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天姿國色 如花美眷玉成

如果從元召內心來講的話,其實他還並不想在今年就正式進入朝堂。長樂塬上許多計劃好的事剛剛鋪開攤子,千頭萬緒差錯不得。而且在他心目中最爲重要的長安學院發展,尤其不能耽擱。

長安學院,在他未來的計劃中,將會對這個國家的方方面面產生重大的影響。無論傳授學問、學術研究還是百科發展,這個已經匯聚了許多優秀人才的地方,隱藏着巨大的潛力,雖然現在還極少有人意識到它在未來的作用,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被這個地方所吸引,從山南,從河北,從東海之濱,從西南之地……慕名而來者,每天都絡繹不絕。

在這一方面,元召其實非常感激董仲舒那老頭兒。董仲舒治學大半生,桃李滿天下,曾蒙受他講學或者掛名爲其弟子者,不下幾千人衆。這些人中不乏飽學之士或者是天下大儒,聽到董師的傳書招喚,自然是毫不遲疑就打點行裝上路而來。

當然,主父偃、東方朔、司馬相如、徐樂、終軍……他們這些人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交遊故舊,曾經學長,呼朋引伴,共襄盛事。

無論是董仲舒、主父偃還是司馬相如諸輩,都是海內有望之人,當今文壇令人仰望的存在。有他們所在的地方,自然是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更何況,長安學院的全稱可是“長安皇家學院”!當今天子御筆親書的金字招牌在那兒明晃晃地掛着呢。這樣的分量,在天下文人士子的心目中已經是極其沉重了。

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出來,將來打長安學院學成出來的人,從某一個方面來說,那可是名師督導、天子門生啊!不管是在仕途發展還是個人學識所成,可謂一條終南捷徑,將來前途未可限量。

當今天子“唯纔是舉”的用人口號已經提出來將近十年了。現在的事實已經表明,這絕不僅僅只是一個空洞的口號,看看現在朝堂上那些朱紫之輩中有多少是從布衣或者是低層官吏中脫穎而出的,就會明白,朝堂重臣必將會越來越要求嚴格,唯有才者居之爾!

而自從入春以來,朝野內外都議論紛紛的關於長樂侯元召即將正式登上朝堂一事,雖然褒貶不一說法各異,但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這一個早些時候流傳的說法,正在被漸漸的證實。

其實不管是朝堂上的大多數大臣們還是民間人士,心裡都有一杆秤。按照這位年輕侯爺對大漢江山社稷和天下黎民做出的貢獻來說,他早就有資格堂而皇之地在含元殿上參與朝政了。

只不過,前些年他的歲數實在是太小了。雖然說戰國時期有甘羅十二拜相的傳說,但那畢竟是列國紛爭的時代。而今大漢一統,建章立制,在一衆高冠博帶的大臣中間排列着一個小孩子,終歸看上去有些太過於妖孽了。

而且,最主要的是,元召自己堅持不入朝,雖然頂着一個尚書令的頭銜,但很少見他利用這個職位來做什麼事。正因爲如此,在一些朝廷大臣們心中,對他這般知道自己輕重而不隨便逾越的行爲還是很滿意的。

只不過他們不知道的是,新設立的尚書令這個職位,在皇帝的官制改革中,到底處於多麼重要的地位。元召卻比誰都明白,自己真正一旦正式執掌尚書檯,必然要秉承皇帝的旨意,把他設立內朝機制的權力發揮到最大,那樣一來,內朝與外朝三公九卿之間的矛盾將會嚴重對立,而他就將成爲處在風口浪尖兒上的人物。

在心中的一些部署並沒有完成之前,元召還不想去做皇帝手中的這把利劍或者是靶子。如果他那樣做了,提前介入朝政,那麼將會陷入無休止的權力鬥爭中,根本就不可能有時間和精力去做這幾年想做的事。

因此,元召寧願頂着一個虛銜兒,把皇帝賦予內朝臣子的巨大權力推給尚書檯的常侍和侍中們,而尚書令這個尚書檯的主官,世人倒似乎已經忘記了他的存在。

即便是所有人都忘記了也沒有關係,只要皇帝一個人還記得就行。而且,皇帝劉徹不僅記得,他無時無刻不想讓元召去把這個重任擔起來。爲此,可以說是爲其量身打造的這個新官職,那方大印在匣中,已經等待了好幾年的時光。

