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潮汕地區

一斤原棉,產不出多少棉花,自然也就織不出多少布來。

去年在黃河江淮開闢的棉區,也就不到四千畝,產出的棉花都被送往了太府寺司染署,畢竟朝廷眼下對棉布紡織,處在初級試探階段。

司染署今年一共才織出一千六百多匹,一匹是十丈,差不多33米。

楊銘打算全都賞賜出去,一千匹送往江都,讓老爹去賞,剩下的他賞給京師的這些官員們。

爲的就是讓他們做成衣服,穿出去。

新鮮玩意永遠都是比較吸睛的,何況衣著本來就代表着身份。

大隋貴族衣物的主要材料是絲織品:綾、絹、錦、羅。

老百姓是麻織品:火麻布、班布、紵布、落麻布、胡女布。

突然冒出來一個棉布,自然會吸引大家的注意,尤其是穿在貴族身上之後,那麼那些富商大賈肯定會去效仿。

因爲大隋律法規定,庶人不得着綢、綾、羅、錦,也不準佩戴金銀,但可沒有規定,不能穿棉。

武士彠還是個商人的時候,他就不能穿絲織品,這就是爲什麼楊妙智想盡辦法想給丈夫封個爵,因爲楊妙智丟不起這個人,出門的時候丈夫穿着布衣,這叫什麼事啊?

楊銘除去給自己妻子兒女準備的棉布之外,其它的都賞給了朝中官員,而且讓他們儘快做成衣服,看看上身的效果。

以至於年關將近的時候,京師貴族家裡的子弟,好多都穿上了一種淡藍或者藍白相間的棉衣。

因爲太府寺這次織出來的布,全部是用蓼(liao)草的汁液爲染料,出來都是藍色的,因爲蓼草是最便宜的染料,全國各地都有這種草。

而棉的原色就是白色所以只有藍棉布和白棉布,那你做出來的衣服,也就是這個色了。

電視劇裡的翩翩公子喜歡穿純白的衣服,實際上基本沒人穿,因爲跟喪服一個色。

純藍比較穩重大氣,藍白顯年輕朝氣,穿起來都挺好看的。

一時間整個京師的有錢人都在打聽,這玩意從哪來的,這樣一來,棉布的名氣就算打出去了。

很多胡商知道之後,心裡已經暗暗下主意,等到戰亂結束,一定要從西域那邊多購置一些棉種賣給中原人。

而本土豪族,也打算大量囤積一些棉種,畢竟很多家族人家有自己的私人織坊。

身在江都的楊廣在收到這一批棉布的時候,也是愛不釋手。

別以爲江南就不冷,整個中國四季如春的地方,就那幾個,很顯然江南不在其中。

“此布輕柔保暖,柔和貼身,端的是好東西,若以此爲過冬之衣,嚴寒何懼?”虞世基一臉驚豔的撫摸着殿內的幾匹棉布,感嘆道:

“太子偏好手工,若非皇儲,不失爲一代巨匠。”

楊廣笑道:“朕這個兒子啊,朕都不知道該怎麼說他了,他給朕的呈報當中,希望朕能將此新布,賞賜諸卿試用,朕意如此。”

蕭皇后眼下的手裡就拿着一塊棉布,是從布匹上裁剪下來的,因爲她發現,這玩意非常吸水,用作擦洗之物,簡直不要太合適。

絲織品性涼,不保暖,擦臉也不得勁,但是棉布可就不一樣了,沐浴之後,一擦就幹,而且不會感受到涼意。

蕭皇后是越看越喜歡笑道:“給我多留一些。”

一千匹棉布,楊廣自己留了六百匹,剩下的都賞賜出去,而江南的紡織行業是比較發達,織出來的衣服也更好看,因爲南北的穿衣風格本來就有差異。

北邊以貼身爲主,南邊以寬鬆好看爲主。

眼下的殿內,馮盎也在,他是剛從廣州趕來的。

如今桂州地區已經開始全面推行朝廷政策,雖然阻力也不小,李世民已經快愁死了,但畢竟正在朝着正確的方向發展。

但是更爲富裕的廣州,還沒有。

“我說大將軍,天下政策一統,就連高句麗舊地,眼下也在推行國策,怎麼就你們嶺南特殊呢?”裴蘊冷笑道:“是不是得朝廷大軍去一趟,你們才肯罷休?”

