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一章 蒙古攻略(四)

bookmark

不過結果卻要比軍委預想得要好,裝甲部隊要招人的消息一公佈,原來的裝甲兵們紛涌報名,超過了裝甲兵時九成,這是軍委根本沒有想到的。

原來在穿越的軍隊當中,裝甲兵是最不得志的一個團體,因爲這個時代沒有裝甲兵種,因此在軍隊中並沒有適合裝甲兵的位置。當然沒有合適的位置,也是可以轉型的,轉到別的兵種,甚致是乾脆退役自主創業,也不失爲一條出路,但穿越的裝甲部隊一直都被華東**當作一張王牌整體的保留下來,而絕大多數的裝甲兵也都不願意離開部隊,畢競只有在部隊裡,纔是他們最擅長的領域。

只是即然是王牌部隊,就不會頻繁的出戰,只有在關建的戰場上,纔會出動裝甲部隊參戰,因此儘管裝甲部隊也立過一些戰功,但出戰的機會卻是並不多的,而出戰的機會少,也就意味着立功晉升的機會少,雖然軍委也考慮到裝甲部隊的晉升,給每個裝甲兵都掛一個參謀的頭銜,讓他們有機會刷成績,但裝甲部隊要做爲一個整體保留下來,裝甲兵們即使是有參謀的頭銜,但也不可能隨作戰部隊出兵,只能夠留在後方的參謀部裡,以便隨時出戰,這樣能刷的功績也不多。

現在裝甲兵有8成的軍銜還只是中校,這己是穿越軍人中最底的軍銜了,一般只有技術兵現在才只到中校,裝甲兵中能晉升到准將更是鳳毛麟角,還是像歐陽隆興這樣轉型的裝甲兵,而在一線作戰的其他穿越軍人,己全部都升到了上校,超過4成己晉升入准將,甚致有少量升到少將或中將,可以說裝甲兵作爲一個整體,在軍隊中的地位是最底的。

不過裝甲兵裡,轉型的人並不多,總共也不超過20人,大多數人還是在堅守,一來是責任所在,裝甲部隊是人民軍的王牌之一,需要有人堅守在這個位置上;二來是裝甲兵們都知道,步兵的裝甲摩機化,是大勢所趨,而且華東**也一直重視裝甲車輛的研發,在遠東戰爭之前,就已經開始了,這也讓絕大部份裝甲兵看到了希望,因此也願意堅守下去,畢竟絕大部份裝甲兵還是都希望能在這個時代也幹自己的老本行。

而現在機會終於來了,華東**研發出了坦克及輔助車輛,並正式組建裝甲摩機化部隊,數年的堅守也終於有了結果,因此裝甲兵們自然都報名參加,那怕是隻做一個普通的車組成員也再所不惜,畢竟誰都知道裝甲摩機化部隊一但成立,前景是美好無限的。

這樣的結果自然是讓軍委高興,不過這也帶來了一個小麻煩,就是報名的裝甲兵人數超過了原定的名額,雖然可以將一部份車組改成3+1的組成模式,由三名穿越的裝甲兵帶1名本土士兵,但這樣一改,就擠佔了本土士兵的名額,減少了培養人員,畢竟穿越裝甲兵將來都將走上指揮官的位置,而基層士兵還是靠本土士兵,因此軍委最終決定,將輔助車組的成員由2+2模式改爲2+3模式,增加一名車組成員,由2名穿越的裝甲兵帶3名本土士兵,這樣仍然有足夠的培養人員。

人員問題解決之後,接下來就是訓練了,華東**有豐富的裝甲摩機化部隊作戰經驗,但所有的這些經驗要麼是理論上的,要麼是後世那種高信息化、高智能化背景下的裝甲摩機化部隊作戰經驗,而裝甲摩機化部隊和這個時代的作戰模式有極大的差別,別的不說,就是這些坦克、裝甲車輛的駕駛技術,要比後世的坦克裝甲車複雜得多,而且除了指揮通訊車之外,其他坦克、輔助裝甲車輛上均沒有通訊聯絡設備,因此在戰爭中的聯絡,只能靠信號槍或旗語,而這當然需要必要的訓練。

