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變

鄭王年幼,鄭太后不管願不願意,她都必須坐在王座旁邊,面見大臣。

雖然現在鄭王的話也就在逍遙臺管用,出了望仙城都不知有沒有人聽,但望仙城中,總還是有需要藉着鄭王這面大旗的世家的。

而在望仙城外,也有人發現了小鄭王和鄭太后的軟弱,他們不約而同的伸出手來,願“助”太后一臂之力。

鄭太后不是不懂這些人全都心懷不軌,就是魯王,也不是白替他們母子守着鄭國王位的。

可她一個弱女子,手無寸鐵,不借這些人的力量,怎麼保住小鄭王?

等小鄭王長大後,他們母子就熬出頭了。

這天,鄭太后請來魯使丁強,同時也是鄭國大夫——這個官,是鄭太后千方百計求丁強來做的。

丁強當了這個大夫之後,他就可以插手鄭國國事,就可以在國中替鄭太后和小鄭王撐腰了。

她本來還想以相位酬之,可丁強推辭了。

她只好退了一步,許以大夫之位,但這個大夫也不便宜,鄭太后恨不能天天把丁強給宣進王宮來,就讓他坐在王座下,除此之外,頻頻賞賜,賜衣賜車賜食都不夠了,她還親自牽線,替丁強在鄭國娶了一房妾室。

理由當然是丁強的妻室遠在魯國,如今他孤身在外,身邊怎麼能沒有人服侍?

於是一個靠向鄭太后的世家願意捨出一個女兒,送給丁強爲妾。

丁強收下了美妾,聽說還挺喜歡此女的,鄭太后才放下了半顆心。

拉攏男人,權勢地位美色財富,她樣樣都願意給。可仍是換不回丁強的忠心。

丁強仍然一心在魯。

鄭太后固然生氣,但也不得不繼續小心翼翼的捧着丁強。

今天,丁強一進來,她就不顧太后尊位,親自起身到殿中相迎,請丁強上座,還賜下酒食,言語溫和的問候丁強的身體、他的弟子、還有那個美妾。

又送出了一堆禮物之後,鄭太后才道出今天請他來的原因,因爲前幾天,丁強送進來了一封魯王問候的信。

信是以魯王的王后,鄭太后的長女鄭姬的名義寫的。鄭姬還是個幼兒時就被鄭國先王嫁給了魯王,從那時起,鄭太后就與長女分離,到現在已經有十幾年了。鄭太后連女兒長什麼樣都不知道,想起女兒,也只記得她小小的手,閉着眼睛睡覺的樣子。

想起鄭姬,鄭太后不免落淚。

鄭姬在信中問候鄭太后,問候小鄭王,問宮中有沒有什麼艱難的地方?米夠吃嗎?衣服夠穿嗎?冬天凍不凍?周圍有人欺負鄭太后和小鄭王嗎?

然後鄭姬說她一切都好,她與魯王的感情一如往常,她已經有了身孕,而魯王再次拒絕廣選良女,以充後宮。

縱使大王喜愛遊戲,也不忘陪伴她

鄭姬在信中泣道,她時常擔心她的品德不配得到大王如此的深情厚義,唯有將全身的鮮血,她的眼睛、心臟、四肢,還有餘生,全都獻給大王才能報答萬中之一。

鄭太后既爲鄭姬高興,也更有信心了。如果魯王對她的女兒如此愛重,那對他們母子總會多留幾分情面。

其實說起來,魯國除了佔了鄭國的城之外,其餘什麼也沒幹。

魯國占城並不凌虐百姓,仍舊讓百姓耕種,城中世家只要肯伏首,也都好好的在原地,如果想離開,魯國也並不阻攔。

百姓種出來的糧食,雖然鄭人要花錢才能從魯商手中買到,但……就算不花錢,這些糧食也落不到他們母子手中。

直到現在,鄭太后和小鄭王的所用所需,都是魯國供給的並不假。

鄭國各城早就視歲貢如無物了。

如果不是魯王慈悲,給他們母子送糧送布,他們連飯都吃不上。

鄭太后很清楚,她和小鄭王之所以人人可欺,乃是因爲他們手中無兵!

