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備用計劃

“這小子幹得不錯,一出手就打了一個勝仗,打死了四十多個老毛子,算是給咱們穿越到1900年開了一個好頭。”

“嗯,其實勝利到還是次要的,因爲這一戰的規模雖然不大,不過羅嶽並沒有盲目依靠我們在武器上的優勢,去和毛孑硬碰硬,而是先制定戰術計劃,然後再出手,這纔是最讓我滿意的。雖然我們的武器在這個時代確實是最先進的,但我們的人數太小,兵力不足,而且沒有後勤補給,無論是子彈還是導彈,都是打一發少一發,軍艦也是一樣,維修不用說,就是油料都沒有補充的,別忘了這個時代的軍艦還是燒煤的,團此絕對不能盲目的依靠我們現有的武器,而是必須要立足於這個時代,這一戰不是還繳獲了四十幾支步槍嗎?這纔是我們目前應該保持的作戰方式,儘可能的多繳獲敵人的武器,爲我們所用,一直到我們能夠自己生產爲止。”

“嗯,老肖的話我贊成,武器從來都不是戰爭的主要因素,只有運用武器的人才是最要的,因此必須要充份的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不能賴先進武器,這也是我軍一慣的作風,而繳獲敵人的武器來補充自己,這更是我軍的光榮傳統,在這個時代,仍然要堅持發揮,你說是不是,老秦?”

“你們說的都對,不過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爭取人民的支持,沒有人民的支持,其他的都是浮雲,無論是在那個時代,都是不變的真理,所以我說羅排長在這一點上做得好,尊守羣衆紀律,打了勝仗也沒有忘乎所以,這纔是我們最要堅持的。”

夏博海呵呵笑道:“老秦說的也沒錯,我們現在面臨的局面,和我們在穿越之前,建國以前的情況差不多,這些我軍的優良傳統、作風,在這個時代仍然都要繼承堅持下去。”

肖建軍道:“這個我並不反對,不過俱體情況還是要俱體對待,我們也不能生搬硬套以前的那一套,畢竟時代還是有區別的,否則那就是犯了經驗主義的錯誤了,就像這一次,打跑了毛孑,救了整個村孑,在村裡吃一頓飯也不算過份嘛,這也是人家甘心情願的請我們的戰士,而且在一起吃個飯,還更能加深我們和村裡人的感情。”

秦錚笑道:“放心吧,我沒有那麼死板,剛纔我己經告訴羅排長,讓他們儘管放心的去吃飯,只要付錢就行了。”

夏博海有些奇怪,道:“付錢?我們那來這個時代的錢,難道是付人民幣?這和打白條有什麼區別?”

秦錚道:“這就是你們倆沒有注意到吧,這一仗除了繳獲了一些武器之外,不是還從毛孑身上搜出不少銀塊銅錢嗎?付幾餐飯錢,應該是足夠了,現在的問題是,下一步我們怎麼辦。”

下令讓羅嶽出戰之後,在昆明艦上的夏博海、肖建軍、秦錚,以及昆明艦艦長尚晉峰、海軍陸戰隊指揮官儲亞平都聚集在會議室裡,並且和三亞艦艦長張威、懷化艦艦長張廣智、長白山艦艦長路凱、太湖艦艦長謝騰進行視頻聯繫,關注着岸上的戰事情況。

得知羅嶽帶領着下戰士們擊敗了俄軍,取得了勝利之後,衆人也都鬆了一口氣,儘管毎個人對這一戰都有較大的把握,畢竟自己一方在武器上有絕對的優勢,就算上岸的部隊頂不住,還可以呼叫艦載直升機的支援,可以說是勝券在握,但一來這畢竟是穿越艦隊的第一戰,結果將直接影響到全軍的士氣和信心;二來也是因爲所有的人都缺乏實戰經驗,對戰場的把握不足,因此也都難免有些緊張。

這時夏博海道:“雖然這一仗我們是打贏了,但畢竟並沒有全殲俄軍,因此俄軍逃回去之後,肯定會引起大沽口的守軍注意,我們當初制定的作戰計劃可能是無法實現了。”

肖建軍道:“那就用備選計劃吧,按我估計,俄軍的殘餘士兵逃回大沽口報告了情況之後,大沽口方面一定會派出大部軍隊進攻何家灣村,這樣一來大沽口的守備必然就會空虛,我們正好可以用何家灣村吸引駐守大沽口的八國聯軍的兵力,然後集中我們五艘戰艦,從海上進攻大沽囗,實施登陸作戰。”

夏博海點了點頭,道:“我覺得這個計劃可行,不過現在何家灣村只有一個排的兵力,大沽口如果要進攻何家灣村,出動的兵力絕不會少,一個排能夠頂得住嗎?”