其實在第一批坦克、輔助裝甲車輛準備部隊之後,相關的訓練就己經開始,不過在裝甲摩機化部隊正式成軍之後,還要組織一些合練,訓練坦克之間,坦克與輔助裝甲車輛,坦克與步兵之間的協同配合等等,而這至少又需要2-3個月的時間。

最後就是坦克、輔助裝甲車輛。雖然坦克、輔助裝甲車輛可以加強部隊的機動能力,但這些車輛的運輸卻是十分麻煩的事情,由其是現在華東**的主體和東北地區沒有陸地相連,必須先走海路,即使是現在鐵路已由旅順港直通到赤峰,但要將全部車輛設備運到赤峰,至少需要15-20天的時間,這還不算後期的維修設備、工具的運輸。

基本這些因素,因此發動對蒙古的作戰,只能夠由原來時1908年年初,推遲到1908年4月底、5月初進行,而軍委也批准了這個作戰計劃。

當然在這段時間裡,還是可以做不少相應的準備工作,比進行地形勘測,甚致可以對行軍路線進行實地的勘測,對庫倫的情況進行調查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在外交層面上,也有許多事情是可以做的,首先是新年剛過,華東**就向俄國提出了嚴正的抗議,指責俄國違反雙方簽定的【哈爾濱條協】中的規定,支持蒙古分裂勢力,要求俄國立刻停止錯誤行爲,否則華東**將會採取必要的反制措施,而由此所產生的一切後果都將由俄國負責。

面對華東**的指責,俄國當然是不會承認,而且辯稱俄國和蒙古地區之間只有商業往來,而無政治關係,更沒有支持蒙古分裂勢力,請華東**不要誤會。

俄國的態度,也早就在華東**的預料中,因爲這種事情換了那個國家也都是不可能承認的,何況現在華東**還處於強勢地位,而俄國是弱勢的一方,因此華東**也沒有和俄國多糾結,立刻宣佈將在雙方的邊境地區舉行一次軍事演習,而且這次軍事演習要出動2個軍共計超過10萬的軍隊,以及兩列裝甲列車參加,並提醒俄國,不要產生誤判。

這下俄國也緊張了起來,因爲10萬軍隊的軍事演習可以說是相當大的規模了,而且還有兩列裝甲列車參加,在遠東戰爭之後,裝甲列車的聲名大造,被普遍視爲是華東**在陸上取勝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也有一列裝甲列車的戰鬥力可以抵得上一個師的說法。這樣規模的軍事演習,一但弄假成真,變成了對俄國的突擊進攻,這種例子在歐洲的戰爭中,可是屢見不鮮的。

而以現在俄國在遠東的兵力能否抵擋得住華東**的進行呢?雖然現在俄國在遠東的駐軍超過了20萬,但分佈極廣,難以集中,而更爲重要的是遠東駐軍的裝配、物資都不足以支持打一場10萬人員規模的戰爭。

雖然現在俄國的社會局勢基本穩定下來,經濟也開始恢復,但這主要是靠英法兩國提供的資金,不過英法兩國也對提供給俄國的資金有嚴格限禁,只允許用於改善民生,恢復經濟,而不能用於遠東的軍事,並且還專門成立了一個監管小組,負責監管資金的流動用途。因此俄國支援給蒙古的步槍、物資都沒法在國內採購,只能從遠東駐軍中拔調的,而遠東駐軍的物資本來就不足,這一來更是雪上加霜。

其實要說俄國沒有預料到華東**會有如此激烈的反應,到也不是事實,因爲在俄國決定支持蒙古之後,俄國就有不少大臣反對,並直言這勢必會引起華東**的強烈反應,但沙皇尼古拉二世卻無視了這些警告,而是懷着一絲僥倖的心裡,認爲或者說是幻想華東**這次會隱忍。

