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經營同心(四)

兩年以前,柴榮就在仁德宮見過符家六妹,那時符家六妹不過是十二歲的小女孩兒,柴榮對她什麼留下什麼印象,這次見面,符家六妹完全是一幅成年女子的穿着打份,符家六妹一臉戚容地向柴榮行過大禮,在稚嫩中顯出一分凝重。

當柴榮還是左監衛門將軍的時候,符彥卿就已經是大周朝節度使了,他鎮守大名府十餘年,是大周朝中威名赫赫的節度使,資歷威望更甚於永興軍節度使王彥超,符彥卿此時心思甚爲複雜,符氏家族出了一個皇后,是符家的榮耀,雖說柴榮處事公正,並不刻意照顧符家,可是許多事情盡在不言中,符家還是依靠着皇后這層關係獲得了很大的利益,現在,長女病逝讓他心痛不已,另一方面,柴榮答應了立符家六妹爲皇后,這又讓他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魏王符彥卿還是按照一貫的習慣,在柴榮面前依足了禮節,正正規規地行了跪拜禮,站起來後眼中已帶有淚水。符彥卿鎮守大名府多年,權高位重,他把上位者的心思摸得極透,因此,雖說頭上頂着國丈的光環,符彥卿對於柴榮的態度畢恭畢敬,恭敬程度甚至超過他對太祖郭威的態度。

柴榮輕輕揉了揉額頭,道:“符小娘子年齡尚幼,暫且進宮,三年後再正式冊封吧。”

符彥卿恭敬地答道:“這是小女子的福氣。”他見柴榮臉有倦容,關切地道:“陛下九五之尊,要保重身體,不必太過辛勞。”

符彥卿此事是有感而發,柴榮心思細密,才華出衆。常常繞過下屬直接過問政事,這一次送小女到大梁後,符彥卿聽說這樣一件事情:御駕親征淮南之時,從長江到淮河之間有一段河道無法疏通,範質稟告說由於長江水位高於淮河,一旦掘通必然倒灌,無法安全施工。柴榮親自前去查看了這段河牀,幾日後傳下手諭,竟然有詳細的施工方法,工匠們依法施行,果然安全地疏通了河道。

符彥卿對柴榮“事必躬親”的做法不以爲然,他是國丈,也是重臣,就自然而然地勸諫自己的皇帝女婿。

柴榮聽出了符彥卿話中隱意,“昨日王著上書,讓朕別管具體的事務,魏王也是此意吧。”

符彥卿點頭道:“陛下留心政事,朝夕不倦,可是,全國各地每日有太多地要事匯聚到大梁來。若事必躬親,難免會有疏漏之處。”

柴榮頗有容人之量,在顯德二年,還曾下詔要求羣臣進言,他聽到符彥卿的勸諫,道:“大周朝強敵環繞。朕心中實在難安,恨不得一天就滅盡強敵,可是需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

柴榮正在說話間,看見剛滿四歲的兒子柴宗訓跑着進了仁德宮,小臉上滿是淚珠,幾名中年宮女氣喘吁吁地跟在後面。柴宗訓看見了柴榮,飛快地跑過來。抱住柴榮的大腿,道:“父皇,我要母親,我要母親。”柴榮瞪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數名宮女,喝斥道:“你們滾出去。”然後指着符彥卿對柴宗訓道:“你看這是誰。”柴宗訓扭頭看着滿臉慈祥的符彥卿,一臉的茫然。柴榮道:“這是外公,去年你見過的。”柴宗訓草草地叫了聲外公,仍然抱着柴榮的大腿不鬆手。柴榮把柴宗訓抱起來,對符彥卿道:“魏王是去年見過宗訓吧,孩子小,一年未見面,自是不認識外公了。”

符彥卿見柴榮就如一個農家翁一樣抱着自已的外孫,實在沒有一國之君的威嚴,他咳嗽了一聲,笑着伸出手,對外孫道:“宗訓到外公這來,讓外公抱。”