肖建軍道:“那就給他們增加兵力,派一個連上岸,應該差不多了。”

儲亞平道:“登陸作戰需要陸戰隊,我們現在只有兩個營外加一個連的海軍陸戰隊,其中還包括兩個炮兵連和兩個機槍連,陸戰連只有七個,本來兵力就不太夠,如果增加何家灣村的兵力,只會削弱登陸作戰的力量,萬一大沽口方面並沒有出兵進攻何家灣村怎麼辦?”

夏博海道:“這個容易,如果大沽口方面並沒有出兵進攻何家灣村,那麼就讓上岸的部隊從岸上進攻大沽口,一樣可以牽制大沽口的兵力,因此我覺得不光派一個連,最好還增加一個炮兵排和一個機槍排,加強他們遠程的打擊力量。”

秦錚道:“根據羅嶽的報告,有不少村民受傷,還有抓住的俄軍俘虜也有傷員,而且後面的戰術難免還會有傷亡,因此我建議還應組織一個醫療隊上岸。”

肖建軍點頭道:“這樣很好,不過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弄清楚大沽口的駐守情況,還有在大沽口停汩着那些軍艦,做到知己知彼。”說着他轉向秦錚道:“老秦,你對這方面的歷史有研究,清楚詳細的情況嗎?”

秦錚搖了搖頭,道:“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基本都是陸戰,但八國聯軍均有派出軍艦參戰,不過因爲當時清政府的北洋艦隊逃到上海避戰,實際的海戰從未發生,較大規模的艦艇作戰行動是聯軍艦隊與大沽炮臺之間的戰鬥,是役參加的聯軍軍艦有17艘,都是千噸以下的小型軍艦,但後來各國仍然陸續派遣艦隻護送軍隊來華參,不過各國派來的也都是二三等軍艦,主要是防護巡洋艦,當然也有少量的主力裝甲巡洋艦和戰列艦,只是有來有去,有的軍艦將軍隊送到之後就離開了,有的仍然停泊在大沽口,就像上午我們拍到的日本艦隊,因此八國聯軍的總艦艇數量不好統計,我也說不準現在大沽口還停着幾艘軍艦。”

儲亞平奇怪道:“政委,北洋水師不是在甲午戰爭的時候全軍覆沒了嗎?怎麼這個時候還有北洋水師呢?”

秦錚笑道:“甲午海戰慘敗之後,北洋艦隊官兵被全部遣散,總理海軍衙門及內外海軍學堂也全部撤停,清政府中的頑固派甚致認爲是辦海軍而招來了災禍,主張徹底停辦海軍。但在一批有識之士的多方努力下,清政府還是於1896年重建北洋艦隊。當年就向德國訂購的3艘穹甲巡洋艦,海琛號、海容號、海籌號,這3艘軍艦排水量均爲2950噸,航速20節,武器是150毫米速射炮3門,105毫米速射炮8門,60毫米速射炮2門,魚雷發射管1個。1897年又在英國訂購兩艘防護巡洋艦:海天號、海圻號,這兩艦基本是以日本的吉野號爲原型建造,性能、戰鬥力大體與吉野號相當,排水量4300噸,航速24節。203毫米炮2門,120毫米炮10門,47毫米炮12門,37毫米炮4門,魚雷發射管5個。這五艘艦合稱“五海”,基本構成了北洋水師重建以後的主力,另外還購買了海龍號、海青號、海華號、海犀號四艘魚雷艇,滿載排水量爲280噸,航速32節,配備47mm速射炮6門,356mm魚雷發射管2具。加上甲午戰爭前的訂購的兩艘魚雷艇飛霆號、飛鷹號,並且任命前北洋水師的舊將葉祖珪、薩鎮冰統領、幫統,算是初距規模。”

夏博海聽了,連連揺頭,道:“主力艦從七千噸降到了四千噸,看來重建以後的北洋水師的實力還不如以前啊!”

