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六章 穆棱河之戰(十二)

戰刀交擊,騎士發出怒吼,戰馬嘶鳴,還夾雜着槍聲,雙方的騎兵終於正式短兵相接,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

對俄國騎兵來說,這纔是一場真正的騎兵戰鬥,老實說剛纔俄國騎兵和猛士車的戰鬥打得相當的憋屈,畢竟這種鋼鐵怪獸確實不是人力能夠抗衡的,而現在可以在人民軍騎兵的身上把場子找回來。

不過交手之後俄國騎兵才發現人民軍的騎兵並非是不堪一擊,無論是騎術還馬上的格鬥能力,都絲毫不在俄軍之下,甚致是小組之間的配合還在俄軍之上,因此一時間到是和俄軍打了一個勢均力敵,旗鼓相當。

其實人民軍的騎兵是受過十分嚴格的訓練,基本是相當紮實,只是缺少實戰的礪練,而俄國騎軍先被猛士車打了一陣,不僅傷亡重大,士氣受挫,而且陣型隊列也被打亂,人民軍騎軍卻是士氣高漲,儘管經驗不及俄軍,但隊列整齊,因此初接戰時到也並不弱於俄國騎軍,並且在接戰一段時間之後,人民軍騎軍不僅漸漸的穩住了陣腳,還佔到了一些上風。

這時人民軍的9輛猛士車己經完全洞穿了俄軍騎兵的陣列,並調轉過頭來,再次向俄軍騎兵衝去,和騎兵一起對俄軍形成的夾擊之勢。不過雖然雙方的騎軍這時還沒有形成混戰的局面,但畢競是短兵相接,因此猛士車也沒有再使用車頂機槍射擊,而是用車前機槍或是95步槍透過射擊孔射擊,這樣可以確保射擊的精準,而且車速也放緩到了時速30公里左右。這時也有一部份俄國騎兵也轉過馬頭來,迎戰猛士車。

不過就是這樣,猛士車也不是俄國騎兵能夠抗衡的,因此猛士車的所到之處,俄國騎兵不是被撞開,就是被人民軍的機槍、步槍射擊斃命。而在另一端,人民軍的騎兵也在奮力撕殺,在人民軍的前後夾擊之下,俄國騎兵終於抵擋不住,潰敗了下去。

而人民軍又追殺了一陣,由其是9輛猛士車,幾乎是追在俄國騎軍的後方射擊,殺得俄軍一路屍橫遍地,一直追到距離北林只有5、6公里的地方纔停住,調轉車頭返回。

這一仗俄國的第1騎兵旅傷亡相當慘重,共計陣亡失蹤2756人,1864人受傷,減員超過了4000人,可以說這個騎兵旅基被打殘了,剩下的人員僅僅只夠編成2個營;而人民軍陣亡482人,受傷683人,另外俘虜俄國騎兵237人,還繳獲了戰馬315匹,而最大的收穫還是證實了猛士車對騎軍有相當巨大的優勢,另外人民軍的騎軍也得到了必要的煅煉,積累了實戰經驗。

擊敗了俄軍騎軍之後,人民軍也沒有在穆棱河西岸久做停留,畢竟這裡還算是俄軍的控制區域,因此人民軍清理完戰場之後,只留下少量騎軍巡視,而大部份騎軍和猛士車隊都撤過了穆棱河,退回到火車站駐守。

雖然這場戰鬥就整個戰局來說,只能算是一場中等規模的戰鬥,畢竟雙方加起來參戰的兵力也不超過萬人,但對戰局造成的影響卻遠遠超出這場戰鬥的本身。因爲這是俄軍意識到駐守穆棱河站的人民軍並非是一味的防守,同樣也會主動進攻,並且人民軍里居然還有一支戰鬥力相當強勁的騎軍部隊,當然這是俄軍把猛士車隊也算在騎軍裡面了。騎軍的速度快,機動力強,由其善於突襲作戰,而且穆棱河站位於整個戰場的中心位置,從理論上說,騎軍從穆棱河站出擊,在一天內可以攻擊任何一個戰場的俄軍,因此可以給各部俄軍都造成威脅,也迫使各部俄軍都必須分出一部份精力和兵力來防範人民軍的騎軍突襲,這自然就牽扯了俄軍的戰鬥力。