如果他們母子手中有一支強軍,那就不會如此任人宰割了!

她想求魯王助她建-軍!

她已經想好了,若要藏軍養兵,被魯國佔去的那些城正好可用!

爲了這個,她一定會對魯王有求必應的!

丁強問鄭太后:“太后請某來有何要事?”

鄭太后拿出信,問:“確有一件爲難之事,還請大夫先看看這信。”丁強就接過信,讀了一遍。

關於魯國的公主紙,現在倒大多都是在鄭國製作了。因爲鄭國造紙更便宜方便,鄭地的林多、水多。

而鄭國王宮中也早習慣了用紙製品。在鄭國稱其爲魯紙。

信裡除了魯王和王后對鄭太后的問候之外,就是問鄭太后有沒有什麼煩惱?有沒有什麼人難爲她。

丁強看過之後就明白了,鄭太后這是又想提起那件事。

鄭太后想養一支只忠心於她的軍隊。

丁強之前一直糊弄她,問她就算有軍隊,將軍在哪裡?

鄭太后就啞巴了。

但她還是不死心。她甚至覺得丁強只是不願幫她——雖然這是真的。

她上回就對丁強說,可以先偷偷把軍隊給建起來,至於將軍,到時就從軍中選拔。

這也是個辦法。

丁強就問她,就算這樣,從何處徵丁?

鄭國各城早就不聽王令了,丁從何處來?

不至於要魯國送她吧?太后想把軍隊放在魯國的城裡,叫魯人替她養,錢糧從哪裡來?難道也讓魯王替她掏了?

那這樣養出來的兵是魯王的兵還是太后的兵?太后真會相信這樣的軍隊會忠誠嗎?

既然這麼麻煩,何不求魯王借兵給太后呢?

鄭太后當然不敢借魯兵。

現在鄭國就有一支趙兵不肯走,再來一支魯兵,那這個鄭國還算是鄭王的嗎?

她不信生身之父的趙國,當然也不會信娶了她一個女兒的魯國。

鄭太后今天當然是又有主意了,她改口不要軍隊了,而是想要幾百個健奴、壯丁,當她的私軍。

首先人數少,這點人數買奴隸就行了。魯國是出了名的販奴大國,她不敢找魯王借兵,找他買幾百個奴隸卻沒問題。

其次,養奴隸不比養兵那麼麻煩,她當然還是想養在魯國佔的那些城裡,一來她總不能把奴隸養在王宮中,二來,她也需要有人幫她訓練這些奴隸,至少讓他們會拿起長矛□□,知道衝陣殺敵。

最後,關於養奴的花費,她還是有一些積蓄的。逍遙臺上搜刮一番,還是能找出一些金銀的。

丁強這回聽她又哭訴這個,還拿出魯王剛寫來的信當藉口,他就點頭答應了。

“某還有一計,可助太后。”

丁強的意思就是說,鄭太后想要奴隸,想養兵,何不養得更遠一點?

首先,不管是養兵還是養奴,鄭太后要的是能替她殺人的刀,不是擺設。就算把奴隸養在魯國的城中不會被發現,但他們不上戰場,不打仗殺人,怎麼學得會?

藏在城裡是不會有這個條件的。

鄭太后心動了,問丁強是有更好的辦法?

丁強說,不知太后有沒有聽說?皇帝的大將軍在外面打仗,聽說有不少流民、潰兵在外遊蕩。

當然,他們到不了鄭這裡來。不過那些潰兵、流民不正好是鄭太后需要的人嗎?

如果再恰好拾到一二會領兵打仗的人,太后稍加收服就可收爲已用。

鄭太后果然心動了!