馮盎一臉愁苦道:“我肯定不希望嶺南再起兵戈,可是我在南海郡已經召集衆部落首領商議過此事,幾乎都不同意,我也是沒法子啊。”

南海郡就是廣州地區了。

後世來說,廣東和廣西比較起來,似乎廣西人的性格更硬更野,廣東人稍好一些,其實那是因爲古代在開海之後,廣東逐漸成爲了海上貿易中心,以至於大量人口流入,造成了廣東地區海納百川,人們的性格也有所改變。

但是在大隋,廣東地區和雲南地區,是最野蠻的。 直到後世,廣東潮汕地區也是惹不起的,潮汕地區就是眼下的義安郡,這個地方超級難治理。

楊廣也是精明人,在擔任揚州總管的時候,就建議將義安郡劃入揚州府,歸揚州總管管轄,但是沒有一點效果,人家就是不認揚州總管,只認嶺南冼夫人。

當時的楊廣又建議,所有流放嶺南的罪臣,都流放至義安郡,想要以此教化當地,但結果是這個地方超級排外,流放過來的都沒有好下場,所以流放只能改爲南海郡。

因此南海郡,是當下整個嶺南,農耕生產貿易手工最發達的地方。

楊廣也是發愁啊,眼下真的不能再用兵了,麥鐵杖的那支大軍在返回的時候,路上就鬧過兵變,好在規模不大,被麥鐵杖給鎮壓了,殺了兩千多人。

都是軍餉鬧的,朝廷這邊也確實是沒錢撥了,但又不能逼迫當地富商出這個錢,畢竟這是江南,不是北方。

大運河沒開幾年,江南到現在,還沒有徹底歸心呢。

“主要縣城,至少應該先遵循朝廷政策,至於那些反對的部落酋帥,可以慢慢來,”蘇威建議道。

虞世基搖了搖頭:“嶺南西道已經在循序漸進了,東道若是不改,對駙馬在西道推行政策,是有弊端的。”

他說的沒錯,人家廣西人會覺得,憑什麼我們就得改,廣東人不改呢?那我們也不改了。

這樣一來,還得出事。

“還是要一碗水端平啊,”楊廣皺眉片刻,朝馮盎道:“朕冊封你爲嶺南東道行臺尚書令,負責推行政策,不要跟朕訴苦,你沒有朕苦。”

馮盎一臉頹敗的低下頭。

這也是沒辦法,廣東是必要改的,楊廣不能改主意,雖然他知道馮盎改不動,但也要嚴令對方去改,這是一個態度。

好讓廣西那邊知道,廣東也在改,就是比他們改的慢點而已。

這樣一來,廣西就不會覺得吃虧了。

等到朝廷恢復一兩年,回口氣,或者是北邊突厥的事情解決了,楊廣就要來硬的了。

歷史上,他三徵高句麗,不惜將國家帶進深淵,一方面是要面子,打不下高句麗,影響皇權的穩固,他作爲皇帝的威望也會大大受損,再者,沒兒子了,沒人能勸住他。

那時候的楊暕雖然還活着,但已經被楊廣放棄了,根本沒有當成繼承人。

但是這一世,因爲楊銘的緣故,整個朝堂的風氣是完全不一樣的,楊廣的急性子多少是被削減了一些,畢竟高句麗已經滅了,沒有辱沒他大業的年號。

而他現在呢,確實是想攢點本錢,因爲嶺南並不是他的終極偉業,他的偶像是漢武帝,他想滅了東西突厥,爲大隋永除後患。

朝會結束之後,馮盎去見了自己的好基友寧長真,後者現在已經是閒雲野鶴了,甯越郡府上的鳥,也都被送來了江都,他現在天天就是跟鳥作伴。

“兄長給我出個主意吧,我真不知道這趟回去,該怎麼跟那些酋帥交代,”馮盎苦着臉道。

寧長真笑了笑,逗弄着籠中鳥,淡淡道:

