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鏖戰西北(十三)

聯軍在八月十日一早就要北卜靈增援靈州的行軍,因此,黑雕軍衆將喝酒都很有節制,喝完兩壺老酒後,除了郭炯以外,衆將紛紛告辭。

侯大勇、郭炯兩人來到了書房,這是侯大勇談正事的地方,郭炯也就收起了笑容,節度使單獨留下他一人,定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談。

侯大勇取出一張紙條遞給郭炯,紙條是軍情營提供的,內容包括慶州軍馬軍的人數、編制、武器配備、隊正以上的指揮官的姓名、歷史戰績以及戰鬥力評估,內容非常詳盡。郭炯低着頭,聚精會神地看着紙條,侯大勇沒有打擾他,取過那本《太白陰經》,隨意翻着,書房內三盞蠟燭,隨着不知從那裡吹的微風在輕輕閃爍。

郭炯看到紙條內容之後,心中略略有些吃驚,郭炯的家族和太祖郭威是同族,父親郭行簡和當令陛下柴榮還頗有淵源,三年的征戰,郭炯已由一名富家子弟,迅速成長爲了一名屢經戰陣、有勇有謀的將軍,而家族的薰陶,使他比何五郎等將領更有頭腦,“節度使進涇州不過五天,就把慶州軍的情況摸得如此清楚,這肯定另有深意。”郭炯心中飛速地在推測侯大勇的意圖。

侯大勇看着郭炯在努力地思索,開門見山地道:“從明天起,你就是這支慶州騎兵的統領。”又道:“慶州軍戰鬥力還是不錯的,這支部隊一半以上是大將軍孟漢卿的部下,孟將軍雖說犯了事被處死,但是他帶出來的人馬還是很有戰鬥力的,這一點得到了大家公認,慶州軍馬軍都指揮使王天畔就是孟漢卿手上的一員驍將,此人作戰勇猛,若不是孟漢卿犯了事。他早就升了官,此人可以重用。”

郭炯是八月八日才進入的涇州城,對慶州軍沒有多少接觸,只是知道慶州軍軍紀不是太好,他問道:“西北聯軍以永興軍爲前軍,黑雕軍爲中軍。頒州軍爲後軍,這一支慶州騎兵好象還沒有具體安排,不知在西北聯軍中屬於那一個戰鬥序列,直接聽誰指揮,聽不聽從韓倫的命令?”

“慶州騎兵作爲一支獨立部隊來使用,名字我已經想好了,就叫做西北聯軍獨立軍,你任獨立軍都指揮使。王天畔任副都指揮使,獨立軍跟隨黑雕軍一起行軍,直接聽從石虎將軍地指揮,至於韓倫,他的命令可由石將軍轉達。”

郭炯明白了侯大勇的用意。慶州馬軍跟隨黑雕軍行動,聽從石虎指揮,徹底架空了韓倫。他又低頭看了一眼紙條,道:“慶州騎軍的弩箭不多,只有四百多張,明天就要出發,根本沒有時間從鳳州的鐵器營中調配,我準備重新調整獨立軍的建制,獨立軍有四個營。我就把弩箭集中起來,組建一個弩營。”郭炯投軍後,就緊跟着侯大勇,全盤接受地是侯大勇的戰略戰術,對遠程武器有着特殊的愛好。他見慶州騎軍的弩箭不多,而且分散在各營,就想重新調整武器配製。

侯大勇一揮手,道:“獨立軍由你全權負責,具體的事情就不用請示我了,看着辦就行了,只是有兩個要求,一是要把部隊控制好,不能亂,二是要儘快形成戰鬥力,党項人的戰鬥力着實不弱,不能掉以輕心。”

“我想調一隊親衛和三個人到獨立軍,段無畏將軍、鐵川源和劉世緒兩名校尉。”

“沒有問題,有需要儘管開口。”

“就要這些就足夠了,黑雕花軍在義州折損頗大,山宗元、王江、陳仁義又要留守鳳州,黑雕軍人手也緊得很。”

兩人正說話間,親衛來報:“殿前司步軍指揮使白霜武求見。”

