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三章 談判破裂(四)

穿越者的上海辦事處位置在十六鋪北部,上海縣城小東門外。是一幢兩層的磚木混合結構房屋。

十六鋪碼頭曾是上海最著名的碼頭,位於上海縣城以東的黃浦江沿岸一帶地區,原來是防禦太平軍進攻,上海縣將城廂內外的商號建立了一種聯保聯防的“鋪”。由“鋪”負責鋪內治安,公事則由鋪內各個商號共同承擔。最初計劃劃分27個鋪,但最終只劃分到了16個鋪。而其中十六鋪是16個鋪中區域最大的,包括了上海縣城大東門外,西至城濠,東至黃浦江,北至小東門大街與法租界接壤,南至萬裕碼頭街及王家碼頭街,這也就是十六鋪這個名稱的來由,並一直沿用到穿越之前。

在鴉片戰爭以前,十六鋪地處上海最熱鬧的地方,曾是遠東最大的碼頭、上海的水上門戶,各地商賈開店設莊,從事沿海和長江流域埠際貿易業務,客運貨運集中,碼頭林立,停靠的船一隻接一隻,岸上商賈集中、各行齊備,各種商號、店鋪、倉庫林立,車來人往。

雖然隨着上海租界的設立和建設,十六鋪的位置過於深入內6,地域狹窄,展空間有限,而且黃浦江航道水淺,不能停泊大中型船泊等弱點也逐漸顯露出來,而且上海地區的重心也轉移到租界區內,十六鋪的地位也有所下降,但畢章是老字號,同時由於十六鋪不在租界區,也得到了上海地方官員的重點扶持,而且中國商人,多半會在十六鋪經營,因此現在的十六鋪地區依然是上海重要的碼頭和商業區之一。在舊時空的2o世紀3o年代,上海著名的風雲人物杜月笙,在14歲的時候初到上海,就是在十六鋪鴻元盛水果行裡當學徒的。

這所房屋原來是趙維忠在上海的一名商業朋友所有,因爲生意需要資金,於是想將這所房屋出售,而趙維忠看中這所房屋的地段,想賣下來做自己在上海的商鋪,不過房屋出售的價格出了趙維忠所能承受的範圍,本想回天津再借些錢,而這時穿越者需要在上海購買一處房產,做辦事處用,於是趙維忠便將這所房屋推薦給穿越者。

負責找房的劉瀾濤看過之後,認爲房屋所在的地段不錯,屬於上海重要的商業區,而且無論是離上海縣城還是租界都不遠,並臨近碼頭,交通便利,而房屋分上下兩層,樓頂還有一間小擱樓,共有12間房,在樓下前後還有一個過百平米的小院子,前院出門直行約3oo米便是碼頭,因此將來還可以做商業經管用,完全符合穿越者的要求,於是將這所房屋買下來。

但現在一下子擠進來5o餘人,房屋就顯得十分擁擠了,不過昨天向天津方面報告談判破裂之後,執委會就派出一艘318艇從青島趕到上海,接談判團回去,預計在明天凌晨時分就可以到達,因此只在房屋裡對付一晚,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來到了房屋以後,秦錚馬上招集主要人員開會,主要是佈置下一階段上海的工作安排。先是確定留在上海工作的人員,雖然在談判之前,穿越者向上海派來了工作組,但工作組的主要任務是爲談判進行前期工作,並不是確定要留在上海,而且現在留在上海,確實存在着一定的危險,因爲下一階段穿越者是肯定要動戰爭,萬一各國羞惱成怒,而遷怒於留下來的人員,後果如何還真不好說,因此秦錚決定按照個人的自願原則,而絕不強求,同時表示工作組裡唯一的女性杜穎怡必須離開上海迴天津,不能把女人留在危險的地方。

