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五七章 遠東遠征軍(四)

菲利普斯和博尚都是本國的高級軍官,儘管對政客頗爲厭惡,但並不是不懂政治,也知道政府現在確實承受着較大的壓力,而且政府畢競同意了修改作戰計劃,那麼作爲回報,遠征軍也有必要滿足政府的要求。當然在兩人看來,遠征軍到了遠東之後,打一場勝仗並不是很難的事,畢竟遠征軍艦隊的優勢擺在那裡,唯一擔心的就是人民軍的艦隊避戰,不和遠征軍正面交鋒,而是採用突襲戰術。

當然,這樣遠征軍也可以按修改後的作戰計劃進行,法俄荷三國艦隊及登陸部隊進駐臺灣高雄港,而英國艦隊先到日本,幫助日本擊敗入侵的人民軍,那麼也算是一場勝利。

不過兩國政府都要求遠征軍儘快趕到遠東參戰,就讓兩位指揮官有些爲難,因爲在新加坡的修整是戰前相當重要的一步,如果人員、艦船不能得充份的修整,對將來的戰鬥會有很大的影響,但國內的態度也不能不重視,否則對兩人將來的仕途同樣也會有很大的影響。

但現在遠征軍畢竟是在海外,於是兩人協商之後,到是想出了一個塘塞的辦法,原計劃遠征軍是在新加坡修整1個月的時間,但就在第20天的時候,法國艦隊和英國戰列艦一隊及一部份其他軍艦一起先離開新加坡,北上駛向遠東海域;而英國戰列艦二隊和剩餘軍艦則仍然留在新加坡,名議上是等俄荷兩國的艦隊從爪哇趕來江合,然後再追趕第一批離開的艦隊。這在海軍裡是很正常的事,但在這其中就有很大的操作空間,再拖個5、6天不成問題;而先期離開的艦隊則進駐交趾金蘭灣停泊,對國內則是宣稱等後面的艦隊,再拖個5、6天時間,也就差不多了。

這樣一來國內也有交待,因爲確實是有一批艦隊己先期離開了,說明遠征軍確實是響應了國內的要求,只是在海上航行,不確定因素太多,誰都沒有辦法。如果國內要再追究起來,還可以將責任推到俄荷兩國身上。而遠征軍可以在金蘭灣又得到10天左右的休整時間。

而在荷俄艦隊進駐爪哇後,馬上就有活幹,在爪哇總督羅斯布魯的邀請下,荷俄艦隊組成1200餘人的陸戰隊,協助爪哇殖民政府征討當地土著部落。

原來在撤僑艦隊離開爪哇的第三天,爪哇的外國人終於按耐不住,對留在爪哇的華僑動手了。其實在撤僑艦隊剛走,就有人想動手,不過那時撤僑艦隊尚未走遠,說不定還會返回,別外錢國玉對羅斯布魯發出的警告也起了相當的效果。

在撤僑艦隊還沒有出發時,羅斯布魯就招集爪哇的大商人協商,將錢國玉的警告也告訴給他們,並建議衆人這一次不要做得太過份了,儘量少造成流血事件,萬一華東政府捲土重來呢?同提議由爪哇殖民政府出面,先將制迨罪名,將華僑抓起來,然後再甴商人們侵佔華僑的財產,這樣可以不用造成流血事件,而且萬一華東政府又回來了,還有緩和的餘地,而且這些抓住的華僑可以作爲人質,和華東政府討價還價。

雖然有一部份人對華東政府的警告並不以爲然,認爲羅斯布魯的擔心實在是太多餘了,但大多數商人還是贊同羅斯布魯的建議,認爲現在還是穩妥一點好。

於是撤僑艦隊一走,羅斯布魯立刻調集軍隊,並宣佈取消華僑工會,廢除爪哇談判的條約,在殖民政府任職工作的華僑一率罷免,並大量的抓捕留在爪哇的華僑,由其是首先派兵包圍了張家,將留在爪哇的張家人員全部抓捕監禁起來。

