目光。

劉飄兒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需要對一個還沒長大的孩子假以辭色。不過想想那些勳貴家族的覆滅,她咬了咬牙,終究還是開了口。

“你既然承受老祖宗的大恩,才走到今天的地步。爲什麼又要去幫助那個歌妓,與我的阿嬌作對?你難道真的以爲自己有那個能力,可以參與到這個層面的鬥爭中了嗎!”

元召有些莫名其妙,看着那張保養得當而依然有幾分美豔的臉,他淡淡的笑了笑。

“我從來沒有想過幫助誰和誰作對,所做一切,皆是出於本心、公道,如果觸犯到別人的利益,那也不是我的本意。因此你說的這些話,恕我不能接受,請大長公主見諒。”

劉飄兒一雙杏眼瞪得溜圓,在她的素來認知中,自己如此與人說話,已經是給了對方很大面子了,他不僅不誠惶誠恐的回答,還一副毫不在乎的模樣,這讓她心中升起幾分怒意,兩腮有些微微發紅。

“小子大膽!你以爲你在和誰說話?我給你的只是警告,不需要聽你的辯解。如果你再執迷不悟,繼續幫助那賤人和她的兄弟,就休怪長公主府不顧念你治癒老祖宗眼疾的情分了,到時候,希望你不要後悔。哼!”

館陶公主的隨從們都離得遠遠的,聽不清他們兩人的對話。劉飄兒疾言厲色,已經忘記了竇太后讓她與元召好好溝通的話,一貫的刁蠻習性又要開始發作。

元召無奈的嘆了口氣,漢文皇帝與竇太后是何等的人物,可是生出來的兩兒一女卻都沒有教育好。漢景帝心胸狹隘,性情狷急。樑孝王恃寵而驕,兄弟生隙。眼前這位館陶公主被嬌養的不成樣子,將來也沒有得到一個好下場。這不能不說是這對大漢賢德帝后的遺憾。

“長公主,既然相逢於此,我有一句忠言相告,今日只說一次,往後絕不再言。所謂‘禍福無門,人自招之’,不管是皇后還是長公主府,要想長保安穩富貴,唯有恭謹自省,審時度勢,安守本分,纔是長遠之道。不要等到災禍上門,才後悔此前的妄自造作,到那時一切都來不及了……。”

還沒等元召說完呢,館陶公主已經是氣的臉色緋紅,厲聲喝斷了他的話。

“無知小兒,你又懂得什麼!什麼時候輪到你來教訓人了,我家的富貴自然會長遠,這天底下還有比我們更尊貴的嗎?再胡說八道,我現在就叫人來教訓你!”

元召卻沒有看她,而是把臉轉向了一邊。宮牆內外,樹影婆娑,秋風吹動,颯颯作響。他繼續剛纔的話說下去,似是自言自語,又似乎是說給誰在聽。

“如果將來,真的有那麼一天……看在文皇帝仁德和老祖宗的恩情上,元召一定盡力而爲,求得一個穩妥的結局,讓她們餘生能得安穩度過就是了。”

說完之後,他不再多言,轉身自去了。留下一肚子怒氣的館陶公主在跺腳咒罵。

樹影之後,曾經統領西鳳衛三十年的老秀魚聽明白了元召的話,微微點了點頭,暗自嘆息一聲,縱身消失,回長樂宮覆命去了。

元召在御道邊走着,心情卻並不平靜。他有一種預感,無論自己怎樣努力的去避免,該來的大概終究還會來。

這個強大帝國的最大危機,並不在於朝堂爭鬥,也不在於敵國外患的侵襲,而是在於帝國的心臟~未央宮禍亂!

元召擡頭四望,殿宇崢嶸,重樓巍峨,發生在這宮殿帷幕間的那些陰謀混亂、巫蠱之禍曾經活生生的毀滅了一個偉大的盛世!給歷史和後人留下了無盡的遺憾。今天自己就站在這裡,有能力去阻止嗎……?