白霜武仍然穿着殿前司的軍服,軍服上罩着青紗白花,白霜武進了書房後,徑直來到侯大勇面前,雙膝着地緩緩下拜,手掌着地,額頭貼在手掌上,連拜三次後,才直起上身,手隨着齊眉,起身後,再把雙手放下,這是非常正式的跪拜禮。侯大勇軍職遠遠比白霜武高,坦然地接受了白霜武地大禮。

白霜武起身後,恭敬地道:“家父得報大仇,全憑黑雕軍仗義出手,下官粉身碎骨,難報節度使大恩。”

侯大勇嘆道:“白節度使是大週一代名將,當年在高平,在下曾有幸跟隨着白節度使一起殺敵,如令也常常回想起白節度使在戰場上的英姿,只可惜,白節度使竟在黑熊山爲党項人所害。”

白家先祖是沙陀族人,沙陀人都是天生的軍人,吃苦耐勞,富有犧牲精神,在大唐中晚期動盪不安的歲月裡,沙陀軍曾威震天下。白重贊極具先祖遺風,崇尚武力,並以軍法治家,白家子弟從小就在軍營裡廝混,軍營裡的隊形、陣法等事無一不通,因而,白霜勇、白霜武兩兄弟從軍以來,很快就在大周軍中嶄露頭角,白霜勇已是獨擋一面地人物,白霜武也成爲殿前司有名的勇將。

侯大勇講話的時候,白霜武雙腳稍稍分開,就如木樁一樣,一絲不“孫玷立着。侯大勇兒u蔣武軍姿挺拔,極有軍人氣質,暗贊:”不愧爲陛上親兵,十女真是出類拔萃。”侯大勇手指着郭炯介紹道:“這位是黑雕軍馬軍都指揮使郭炯。”白霜武和郭炯對視一眼,白霜武拱手行禮道:“參見郭將軍。”郭炯連忙站起身,拱手回禮道:“幸會幸會。”

侯大勇知道白霜武這麼晚來拜訪,頷首道:“白指揮使不必拘禮,坐着說話吧。”

白霜武沒有坐下,神色一暗,道:“我是來投奔節度使地。”

“白指揮使是殿前司勇將,前程遠大,爲何要投到我的帳下?”

“黑雕軍威名遠揚,下官心儀已久,巴公原大戰之時,下官親眼見到黑雕軍箭射北漢第一勇將張元徽。重振了大周軍士氣,所以想追隨節度使,北上迎擊党項人。”白霜武說到這,頓了頓,“還有一個原因,我今天動手狠揍了韓倫。他的兒子韓令坤將軍是殿前司都指揮使,正是我的直接上司,俗語說:不怕官,就怕管,雖說韓將軍爲人很是不錯,但是,我畢竟打了韓將軍的父親,只怕回到殿前司以後。我的日子不會好過。”

“你打弗倫的時候,知不知道他地兒子是弗將軍?”

白霜武微微一笑,道:“我進城的時候,郭蒼校尉就給我說了韓倫的身份,但是。不管是誰,都不應該在父親剛剛戰死的時候佔了宅子,若害怕權貴而不敢出手。祖宗會恥笑我的。”

侯大勇讚道:“是條好漢子,你就到黑雕軍軍中來,殿前司那邊你不用管了,由我來應付,我任命你爲黑雕軍步軍副都指揮,給黑雕軍步軍都指揮使胡立當副手,明天就跟着部隊北上。相關手續自有人幫你辦理。”黑雕軍副都指揮使是段無畏,段無畏被郭炯調到了西北獨立軍,也就是原來地慶州馬軍,白霜武正好可以接替段無畏地位置。

白霜武沒有想到侯大勇如此爽快就答應了自己的的請求,而且自己還升了官。按大周軍制,軍隊的基本建制單位爲營,每營約五百人,四營或五營爲一軍,冠以地域名稱,軍的指揮官叫都指揮使,營的指揮官叫做指揮使,侯大勇一句話,白霜武就由步軍指揮使升爲了步軍副都指揮使。

侯大勇勉勵了白霜武幾句後,白霜武就告辭離開衙門後院。郭炯看着白霜武筆直的背景道:“黑雕軍又收得一員勇將。”侯大勇看了一眼白霜武,又看了郭炯一眼,突然道:“郭郎今年有二十七歲了吧。”郭炯不明白侯大勇爲什麼突然會問起年齡,道:“滄州從軍之時二十三歲多了,現在已滿了二十七歲了。”