這一下留在爪哇的華僑也都後悔了,早知道是這個結果就該跟着撤僑艦隊一起走了,但現在後悔也晚了,在殖民地軍隊的威逼之下,華僑也都不敢反抗,只能老老實實束手就擒。

不過爪哇的華僑總計約有10餘萬,撤僑艦隊帶走的大約有6萬人,留在爪哇的還有約4萬人左右,除了一部份商人之外,還有大量的平民,組成村落在城市的外圍或邊緣居住。而殖民地的軍隊數量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將4萬華僑全部抓起來,第一批抓捕的主要是居住在城市的華僑,一來是分便抓捕,二來這些華僑以商人居多,而且財產較多,抓住他們纔好分掠華僑的財產。

只是這樣一鬧,消息馬上就傳了出去,準備對華僑動手的可不僅僅是殖民政府,還有當地的土著,他們對華僑的怨氣出殖民政府更大,因爲原來的爪哇,殖民者是一等人,土著是二等人,華僑只能算三等人,但在華東政府爪哇護僑之後,華僑的地位大幅提高,在殖民政府裡都佔有一席之地,而且有了華東政府撐腰,華僑對土著的挑恤也不再逆來順受,而是強硬回擊;就算事情鬧大了,殖民政府也不敢偏袒土著,反而壓制土著,這樣的變化當然讓土著不能接受,因此也是各種羨慕嫉妒恨的不平衡心態在土著的心裡滋生。

現在終於等到了報復華僑的機會,土著們當然不會錯過,各土著部落也都擦拳磨掌,準備出一口惡氣。儘管殖民政府警告過土著部落,但沒幾個部落把這種警告當一回事。

羅斯布魯也知道這些土著們是什麼秉性,他們懶惰、散漫、愚味、欺軟怕硬不說,而且沒有遠見,自己的警告也未必會有多大作用,因此在抓捕城市的華僑同時,也向較大的華僑村落派遣了軍隊駐守,阻止土著對華僑村落的攻擊。雖然軍隊並不多,每個村落也就2、30人,但畢竟是殖民政府的軍隊,土著也會顧忌三分。

果然這樣一佈置確實收到了相當的效果,有的土著部落見華僑村落有殖民政府的軍隊駐守,到也不敢輕舉妄動,不過土著都沒有什麼大見識,而且難免會有幾個頭腦不太清楚的,其中有一個部落首領就是頭腦簡單,對華僑充滿嫉恨,對殖民者也沒有什麼好感,本想打劫幾個華僑村落出一出氣,遇到了殖民政府軍隊的阻止,頓時大怒,而見到殖民政府軍隊並不多,只有2、30人,比自己帶來的人要少得多,於是一時頭腦發熱,下令自已的部落軍隊進。

殖民政府軍也沒有想到這個部落竟然真對自己動手,一下子被土著打了幾個,而這個部落來了3、400人,還有4、50杆原始土槍,另外還有7、80柄弩弓,殖民政府軍見勢不妙,趕忙逃跑,將村子丟給了土著。

隨後土著向村子發動進攻,雖然村民竭力抵抗,但仍然敵不過土著,其實村民在人數上到不比土著少,但無奈沒有多少武器,大多數人只能用鋤頭、鐮刀、鐵鍬之類的農具,自然不是土著的對手。結果土著攻破村莊,大肆殺戳搶掠了一番。

而有一個土著部落開了頭,立刻就又有幾個部落跟進,連續洗劫了好幾個華僑的村落,被殺的華僑己經超過了千人,還有30餘名殖民政府軍士兵在衝突中喪生。而且還不斷的有部落加入進來,開始形成全部的大亂。

羅斯布魯得知以後,也不禁大吃了一驚,沒想到自己千小心萬謹慎,竟然會在這裡出了漏洞,這一下死了上千華僑,除非是華東政府徹府被遠征軍擊敗,否則當華東政府重回爪哇的時候,自己怎麼向華東政府交待呢?這些該死的土著,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啊。而且殖民政府己經派出了軍隊在華僑的的村落駐守,就是防着土著鬧事,那知土著的膽子也太大了,竟敢向殖民政府的軍隊動手,這是一點也不把殖民政府把在眼裡啊。但問題是現在殖民政府的直屬軍隊並不多,只有不到2500人,其中的2000人還是從土著中招募的,要控制爪哇的局勢,又談何容易。

