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八章 進駐縣城(一)

高密縣,縣衙大堂。

知縣鄭代遠仍然在正中座,差役師爺在兩班伺候着,而在堂下兩側,各坐着一排身體富態,衣作華貴的人,全部都是居住在高密縣城裡的士紳,當然這些人都是被萬俞福煽動來的。

昨天晚上,萬俞福在家裡招集高密縣城裡的主要士紳,向他們陳述利害,當然是連哄帶騙,將穿越者的土改行爲無限誇大,說成穿越者是要殺光所有地主,抄家滅門、搶光所有地主的田地家產等等,就差說共產共妻了。

不過穿越者在膠州縣進行的土地改革確實引了不少士紳的恐慌情緒,雖然這些士紳都是住在高密縣城裡,而且各有經營,大體可以算是小工商業者,但幾乎每個人在鄉村中都有田產莊園,擁有大量的田地。其實這種現像在中國古代社會十分常見,因爲由於中國曆代都是推行的抑商政策,土地纔是最主要的生產資料,因此古代的商人賺了錢之後,往往不是用來擴大生產經營,而是在農村購田置地,成爲地主,至少是工商業賺營地主。

他們對穿越者的土地政策自然是十分痛恨,再加上萬俞福又添油加醋,誇大其辭,因此這些士紳的恐慌心裡也極劇擴大,於是在今天一早,都跟着萬俞福一起來到縣衙,向知縣鄭代遠施壓,要求鄭代遠立刻下令全城動員,抵禦海外華人的進攻。

而面對縣城主要士紳的施壓,鄭代遠的心裡雖然十分不滿,但也不敢輕易的敷衍過去。道:“各位父老,你們說的事情全是臆想上辭,並無實俱,海外華人雖然在鄉村有些失當行爲,但卻並無犯城侵鎮之舉,尚屬尊規守據。海外華人若是真欲攻城奪地,那也應是先取膠州,而現在膠州尚未見有失,你等之言論,恐怕是言過其實了吧。”

萬俞福道:“堂尊,此一時彼一時啊,那時海處華人初登山東之境,立足未穩,民心不附,自然不敢有肆意妄爲之舉,而現在海外華人己在山東立足半年有餘,自覺得羽翼己豐,行事也就無所顧忌了,這段時間海外華人的行事何其霸道,奪人田財,殺人全家,私設公堂,自立刑罰,以小恩惠哄騙無知小民,實爲圖謀不軌之舉,現在高密縣己是危在旦夕,堂尊如果還不早做決斷,等海外華人的大軍到時,悔之晚矣,這一城的生靈,滿城的鄉紳百姓,恐怕都會遭受了海外華人的毒手了,堂尊爲一縣的父母,豈能置之不理,何況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縣城若破,堂尊一門老小跡難倖免,因此還請堂尊三思啊。”

等萬俞福說完以後,其他的鄉紳也都紛紛開口,表示支持萬俞福的建議,有人甚致提出,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不訪先動員全城百姓,堅守幾日,如果海外華人並不來進攻高密縣,再解除守城狀態也不遲。

鄭代遠狠狠的瞪了萬俞福一眼,心裡十分清楚,這些人都是被他忽悠來的。鄭代遠是一縣之長,自然也有自己的耳目,昨天晚上他己經聽到過一些風聲,似乎是萬俞福搞的聯盟惹惱了海外華人,雙方打了一仗,結果萬俞福組織的地主聯盟被海外華人打得大敗,估計是在城外呆不下去了,才跑到縣城裡來,因此才勸說自己動員全城百姓守城,抵禦海外華人,其實不過是想拉上一城的百姓保護自己。而且鄭代遠己經打定了主意,高密縣根本不可能抵擋得住海外華人,如果海外華人真的來進攻高密縣,自己只能釆用“”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這六不之策,或許還能保全自己。而萬俞福,鄭代遠則早己打定了主意,把他交給海外華人處置。

但現在萬俞福居然說服了高密縣城裡的2o餘名士紳聯合向自己施壓,也讓鄭代遠頗有些爲難,這些人可都是本地的地方勢力,有些人在州府裡,甚致是在省裡都有些人脈關係,如果把他們都得罪了,就算海外華人不來進攻高密縣,自己這個縣大老爺恐怕也做不長了。