“陛下特許我每日參加朝會,聽的多了,我也算對當今形勢瞭解的更通透一些,咱們嶺南啊,這一世皇帝搞不定,下一世也一定會把咱們擺平,早做打算吧。”

馮盎嘆息道:“馮、寧兩家的末日,已經到了嗎?”

“這得看你怎麼應對,”寧長真轉身道:“眼下形勢,朝廷勢大而我力微,逞強是螳臂當車,朝廷有人才啊,一個李世民,就把我的桂州給擺平了,你已經是獨木難支,能撐多久呢?”

馮盎愁苦道:“非是我不肯推行,夾在朝廷和廣州豪族之間,我是兩頭難啊,裡外都不是人。”

“做人難,想做好人更難,當哥哥的勸你一句,老老實實下去照辦吧,得罪那些酋帥,還有一線生機,得罪朝廷,只有死路一條,我算是看出來了,我這輩子都回不去了,”寧長真長長一嘆,頗有些英雄遲暮。

馮盎皺眉道:“寧家在桂州,已經在協助李世民處理政務,洄藻現在是行臺民部尚書,兄長想要歸鄉,將來也不是沒有機會。”

寧長真搖了搖頭:“不可能了,記住,如果皇帝召見馮暄,千萬設法推辭,他如果來了江都,跟我的下場是一樣的,我們兩個不是你,你在皇帝那裡是個忠厚老實的人,我們倆啊,是反賊。”

“兄長教誨,銘記於心,弟告辭了,”

馮盎起身,朝着寧長真深深揖手之後,正欲離開,被寧長真給叫住了:

“再幹幾年,就養老吧,或者主動要求進京,不要留戀權勢,朝廷不會允許嶺南有威權過重的人長期把持那裡,你啊,小心着點,與太子搞好關係,將來能保你平安的,只有他。”

馮盎深吸一口氣,點了點頭,轉身離開。(本章完)