另外按照俄軍的計劃,是從西、北兩線夾擊穆棱河火車站,負責進攻穆棱河站是俄軍第35師,由只剩1個團的第1旅與西線的俄軍騎兵第1旅、鐵道守備軍匯合,進攻穆棱河站的西面。但第1騎軍旅遭到慘敗之後,西線的俄軍自然更是不敢輕易出擊,萬一人民軍的騎軍在途中設伏,或是包抄了俄軍的後路怎麼辦?因此軍隊暫時駐守在北林站不動,而是派出大量偵察兵,探知人民軍騎軍的動向。而就在這個時候北線的第35師第2旅,向穆棱河站發動了進攻。

由於俄軍只是從北線進攻,因此人民軍在穆棱河站北線佈置了一個團的兵力守衛,而且這時人民軍己經構建好了以戰壕、拒木、鐵絲網爲主的防禦陣地。並且以機槍、迫擊炮爲主,構成了密集的火力網,阻擋俄軍的進攻。而裝甲列車上的火炮也一起開火,給陣地提供火力支援,當然兩門280毫米主炮還沒有動用。

第35師的師長託布爾金斯基少將和第2旅旅長格拉斯哥少將都知道對穆棱河站進攻的重要,這是關係到這一次戰役勝敗的關建,因此也給進攻的俄軍下達了嚴厲的命令,於是俄軍一開始發動的攻勢也相當兇猛,並且出動了150餘門火炮,對人民軍的陣地進行炮擊,而俄兵在火炮的掩護下,向人民軍的陣地發動進攻。

不過人民軍的戰壕是按防炮擊的形式設計,不僅深達近4米,而且還在戰壕的側壁挖出了防炮洞,雖然不能達到百分之百的防禦炮擊,但也可以將炮擊的殺傷力降到最低,而俄軍的火炮多數是57、75、88毫米的中小口徑火炮,超過100毫米的火炮只有十幾門,而125、155這樣大口徑的火炮則是一門都沒有,因此俄軍炮擊的威力也確實有限,給人民軍造成的殺傷並不多,僅僅只是炸燬了一些拒木、鐵絲網。

相比之下,人民軍的火炮雖然不多,還不到30門,但100毫米以上的火炮卻佔了大半,由其是125、155這樣大口徑的火炮各有4門,並且都是大徑倍,射程也長,儘管2門280毫米巨炮還並未參戰,但實際造成的殺傷威力要比俄軍火炮強得多,而且在無人機的指引下,很快就確定了俄軍的火炮陣地,進行轟擊,結果人民軍連續打掉了俄軍2個火炮陣地之後,俄軍的其他火炮也都紛紛轉移陣地。

但這時俄軍的進攻部隊己經突進到了人民軍的陣地前,因此有沒有火炮的支援到不是很重要的問題了,反到是雙方士兵的戰鬥力更爲重要。

人民軍的陣地上立刻火力全開,各種機槍、步槍都紛紛開火射擊,而且迫擊炮、擲彈筒等武器也都開動,向俄軍展開了猛烈的打擊。而在人民軍的密集火力面前,俄軍的士兵就被收割莊稼一樣,成排成片的倒地不起,被硬生生的擋在陣地前不到100米的位置,再也無法向前突進一步,雖然也有一些俄兵在陣地前找到掩體,也藏好身體,架好步槍和人民軍進行對射,不過火力顯然比人民軍相差太遠,不僅很快就被人民軍壓制住,而且成爲人民軍的精準打擊目標。

經過了兩天的激戰,俄軍幾乎沒有取得什麼進展,反到是傷亡了1000餘人,人民軍的陣地對俄軍來說就彷彿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

這時託布爾金斯基少將才想起來,不是說西、北兩線同時攻擊穆棱河火車站嗎?自己這邊都打了兩天了,怎麼西線那邊還沒有動靜,於是託布爾金斯基少將下令第1旅旅長格林斯基少將,命令他立刻從西線向穆棱河火車站發動進攻。