“你在滄州投軍之時,伯父並不願意,是你再三堅持伯父才最終同意,郭伯父後來給我說了原因,當時你的妻子不幸因病過逝了,你在家裡難免睹物思人,所以纔想到投軍。”侯大勇早就知道郭炯地傷心事,今天是第一次說出來。

郭炯默默地點了點頭,郭炯在十八歲成親,他和妻子感情極好,他的妻子體弱多病,婚後一直無子,妻子病逝後,郭炯無心續絃,黑雕軍招兵賣馬之時,他一方面想出去闖蕩一番,另一方面,也想借機把自己從陰影中解脫出來。

侯大勇用誠懇的語氣道:“三年來,郭郎在黑雕軍中屢立大功,郭家世代爲文臣,現在出了個傑出的將軍,郭郎也爲郭家列祖列宗增了光。不過,我心中一直掛着一件事情,郭伯父只有你一個兒子,中國有句古話,不孝有三,無後爲大,戰場上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我作爲你的兄長,想勸你一句,過去地事情就讓他過去吧,忘記過去,才能迎來嶄新的生活。”

郭炯頗有些感激地看了侯大勇一眼,道:“這麼多年了,我已經放得下了,只是身在軍中,那有心思去考慮這些事情,父親幾次帶信說要給我訂親,都被我推脫了。”

侯大勇沒有繼續深入探討這個話題,話鋒一轉,道:“白家世代爲將,個個了得,在涇州軍裡還有一人名叫白霜華,是涇州軍步軍副指揮使,他參加了奔襲固原之戰,我把他調到西北獨立軍來,做你的副手。”

白霜華在涇州軍中管理內務,很少露面,郭炯道:“我見過涇州軍節度副使吉青陽和步軍副指揮使劉北山,這個白霜華只是聞其名,沒有見過面,他是白家地旁系弟子吧。”

侯大勇神秘地笑道:“我的命令已經發出去了,明天他就到西北獨立軍來報到,到時你自然就知道了。”侯大勇神秘的笑容反倒把郭炯弄得頗爲疑惑,他沒有多問,拱手道:“我告辭了,節度使也早點休息,明天就要開始長途行軍了。”侯大勇站起身,做了幾個擴胸運動,道:“大家都是勞碌命,在涇州城的前兩天。手中無兵之時,無所事事也真是讓人難受,行軍對於黑雕軍來說,不是難事。”

侯大勇把白霜華安排到西北獨立軍,其實是另一深意,郭炯喪妻後刃下。他又沒有子嗣,這成了其父郭行簡的心病,在黑雕軍離”,匕川之時,郭行簡也對此表示了深深的擔憂,黑雕軍離開滄州,一晃就是三年,黑雕軍打了三年惡仗,郭炯的婚事也就耽誤了下來。那日侯大勇看到女扮男裝地白霜華之後,不禁想起了打光棍的郭炯,軍情營很快就把白霜華的情況摸得一清二楚,侯大勇打心眼裡覺得這兩人門當戶對、郎才女貌,真是一對天造地設地良緣。於是,侯大勇利用職權之便,竭盡全力爲兩人創造機會。至於能不能成就一樁姻緣,就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了。

侯大勇看着郭炯地背影,自嘲道:“黑雕軍光棍漢子還真是不少,再這樣下去,我就要變成皮條客了。”話音未落,就看見郭炯轉身回來,身後還跟着一人。卻是已經做了刺史的樑守恆。

侯大勇大喜,道:“樑明府總算到了。”樑守恆在鄭州的時候,是鄭州府錄事參軍事,被侯大勇開後門調到了鳳州後,任鳳州刺史一職。刺史被尊稱爲明府,因此,侯大勇稱呼樑守恆爲樑明府。

粱守恆滿身風塵,渾身是汗水,他拱手道:“從鳳州過來,走了七天,下官是第一次急行軍,可把我累壞了,幸好及時到了涇州,總算沒有誤事。”