就在這時,“咣”的一聲,縣衙的大門被人撞開,只見一名兵丁幾乎是連滾帶爬的跑進了縣衙,也顧不得滿堂的人員,大聲道:“大老爺,大老爺,海外華人的軍隊來了,來了。”

鄭代遠聽了,也不禁大吃了一驚,而其他的鄉紳也都大驚失色,萬俞福更是嚇得面色慘白,他萬沒想到海外華人竟然會來得這麼快,心裡也後悔不迭,早知如此,就該馬上逃出高密縣去,遠走高飛,好歹還能保住性命,而現在卻被困在高密城裡。

不過鄭代遠畢竟是一縣之主,比別人還是要沉得住氣一些,而且他也估計到海外華人會來進攻高密縣,只是並沒有想到會來得這麼快,因此立刻道:“不要忙,慢慢說,海外華人的軍隊到了那裡。”

那兵丁喘了幾口氣,才道:“大老爺,海外華人的軍隊就在城前,他們說要進城來抓萬...萬書辦?”

萬俞福聽了,身體一顫,不由自主的起抖來,看着鄭代遠,顫聲道:“堂......堂尊,千萬不能放海外華人進城來......”

話聲未落,只聽衙門外傳來“轟”的一聲巨響,似乎像放爆竹一樣,然後還聽到“砰砰”幾聲似零星鞭炮的聲音,衙門裡的所有人都忍不住心跳加,難道說海外華人己經開始架炮攻城了。

正在衆人驚疑不定的時候,又有二個兵丁跑進了縣衙,上氣不接下氣道:“大老爺,大老爺,大事不好了,海外華人用大炮轟開了城門,己經殺進城裡來了。”

這一下鄉紳們頓時亂成了一團,而萬俞福己經癱軟到座椅上,有幾個鄉紳跑到桌案前,道:“堂尊,堂尊,這可怎麼辦啊,您到是那個主意啊。”有人甚致放聲大哭起來。

其實這個時候鄭代遠也有些手足無措,畢竟海外華人已不是兵臨城下,而己突入城中,原來鄭代遠的計劃是海外華人兵臨城下之後,總該派人和自己談談條件,就算進城至少也要保證不搔擾城中的居民,這樣就算是亂來,也有個限度,卻沒有想到海外華人根本就不和自己招呼一聲,說動手就動手。也不知道海外華人又會怎麼對待自己呢?還有自己的家眷,有兩個小妾,還有一個女兒,都是正當青春妙齡,萬一海外華人的軍隊亂來,豈不是遭了嗎?但現在就是叫家眷自盡也來不及了。

就在縣衙裡亂成一團的時候,只聽一陣密集的腳步聲傳來,只見十幾名身裝灰綠色軍服的軍人,手執上好明晃晃刺刀的步槍,闖進了縣衙裡,並且將黑洞洞的槍口對準了大堂上的衆人。紛紛大叫道:“不許動,不許動。”

衆人也嚇得傻了,到是有些差役機靈,趕忙都舉起雙手,表示投降。

過了一會兒,只見其中一名看起來似乎像是個小頭目的軍人上前了兩步,道:“高密縣的知縣在那裡?”

衆人聽了,目光頓時都集中到鄭代遠的身上,而儘管鄭代遠的心“砰砰”直跳,手腿軟,但也知道在這個時候是躲不過去的,因此免強穩定了一下情緒,從桌案後面站了起來,並且盡力讓自己的聲音保持平穩,道:“本官就是高密縣的知縣鄭代遠,不知貴衆怎樣稱呼?”

那軍人看了看鄭代遠,才道:“我們是人民軍,你是高密縣的知縣?那麼這些都是些什麼人?”