柴宗訓見這個陌生人想抱過,就扭過頭去,緊緊地抱着柴榮。

柴榮雖非開國之君,可是青少年時期的家境不好,還曾四處飄泊經商爲生,和從小長在深宮的皇帝大不一樣,柴榮在興趣愛好、格調品味等方面更接近平民,對於皇家的那一套繁文褥節極爲不喜,他抱起柴宗訓,對符彥卿道:“宗訓貴爲皇子,可是沒有了母親,一樣是沒人疼愛的孩子,以後就把宗訓交給他的小姨吧。”

符家六妹聽到陛下如此說,就把手朝宗訓伸過去

,柴宗訓遲疑了一會,就向符家六妹伸出了雙手。

符彥卿心情複雜地從皇宮出來,他這次到大梁城,主要目的是送符家六妹到皇宮,把符家六妹送到皇宮後,他的六個女兒全部都有了歸宿,想到兩個女兒都成爲皇后,他很有些驕傲。

馬車不快不慢地穿行在大梁城的街道,符彥卿透過掀起一角的簾布,看着大梁城的景色,離開大梁城不過一年,大梁城內更加繁榮,街道上店鋪林立,百業興旺,行人穿梭如流,不時還可以看見穿着奇裝異服的胡人,符彥卿在心中吧道:大名府雖是北地重鎮,相較於大梁城,仍是自愧不如。

只是,大梁城內顯得頗爲擁擠,不少地方民宅侵入官道,馬車經過時,必須要放慢速度,才能避開行人安全地通過。馬車轉過一個彎道,便被人羣堵塞住了,人羣中不斷傳來了吵鬧聲。符彥卿身後的親衛將領何孟提馬上前,分開人羣,喝斥道:“快讓開,不要把路擋住了。”

符彥卿久經宦海,知道自己國丈的身份,總是被許多嫉妒的眼光盯着,特別是在大梁這個是非之地,因此,每次到大梁來,他行事都十分低調,特意吩咐過親衛,不許隨便拿出魏王的招牌來招搖。

正在吵鬧的兩羣人手裡都拿着長短不一的木棍,如伸出舌頭的狗羣一樣對峙着,根本人沒有理睬何孟的喝斥。何孟出身世家,是侍衛軍步軍都指揮使何徽的族人,那日在大名府,符彥卿爲侯大勇餞行。就是他跳出來向侯大勇挑戰。何孟在大名府也是名聲赫赫的人物,受此冷漠,便沉下臉來,大聲喝斥道:“識相的,給我滾開。”

對峙的人羣中有一名身材高大、臉帶刀疤的黑臉漢子,他扭頭瞟了一眼何孟和身後的馬車,符彥卿所乘坐的馬車是符英所送,裝飾得頗爲豪華。拉車的馬匹極爲強健,馬車後面是二十名佩帶着武器的親衛。黑臉漢子審視了一眼這架馬車。再看看後面的親衛,雖摸不清他們的底細,卻也不敢造次,就對自己身後的人道:“朝後退一點,讓他們過去

。”

十幾名漢子就朝後退,此時圍觀的人羣已經擠滿了街道,十幾名漢子退了幾步就退不動了。何孟見讓出來的通道仍然通不過馬車,就用馬鞭指着指着沒有動的那一夥人,道:“你們也退後。”這夥人倒十分聽話,迅速就朝店鋪裡邊退去。沒有任何的遲疑。

何孟又用馬鞭指着黑臉漢子,道:“再退一點。”何孟見這羣人均是平民服飾,在自己的喝斥下退到了一邊,也就沒再客氣,這個馬鞭自然就很有些趾高氣揚的味道。黑臉漢子身後的一個小個子,見到馬鞭伸到了黑臉漢子的鼻子前面來了,就冷着臉看着騎在馬上的何孟。