侯大勇走到門口,對着書房門外約三四米的一名值勤地親衛道:“把黃老六叫過來。”一會,睡眼瞪髒的黃老六就跑了過來。侯大勇道:“快把燉的牛肉湯拿一碗過來,再弄幾樣清爽的小菜,有沒有現成的粥,也盛一碗過來,樑明府肯定餓壞了。”

黃老六不斷點頭道:“牛肉湯、粥都有,時鮮小菜也理好了,樑明府稍等片刻,很快就弄好。”

郭炯笑罵道:“黃老六,剛纔你不是說沒有牛肉湯,怎麼現在又有了。”

黃老六摸着腦袋,嘻嘻笑道:“只留了一小罐,符娘子的命令,我可不敢違背。”

侯大勇對郭炯道:“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從涇州北上靈州,距離遙遠,後勤跟不上,這仗根本沒有辦法打,樑明府現在是西北聯軍的督糧官,坐鎮涇州,爲西北聯軍協調輜重糧草。”

樑守恆喝了幾口茶水,清香的茶水入口,精神爲之一爽,他道:“節度使用沸水沖茶,比放了鹽和各種香料地茶湯味道要好得多,喝此茶才能品味山水之靈氣。”

唐時喝茶很有講究,有“清平茶”、“貴妃茶”、“文士茶”、“禪茶”和“民俗茶”等很多種類,清平茶程序繁多,分爲備器、鑑賞茶餅、炙茶、碾茶、篩茶、候湯、投鹽、舀湯、置茶兌湯、分茶、敬茶、聞茶、觀色、品茶、謝茶等十六個步驟,傳說李白喝了清平茶,詩性大發,揮毫寫下了千古名篇《清平調三首》;而佛門禪茶是佛教中的一種茶道,是禪師茶藝、佛門品茗的高雅藝術,分爲禮佛、淨手、焚香、備器、放鹽、置料、投茶、煮茶、分茶、敬茶、聞茶、吃茶、謝茶等程序。從清平茶和佛門禪茶可以看出,這時茶湯是要放鹽的。另外還有所謂“吃茶”,就是將茶與蔥、姜、棗、橘皮、茱黃、薄荷等熬成粥吃,這些吃茶方法在唐代非常流行。侯大勇來到古代後,喝過一次清平茶,鹹鹹的茶水讓他差點吐了出來,他堅持用燒開地井水衝綠茶,味雖淡,卻經得起細品,樑守恆在鄭州之時,跟着侯大勇學會了簡單的沖茶之法,學會之後,便一日不能離開這一杯清茶。

粱守恆有些擔憂地道:“我心裡還是頗爲擔憂糧草輜重,西北聯軍是由好幾支部隊組成,後勤也頗爲複雜,有朝廷撥發的糧草、甲冑,也有各節鎮自已地糧草,組成西北聯軍之後,各節鎮勢必不願意再爲聯軍出糧草、輜重,只能全部依靠朝廷,朝廷在河中府和京兆府各設有一個大型糧庫,不過,河中府和京兆府距離涇州都有六七天到十天的路程,更別說到靈州,只能是一段一段設糧庫。從涇州到慶州以及通遠軍,都要設有糧庫,才能保證大軍供應。”

黃老六手腳麻利地把幾樣晚餐準備好,親衛端着粥和小菜,他則端着他的拿手好湯——給侯大勇留下的燉牛肉湯。

粱守恆本來還想斯斯文文地吃飯,一來是長途行軍太餓了。二來是幾樣菜式都特別可口,幾口下去,他也顧不得裝斯文了,開始大口大口的吃飯。

侯大勇饒有興趣地看着樑守恆吃飯,感嘆道:“古人說得好,人是鐵,飯是鋼(在文獻中,百鍊鋼一詞最早也見於東漢晚期。此時已有鋼的稱呼),兩碗吃了硬綁綁,兩碗不吃餓得慌。”聽到侯大勇如此說,粱守恆才意識到自己吃相實在有些不雅,此時他肚子已有東西墊底。沒有剛纔那麼餓,於是他坐直了身體,開始細嚼慢嚥起來。