鄭代遠左右看了看,才道:“這些都是高密縣的地方父老鄉紳,找本縣有事商議。你們進入縣城,不知意欲何爲。”

衆鄉紳們聽了,也都稍稍的鬆了一口氣,好在是鄭代遠沒有說自己一行人是在商議怎樣對付海外華人,否則後果恐怕是十分嚴重的,而有些人這時也後悔了,不該聽信了萬俞福的鼓動,向知縣施壓對付海外華人,結果現在成了砧上魚肉。

不過那名軍人到也沒有再說什麼,揮了揮手,讓士兵們都走上大堂,看住衆人,道:“我要去報告給我們的團長,他來決定怎麼處置你們,現在你們就老老實實的在這裡呆着,不要亂動,我們可以保證你們的安全。”說着又對其他士兵道:“把他們都看好了,我去報告團長去。”說完之後,轉身離開了縣衙。

攻入高密縣的是三團,團長叫張明德,原來是海軍6戰隊的一名連長,現在人民軍組建的15個團,全部都是由原來的連長或副連長擔任團長。

原來兩個團來到門埠村之後,行動立刻展開,以連爲單位,像參與地主聯盟的地主所在的12個村分頭同時出擊,而張明德帶領着兩個營,來收取高密縣。

軍隊開到高密縣前,守城的士兵立刻就關閉了城門,並向城下喊話,又派人向城裡送信。但人民軍才懶得和他們多廢口舌,在從青島出之前,特意帶來了兩支pf9812o毫米火箭筒,就是爲了攻城準備的,結果只用了一就轟開了城門,而守城的士兵見了,頓時作鳥獸散。於是人民軍十分輕鬆的進入了高密縣城。