第1旅本來就是35師的部隊,因此格林斯基對託布爾金斯基少將的命令也不敢違抗,而且兩天過去了,經過偵察兵的確認,可以基本確定人民軍的騎軍大部都己撤回穆棱河東岸,於是格林斯基才帶領第1旅,連同鐵路守備隊一起,從北林站出擊,向穆棱河站發動了進攻。而留下騎兵第1旅守衛北林站,便也是讓騎兵旅繼續修整,畢竟攻堅戰中,騎兵的作用並不是很大,而且騎兵旅也確實是傷亡太大了,需要時間來修整。

於是在第3天,俄軍終於實現了對穆棱河站進行二面夾擊的局面,而守衛穆棱河站的人民軍承受的壓力也陡然加大了許多。不過就在這時,南線的人民軍也終於向俄軍的陣地發動了進攻。

雖然南線的戰鬥要比穆棱河站的戰爭要晚兩天,但這兩天的時間對南線的人民軍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就在這兩天的時間裡,人民軍拉來了200餘門火炮,其中100毫米以上的火炮佔了一半,另外還有兩輛200毫米口徑的自行火炮,完成了全部的火力準備。

戰鬥一開始,人民軍就從東北、東南兩個方向對俄軍的陣地展開了覆蓋性的密集炮擊,而且在穆棱河站裡的裝甲列車上,兩門280毫米的巨炮這時也終於開始發威,猛烈的轟擊着俄軍的陣地,200餘門火炮將炮彈盡情的傾泄到了俄軍的陣地上。而俄軍東面,北面的陣地幾乎完全被炮擊的爆炸所覆蓋,硝煙瀰漫,砂石飛濺,塵土高揚,蔽天遮日,其中還隱約夾雜着不少被爆炸氣浪衝得飛起的俄兵,既使是在俄軍陣地的西面,儘管沒有遭到炮擊,但也能感覺到地面的顫抖。