何孟見這羣人慢慢地向後退,動作並不利索,就舉起馬鞭,假意向人羣中抽去。何孟這個動作讓黑臉漢子身邊的小個子忍無可忍,他動作敏捷從黑臉漢子身後閃了出來,一把抓住了馬鞭,並奮力向後一拖。何孟剛纔見這羣人並不敢反抗自己。一時有些大意,馬鞭竟被小個子把奪去。何孟勃然大怒,抽出腰間的長劍,對着小個子就刺去。黑臉漢子手裡提着一根齊眉短棍,見馬上騎手抽出了長劍,便不再客氣。他出手極爲狠毒,這一棍直奔着戰馬地前腿關節而去,只聽“喀”的一聲,戰馬前肢受到重創,站立不住,連人帶馬摔倒在地。

何孟是大名府軍中的一名極爲歷害的劍手,當初和石虎交手並未落入下風,所以被符彥卿選來率領親衛,他身體觸地就彈起來,手中利劍就朝黑臉漢子刺去。黑臉漢子看到馬上騎手劍法歷害,不敢大意,用木棍朝長劍的中部擊去。

兩人交手極快,數招之內未分勝負。符彥卿的親衛們訓練有素,六名親衛分爲爲兩排護住了符彥卿的馬車,其餘親衛則跳下馬,向交手的兩人撲去,親衛們不是江湖中人,而是久經戰陣的軍士,他們頭腦中沒有單打獨鬥的概念,見指揮使和人打了起來,就想一擁而上擒住來人。黑臉大漢身邊有十來個人,他們並不是一轟而上,而是手持木棍列成一排,棍尖朝向衝上來的親衛們,慢慢向親衛們逼來。

符彥卿坐在馬車中,一直注視着現場,黑臉大漢打馬腿的功作,是步軍對付馬軍最常用的一招,這名黑臉大漢把這招用得爐火純青,絕對是練習過千百次,江湖中人儘管好勇鬥狠,可是很少有人能夠把這招使用得如此精純,符彥卿毫不猶豫地斷定這個黑臉漢子是個老軍士,而親衛們的陣勢更是說明這是一羣經過沙場征戰的軍士。

與這羣軍士對峙的十多人全部站在商鋪的大門前,商鋪上掛着招牌——富家商鋪,這些人個個身強力壯,手拿着棍棒,一聲不響地看着親衛們和黑臉大漢發生衝突。

富家商鋪的真正大老闆是侯大勇,大梁稍有些規模的商人羣皆知道此秘密,大家對此也沒有覺得十分奇怪,雖說此時商人地位並不高,但是商人掌握的錢財着實讓那些官場大佬們羨慕,不少官場大佬都明裡暗裡控制着一些產業,這也是公開的秘密。符彥卿城府頗深,他早就知道富家商鋪的秘密,但是侯大勇、符英沒有提及此事,他也就不問,彼此心照不宣。

符彥卿心念數轉,他探頭走出車廂,頗有威嚴地道:“都給我住手。”

黑臉大漢肩上已着了一劍,肩頭上一滴滴鮮血往下流,他是侍衛軍中的一名指揮使,叫李潁川,擅長使用陌刀,陌刀可劈可刺。威力極大,這木棍用起來實在不怎麼稱手,對手劍法精熟,劍尖就如毒蛇一樣籠罩着他的要害部位,黑臉大漢在對手的逼迫之下,棍法不知不覺間向陌刀刀法轉變,他肩頭中劍的時候,手中木棍也刺中了對手的肩膀。不過鈍鈍的棍頭根本刺不透對手的軟甲。相較之下,他吃虧不小。

何孟一招得手,肩膀被對方刺得極爲疼痛,他暗自吃驚,若黑臉大漢用的是帶有尖頭的武器,這一刺也會讓自己受傷,聽到魏王發話,他舞了一個劍花,向後退去。

符彥卿對着黑臉大漢道:“你是禁軍軍官吧,什麼職務。是侍衛司還是殿前司?”