第二百七十一章 半步青蓮彈指開第六百五十五章 皇權抉擇第四百七十三章 由來賭局 從容暗藏玄機第七百二十二章 拭劍天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暗香盈袖繾綣生第三十九章 風動驚飛鳥 夜涼隱笛聲第五十章 流雲輕落葉 雛鷹試御風第四百九十三章 血色崢嶸 濺落黃沙遍地第八百九十章 千生百劫此身輕第四百一十六章 斑斑青史 自能重見天日第七百三十六章 白刃難饒第八百六十一章 甲光曜日風雲決第七百四十六章 明日誓言第四百七十四章 天意在我 輸贏早已落子第五章 時有紈絝子 一 騎爭道先第四百四十五章 文韜武略 青史篆刻瀟灑第七百三十一章 燕趙遺風第五百八十六章 渭河水深葬血花第六百一十五章 劍光血痕第二百七十八章 青史銘刻最深處第六百九十二章 名劍鋒芒第三百八十二章 殘陽血 似海深第二百九十二章 玄刀金羽曾沾血第八章 我生如朝露 爲誰降人間第七百零八章 鉤弋宮深第五百六十九章 聽聞君王慕仙途第八百二十八章 龍戰於野血玄黃第六百九十五章 忠烈春秋第六百零五章 奪命追魂第七百九十五章 各自爲戰第一百四十章 尋常巷陌 市井傳說第八百五十九章 煙火落下殺人夜第八百四十九章 單騎連城嘯西風第七百四十一章 替天行道第五百九十四章 舊恨新仇分成敗第八百四十章 生死咫尺戰天涯第七百一十四章 四海之外第三百一十五章 西風烈 疾如火第三百四十八章 人如癡 心似海第一百三十章 俠骨重劍 紫陌青衫第四百四十五章 文韜武略 青史篆刻瀟灑第八百六十一章 甲光曜日風雲決第三百三十七章 山河間 留傳說第三百四十六章 長風烈 貫西東第一百零八章 神兵利器 九臂連環第七百五十七章 東海尊者第五百九十八章 御劍斬破摧人膽第九十七章 風煙起萬里 流年嘆未央第一百九十四章 燈火闌珊 星辰寂寥第二百六十八章 殺機初綻透甲光第十九章 鳴鏑風雷動 刀光霹靂驚第五百三十五章 紅塵舊恨誤此身第八百二十七章 黑雲壓城破刀光第四百四十四章 浮生若夢 守你盛世容華第八百七十九章 間關百戰從頭越第二百四十三章 憐我世人多悲歡第三百五十一章 飛火令 墨雲白第三百九十章 長安路 風雪中第四百二十五章 策馬驚鴻 似你溫柔劍鋒第八百一十一章 風吹雨打舊江山第八百三十一章 旌旗招展城頭上第九章 塞外烽煙起 素手點竹笛第四百八十四章 人間草木 天下衆生平等第五百六十六章 白衣勝雪刀玄光第四百八十二章 天機難測 誰知禍福成敗第六百三十四章 龍章鳳印第五百一十七章 長風吹度玉門關第一百七十章 光輝歲月 從此啓程第三十一章 風過長安肆 香飄梵雪樓第六百七十四章 危機四伏第四十一章 揮刀需酣暢 踏月斬清霜第三百九十三章 玄機命 掌中生第六百二十九章 霹靂橫生第八百二十五章 鐵蹄東來煞氣多第四百七十章 略施手段 勝負指間雲煙第三百零六章 決戰局 奮英武第一百六十二章 當年俠骨 遺落風塵第二章 日暮知途遠 道左有奇聞第八百九十六章 萬里百劫又千傷第六百九十二章 名劍鋒芒第八章 我生如朝露 爲誰降人間第六百七十章 當殿發難第七百六十六章 帝王宿命第二百六十章 大江東去多滄桑第二百四十章 自在潮頭觀風雲第六百零五章 奪命追魂第四百二十九章 斬妖除魔 叱吒劍氣如虹第七百九十三章 脣槍舌劍第一百九十六章 美人如劍 刻骨無痕第四十四章 乍處久不厭 何如相見歡第六百八十六章 煙籠長安第二百五十四章 英武飛揚逆征塵第六百三十一章 大變始生第五百七十五章 此間少年當英雄第一百三十八章 恩仇快意 率性慷慨第六十二章 臨難須肝膽 爭權辯忠奸第六百三十章 玄衣雙刀第五章 時有紈絝子 一 騎爭道先第六百五十八章 烈士暮年第八十五章 水靜風不止 欲罷卻難休