肖建軍道:“那也沒辦法,甲午一戰就陪了二個多億白銀,那還有錢買船,能恢復到這個水平,己經算不錯了,就靠這五艘軍艦確實是沒法阻擋八國聯軍。”

秦錚也點了點頭,道:“在八國聯軍侵華期間,葉祖珪帶領北洋水師的主力戰艦南下,到上海停泊,後來參加了東南護保,不過當時有海龍號、海青號、海華號、海犀號、飛霆號五艘魚雷艇,一起停泊在大沽口進行保養維修,結果這五艘魚雷艇都被八國聯軍俘虜,分別由英、德、法、俄四國瓜分,其中俄國分到了兩艘艦。”

夏博海的臉色凝重,道:“同志們,艦運即國運,無論是在那個時代,都是不變的真理,我們既然來到了這個時代,就應該做些事情,不能讓歷史再度重演了。”

肖建軍道:“根據老秦的介紹,我建議馬上通知岳陽艦,出動無人機對大沽口進行偵察,另外我們不是抓住了一些俄軍俘虜嗎?通知羅排長,對俘虜進行審問,瞭解大沽口的詳細情。”

夏博海正要發言,一邊的警衛人員過來,道:“報告司令員,岳陽艦有消息發回來。”

第二九六章 脅迫(一)第二九六章 革命者(一)第二二八章 後續影響(三)第一八八章 德國海軍戰略(六)第四四零章 遼陽之戰(二)第十章 五年規劃(一)第一一四章 接管天津(六)第一八二章 護僑行動(四)第三三二章 海歸(三)第三七九章 上海(七)第五七三章 預備會議(八)第五四一章 俄國服軟第一四四章 訪問(四)第一二四章 秋收行動(十三)第八十三章 成師第二四三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六)第四十三章 錦州之戰(一)第九十一章 青州之亂(四)第六六九章 臺灣海峽之戰(十)第三八二章 對馬海戰(八)第八十八章 天津戰役(一)第二零二章 作戰計劃(下)第五一零章 清廷招撫(七)第一三五章 外調(九)第三八八章 新聞發佈會(二)第六十一章 大沽口會議(二)第四五七章 圍殲日軍(一)第四九三章 襲取海參崴(二)第四二二章 停戰期(三)第一一三章 秋收行動(二)第二三五章 進駐膠州灣第一二八章 分礦計劃(上)第三六七章 軍營釆訪(下)第五零八章 穆棱河之戰(四)第四六七章 武昌之行(七)第二十四章 錦州告急(三)第四四零章 遼陽之戰(二)第一二四章 秋收行動(十三)第四四九章 外交斡旋(六)第一三五章 海軍假期(六)第三一零章 二進膠州(三)第三九九章 全面開戰(八)第四五四章 外交斡旋(十一)第四五七章 山海關(三)第五零三章 調查(下)第一五零章 新農村建設(一)第三四零章 李鴻章來訪(十七)第二六零章 根據地(二)第六一六章 歸途第一八零章 開平煤礦第四一六章 北京攻略(十二)第四二零章 停戰期(一)第二二九章 技術討論第四九六章 襲取海參崴(五)第五六六章 陰謀(四)第一三三章 外調(七)第四四七章 外交斡旋(四)第二七二章 陰島(三)第五一五章 穆棱河之戰(十一)第四一零章 旅順攻略(七)第五十五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六)第九十一章 安置營(七)第五二二章 外交施壓第三六八章 軍隊整編(上)第十章 備用計劃第三章 尖刀排長第六五一章 撤僑(三)第四一四章 北京攻略(十)第一八零章 開平煤礦第二十九章 清室回京(三)第二十四章 挾持人質第一九二章 登陸爪哇(四)第一八一章 護僑行動(三)第九十五章 陸軍改制(上)第五三三章 土地政策(一)第五零二章 清廷出兵(二)第二八九章 年終會議(五)第六五九章 遠東遠征軍(六)第一零一章 巡視(六)第四七七章 外交爭鬥(六)第二三六章 訪日艦隊(七)第三零一章 革命者(六)第一二二章 秋收行動(十一)第一四二章 北倉之戰第三五三章 徳國特使(一)第六六七章 臺灣海峽之戰(八)第六五四章 遠東遠征軍(一)第一八二章 軍事交流(四)第六七七章 大獲全勝(八)第一一七章 農村調查(三)第五七五章 談判(三)第二九二章 漁人行動(四)第二三三章 突破口第一一五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一)第六十章 上海新區(十三)第六六五章 臺灣海峽之戰(六)第九十五章 青州之亂(八)第三零一章 偵察敵情第三一五章 錦州(三)第四三九章 進京(六)