儘管不少俄國大臣都明白,這種一相情願的僥倖根本就是不可能時,因爲從遠東戰爭中的表現看,華東**在事關領土利益方面一向十分強硬,甚致有些蠻不講理。其實這也是華東**的無奈之舉,或是有意而爲之,對中國領土有野心的俄國、日本一個以蠻橫無理著稱,一個以胡攪蠻纏而聞名,而且都是得一寸就看一尺,甚致還要想一丈,根本就沒有見好就收的習慣,因此和這兩個國家講道理是沒有用的,只有比他們表現出更強硬、更蠻橫、更不講理,寸步不讓,這樣才能震得住他們。但沙皇的決定是不容置疑的。

當然華東**舉行軍事演習的消息公佈之後,在俄國國內也有一部激進強硬派叫囂要和華東**再打一仗,一雪遠東戰爭失敗之恥,並藉此一戰,重新奪回遠東的失地,將安德烈旗再度插上征服東方的土地上。

沙皇到是也有些動心,畢竟遠東戰爭的失敗,是羅曼採夫王朝成立以來從未有過的奇恥大辱,如果不能在自已的有生之年報仇雪恥,那麼自已將成爲歷代沙皇中最無能的一個,這是尼古拉二世無論如何也不願看到的結果。只是再打一仗,能打蠃嗎?萬一再輸了,恐怕整個遠東地區就都保不住了。