“打仗其實是打後勤。西北聯軍北上,沒有源源不斷的糧草供應,是難以持久地,胡人爲何不好對付,有一個很重要地原因就是他們特殊NC丸,”起訓式,胡人以遊牧爲生,馬、羊和牛可以供應肉和奶。所”,也們的後勤相對中原人來說要簡單得多,這也是他們的部隊可以深入中原腹地地原因之一,而中原的部隊需要大量糧草,極大地制約了部隊的行動範圍。”侯大勇不厭其煩地向樑守恆解釋。就是要引起他對糧食的高度重視,“留守涇州的主將是是鳳翔節度使王景,他久經戰陣,深知糧草對大軍的重要性,留守部隊至少要用一半的力量來保持糧道的安全,我已多次和王都監談到糧草供應的事情,他會大力支持你地。”

樑守恆和郭炯離開涇州衙門後院之時,天已近二更,當侯大勇用滿滿一桶水從頭淋到腳的時候,一天的工作纔算結束。侯大勇乾乾淨淨坐在牀上,從腰上取下了一天都沒有離開過自己的——“09”手槍,侯大勇很愛惜這把手槍,經常用特別煉製的脂油來擦拭,所以,手槍仍然如三年前一般,侯大勇把手槍拆開,用布條細細地擦,就如對待情人。

“不知小琳和妹妹過得怎樣,她們兩人在另一個世界是不是也在想我。”擦着手槍,侯大勇不禁想起了另一個世界的妻女,他突然慚愧地發現,自從在這個時代有了妻子符英和春蘭秋菊,有了兒子宗林女兒小璐,還有遠在白頭山的阿濟格和未曾見面地兒子侯虎,自己已經很少去想另一個世界的妻子小琳和女兒了,侯大勇想到小琳和妹妹的身影,一時之間竟心如刀絞,難道,隨着時間的流逝,我真的會忘記她們嗎?

侯大勇想着小琳和妹妹的音容笑貌,心裡又開始沉甸甸的,他擦着手槍,隨口哼着一首舊曲子:“你在他鄉還好嗎,可有淚水打溼雙眼,你在他鄉還好嗎,是否想過靠着我地雙肩,你那不再熟悉的笑容,對我可是一種敷衍,手中握着你的照片,我真的感到你很遙遠,你在他鄉還好嗎,是否還會想起從前,你在他鄉還好嗎,是否已經有了太多改變。”歌詞大部分都記不得了,只有這幾句記得甚是完整。

擦完槍,藉着跳動的燭光,侯大勇練習了一會瞄準,這時,一個念頭突然闖進了他地大腦,在歷史中,趙匡胤是在顯德六後稱帝的,如果現在找個機會,手指輕輕一動,一顆子彈就會結束趙匡胤的生命,那麼,趙匡胤再也不會黃袍加身了。當然,暗殺的種類很多,並不是一定要用手槍,只是,趙匡胤身爲殿前司指揮使,身邊親衛着實不少,暗殺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侯大勇自己就曾被暗殺過無數次。

侯大勇仔細分析暗殺了趙匡胤的後果,如果成功地暗殺了趙匡胤,則大周政局有三種選擇,一是由只有七歲的柴宗訓繼位,順順當當地長大後,執掌大周皇權,不過,七歲柴宗訓繼位,會比趙匡胤幹得更出色嗎?還能夠順利地平定南方嗎?這些都是未知數。二是由另一位權臣代替趙匡胤奪了柴宗訓的皇位,李重進、張永德都有這個實力,他們能比趙匡胤幹得更好嗎?三是由自己奪取皇位,可是,我能比趙匡胤幹得更好嗎?”

暗殺趙匡胤。”這個想法冒出來後,就如闖入心中的雜草,始終難以清除,又如一團剪不斷理還亂的亂麻,糾纏在侯大勇心中,讓他難以入眠。

Www ●TTκan ●C ○ 太陽可不管侯大勇睡得好不好,如約從樹林間冒了出來,侯大勇、韓倫郭炯、段無畏、鐵川源和劉世緒等將校來到了留守在涇州的慶州馬軍營地,慶州馬軍總共兩千,其中有一千人回到了慶州,涇州城內只留了一千人,作爲韓倫的親兵,現在,韓倫已不需要這一千親兵了。