不久之前的長樂塬君臣會面,在秘密交談的時間裡,討論得最多的其實並不是大軍西征的事,而是元召在什麼時間以什麼方式正式的走馬上任踏入朝堂。

雖然元召覺得自己在二十一歲的年齡就站到含元殿的九龍臺階下還有些早,但他在認真的想過之後,終於還是做出了決定。

皇帝的催促只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元召已經預感到,大漢朝最激烈壯闊的時代馬上就會來臨了!時不我待,他必須要抓住最合適的時機,站在風口浪尖,去引導大浪的方向,以最精準的手段,使其不能偏離一點兒軌道。否則,如果重新回到歷史的輪迴中,那他這麼多年做出來的努力,將會沒有一點兒意義。

在還沒有人所知道的將來,元召非常相信自己對時間節點的判斷。赤火軍和黑鷹軍的兩面出擊,如果沒有特殊的意外,必定會大獲全勝。而且這次勝利,將會比漢朝的任何一次對外戰爭都要意義重大。

原來歷史時空中的大漢軍西征,即便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最終還是取得了那麼輝煌的勝利。那麼現在,在糧草後勤供應充足,提前情報打探詳細,出征軍隊士氣高漲,各類武器作戰裝備更加精良……等等有利條件下,如果還不能取得大勝的話,那麼元召寧願自己從來沒有來過,也不用白費這些力氣!

既然勝利已經可以預期,那麼接下來大漢帝國的大好局面,就非常值得期待了。天下如棋局,落子應無悔!這樣的一盤好棋,再往後,就必須要有最高明的國手來斟酌佈局了。

這是一個重要的關口,也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如果把握好了,那麼自然就可以按照元召從很多年前規劃好的局面去發展。如果一個不慎,抓不住這稍縱即逝的機會,那麼極有可能重新回到原先的軌道。皇帝這條巨龍,在志得意滿的極度膨脹之後,爲了權利和慾望,將會釋放出怎樣的破壞力,誰也無法預測。到了那個時候,即便是元召,想要與皇權對抗,他自問也將無能爲力!

這段大好的時間點,將並不會很長,從這次河西戰役即將取得的勝利直到下一次與匈奴的徹底決戰,也就是幾年的時光而已。這段時間,就是最好的改變歷史走向的機會,元召等待多年,自然是天下唯我,當仁不讓!

皇帝劉徹對於元召終於答應正式走上朝堂,非常高興。這位識貨的皇帝現在心中無比感激的就是那位已經逝去多年的竇太后,正是她慧眼識珠首先發現了元召,而把他用榮寵的手段留了下來。現在再回想起來她曾經對自己說過的許多話,皇帝竟然有自愧不如的感覺。只憑着這一點,他就早已經消解了曾經對竇太后暗存的怨氣,每當祭祀先帝時,都會特意在心中對這位睿智識人的太后表達一份特別的敬意。

皇帝劉徹有着廣闊的胸襟,更有着無與倫比的馭人之術。他那雙明察秋毫的眼睛裡可是不揉沙子的,元召胸中所藏的東西,還遠遠的沒有展露出來啊。這樣才大如海的人,不好好的利用,那纔是傻子呢!

不貪心,不貪功,知進退,懂分寸……已經慢慢成長起來的元召,皇帝的目光無時無刻不在注視着。這樣的人物,要以什麼樣的方法駕馭,他曾經想了不止一次。

而今,元召既然已經答應了開始他的朝堂之路,皇帝也終於做出了決定。元召,只能以情意籠絡而絕不可以力迫之。以長公主下嫁,其實在很早之前就是衛皇后和他商議過的事。以大漢公主之尊,皇帝當然希望自己的女兒成爲獨一無二的元府女主人,只不過,礙於元召的堅決態度,最後皇帝和皇后選擇了妥協。

元召在入朝之前,必須成親,完成人生的大事。而他將會同時迎娶兩位如花美眷,不分大小一碗水端平,各自分府而居。

利安公主自然是入住安國侯府,那裡將是她和安國侯的愛巢。而蘇靈芝將會被迎娶進長樂侯府,作爲長樂侯的夫人,以後她的兒子將會繼承長樂侯的爵位。

元召其實是非常無奈的。按照他的想法,既然素汐和靈芝都鍾情於他,而自己也曾經承諾過不會辜負她們,那麼大家都住到一起好了,一家人多麼熱鬧嘛。然而這個時代的禮法,偏偏就不能遂其所願。這讓他在暗暗偷着樂這個時代可以左擁右抱的同時,不免心中有無限的遺憾吶……!