第二百七十一章 半步青蓮彈指開第六百五十五章 皇權抉擇第四百七十三章 由來賭局 從容暗藏玄機第七百二十二章 拭劍天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暗香盈袖繾綣生第三十九章 風動驚飛鳥 夜涼隱笛聲第五十章 流雲輕落葉 雛鷹試御風第四百九十三章 血色崢嶸 濺落黃沙遍地第八百九十章 千生百劫此身輕第四百一十六章 斑斑青史 自能重見天日第七百三十六章 白刃難饒第八百六十一章 甲光曜日風雲決第七百四十六章 明日誓言第四百七十四章 天意在我 輸贏早已落子第五章 時有紈絝子 一 騎爭道先第四百四十五章 文韜武略 青史篆刻瀟灑第七百三十一章 燕趙遺風第五百八十六章 渭河水深葬血花第六百一十五章 劍光血痕第二百七十八章 青史銘刻最深處第六百九十二章 名劍鋒芒第三百八十二章 殘陽血 似海深第二百九十二章 玄刀金羽曾沾血第八章 我生如朝露 爲誰降人間第七百零八章 鉤弋宮深第五百六十九章 聽聞君王慕仙途第八百二十八章 龍戰於野血玄黃第六百九十五章 忠烈春秋第六百零五章 奪命追魂第七百九十五章 各自爲戰第一百四十章 尋常巷陌 市井傳說第八百五十九章 煙火落下殺人夜第八百四十九章 單騎連城嘯西風第七百四十一章 替天行道第五百九十四章 舊恨新仇分成敗第八百四十章 生死咫尺戰天涯第七百一十四章 四海之外第三百一十五章 西風烈 疾如火第三百四十八章 人如癡 心似海第一百三十章 俠骨重劍 紫陌青衫第四百四十五章 文韜武略 青史篆刻瀟灑第八百六十一章 甲光曜日風雲決第三百三十七章 山河間 留傳說第三百四十六章 長風烈 貫西東第一百零八章 神兵利器 九臂連環第七百五十七章 東海尊者第五百九十八章 御劍斬破摧人膽第九十七章 風煙起萬里 流年嘆未央第一百九十四章 燈火闌珊 星辰寂寥第二百六十八章 殺機初綻透甲光第十九章 鳴鏑風雷動 刀光霹靂驚第五百三十五章 紅塵舊恨誤此身第八百二十七章 黑雲壓城破刀光第四百四十四章 浮生若夢 守你盛世容華第八百七十九章 間關百戰從頭越第二百四十三章 憐我世人多悲歡第三百五十一章 飛火令 墨雲白第三百九十章 長安路 風雪中第四百二十五章 策馬驚鴻 似你溫柔劍鋒第八百一十一章 風吹雨打舊江山第八百三十一章 旌旗招展城頭上第九章 塞外烽煙起 素手點竹笛第四百八十四章 人間草木 天下衆生平等第五百六十六章 白衣勝雪刀玄光第四百八十二章 天機難測 誰知禍福成敗第六百三十四章 龍章鳳印第五百一十七章 長風吹度玉門關第一百七十章 光輝歲月 從此啓程第三十一章 風過長安肆 香飄梵雪樓第六百七十四章 危機四伏第四十一章 揮刀需酣暢 踏月斬清霜第三百九十三章 玄機命 掌中生第六百二十九章 霹靂橫生第八百二十五章 鐵蹄東來煞氣多第四百七十章 略施手段 勝負指間雲煙第三百零六章 決戰局 奮英武第一百六十二章 當年俠骨 遺落風塵第二章 日暮知途遠 道左有奇聞第八百九十六章 萬里百劫又千傷第六百九十二章 名劍鋒芒第八章 我生如朝露 爲誰降人間第六百七十章 當殿發難第七百六十六章 帝王宿命第二百六十章 大江東去多滄桑第二百四十章 自在潮頭觀風雲第六百零五章 奪命追魂第四百二十九章 斬妖除魔 叱吒劍氣如虹第七百九十三章 脣槍舌劍第一百九十六章 美人如劍 刻骨無痕第四十四章 乍處久不厭 何如相見歡第六百八十六章 煙籠長安第二百五十四章 英武飛揚逆征塵第六百三十一章 大變始生第五百七十五章 此間少年當英雄第一百三十八章 恩仇快意 率性慷慨第六十二章 臨難須肝膽 爭權辯忠奸第六百三十章 玄衣雙刀第五章 時有紈絝子 一 騎爭道先第六百五十八章 烈士暮年第八十五章 水靜風不止 欲罷卻難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