第二九六章 脅迫(一)第二九六章 革命者(一)第二二八章 後續影響(三)第一八八章 德國海軍戰略(六)第四四零章 遼陽之戰(二)第十章 五年規劃(一)第一一四章 接管天津(六)第一八二章 護僑行動(四)第三三二章 海歸(三)第三七九章 上海(七)第五七三章 預備會議(八)第五四一章 俄國服軟第一四四章 訪問(四)第一二四章 秋收行動(十三)第八十三章 成師第二四三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六)第四十三章 錦州之戰(一)第九十一章 青州之亂(四)第六六九章 臺灣海峽之戰(十)第三八二章 對馬海戰(八)第八十八章 天津戰役(一)第二零二章 作戰計劃(下)第五一零章 清廷招撫(七)第一三五章 外調(九)第三八八章 新聞發佈會(二)第六十一章 大沽口會議(二)第四五七章 圍殲日軍(一)第四九三章 襲取海參崴(二)第四二二章 停戰期(三)第一一三章 秋收行動(二)第二三五章 進駐膠州灣第一二八章 分礦計劃(上)第三六七章 軍營釆訪(下)第五零八章 穆棱河之戰(四)第四六七章 武昌之行(七)第二十四章 錦州告急(三)第四四零章 遼陽之戰(二)第一二四章 秋收行動(十三)第四四九章 外交斡旋(六)第一三五章 海軍假期(六)第三一零章 二進膠州(三)第三九九章 全面開戰(八)第四五四章 外交斡旋(十一)第四五七章 山海關(三)第五零三章 調查(下)第一五零章 新農村建設(一)第三四零章 李鴻章來訪(十七)第二六零章 根據地(二)第六一六章 歸途第一八零章 開平煤礦第四一六章 北京攻略(十二)第四二零章 停戰期(一)第二二九章 技術討論第四九六章 襲取海參崴(五)第五六六章 陰謀(四)第一三三章 外調(七)第四四七章 外交斡旋(四)第二七二章 陰島(三)第五一五章 穆棱河之戰(十一)第四一零章 旅順攻略(七)第五十五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六)第九十一章 安置營(七)第五二二章 外交施壓第三六八章 軍隊整編(上)第十章 備用計劃第三章 尖刀排長第六五一章 撤僑(三)第四一四章 北京攻略(十)第一八零章 開平煤礦第二十九章 清室回京(三)第二十四章 挾持人質第一九二章 登陸爪哇(四)第一八一章 護僑行動(三)第九十五章 陸軍改制(上)第五三三章 土地政策(一)第五零二章 清廷出兵(二)第二八九章 年終會議(五)第六五九章 遠東遠征軍(六)第一零一章 巡視(六)第四七七章 外交爭鬥(六)第二三六章 訪日艦隊(七)第三零一章 革命者(六)第一二二章 秋收行動(十一)第一四二章 北倉之戰第三五三章 徳國特使(一)第六六七章 臺灣海峽之戰(八)第六五四章 遠東遠征軍(一)第一八二章 軍事交流(四)第六七七章 大獲全勝(八)第一一七章 農村調查(三)第五七五章 談判(三)第二九二章 漁人行動(四)第二三三章 突破口第一一五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一)第六十章 上海新區(十三)第六六五章 臺灣海峽之戰(六)第九十五章 青州之亂(八)第三零一章 偵察敵情第三一五章 錦州(三)第四三九章 進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