萬惡的封建禮法啊!元召暗自咒罵。然而讓他更想不到的還在後頭呢,麻煩馬上就要來了!

第六百一十三章 風起上林第四百零六章 聞說長安 故夢封塵猶在第三百九十四章 燈殺照 霜雪明第六百一十六章 皇權威重第二百一十一章 血夜花開落無情第三十二章 牛刀初小試 般若有大才第五百六十八章 鐵甲風塵歸長安第二百一十五章 滔滔江海作鴻蒙第四百零九章 紅顏若夢 爲卿不悔傾城第十八章 劍鋒欲破匣 殺機凝未發第三百三十三章 畢其功 於一役第八百四十六章 可上九天攬風雲第四百一十六章 斑斑青史 自能重見天日第三百二十一章 爲惡者 殺無赦第六百四十章 重華門前第六百七十章 當殿發難第二百五十二章 豪情天縱大漢魂第四百二十一章 此心誰知 榮辱功名爲輕第九百九十六章 拔劍爲正義第一百四十二章 心若滄海 世事桑田第六百五十四章 胸有成竹第四百二十章 最難消受 美人情深意重第六百八十二章 霜刀似箭第二百二十一章 智計無雙誰能料第四百八十八章 柔情千種 似你脈脈春風第七百七十章 佞臣傳說第三百一十七章 鐮勾月 亂風波第一百七十一章 烽火幾度 塞上又起第八百零一章 未央宮深尋舊恨第一百六十三章 生死成敗 善惡之間第三十章 天下如棋盤 聖手論輸贏第七百四十四章 刃有鋒芒第五十七章 卿本蓬萊客 流落在紅塵第八百二十九章 縱橫捭闔誰可當第七百一十一章 火箭流星第二百八十一章 國士無雙漢明珠第六百四十九章 短兵相接第一百四十四章 仙山有路 雲海無期第一百八十九章 成敗有因 禍福無門第四百六十五章 傲骨凌塵 潤澤萬里河山第八百六十一章 甲光曜日風雲決第七百九十一章 人心所向第六十三章 踏碎琉璃夢 今夜滿城風第三百六十三章 長風吟 虎狼嘯第二百六十五章 白衣如雪血中傷第三百八十章 傾城立 有佳人第二章 日暮知途遠 道左有奇聞第一百六十二章 當年俠骨 遺落風塵第二十章 鐵弦生白羽 碧血染青衣第二百七十七章 丹心只在人之初第六百三十三章 生死存亡第四百零五章 廟堂江湖 看誰揮斥方遒第五百二十三章 聲震天山雪域洲第八百四十三章 雄主不如守成君第七百八十七章 突襲侯府第七百四十七章 神獸麒麟第七百一十章 氣若山河第二百二十一章 智計無雙誰能料第一百八十章 漢時宮闕 威儀赫赫第三百七十四章 刀藏笑 袖底花第三百一十五章 西風烈 疾如火第三百二十一章 爲惡者 殺無赦第四百五十二章 此去天涯 劍吼西風黃沙第二百零八章 西風吹落多少恨第四百零三章 應有雄城虎踞 威震草原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戰將起 勝負誰知第二十五章 黑白易分辨 生死卻無憑第六百零四章 煞氣縱橫第七百七十八章 矯旨傳召第二章 日暮知途遠 道左有奇聞第一百二十四章 侵略如火 勢捲雲疾第五百九十六章 疾如流星夜飛蝗第七百七十二章 叛亂開始第五百四十三章 所向披靡萬人敵第六百三十四章 龍章鳳印第七百一十三章 一騎絕塵第九十二章 一劍闢千軍 大地落驚雷第五百七十八章 蘆葦灘前飛鳥驚第八百九十二章 絕境開啓死與生第一百一十五章 皎皎白駒 其人如玉第八百一十五章 將軍百戰聲名烈第七百五十三章 大錯鑄成第一章、前塵疑是夢 今生猶未知第五百三十一章 浮雲生死殺陣中第五百一十八章 塞上長城當自詡第四百零四章 天下社稷 盡在袖底江山第二百九十七章 百舸爭流戰永川第八百五十二章 芝蘭玉樹滿庭芳第六百三十一章 大變始生第六百九十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風起雲涌 塞北長安第七百零九章 鋒刃之下第五百六十三章 帷幕深深深幾重第二百五十章 長刀所向殺氣生第八十二章 萬字平戎策 一語定興衰第七百五十六章 青史斑駁第四百六十九章 殺人無形 不動聲色之間第五百一十章 千乘萬騎刀如虹第五百七十章 殺機無形卻似無