天州亮時,一臉黃色的韓倫出現在涇州衙門後院,侯大勇正在後院做虎臥撐,見到眼珠都變黃的韓倫,不禁嚇了一大跳,他第一個判斷就是韓倫得了急性黃疽性肝炎,當韓倫向他請病假時,侯大勇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在答應的同時,心裡樂開了花,韓倫因病離開慶州軍,真是個,天大的好事。

韓倫匆匆向慶州馬軍交待幾句後,便急匆匆地帶着小妾和一隊親衛,離開了軍營。而慶州馬軍軍士們在忐忑不安中,搖身一變成了西北聯軍獨立軍的軍士,郭炯任獨立軍都指揮使,王天畔、段無畏均任副都指揮使,鐵川源和劉世緒分別擔任兩個營的指揮使,五十名黑雕軍騎兵作爲郭炯的親衛。

郭炯正在向西北軍獨立軍作就職演說之時,一名穿着涇州軍軍服的軍官,騎着一匹罕見的高大白馬,速度極快地穿過軍營大門,幾個守門的慶州軍士沒有做出反應,張着嘴傻看着白馬從身邊衝了過去。白馬騎手徑直奔操場而去,奔到了隊伍前面,馬上騎手一勒繮繩,戰馬“嘶鳴”一聲,高高地擡起前肢,穩穩地停在慶州馬軍隊伍前面,衆軍士都是騎兵,見來人騎術了得,齊齊地喝了一聲彩。

郭炯看到此人眼前一亮,郭炯細微的表情變化沒有逃過侯大勇的眼光,他輕聲對郭炯道:“此人叫白霜華,白重贊節度使是他的父親。”