劉瀾濤和李紅兵先表態,願意留在上海,他們兩人都是軍人,知道這個時候穿越集團確實需要有人留在上海工作,因此都願意承擔這個危險的工作。

秦錚對他們的表現也十分滿意,到底是軍人,有勇於承擔的勇氣。

這時工作組的另一個人高磊也表示願意留在上海,這到是讓秦錚有些意外,因爲高磊正是穿越者中第一批受法律處罰的三人之一,從嚴格意義上說,高磊現在還在服刑期,並未刑滿。不過在舊時空裡,他家三代都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高磊對上海的情況,以及上海的歷史十分了解,因此在招募工作組時,高磊也主動報名參加。

而現在穿越者正需要人盡其用的時候,那怕是對服刑人員也是一樣,其實受罰的三人也並沒有真正蹲監服役,而是戴罪工作,因此讓高磊加入了工作組。而高磊現在十分清楚,自己屬於有歷史污點的人,將來想在穿越集團中立足,不被邊緣化,就必須要有突出的表現,雖然留在上海會有一定的風險,但對自己積累資歷,是大有好處的,於是也要求留在上海。

工作組的最後一名成員陳兆聲本來是不想留在上海,但其他三人都選擇留下,也不好意思要求離開,於是也選擇留下來。

見工作組的所有人都決定留下來,秦錚也十分高興,因爲現在穿越集團需要這樣敢做爲、敢擔當的人,而不是等着開金手指、點科技樹。

這時李三傑道:“政委,我也想留在上海工作一段時間。”

秦錚怔了一怔,這到是真有些出乎他的預料,秦錚並沒有考慮讓李三傑留在上海,因爲李三傑雖不是執委會成員,但也是穿越集團的領導層之一,是少有的舊時空的國家幹部,他的資歷和經驗,都是穿越集團所需要的,如界他留在上海生什麼意外,可是一個不小的損失。

李三傑道:“政委,不是我不相信這幾位同志的工作能力,但我們在上海的工作主要是爭取輿論陣地,並且保持和各國領事館的溝通,我們不能再依靠李鴻章和各國聯絡,而這些工作都是屬於外交工作,因此在這方面這幾位同志顯然都缺少經驗,而且現在天津也沒有多少緊急的工作,我覺得我還是留在上海要好一些。”

其實李三傑要求留在上海,也是有自己的考量。雖然在舊時空裡,外交部是最重要的部門之一,但在目前的穿越集團中,外事部屬於偏邊緣化的部門之一。因爲現在的穿越集團還並沒有太多的外交關係,而且一些重大的外交事務,如和徳國協商合作,這次談判都是由執委會出面處理。當然,這些事務都是關係到穿越集團重大戰略的事情,當然不可能讓外事部來主導。但這一來外事部也就成了現在穿越集團裡可有可無的角色,只是以前有***在前面頂着,因此處事部多少還有一點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感覺。

而就在上海談判之前,***經過自己的努力運作,獲得了行報紙、建立通訊社,成立廣播電臺三個項目,一時也搞得風聲水響,十分熱鬧。現在的***雖然不能說是炙手可熱,但起碼也是逆襲成功了,徹底摘掉了醬油部門的帽子。

但外事部卻十分悲催的現,***擺脫了墊底的位置,而自己卻成了新一代醬油部門稱號的有力競爭者,這一下外事部的上下人員也都感到了巨大的壓力,在這麼混下去,外事部可就真成了***第二了。

這次上海談判,也被外事部視爲擴大自己話語權的重要一次機會。不過雖然李三傑到了上海以後,也積極的活動,但整個談判過程都是以秦錚爲主導,李三傑只是輔助,能夠揮的作用有限。因此李三傑的心裡也暗暗有些着急,這樣展下去,就算是談判成功了,外事部的成績也有限。

當然李三傑這麼積極努力,不僅僅是爲了外事部,同時也是爲自己的政治前途,現在的執委會、行政部都是臨時設置機構,一年之後將會成立新的、正式的領導機構,如果自己想在一年後的正式領導機構中還佔有一席之地,那麼在這一段時間裡作出顯著的成績來。