第六百一十三章 風起上林第四百零六章 聞說長安 故夢封塵猶在第三百九十四章 燈殺照 霜雪明第六百一十六章 皇權威重第二百一十一章 血夜花開落無情第三十二章 牛刀初小試 般若有大才第五百六十八章 鐵甲風塵歸長安第二百一十五章 滔滔江海作鴻蒙第四百零九章 紅顏若夢 爲卿不悔傾城第十八章 劍鋒欲破匣 殺機凝未發第三百三十三章 畢其功 於一役第八百四十六章 可上九天攬風雲第四百一十六章 斑斑青史 自能重見天日第三百二十一章 爲惡者 殺無赦第六百四十章 重華門前第六百七十章 當殿發難第二百五十二章 豪情天縱大漢魂第四百二十一章 此心誰知 榮辱功名爲輕第九百九十六章 拔劍爲正義第一百四十二章 心若滄海 世事桑田第六百五十四章 胸有成竹第四百二十章 最難消受 美人情深意重第六百八十二章 霜刀似箭第二百二十一章 智計無雙誰能料第四百八十八章 柔情千種 似你脈脈春風第七百七十章 佞臣傳說第三百一十七章 鐮勾月 亂風波第一百七十一章 烽火幾度 塞上又起第八百零一章 未央宮深尋舊恨第一百六十三章 生死成敗 善惡之間第三十章 天下如棋盤 聖手論輸贏第七百四十四章 刃有鋒芒第五十七章 卿本蓬萊客 流落在紅塵第八百二十九章 縱橫捭闔誰可當第七百一十一章 火箭流星第二百八十一章 國士無雙漢明珠第六百四十九章 短兵相接第一百四十四章 仙山有路 雲海無期第一百八十九章 成敗有因 禍福無門第四百六十五章 傲骨凌塵 潤澤萬里河山第八百六十一章 甲光曜日風雲決第七百九十一章 人心所向第六十三章 踏碎琉璃夢 今夜滿城風第三百六十三章 長風吟 虎狼嘯第二百六十五章 白衣如雪血中傷第三百八十章 傾城立 有佳人第二章 日暮知途遠 道左有奇聞第一百六十二章 當年俠骨 遺落風塵第二十章 鐵弦生白羽 碧血染青衣第二百七十七章 丹心只在人之初第六百三十三章 生死存亡第四百零五章 廟堂江湖 看誰揮斥方遒第五百二十三章 聲震天山雪域洲第八百四十三章 雄主不如守成君第七百八十七章 突襲侯府第七百四十七章 神獸麒麟第七百一十章 氣若山河第二百二十一章 智計無雙誰能料第一百八十章 漢時宮闕 威儀赫赫第三百七十四章 刀藏笑 袖底花第三百一十五章 西風烈 疾如火第三百二十一章 爲惡者 殺無赦第四百五十二章 此去天涯 劍吼西風黃沙第二百零八章 西風吹落多少恨第四百零三章 應有雄城虎踞 威震草原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戰將起 勝負誰知第二十五章 黑白易分辨 生死卻無憑第六百零四章 煞氣縱橫第七百七十八章 矯旨傳召第二章 日暮知途遠 道左有奇聞第一百二十四章 侵略如火 勢捲雲疾第五百九十六章 疾如流星夜飛蝗第七百七十二章 叛亂開始第五百四十三章 所向披靡萬人敵第六百三十四章 龍章鳳印第七百一十三章 一騎絕塵第九十二章 一劍闢千軍 大地落驚雷第五百七十八章 蘆葦灘前飛鳥驚第八百九十二章 絕境開啓死與生第一百一十五章 皎皎白駒 其人如玉第八百一十五章 將軍百戰聲名烈第七百五十三章 大錯鑄成第一章、前塵疑是夢 今生猶未知第五百三十一章 浮雲生死殺陣中第五百一十八章 塞上長城當自詡第四百零四章 天下社稷 盡在袖底江山第二百九十七章 百舸爭流戰永川第八百五十二章 芝蘭玉樹滿庭芳第六百三十一章 大變始生第六百九十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風起雲涌 塞北長安第七百零九章 鋒刃之下第五百六十三章 帷幕深深深幾重第二百五十章 長刀所向殺氣生第八十二章 萬字平戎策 一語定興衰第七百五十六章 青史斑駁第四百六十九章 殺人無形 不動聲色之間第五百一十章 千乘萬騎刀如虹第五百七十章 殺機無形卻似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