黑臉大漢李潁川見出來之人身穿紫色朝服,長鬚及胸,很是威嚴,是一位高品級官員。李潁川是李重進的親信軍官,京中高官他幾乎全部認識,這位高官定是進京的節度使。他猛地想起李重進說過魏王、天雄軍節度使符彥卿已經進京了,頓時臉上變色,李潁川不願意暴露身份,他對符彥卿拱手道:“多有得罪。”回頭對手下道:“快走。”

何孟回頭看了符彥卿一眼,符彥卿沒有說話,他也就不敢追擊,這一羣人轉身朝西而去。很快就拐進一個小巷子,在符彥卿面前消失。

符彥卿扭頭看了富家商鋪一眼,一聲不響地回到車廂裡,很快,符彥卿的車隊朝大梁侯府方向而去。

何孟走到戰馬身邊,看看戰馬前肢被軟軟地耷拉着。用手摸了摸,馬腿骨已斷成數塊,已經無法治好了,何孟沒有猶豫,對着馬脖子就是一劍,這一劍切斷了戰馬的大血管,鮮血隨着抽出地長劍噴涌而出,戰馬嘶啞地叫了數聲,就不見動靜了,這幾個動作,極爲利落,圍觀的百姓看得呆住了。一名軍士跳下馬,把戰馬讓給何孟,何孟跳上戰馬,追着車隊而去。

下馬的軍士則留下來處理戰馬的屍體,在軍中,戰馬死後都會和軍士一樣享受土葬待遇,只有在極爲特殊的情況,軍隊中才會出現吃戰馬的情況,他大聲地喊道:“我給五十錢,誰找個車來幫我運馬。”

圍觀的大梁城內老百姓見一場好戲就這樣完了,心猶不甘,嘀咕着散去,很快,就大梁城內的茶館裡,就出現了黑臉漢子大戰金甲劍客的評書,評書極盡誇張之能事,最後,演變成兩位偷入凡間的神仙在大梁城內決戰。

站在富家商鋪大門口的領頭之人是吳七郎,他本是私鹽販子,被侯大勇收服之後,成了孟殊用得極爲順手的助手,富家商鋪在大梁成裡開了四個店鋪,東西南北城各有一個,這一段時間,總有侍衛司的軍士穿着平民服飾在商鋪裡來搗亂,吳七郎就帶着幾名得力手下,在張家大院裡候着,隨時準備着應付侍衛司軍士的騷擾。符彥卿的車隊過來之時,吳七郎正好帶着手下和李潁川等侍衛軍軍士對峙,李潁川他們在富家商鋪裡搗亂,全部是身穿着便服,吳七郎早就知道他們是侍衛司的人,也不揭破他們,雙方心照不宣地交手數次,誰也沒有佔到便宜。

吳七郎在大梁侯府裡面見過這架馬車,他知道這架馬車是魏王所用,因此,何孟令他們閃開之時,吳七郎立刻退到富家商鋪門口。

爭端平息後,吳七郎便帶着人回到了富家大院。孟殊現在已是富家大院的第一號人物,大梁侯府修葺完善之後,符英特意交待孟殊,讓他和妹妹孟真搬進主院去住,孟殊聽完吳七郎的陳述之後,對吳七郎道:“我已經查出了黑臉大漢的身份,他叫李潁川,是侍衛司步軍指揮使。”

吳七郎笑道:“難怪這廝武藝着實不錯,居然是一位指揮使,他今天遇到硬點子了,被魏王的親衛傷了肩膀。”

“依你看來,侍衛司爲何跟我們富家商鋪過意不去?”