第四三三章 進攻北京(十二)第二五零章 鑑定圖紙(下)第三八二章 足球比賽(三)第二零四章 從軍(二)第五三一章 調查報告(下)第一八四章 德國海軍戰略(二)第三三七章 工業成就(三)第四零八章 旅順攻略(五)第七章 移交第三一一章 備戰(五)第二三九章 王家寨第二零一章 英國干涉(三)第一九三章 訪問英法(四)第三五零章 前往青島(三)第六十四章 工業(一)第二三五章 訪日艦隊(六)第八十九章 安置營(五)第四十章 敘舊(上)第二七四章 朝鮮半島危機(上)第二二零章 清廷求和(三)第六十七章 工業(四)第一七五章 德國之行(七)第三七七章 上海(五)第六六二章 臺灣海峽之戰(三)第四零四章 談判破裂(五)第七零三章 求和(十)第二八零章 五人會議(四)第一三九章 上海新區(三)第九十七章 天津租界(四)第一二六章 綠林大會(上)第四十二章 造艦計劃(六)第一九七 日本的算盤第四四二章 進京(九)第二一七章 爪哇之戰(七)第一三二章 渤海海戰第三五九章 大戰之前(六)第六一五章 皇帝與太后(上)第三七九章 上海(七)第四三一章 戰爭再啓(二)第六十九章 德國使團(九)第二七六章 返回天津第一零九章 流言蜚語(下)第四九九章 輿論再變(二)第二八零章 中立(四)第三六七章 軍營釆訪(下)第一零三章 攔截(中)第五八二章 青島密約(二)第一三零章 海軍假期(一)第三四零章 李鴻章之死(一)第五四五章 鎮南浦登陸(五)第一八二章 軍事交流(四)第八十一章 戰前(下)第二二六章 後續影響(一)第三四四章 歐洲危機(上)第五六零章 夜襲(一)第三五四章 徳國特使(二)第四一一章 旅順攻略(八)第一二三章 學校(二)第四三三章 進攻北京(十二)第十八章 海紅旗16第六八四章 結束戰爭(五)第八十章 戰前(上)第二二四章 舞會(上)第二四六章 天誅(三)第二五零章 鑑定圖紙(下)第一七五章 南下上海(五)第二十九章 市長上任(一)第五一七章 穆棱河之戰(十三)第五八八章 農場巡視(三)第二八六章 年終會議(二)第五八三章 青島密約(三)第二三七章 作戰計劃(五)第三一一章 二進膠州(四)第八十九章 天津戰役(二)第四零三章 談判破裂(四)第四二九章 撤軍第一二四章 秋收行動(十三)第一二七章 綠林大會(下)第一七七章 南下上海(七)第一九三 訪問天津(五)第九章 接管濟南(二)第三零六章 南線,北線(四)第四五七章 山海關(三)第四七二章 戰前(四)第二五七章 訪問(上)第一四六章 徳國之行(三)第六二三章 登陸日本(五)第五五五章 土地改革(十)第二五六章 圈套(四)第二八八章 年終會議(四)第五九七章 上海租界(九)第三三二章 李鴻章來訪(九)第八十三章 災民(三)第五九三章 濟南衆態(三)第四六九章 戰前(一)第十五章 接管濟南(八)第五八九章 農場巡視(四)第四八三章 統一商界(五)第一八零章 開平煤礦第二七零章 陰島
第四三三章 進攻北京(十二)第二五零章 鑑定圖紙(下)第三八二章 足球比賽(三)第二零四章 從軍(二)第五三一章 調查報告(下)第一八四章 德國海軍戰略(二)第三三七章 工業成就(三)第四零八章 旅順攻略(五)第七章 移交第三一一章 備戰(五)第二三九章 王家寨第二零一章 英國干涉(三)第一九三章 訪問英法(四)第三五零章 前往青島(三)第六十四章 工業(一)第二三五章 訪日艦隊(六)第八十九章 安置營(五)第四十章 敘舊(上)第二七四章 朝鮮半島危機(上)第二二零章 清廷求和(三)第六十七章 工業(四)第一七五章 德國之行(七)第三七七章 上海(五)第六六二章 臺灣海峽之戰(三)第四零四章 談判破裂(五)第七零三章 求和(十)第二八零章 五人會議(四)第一三九章 上海新區(三)第九十七章 天津租界(四)第一二六章 綠林大會(上)第四十二章 造艦計劃(六)第一九七 日本的算盤第四四二章 進京(九)第二一七章 爪哇之戰(七)第一三二章 渤海海戰第三五九章 大戰之前(六)第六一五章 皇帝與太后(上)第三七九章 上海(七)第四三一章 戰爭再啓(二)第六十九章 德國使團(九)第二七六章 返回天津第一零九章 流言蜚語(下)第四九九章 輿論再變(二)第二八零章 中立(四)第三六七章 軍營釆訪(下)第一零三章 攔截(中)第五八二章 青島密約(二)第一三零章 海軍假期(一)第三四零章 李鴻章之死(一)第五四五章 鎮南浦登陸(五)第一八二章 軍事交流(四)第八十一章 戰前(下)第二二六章 後續影響(一)第三四四章 歐洲危機(上)第五六零章 夜襲(一)第三五四章 徳國特使(二)第四一一章 旅順攻略(八)第一二三章 學校(二)第四三三章 進攻北京(十二)第十八章 海紅旗16第六八四章 結束戰爭(五)第八十章 戰前(上)第二二四章 舞會(上)第二四六章 天誅(三)第二五零章 鑑定圖紙(下)第一七五章 南下上海(五)第二十九章 市長上任(一)第五一七章 穆棱河之戰(十三)第五八八章 農場巡視(三)第二八六章 年終會議(二)第五八三章 青島密約(三)第二三七章 作戰計劃(五)第三一一章 二進膠州(四)第八十九章 天津戰役(二)第四零三章 談判破裂(四)第四二九章 撤軍第一二四章 秋收行動(十三)第一二七章 綠林大會(下)第一七七章 南下上海(七)第一九三 訪問天津(五)第九章 接管濟南(二)第三零六章 南線,北線(四)第四五七章 山海關(三)第四七二章 戰前(四)第二五七章 訪問(上)第一四六章 徳國之行(三)第六二三章 登陸日本(五)第五五五章 土地改革(十)第二五六章 圈套(四)第二八八章 年終會議(四)第五九七章 上海租界(九)第三三二章 李鴻章來訪(九)第八十三章 災民(三)第五九三章 濟南衆態(三)第四六九章 戰前(一)第十五章 接管濟南(八)第五八九章 農場巡視(四)第四八三章 統一商界(五)第一八零章 開平煤礦第二七零章 陰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