而現在談判破裂,李三傑卻意識到自己的機會終於來了,因爲李三傑是穿越集團的領導層,自然知道在談判破裂之後,穿越集團是肯定會動進攻北京的軍事行動。不過李三傑也清楚,軍事手段都是爲政治服務,而現在穿越集團的軍事實力也沒有可以強到見誰滅誰的地步,最終的目地還是通過外交施壓,逼迫各國在談判桌上接受穿越者的條件。因此下一步穿越集團將會在軍事、外交兩個戰場上雙管齊下,缺一不可。而秦錚做爲穿越集團目前的領導人之一,是肯定會迴天津去主持大局,如果自己留在上海,那麼在上海就是自己的級別最高,成爲上海工作的主導者,而且自己也有充份揮的空間,那麼取得的成績,自然也都是自己的。

李三傑也不是沒有想到過,留在上海的不確定因素很大,有一定的風險,畢竟這個時代還沒有形成舊時空裡完善的國際準則。但李三傑經過了深思熟慮之後,認爲意外的可能性並不大,這主要還是現在的穿越集團有足夠強大的實力,畢竟這個時代總體來說不是叢林法則,實力纔是最大的保障,因此人民軍在戰場上打得越好,自己在上海也就越安全,而且風險越大,得到的收益也就越大,這個風險還是值得冒的。