吳七郎久歷江湖,頗通社情世故,他道:“在江湖上若出現這種事情,最有可能是同行相嫉,近來城北富家商鋪旁邊開了一家大商鋪,南來北往的貨品着實不少,這一段時間一直在和我們較勁,我估計侍衛司軍士定是這些人召來的。”

“富貴堂,即富且貴,這名字取得不錯。現在大梁城內稍大一些的商鋪,背後都有朝堂內高官的影子,不知這新近出現的富貴堂是何來歷,侍衛司的指揮使都爲他充當打手,大梁城是侍衛司和殿前司禁軍的地盤,強龍不壓地頭蛇,這件事情頗有些麻煩,不知符娘子有什麼好辦法沒有。”

正說話間,杜剛匆匆忙忙地走了進來,進院後,對着孟殊和吳七郎拱了拱手,然後坐在一邊,並不說話。過了一會,一個年輕女子端着一壺茶,從院外進來,卻是孟殊的妹妹孟真,她進屋後,對着杜剛道:“喝茶吧,這茶是剛從閩地運過來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風華朝霧,很有一番風味。”杜剛推辭道:“謝謝孟娘子,我這有茶了。”吳七郎在旁邊笑道:“孟娘子,我是最喜歡閩茶的,不如我喝吧。”孟真抿嘴笑道:“原來吳大哥也在這裡,我沒有看見你進來,我去給你泡一杯。”吳七郎哈哈笑道:“算了,喝那些好茶沒勁,不如我這種大磚茶。”孟真笑呤呤地出去了。