二四五章 一切順利第714章 寄人籬下一九五章 大軍開拔一四七章 再返京師四零三章 問罪民部一三四章 長江大江二八六章 守門小卒第648章 兩撇鬍子八十章 有罪無功四四六章 朝堂爭鋒一五五章 上天安排三零七章 你祭誰的祖第737章 吾將上下而求索第566章 以牙還牙第507章 殘部補充第631章 做一個有用的人第601章 古今用兵無出其右者第639章 舉個例子第698章 一鍋飯三三一章 最後一個機會一六三章 玄感班底三五八章 三千大軍一八五章 仁壽宮之變(二)一七四章 風流才子二九五章 玉璽一角第569章 嶺南三大塊二一八章 年年有貪官第720章 做人要給自己留退路第671章 您還是瞧不上我第584章 十八路反賊進京師四六九章 王佐之才一九一章 后妃制度四五七章 別給我丟人第730章 殺心起第722章 吾不忘矣一二五章 玄感禮物第662章 解百姓於倒懸三四三章 送你的,別弄丟。五一章 天大的事三六二章 張開覆滅二二八章 刑部大理寺二十二章 撩妹三九一章 李淵的野心第720章 做人要給自己留退路二五四章 特勒汗國第693章 不可能第604章 死人最多的一年三五三章 八議免罪第524章 李雲龍打縣城四五二章 大智若愚第561章 不準迎接第668章 凡五穀者,萬物之主也九三章 祖籍九江二四七章 驗明正身二二四章 齊王幕僚第719章 他不去,但朕經常去三零八章 血濺朝堂第625章 登高之門第767章 貓哭耗子二一五章 大秘小秘五四章 配婚第531章 手起刀落四五四章 左右驍騎第683章 南面可汗二三九章 江南陳三四六章 西眷和東眷三八八章 軟弱皇后第524章 李雲龍打縣城第三章 小狗崽子第509章 水師相遇三六七章 咱們是祖宗二三三章 麥秋三八五章 差點掛了三五二章 卸任大將軍一零八章 放水養魚二九八章 洗白二八八章 三去其一第621章 還輪不到你一一一章 斛律孝卿二八五章 消除疑心四一章 宇文娥英一一一章 斛律孝卿第740章 留活口二五六章 兩人有問題二一一章 妾妃第624章 長孫不能封一零七章 同病相憐四九章 有求於人三一五章 高熲出征一八六章 仁壽宮之變(三)四四零章 怒髮衝冠第743章 焉能背主二四零章 秦王嬪第765章 獎勵一畝地二零七章 四柱八字第751章 十五道一九六章 亂戰第664章 滎陽之圍第551章 殺雞給猴看一一八章 兩朝外戚
二四五章 一切順利第714章 寄人籬下一九五章 大軍開拔一四七章 再返京師四零三章 問罪民部一三四章 長江大江二八六章 守門小卒第648章 兩撇鬍子八十章 有罪無功四四六章 朝堂爭鋒一五五章 上天安排三零七章 你祭誰的祖第737章 吾將上下而求索第566章 以牙還牙第507章 殘部補充第631章 做一個有用的人第601章 古今用兵無出其右者第639章 舉個例子第698章 一鍋飯三三一章 最後一個機會一六三章 玄感班底三五八章 三千大軍一八五章 仁壽宮之變(二)一七四章 風流才子二九五章 玉璽一角第569章 嶺南三大塊二一八章 年年有貪官第720章 做人要給自己留退路第671章 您還是瞧不上我第584章 十八路反賊進京師四六九章 王佐之才一九一章 后妃制度四五七章 別給我丟人第730章 殺心起第722章 吾不忘矣一二五章 玄感禮物第662章 解百姓於倒懸三四三章 送你的,別弄丟。五一章 天大的事三六二章 張開覆滅二二八章 刑部大理寺二十二章 撩妹三九一章 李淵的野心第720章 做人要給自己留退路二五四章 特勒汗國第693章 不可能第604章 死人最多的一年三五三章 八議免罪第524章 李雲龍打縣城四五二章 大智若愚第561章 不準迎接第668章 凡五穀者,萬物之主也九三章 祖籍九江二四七章 驗明正身二二四章 齊王幕僚第719章 他不去,但朕經常去三零八章 血濺朝堂第625章 登高之門第767章 貓哭耗子二一五章 大秘小秘五四章 配婚第531章 手起刀落四五四章 左右驍騎第683章 南面可汗二三九章 江南陳三四六章 西眷和東眷三八八章 軟弱皇后第524章 李雲龍打縣城第三章 小狗崽子第509章 水師相遇三六七章 咱們是祖宗二三三章 麥秋三八五章 差點掛了三五二章 卸任大將軍一零八章 放水養魚二九八章 洗白二八八章 三去其一第621章 還輪不到你一一一章 斛律孝卿二八五章 消除疑心四一章 宇文娥英一一一章 斛律孝卿第740章 留活口二五六章 兩人有問題二一一章 妾妃第624章 長孫不能封一零七章 同病相憐四九章 有求於人三一五章 高熲出征一八六章 仁壽宮之變(三)四四零章 怒髮衝冠第743章 焉能背主二四零章 秦王嬪第765章 獎勵一畝地二零七章 四柱八字第751章 十五道一九六章 亂戰第664章 滎陽之圍第551章 殺雞給猴看一一八章 兩朝外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