第五三七章 聯合軍演(二)第五六七章 預備會議(二)第一四五章 徳國之行(二)第六八零章 結束戰爭(一)第四十五章 錦州之戰(三)第四一七章 北京攻略(十三)第五二六章 談判(四)第五一九章 突擊行動(下)第二七八章 五人會議(二)第二七一章 根據地(十三)第一一五章 秋收行動(四)第九十一章 青州之亂(四)第六零六章 西安之行(六)第一八零章 護僑行動(二)第三七零章 餘波未平(七)第五六七章 陰謀(五)第四七九章 統一商界(一)第二十九章 市長上任(一)第五四四章 鎮南浦登陸(四)第六六三章 臺灣海峽之戰(四)第六十章 遠東戰爭結束(下)第六五三章 撤僑(五)第三十七章 談判(上)第五十三章 艦隊匯合第八十七章 造艦競標(四)第四十一章 敘舊(下)第五六三章 美國(六)第五二零章 叛逃事件(上)第五七八章 袁世凱來訪(二)第一百章 巡視(五)第一七四章 南下上海(四)第一七六章 南洋鉅富(三)第一零七章 流言蜚語(上)第四六零章 武昌之行(一)第四三五章 進京(二)第五六七章 預備會議(二)第三七八章 對馬海戰(五)第四十七章 登陸作戰(上)第一九八 超強硬對強硬第七二六章 臺灣來客(下)第三十八章 造艦計劃(二)第二零九章 戰爭規則(四)第一二一章 秋收行動(十)第五六五章 美國(八)第一七三章 南下上海(三)第五一六章 穆棱河之戰(十二)第四八一章 登陸作戰(三)第八十八章 安置營(四)第三八零章 足球比賽(一)第四五一章 遼陽之戰(十三)第二九四章 開荒(二)第三七四章 上海(二)第二二一章 談判(三)第二九一章 漁人行動(三)第三零九章 備戰(三)第五二三章 反圍剿(三)第五七三章 談判(一)第五十八章 上海新區(十一)第二二一章 青島戰役(五)第五五六章 接受談判(八)第三章 收關行動(三)第六零四章 東北戰事再起(二)第四六五章 武昌之行(六)第一零五章 考查(二)第五三八章 袁世凱復出(下)第二十一章 接管濟南(十四)第五四七章 土地改革(二)第五七七章 袁世凱來訪(一)第一三一章 外調(五)第七零一章 求和(八)第一五三章 上任(七)第四十八章 上海新區(一)第一百章 新根據地(三)第四十九章 投降第三章 收關行動(三)第六零五章 西安之行(五)第五八七章 隔空交手(三)第四九二章 襲取海參崴(一)第四二五章 進攻北京(四)第二十九章 出兵(二)第三七七章 上海(五)第三九六章 談判(四)第一六九章 新艦下水(五)第六一六章 滿洲里戰役(九)第四六四章 迎擊俄軍(一)第五六八章 進駐縣城(一)第三零五章 南線,北線(三)第三十九章 火力第五十一章 佔領大沽口(二)第三零六章 南線,北線(四)第五四一章 鎮南浦登陸(一)第一三二章 渤海海戰第六八四章 結束戰爭(五)第二四九章 天誅(六)第二五七章 公審大會(二)第五十八章 遠東戰爭結束(上)第三五一章 上海警戒(四)第七一零章 日本的選擇(四)第八十章 戰前(上)第二七八章 五人會議(二)
第五三七章 聯合軍演(二)第五六七章 預備會議(二)第一四五章 徳國之行(二)第六八零章 結束戰爭(一)第四十五章 錦州之戰(三)第四一七章 北京攻略(十三)第五二六章 談判(四)第五一九章 突擊行動(下)第二七八章 五人會議(二)第二七一章 根據地(十三)第一一五章 秋收行動(四)第九十一章 青州之亂(四)第六零六章 西安之行(六)第一八零章 護僑行動(二)第三七零章 餘波未平(七)第五六七章 陰謀(五)第四七九章 統一商界(一)第二十九章 市長上任(一)第五四四章 鎮南浦登陸(四)第六六三章 臺灣海峽之戰(四)第六十章 遠東戰爭結束(下)第六五三章 撤僑(五)第三十七章 談判(上)第五十三章 艦隊匯合第八十七章 造艦競標(四)第四十一章 敘舊(下)第五六三章 美國(六)第五二零章 叛逃事件(上)第五七八章 袁世凱來訪(二)第一百章 巡視(五)第一七四章 南下上海(四)第一七六章 南洋鉅富(三)第一零七章 流言蜚語(上)第四六零章 武昌之行(一)第四三五章 進京(二)第五六七章 預備會議(二)第三七八章 對馬海戰(五)第四十七章 登陸作戰(上)第一九八 超強硬對強硬第七二六章 臺灣來客(下)第三十八章 造艦計劃(二)第二零九章 戰爭規則(四)第一二一章 秋收行動(十)第五六五章 美國(八)第一七三章 南下上海(三)第五一六章 穆棱河之戰(十二)第四八一章 登陸作戰(三)第八十八章 安置營(四)第三八零章 足球比賽(一)第四五一章 遼陽之戰(十三)第二九四章 開荒(二)第三七四章 上海(二)第二二一章 談判(三)第二九一章 漁人行動(三)第三零九章 備戰(三)第五二三章 反圍剿(三)第五七三章 談判(一)第五十八章 上海新區(十一)第二二一章 青島戰役(五)第五五六章 接受談判(八)第三章 收關行動(三)第六零四章 東北戰事再起(二)第四六五章 武昌之行(六)第一零五章 考查(二)第五三八章 袁世凱復出(下)第二十一章 接管濟南(十四)第五四七章 土地改革(二)第五七七章 袁世凱來訪(一)第一三一章 外調(五)第七零一章 求和(八)第一五三章 上任(七)第四十八章 上海新區(一)第一百章 新根據地(三)第四十九章 投降第三章 收關行動(三)第六零五章 西安之行(五)第五八七章 隔空交手(三)第四九二章 襲取海參崴(一)第四二五章 進攻北京(四)第二十九章 出兵(二)第三七七章 上海(五)第三九六章 談判(四)第一六九章 新艦下水(五)第六一六章 滿洲里戰役(九)第四六四章 迎擊俄軍(一)第五六八章 進駐縣城(一)第三零五章 南線,北線(三)第三十九章 火力第五十一章 佔領大沽口(二)第三零六章 南線,北線(四)第五四一章 鎮南浦登陸(一)第一三二章 渤海海戰第六八四章 結束戰爭(五)第二四九章 天誅(六)第二五七章 公審大會(二)第五十八章 遠東戰爭結束(上)第三五一章 上海警戒(四)第七一零章 日本的選擇(四)第八十章 戰前(上)第二七八章 五人會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