丁強說,還有,這些人在外面正好可以練兵,只要太后派出親信心腹之人去即可。

鄭太后道:“除了大夫,奴奴哪還有可信之人呢?”說罷就低頭掉淚。

丁強嘆息:“我只恐太后不信我。”

鄭太后就起身離座,來到丁強身前,伏在他膝上,“我對大夫的心,大夫到今日也不信嗎?”說罷就解了腰帶。

丁強繼續嘆,替鄭太后穿好衣服,“我如此老朽,太后仙玉之姿,我實在不敢冒犯。這樣吧,太后既然信得過,我就讓我的弟子去一趟。只是成於不成,短時間內是無法有結果的。還請太后多些耐心,稍等些時日。”

鄭太后柔聲道:“我自然是都聽大夫的。”

夏天快要過去了,秋天就要到來了。

在鳳凰臺下的各城該要交上賦稅了。每年的賦稅遠的,現在就要出發了。

但這些稅車還沒有到鳳凰臺已經有流言傳出:據說今年不交稅的城,不止那八個。

姜姬的公主城中得到的消息最快,因爲去年就有城不想自己跑,僱傭商隊的人,有的城甚至只付錢,讓商人把聖旨上要的谷糧、奴隸送到鳳凰臺來。

今年商人仍去這些城詢問是不是跟去年一樣?今年要不要“幫忙”?

卻被不止一座城回絕了。

有的城還公然對商人說,因爲朝陽公主亂政,他們決定不向皇帝交稅了。

不交糧了,也不交人了。

皇帝的稅賦大概可以分成四類,糧食和人,這兩樣是最多的,其次就是金銀,最末是奇珍異寶。

如果要排個輕重順序,對鳳凰臺來說,前兩樣是最重要的。因爲都是鳳凰臺不可能現變出來的東西。金銀還好說,一時半會沒有了不會有大事。

但是,人,壯年的男人和年輕的女人,卻不是鳳凰臺一地能產得出來的。

就像姜姬拼命的從外面買進奴隸一樣,她需要人來填充魯國,人也是資源的一種。男人可以當兵,可以種地,可以建城修路,可以有許多用處。女人可以生息繁衍。

鳳凰臺也一樣。

她也需要無數的人來填。

以前佔大頭的是花千降。

現在換成朝陽公主和陶家,也一樣需要這些人啊。他們都不會嫌自己手裡的人多。

另一個就是糧食。

鳳凰臺本身並不產糧。他需要無數的糧食來餵飽這個城中無數張口,還有城外的無數張口。

這個大頭,以前仍舊是花家佔了。

現在朝陽公主和陶然也盯着呢。

姜姬聽到這個消息之後,笑得說不出話來。

“這下他們可是搬着石頭砸自己的腳了!”

鳳凰臺下,陶家。

陶然一腳踢飛了眼前的臺案,案上的東西全都摔在了地上。

“好狗膽!!”

他手中捏着的是一封信,一封他本以爲與他交好,卻在信中說今年他們不交糧,也不交丁了。

“懼戰”

信中說得再多,罵再多朝陽公主,但真實的理由只有這一個詞。

他們看到了那八座城的下場。

他們擔心變成那八座城。

所以他們要把糧食存下來,給自己的軍隊吃。他們要把人也留下來,壯大自己的軍隊。

陶然氣得頭暈,但仍然感覺到一絲不祥。

他覺得,這封信不會是唯一一封。

這樣的城,也不會是唯一一個。

他有一點後悔,一點隱約的感覺。

——是他與朝陽公主相爭,才讓局勢變成這樣的嗎?