第24章 手紙問題第142章 爭奪河套(七)第86章 鳳雲再起(九)第25章 決戰鳳州(九)第257章 鹿死誰手(二十)第115章 經營同心(一)第61章 奇襲隴西(一)第292章 南下之路(七)第14章 突現疫情第83章 風雲再起(六)第157章 爭奪河套(二十二)第310章 南下之路(二十五)第192章 廟堂之高(二十)第2章 開辦實業第64章 大戰過後(一)第100章 鏖戰西北(十三)第152章 爭奪河套(十七)第256章 鹿死誰手(十九)第339章 蕩盡羣雄(十六)第227章 決戰幽雲(十八)第209章 廟堂之高(三十九)第9章 何去何從第15章 侯府家事(一)第258章 鹿死誰手(二十一)第8章 滄州城內第77章 回到大梁(九)第97章 鏖戰西北(十)第320章 南下之路(三十五)第14章 再襲敵軍第20章 決戰鳳州(四)第7章 跬跳行動(二)第278章 鹿死死誰手(四十一)第51章 回鶻大軍(五)第352章 蕩盡羣雄(三十)第112章 清水河畔(九)第288章 南下之路(三)第101章 鏖戰西北(十四)第371章 蕩盡羣雄(四十九)第20章 決戰鳳州(四)第100章 鏖戰西北(十三)第263章 鹿死誰手(二十六)第267章 鹿死誰手(三十)第362章 蕩盡羣雄(四十)第1章 救濟難民第276章 鹿死誰手(三十九)第350章 蕩盡羣雄(二十八)第98章 鏖戰西北(十一)第21章 決戰鳳州(五)第335章 蕩盡羣雄(十二)第96章 鏖戰西北(九)第54章 回鶻商隊(二)第31章 決戰鳳州(十一)第347章 蕩盡羣雄(二十五)第204章 廟堂之高(三十四)第71章 回到大梁(三)第342章 蕩盡羣雄(十九)第375章 蕩盡羣雄(五十五)第92章 鏖戰西北(五)第294章 南下之路(九)第81章 風雲再起(四)第46章 獅熊爭霸(三)第76章 回到大梁(八)第1章 救濟難民第259章 鹿死誰手(二十二)第17章 路過大梁第293章 南下之路(八)第77章 回到大梁(九)第259章 鹿死誰手(二十二)第17章 黑雕軍營第180章 廟堂之高(八)第256章 鹿死誰手(十九)第20章 郭府壽宴第70章 回到大梁(二)第161章 爭奪河套(二十六)第324章 蕩盡羣雄(一)第11章 救援友軍第46章 節度三州(六)第178章 廟堂之高(五)第61章 奇襲隴西(二)第209章 廟堂之高(三十九)第304章 南下之路(十九)第114章 清水河畔(十一)第146章 爭奪河套(十一)第99章 鏖戰西北(十二)第5章 操持家務第38章 節度三州第67章 大戰過後(四)第114章 清水河畔(十一)第130章 經營同心(十六)第345章 蕩盡羣雄(二十三)第11章 山雨欲來第264章 鹿死誰手(二十七)第154章 爭奪河套(十九)第181章 廟堂之高(九)第108章 清水河畔(五)第323章 南下之路(三十八)第330章 蕩盡羣雄(七)第117章 經營同心(三)第238章 決戰幽雲(二十九)第2章 草原生活
第24章 手紙問題第142章 爭奪河套(七)第86章 鳳雲再起(九)第25章 決戰鳳州(九)第257章 鹿死誰手(二十)第115章 經營同心(一)第61章 奇襲隴西(一)第292章 南下之路(七)第14章 突現疫情第83章 風雲再起(六)第157章 爭奪河套(二十二)第310章 南下之路(二十五)第192章 廟堂之高(二十)第2章 開辦實業第64章 大戰過後(一)第100章 鏖戰西北(十三)第152章 爭奪河套(十七)第256章 鹿死誰手(十九)第339章 蕩盡羣雄(十六)第227章 決戰幽雲(十八)第209章 廟堂之高(三十九)第9章 何去何從第15章 侯府家事(一)第258章 鹿死誰手(二十一)第8章 滄州城內第77章 回到大梁(九)第97章 鏖戰西北(十)第320章 南下之路(三十五)第14章 再襲敵軍第20章 決戰鳳州(四)第7章 跬跳行動(二)第278章 鹿死死誰手(四十一)第51章 回鶻大軍(五)第352章 蕩盡羣雄(三十)第112章 清水河畔(九)第288章 南下之路(三)第101章 鏖戰西北(十四)第371章 蕩盡羣雄(四十九)第20章 決戰鳳州(四)第100章 鏖戰西北(十三)第263章 鹿死誰手(二十六)第267章 鹿死誰手(三十)第362章 蕩盡羣雄(四十)第1章 救濟難民第276章 鹿死誰手(三十九)第350章 蕩盡羣雄(二十八)第98章 鏖戰西北(十一)第21章 決戰鳳州(五)第335章 蕩盡羣雄(十二)第96章 鏖戰西北(九)第54章 回鶻商隊(二)第31章 決戰鳳州(十一)第347章 蕩盡羣雄(二十五)第204章 廟堂之高(三十四)第71章 回到大梁(三)第342章 蕩盡羣雄(十九)第375章 蕩盡羣雄(五十五)第92章 鏖戰西北(五)第294章 南下之路(九)第81章 風雲再起(四)第46章 獅熊爭霸(三)第76章 回到大梁(八)第1章 救濟難民第259章 鹿死誰手(二十二)第17章 路過大梁第293章 南下之路(八)第77章 回到大梁(九)第259章 鹿死誰手(二十二)第17章 黑雕軍營第180章 廟堂之高(八)第256章 鹿死誰手(十九)第20章 郭府壽宴第70章 回到大梁(二)第161章 爭奪河套(二十六)第324章 蕩盡羣雄(一)第11章 救援友軍第46章 節度三州(六)第178章 廟堂之高(五)第61章 奇襲隴西(二)第209章 廟堂之高(三十九)第304章 南下之路(十九)第114章 清水河畔(十一)第146章 爭奪河套(十一)第99章 鏖戰西北(十二)第5章 操持家務第38章 節度三州第67章 大戰過後(四)第114章 清水河畔(十一)第130章 經營同心(十六)第345章 蕩盡羣雄(二十三)第11章 山雨欲來第264章 鹿死誰手(二十七)第154章 爭奪河套(十九)第181章 廟堂之高(九)第108章 清水河畔(五)第323章 南下之路(三十八)第330章 蕩盡羣雄(七)第117章 經營同心(三)第238章 決戰幽雲(二十九)第2章 草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