第五三九章 聯合軍演(四)第五五一章 土地改革(六)第二四八章 創業(一)第六七零章 大獲全勝(一)第一七六章 南下上海(六)第二一五章 外交之爭(上)第一五一章 徳國之行(八)第五三零章 調查報告(上)第五五九章 地主聯盟(三)第三五一章 前往青島(四)第三二四章 海參崴(七)第八十四章 戰前準備(一)第二二五章 清廷求和(八)第二百 中標者(下)第二五零章 美國艦隊來訪(上)第二零三章 從軍第二七二章 陰島(三)第一七三章 南下上海(三)第五九四章 上海租界(六)第五二一章 叛逃事件(下)第二四零章 教育(上)第四五八章 山海關(四)第一二一章 秋收行動(十)第一二七章 外調(一)第六九十章 再度出擊(一)第四九六章 襲取海參崴(五)第九章 接管濟南(二)第三十三章 年度總結(三)第四九五章 輿論風向第六二七章 登陸日本(九)第二一五章 外交之爭(上)第四六五章 迎擊俄軍(二)第十八章 海軍編制(二)第六五四章 遠東遠征軍(一)第二章 收關行動(二)第二四零章 王家寨(二)第一八八 船上的屌絲第八十七章 戰前準備(四)第一八九 訪問天津(一)第三六五章 媒體(三)第八十八章 安置營(四)第四二九章 撤軍第一一六章 秋收行動(五)第二七三章 陰島(四)第三五三章 上海警戒(六)第二一四章 青島攻略(三)第一七二章 德國之行(四)第六一一章 朝見風波(三)第四三一章 進攻北京(十)第一二八章 分礦計劃(上)第一八一章 護僑行動(三)第三八三章 對馬海戰(九)第二九四章 開荒(二)第三零七章 反制行動(五)第一五三章 徳國之行(十)第六二五章 登陸日本(七)第六九一章 再度出擊(二)第五十四章 艦隊匯合(二)第三四二章 軍事計劃(上)第五八八章 隔空交手(四)第五八零章 袁世凱來訪(四)第五八二章 青島密約(二)第四零九章 旅順攻略(六)第一九一章 訪問英法(二)第九十六章 青州之亂(九)第五二七章 談判(五)第二三五章 進駐膠州灣第四二一章 停戰期(二)第七十三章 進攻赤峰(上)第五四零章 聯合軍演(五)第三零二章 革命者(七)第三十一章 襲擊第八十七章 安置營(三)第三十一章 市長上任(三)第五三五章 土地政策(三)第一五一章 上任(五)第一四八章 上任(二)第七一二章 日本屈服(上)第四四六章 遼陽之戰(八)第一五八章 日本的訪問(一)第二九二章 漁人行動(四)第三二八章 奉天會戰(下)第六六七章 臺灣海峽之戰(八)第六十三章 英日同盟(三)第五十八章 殲滅(三)第三三一章 海歸(二)第一六六章 農業技術第六一零章 朝見風波(二)第五百章 輿論再變(三)第一九六章 訪問英法(七)第三三五章 工業成就(一)第一七六章 德國之行(八)第二二七章 各方反應(一)第四八五章 清廷朝議(下)第二三八章 遇襲(下)第五一九章 突擊行動(下)第六六六章 臺灣海峽之戰(七)第二十一章 海軍編制(五)第一五二章 新農村建設(三)第五二五章 談判(三)
第五三九章 聯合軍演(四)第五五一章 土地改革(六)第二四八章 創業(一)第六七零章 大獲全勝(一)第一七六章 南下上海(六)第二一五章 外交之爭(上)第一五一章 徳國之行(八)第五三零章 調查報告(上)第五五九章 地主聯盟(三)第三五一章 前往青島(四)第三二四章 海參崴(七)第八十四章 戰前準備(一)第二二五章 清廷求和(八)第二百 中標者(下)第二五零章 美國艦隊來訪(上)第二零三章 從軍第二七二章 陰島(三)第一七三章 南下上海(三)第五九四章 上海租界(六)第五二一章 叛逃事件(下)第二四零章 教育(上)第四五八章 山海關(四)第一二一章 秋收行動(十)第一二七章 外調(一)第六九十章 再度出擊(一)第四九六章 襲取海參崴(五)第九章 接管濟南(二)第三十三章 年度總結(三)第四九五章 輿論風向第六二七章 登陸日本(九)第二一五章 外交之爭(上)第四六五章 迎擊俄軍(二)第十八章 海軍編制(二)第六五四章 遠東遠征軍(一)第二章 收關行動(二)第二四零章 王家寨(二)第一八八 船上的屌絲第八十七章 戰前準備(四)第一八九 訪問天津(一)第三六五章 媒體(三)第八十八章 安置營(四)第四二九章 撤軍第一一六章 秋收行動(五)第二七三章 陰島(四)第三五三章 上海警戒(六)第二一四章 青島攻略(三)第一七二章 德國之行(四)第六一一章 朝見風波(三)第四三一章 進攻北京(十)第一二八章 分礦計劃(上)第一八一章 護僑行動(三)第三八三章 對馬海戰(九)第二九四章 開荒(二)第三零七章 反制行動(五)第一五三章 徳國之行(十)第六二五章 登陸日本(七)第六九一章 再度出擊(二)第五十四章 艦隊匯合(二)第三四二章 軍事計劃(上)第五八八章 隔空交手(四)第五八零章 袁世凱來訪(四)第五八二章 青島密約(二)第四零九章 旅順攻略(六)第一九一章 訪問英法(二)第九十六章 青州之亂(九)第五二七章 談判(五)第二三五章 進駐膠州灣第四二一章 停戰期(二)第七十三章 進攻赤峰(上)第五四零章 聯合軍演(五)第三零二章 革命者(七)第三十一章 襲擊第八十七章 安置營(三)第三十一章 市長上任(三)第五三五章 土地政策(三)第一五一章 上任(五)第一四八章 上任(二)第七一二章 日本屈服(上)第四四六章 遼陽之戰(八)第一五八章 日本的訪問(一)第二九二章 漁人行動(四)第三二八章 奉天會戰(下)第六六七章 臺灣海峽之戰(八)第六十三章 英日同盟(三)第五十八章 殲滅(三)第三三一章 海歸(二)第一六六章 農業技術第六一零章 朝見風波(二)第五百章 輿論再變(三)第一九六章 訪問英法(七)第三三五章 工業成就(一)第一七六章 德國之行(八)第二二七章 各方反應(一)第四八五章 清廷朝議(下)第二三八章 遇襲(下)第五一九章 突擊行動(下)第六六六章 臺灣海峽之戰(七)第二十一章 海軍編制(五)第一五二章 新農村建設(三)第五二五章 談判(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