第九章 接管濟南(二)第四一六章 遼河之戰(二)第一九零章 訪問英法(一)第三三五章 李鴻章來訪(十二)第二六九章 根據地(十一)第三五一章 上海警戒(四)第一三三章 外調(七)第七一九章 上海談判(六)第五四一章 鎮南浦登陸(一)第一八八章 護僑行動(十)第五八九章 農場巡視(四)第一六七章 新艦下水(三)第五五七章 接受談判(九)第二一一章 奇襲庫倫(五)第六一九章 登陸日本(一)第二一九章 清廷求和(二)第二十五章 責任問題第三九七章 談判(五)第一七七章 南洋鉅富(四)第一零八章 考查(五)第二百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六)第十章 備用計劃第三九八章 全面開戰(七)第三四五章 歐洲危機(二)第二六五章 根據地(七)第三十五章 導彈戰術(下)第五七三章 談判(一)第三八二章 對馬海戰(八)第二七八章 五人會議(二)第五六八章 預備會議(三)第四六九章 戰前(一)第四十八章 登陸作戰(下)第七零六章 求和(十三)第二九五章 開荒(三)第四四八章 遼陽之戰(十)第三二七章 李鴻章來訪(四)第六十章 上海新區(十三)第五三零章 調查報告(上)第九十四章 天津租界(一)第四零二章 談判破裂(三)第一三九章 渤海海戰(八)第五九五章 上海租界(七)第二十九章 市長上任(一)第三八三章 對馬海戰(九)第十章 接管濟南(三)第三四零章 李鴻章來訪(十七)第二四二章 第一家族(一)第一六二章 對日談判(七)第十二章 五年規劃(三)第二一一章 奇襲庫倫(五)第九十六章 天津租界(三)第三九五章 談判(三)第五二七章 攻佔哈爾濱(二)第十四章 接管濟南(七)第三十七章 談判(上)第四一八章 北京攻略(十四)第二四六章 天誅(三)第六十三章 大沽口會議(四)第二七九章 中立(三)第一八八章 德國海軍戰略(六)第四七零章 戰前(二)第四章 制度(三)第八十五章 安置營(上)第二五五章 工作組(三)第二零六章 戰爭規則(一)第一零八章 造艦(三)第一四七章 徳國之行(四)第五八七章 隔空交手(三)第九十三章 青州之亂(六)第二十四章 錦州告急(三)第二零三章 從軍第五百章 各方態度(三)第二四八章 天誅(五)第一八二章 護僑行動(四)第六六七章 臺灣海峽之戰(八)第四六三章 圍殲日軍(七)第二一五章 外交之爭(上)第七二零章 上海談判(七)第六三三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六)第三二五章 海參崴(八)第三二零章 海參崴(三)第五一七章 穆棱河之戰(十三)第五三二章 新機構第八十八章 天津戰役(一)第二二五章 青島戰役(九)第一七三章 德國之行(五)第四九一章 激烈博弈(五)第三零一章 偵察敵情第二百 中標者(下)第六六六章 臺灣海峽之戰(七)第二二二章 青島戰役(六)第一九五章 訪問英法(六)第二零一章 英國干涉(三)第五二二章 反圍剿(二)第八十三章 災民(三)第三六八章 軍隊整編(上)第三七一章 德國的收穫(上)第四八二章 登陸作戰(四)第一二五章 天津會議第二三七章 遇襲(上)
第九章 接管濟南(二)第四一六章 遼河之戰(二)第一九零章 訪問英法(一)第三三五章 李鴻章來訪(十二)第二六九章 根據地(十一)第三五一章 上海警戒(四)第一三三章 外調(七)第七一九章 上海談判(六)第五四一章 鎮南浦登陸(一)第一八八章 護僑行動(十)第五八九章 農場巡視(四)第一六七章 新艦下水(三)第五五七章 接受談判(九)第二一一章 奇襲庫倫(五)第六一九章 登陸日本(一)第二一九章 清廷求和(二)第二十五章 責任問題第三九七章 談判(五)第一七七章 南洋鉅富(四)第一零八章 考查(五)第二百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六)第十章 備用計劃第三九八章 全面開戰(七)第三四五章 歐洲危機(二)第二六五章 根據地(七)第三十五章 導彈戰術(下)第五七三章 談判(一)第三八二章 對馬海戰(八)第二七八章 五人會議(二)第五六八章 預備會議(三)第四六九章 戰前(一)第四十八章 登陸作戰(下)第七零六章 求和(十三)第二九五章 開荒(三)第四四八章 遼陽之戰(十)第三二七章 李鴻章來訪(四)第六十章 上海新區(十三)第五三零章 調查報告(上)第九十四章 天津租界(一)第四零二章 談判破裂(三)第一三九章 渤海海戰(八)第五九五章 上海租界(七)第二十九章 市長上任(一)第三八三章 對馬海戰(九)第十章 接管濟南(三)第三四零章 李鴻章來訪(十七)第二四二章 第一家族(一)第一六二章 對日談判(七)第十二章 五年規劃(三)第二一一章 奇襲庫倫(五)第九十六章 天津租界(三)第三九五章 談判(三)第五二七章 攻佔哈爾濱(二)第十四章 接管濟南(七)第三十七章 談判(上)第四一八章 北京攻略(十四)第二四六章 天誅(三)第六十三章 大沽口會議(四)第二七九章 中立(三)第一八八章 德國海軍戰略(六)第四七零章 戰前(二)第四章 制度(三)第八十五章 安置營(上)第二五五章 工作組(三)第二零六章 戰爭規則(一)第一零八章 造艦(三)第一四七章 徳國之行(四)第五八七章 隔空交手(三)第九十三章 青州之亂(六)第二十四章 錦州告急(三)第二零三章 從軍第五百章 各方態度(三)第二四八章 天誅(五)第一八二章 護僑行動(四)第六六七章 臺灣海峽之戰(八)第四六三章 圍殲日軍(七)第二一五章 外交之爭(上)第七二零章 上海談判(七)第六三三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六)第三二五章 海參崴(八)第三二零章 海參崴(三)第五一七章 穆棱河之戰(十三)第五三二章 新機構第八十八章 天津戰役(一)第二二五章 青島戰役(九)第一七三章 德國之行(五)第四九一章 激烈博弈(五)第三零一章 偵察敵情第二百 中標者(下)第六六六章 臺灣海峽之戰(七)第二二二章 青島戰役(六)第一九五章 訪問英法(六)第二零一章 英國干涉(三)第五二二章 反圍剿(二)第八十三章 災民(三)第三六八章 軍隊整編(上)第三七一章 德國的收穫(上)第四八二章 登陸作戰(四)第一二五章 天津會議第二三七章 遇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