第57章 回鶻商隊(五)第6章 蛙跳行動(一)第320章 南下之路(三十五)第20章 澶州城外第128章 經營同心(十四)第318章 南下之路(三十三)第236章 決戰幽雲(二十七)第148章 爭奪河套(十三)第69章 回到大梁(一)第106章 清水河畔(三)第129章 經營同心(十五)第346章 蕩盡羣雄(二十四)第56章 回鶻商隊(四)第4章 黃牛軍寨第19章 又見青葉(二)第12章 拒捕出城第98章 鏖戰西北(十一)第207章 廟堂之高(三十七)第322章 南下之路(三十七)第33章 決戰鳳州(十三)第127章 經營同心(十三)第117章 經營同心(三)第236章 決戰幽雲(二十七)第17章 路過大梁第16章 人事安排第258章 鹿死誰手(二十一)第297章 南下之路(十二)第16章 人事安排第273章 鹿死誰手(三十六)第112章 清水河畔(九)第334章 蕩盡羣雄(十一)第153章 爭奪河套(十八)第158章 爭奪河套(二十三)第60章 出使蘭州(三)第180章 廟堂之高(八)第271章 鹿死誰手(三十四)第35章 大梁城內(一)第15章 城市規劃第352章 蕩盡羣雄(三十)第281章 鹿死誰手(四十五)第77章 回到大梁(九)第318章 南下之路(三十三)第101章 鏖戰西北(十四)第210章 幽雲之戰(一)第142章 爭奪河套(七)第三百五十六 蕩盡羣雄三十四第303章 南下之路(十八)第317章 南下之路(三十二)第121章 經營同心(七)第8章 滄州城內第274章 鹿死誰手(三十七)第21章 迎娶符英第59章 出使蘭州(二)第30章 決戰鳳州(十)第61章 奇襲隴西(二)第323章 南下之路(三十八)第88章 鏖戰西北(一)第5章 道士陳摶第199章 廟堂之高(二十九)第17章 決戰鳳州(一)第343章 蕩盡羣雄(二十一)第302章 南下之路(十七)第114章 清水河畔(十一)第163章 爭奪河套(二十八)第229章 決戰幽雲(二十)第160章 爭奪河套(二十五)第118章 經營同心(四)第12章 招賢納士第142章 爭奪河套(七)第185章 廟堂之高(十三)第308章 南下之路(二十三)第324章 蕩盡羣雄(一)第291章 南下之路(六)第219章 決戰幽雲(十)第187章 廟堂之高(十五)第190章 廟堂之高?(十八)第294章 南下之路(九)第276章 鹿死誰手(三十九)第150章 爭奪河套(十五)第30章 決戰鳳州(十)第335章 蕩盡羣雄(十二)第18章 又見青葉(一)第205章 廟堂之高(三十五)第373章 蕩盡羣雄(五十三)第357章 蕩盡羣雄(三十五)第30章 決戰鳳州(十)第96章 鏖戰西北(九)第125章 經營同心(十一)第325章 蕩平羣雄(二)第304章 南下之路(十九)第228章 決戰幽雲(十九)第194章 廟堂之高(二十四)第359章 蕩盡羣雄(三十七)第346章 蕩盡羣雄(二十四)第192章 廟堂之高(二十)第2章 草原生活第375章 蕩盡羣雄(五十五)第221章 決戰幽雲(十二)第131章 經營同心(十七)第330章 蕩盡羣雄(七)
第57章 回鶻商隊(五)第6章 蛙跳行動(一)第320章 南下之路(三十五)第20章 澶州城外第128章 經營同心(十四)第318章 南下之路(三十三)第236章 決戰幽雲(二十七)第148章 爭奪河套(十三)第69章 回到大梁(一)第106章 清水河畔(三)第129章 經營同心(十五)第346章 蕩盡羣雄(二十四)第56章 回鶻商隊(四)第4章 黃牛軍寨第19章 又見青葉(二)第12章 拒捕出城第98章 鏖戰西北(十一)第207章 廟堂之高(三十七)第322章 南下之路(三十七)第33章 決戰鳳州(十三)第127章 經營同心(十三)第117章 經營同心(三)第236章 決戰幽雲(二十七)第17章 路過大梁第16章 人事安排第258章 鹿死誰手(二十一)第297章 南下之路(十二)第16章 人事安排第273章 鹿死誰手(三十六)第112章 清水河畔(九)第334章 蕩盡羣雄(十一)第153章 爭奪河套(十八)第158章 爭奪河套(二十三)第60章 出使蘭州(三)第180章 廟堂之高(八)第271章 鹿死誰手(三十四)第35章 大梁城內(一)第15章 城市規劃第352章 蕩盡羣雄(三十)第281章 鹿死誰手(四十五)第77章 回到大梁(九)第318章 南下之路(三十三)第101章 鏖戰西北(十四)第210章 幽雲之戰(一)第142章 爭奪河套(七)第三百五十六 蕩盡羣雄三十四第303章 南下之路(十八)第317章 南下之路(三十二)第121章 經營同心(七)第8章 滄州城內第274章 鹿死誰手(三十七)第21章 迎娶符英第59章 出使蘭州(二)第30章 決戰鳳州(十)第61章 奇襲隴西(二)第323章 南下之路(三十八)第88章 鏖戰西北(一)第5章 道士陳摶第199章 廟堂之高(二十九)第17章 決戰鳳州(一)第343章 蕩盡羣雄(二十一)第302章 南下之路(十七)第114章 清水河畔(十一)第163章 爭奪河套(二十八)第229章 決戰幽雲(二十)第160章 爭奪河套(二十五)第118章 經營同心(四)第12章 招賢納士第142章 爭奪河套(七)第185章 廟堂之高(十三)第308章 南下之路(二十三)第324章 蕩盡羣雄(一)第291章 南下之路(六)第219章 決戰幽雲(十)第187章 廟堂之高(十五)第190章 廟堂之高?(十八)第294章 南下之路(九)第276章 鹿死誰手(三十九)第150章 爭奪河套(十五)第30章 決戰鳳州(十)第335章 蕩盡羣雄(十二)第18章 又見青葉(一)第205章 廟堂之高(三十五)第373章 蕩盡羣雄(五十三)第357章 蕩盡羣雄(三十五)第30章 決戰鳳州(十)第96章 鏖戰西北(九)第125章 經營同心(十一)第325章 蕩平羣雄(二)第304章 南下之路(十九)第228章 決戰幽雲(十九)第194章 廟堂之高(二十四)第359章 蕩盡羣雄(三十七)第346章 蕩盡羣雄(二十四)第192章 廟堂之高(二十)第2章 草原生活第375章 蕩盡羣雄(五十五)第221章 決戰幽雲(十二)第131章 經營同心(十七)第330章 蕩盡羣雄(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