眼看着爪哇的局勢就要失控了,就在這時荷蘭、俄國的艦隊到達了爪哇,羅斯布魯趕忙向自己國家的艦隊求救,荷蘭艦隊自然不會不管,而且艦上的士兵在海上漂了4個多月,單純從體力上說並不累,主要是心情壓仰,正好也利用這個機會發泄發泄,俄國艦隊也是如此,於是兩國艦隊才聯合組織了一支陸戰軍隊,幫助爪哇殖民政府,打擊土著。

雖然聯軍是由海軍的士兵組成,但畢竟都是正式士兵,訓練有素,而且武器也好,土著自然不是對手,因此被聯軍打得落花流水,而羅斯布魯也藉助聯軍的力量,終於將爪哇的局勢穩定了下來。而整個動亂時間並不長,通共只有7、8天,但華僑己死了1500餘人,另外有3000餘人受傷,房屋被毀達500餘間,被搶奪的財產物資不計其數。

其實和爪哇歷次的反華事件相比,這次傷死的人數並不算多,還比不上一次小規模的反華事件,在7、8天時間裡造成這樣的損失,也是很罕見的,說明土著對華僑積累了相當大的怨氣,如果不是艦隊極時趕到,提供助力,後果還真難以預料。

第一六五章 年終(下)第四一四章 旅順攻略(十一)第二四三章 第一家族(二)第四八二章 登陸作戰(四)第三二七章 李鴻章來訪(四)第五百章 輿論再變(三)第五零五章 清廷招撫(二)第一五四章 新農村建設(五)第一五三章 徳國之行(十)第二零八章 戰爭規則(三)第二百章 蒙古攻略(三)第一七二章 投資考察(三)第五七七章 進攻瀋陽(一)第五四零章 聯合軍演(五)第三三一章 海歸(二)第九十五章 陸軍改制(上)第十二章 軍艦出擊第六十八章 工業(五)第二五五章 工作組(三)第九章 村民第五三九章 美國調停(上)第一八六章 護僑行動(八)第四三九章 遼陽之戰(一)第二六九章 根據地(十一)第四六七章 迎擊俄軍(四)第四五零章 外交斡旋(七)第二一八章 青島戰役(三)第四十一章 勝利第六零四章 西安之行(四)第七三二章 決策(六)第七十二章 義和團第一四五章 北倉之戰(四)第四七七章 外交爭鬥(六)第六零七章 西安之行(七)第五二六章 談判(四)第一六二章 農業部的運作(三)第五一四章 穆棱河之戰(十)第五五四章 土地改革(九)第二二九章 各方反應(三)第三零九章 備戰(三)第二五零章 創業(三)第一二九章 德國艦隊第三九九章 談判(七)第三四二章 軍事計劃(上)第二三九章 作戰計劃(七)第二六五章 進城(一)第四八六章 登陸作戰(七)第五九六章 濟南衆態(五)第五九九章 濟南衆態(八)第四六六章 迎擊俄軍(三)第三一三章 軍隊擴編計劃(一)第一三零章 德國艦隊(二)第八十九章 安置營(五)第五八六章 隔空交手(二)第七三二章 決策(六)第五十九章 遠東戰爭結束(中)穿越艦隊簡介一054A型護衛艦第二一四章 青島攻略(三)第三六八章 餘波未平(五)第四五五章 山海關(一)第三九二章 新聞發佈會(六)第二二四章 青島戰役(八)第二四二章 王家寨(四)第一零九章 流言蜚語(下)第二四零章 教育(上)第五七七章 袁世凱來訪(一)第五五一章 土地改革(六)第二四四章 王家寨(六)第一九四章 巴達維亞(二)第六九三章 再度出擊(四)第一五六章 訪徳使團(下)第七二一章 歸國(一)第三十五章 換裝(中)第六十一章 德國使團(一)第六四七章 日本本土作戰(七)第五三六章 聯合軍演(一)第二一九章 談判(一)第四八九章 激烈博弈(三)第六八六章 結束戰爭(七)第四百章 全面開戰(九)第九章 接管濟南(二)第二四零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三)第一七零章 南下上海第六八三章 結束戰爭(四)第四十九章 投降第四四二章 遼陽之戰(四)第四九六章 發展大計(上)第五八三章 青島密約(三)第五六五章 陰謀(三)第四十章 造艦計劃(四)第三五二章 上海警戒(五)第一九九章 英國干涉(一)第二二六章 清廷求和(九)第六章 設伏計劃第七二一章 歸國(一)第二零五章 從軍(三)第八十九章 青州之亂(二)第六九六章 求和(三)第一三四章 外調(八)第一九九 中標者