——讓天下人都看到,皇帝軟弱可欺。鳳凰臺上,人人爭權奪利。

第503章 新城第623章 你來不來?第710章 皇帝在哪裡?第416章 黃豆第385章 火坑第214章 遼城之主第622章 有太子了!第147章 戲戰第773章 諸侯王至第179章 鉺第324章 合圍第568章 反目第72章 爭風第95章 憂天第747章 指鹿爲馬第685章 朕的大刀已經飢渴難耐了!第651章 讓人傾倒的美人第160章 認母第630章 摘星宮的日常第692章第199章 商第761章 千斤博士第183章 着第608章 運氣來得太快第111章 尋機第237章 我命由我不由天第386章 春意第693章 養寇自重第113章 樊城第318章 賞賜第487章 善惡之別但第二章中,則細數了官衙當如何監查各家男女丁口的生死。第193章 作爲第391章 八姓重歸第102章 馮半壁第589章 怨婦花萬里第276章 又添了一點第724章 蒼海遺珠第254章 人心如弦第611章 人心異亦第785章 權-力第3章 優待第742章 英雄故事第785章 權-力第199章 商第312章 獻美第425章 愛第680章 習慣就好第407章 女神收稅第91章 八點半再更一章第28章 成熟第303章 分歧第143章 入第419章 鼠官第765章 明年第798章 聲聲聲……第513章 夢中的太子第458章 倒果爲因第651章 讓人傾倒的美人第750章 願奉公主爲帝第721章 以禮待人第540章 明年第543章 亂命第195章 野心第693章 養寇自重第536章 風起雲涌第502章 幼虎第504章 與君一晤,勝過人間無數第215章 商城第676章 新奇之人第614章 一人一個很公平吧第226章 鐵第763章 三觀差異第533章 殺-人第328章 福禍相依第68章 摘星宮第141章 封地第209章 雅逸公子第442章 路在何方?第109章 □□第587章 送上門來第341章 買命第801章 姜谷與馮氏第751章 魯王之計謀第550章 戰乎?第40章 棟樑第608章 運氣來得太快第476章 縱使當面不相識第743章 使者第794章 江南第519章 日常第592章 弟弟!我是你表哥!第561章 分燕第740章 趙國第600章 師出有名第239章 紅谷第275章 野心第598章 無人知曉第788章 心想事成第340章 豬隊友
第503章 新城第623章 你來不來?第710章 皇帝在哪裡?第416章 黃豆第385章 火坑第214章 遼城之主第622章 有太子了!第147章 戲戰第773章 諸侯王至第179章 鉺第324章 合圍第568章 反目第72章 爭風第95章 憂天第747章 指鹿爲馬第685章 朕的大刀已經飢渴難耐了!第651章 讓人傾倒的美人第160章 認母第630章 摘星宮的日常第692章第199章 商第761章 千斤博士第183章 着第608章 運氣來得太快第111章 尋機第237章 我命由我不由天第386章 春意第693章 養寇自重第113章 樊城第318章 賞賜第487章 善惡之別但第二章中,則細數了官衙當如何監查各家男女丁口的生死。第193章 作爲第391章 八姓重歸第102章 馮半壁第589章 怨婦花萬里第276章 又添了一點第724章 蒼海遺珠第254章 人心如弦第611章 人心異亦第785章 權-力第3章 優待第742章 英雄故事第785章 權-力第199章 商第312章 獻美第425章 愛第680章 習慣就好第407章 女神收稅第91章 八點半再更一章第28章 成熟第303章 分歧第143章 入第419章 鼠官第765章 明年第798章 聲聲聲……第513章 夢中的太子第458章 倒果爲因第651章 讓人傾倒的美人第750章 願奉公主爲帝第721章 以禮待人第540章 明年第543章 亂命第195章 野心第693章 養寇自重第536章 風起雲涌第502章 幼虎第504章 與君一晤,勝過人間無數第215章 商城第676章 新奇之人第614章 一人一個很公平吧第226章 鐵第763章 三觀差異第533章 殺-人第328章 福禍相依第68章 摘星宮第141章 封地第209章 雅逸公子第442章 路在何方?第109章 □□第587章 送上門來第341章 買命第801章 姜谷與馮氏第751章 魯王之計謀第550章 戰乎?第40章 棟樑第608章 運氣來得太快第476章 縱使當面不相識第743章 使者第794章 江南第519章 日常第592章 弟弟!我是你表哥!第561章 分燕第740章 趙國第600章 師出有名第239章 紅谷第275章 野心第598章 無人知曉第788章 心想事成第340章 豬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