第一六五章 年終(下)第四一四章 旅順攻略(十一)第二四三章 第一家族(二)第四八二章 登陸作戰(四)第三二七章 李鴻章來訪(四)第五百章 輿論再變(三)第五零五章 清廷招撫(二)第一五四章 新農村建設(五)第一五三章 徳國之行(十)第二零八章 戰爭規則(三)第二百章 蒙古攻略(三)第一七二章 投資考察(三)第五七七章 進攻瀋陽(一)第五四零章 聯合軍演(五)第三三一章 海歸(二)第九十五章 陸軍改制(上)第十二章 軍艦出擊第六十八章 工業(五)第二五五章 工作組(三)第九章 村民第五三九章 美國調停(上)第一八六章 護僑行動(八)第四三九章 遼陽之戰(一)第二六九章 根據地(十一)第四六七章 迎擊俄軍(四)第四五零章 外交斡旋(七)第二一八章 青島戰役(三)第四十一章 勝利第六零四章 西安之行(四)第七三二章 決策(六)第七十二章 義和團第一四五章 北倉之戰(四)第四七七章 外交爭鬥(六)第六零七章 西安之行(七)第五二六章 談判(四)第一六二章 農業部的運作(三)第五一四章 穆棱河之戰(十)第五五四章 土地改革(九)第二二九章 各方反應(三)第三零九章 備戰(三)第二五零章 創業(三)第一二九章 德國艦隊第三九九章 談判(七)第三四二章 軍事計劃(上)第二三九章 作戰計劃(七)第二六五章 進城(一)第四八六章 登陸作戰(七)第五九六章 濟南衆態(五)第五九九章 濟南衆態(八)第四六六章 迎擊俄軍(三)第三一三章 軍隊擴編計劃(一)第一三零章 德國艦隊(二)第八十九章 安置營(五)第五八六章 隔空交手(二)第七三二章 決策(六)第五十九章 遠東戰爭結束(中)穿越艦隊簡介一054A型護衛艦第二一四章 青島攻略(三)第三六八章 餘波未平(五)第四五五章 山海關(一)第三九二章 新聞發佈會(六)第二二四章 青島戰役(八)第二四二章 王家寨(四)第一零九章 流言蜚語(下)第二四零章 教育(上)第五七七章 袁世凱來訪(一)第五五一章 土地改革(六)第二四四章 王家寨(六)第一九四章 巴達維亞(二)第六九三章 再度出擊(四)第一五六章 訪徳使團(下)第七二一章 歸國(一)第三十五章 換裝(中)第六十一章 德國使團(一)第六四七章 日本本土作戰(七)第五三六章 聯合軍演(一)第二一九章 談判(一)第四八九章 激烈博弈(三)第六八六章 結束戰爭(七)第四百章 全面開戰(九)第九章 接管濟南(二)第二四零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三)第一七零章 南下上海第六八三章 結束戰爭(四)第四十九章 投降第四四二章 遼陽之戰(四)第四九六章 發展大計(上)第五八三章 青島密約(三)第五六五章 陰謀(三)第四十章 造艦計劃(四)第三五二章 上海警戒(五)第一九九章 英國干涉(一)第二二六章 清廷求和(九)第六章 設伏計劃第七二一章 歸國(一)第二零五章 從軍(三)第八十九章 青州之亂(二)第六九六章 求和(三)第一三四章 外調(八)第一九九 中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