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面對日寇的步步緊逼 (1)

一、日益嚴重的外患

1.南京,聽到了瀋陽的槍聲

自晚清以來,中國曆屆政府迭受列強的欺凌,蔣介石政權當然也不例外,處於列強環視之下,尤其是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便以滅亡中國爲其國策。

爲達到吞併滿蒙之目的,日軍不斷加強制造佔領中國東北的輿論,強調“滿蒙”是日本的生命線,叫囂武力解決滿蒙問題。頻繁變革人事,1931年8月,本莊繁就任關東軍司令官,由石原莞爾、板垣徵四郎等人在日本東京軍部中央機關組織了發動“事變”的秘密班子,籌集發動事變的經費。負責爆炸柳條湖鐵路的河本末爾中尉等得到了6萬元,土肥原賢二獲得了兩萬元,充作發動事變的活動經費。

九一八事變前,駐紮中國東北的日軍總兵力約1.05萬餘人,由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中將統率。中國方面,九一八事變之前,有步兵33個旅,騎兵10個旅,炮兵9個團,共計兵力26.8萬人,此外還有飛機282架,較之日本駐東北的兵力有絕對的優勢。

1931年9月18日的瀋陽,天氣異常晴朗,一派祥和平靜之勢,而對於駐東北的日本關東軍而言,則處於事變最後的準備階段。這天上午,負責爆破柳條湖段鐵路的河本末爾、野田耕夫、田村正三等人進行了最後的軍裝戰備檢查,炸軌時間定於當天晚上10時30分,打算炸翻由長春南下至10時40分到達瀋陽的火車,同時,由川島本率領的105名日軍部隊向文官屯南方向出動,至柳條湖爆破點約3公里的地方待命。

當天晚上10時20分左右,河本末爾率領關東軍所屬獨立守備隊駐柳條湖分遣隊的七八個人,在東北軍的軍營北大營約六七百米的柳條湖引爆了預先安放在鐵軌下的炸藥,只聽得驚天動地的一聲爆炸巨響,一段30多英時的鐵軌和幾塊枕木頓時變成碎塊直衝上天。令日軍震驚的是,在鐵軌被炸壞之後,南下的列車居然跳躍着搖搖晃晃地通過了,這可能是因爲那段鐵路是筆直的下坡路的緣故,不管怎麼說,這還是讓隱蔽在鐵路附近的河本等人長出了一口氣,畢竟自己的任務完成了。

按照原定計劃,炸燬柳條湖鐵路之後,河本末爾立即率隊直奔東北軍駐地的北大營,與之協同的是3公里開外的川島小分隊。與此同時,河本還向日軍駐瀋陽的特務機關及日本鐵路守備隊島本大隊誣告中隊突然炸燬鐵路,並向日軍攻擊。心領神會的島本立即命令駐瀋陽的小野中隊、駐高橋的第四中隊以及駐旅順的川上第二中隊迅速向柳條湖方向集結。也正是這個時候,川島已率領所屬日軍部隊向北大營的中國駐軍開炮射擊了,大約10時40分,駐東北的日本步兵第二十九聯隊也開始向瀋陽城攻擊,九一八事變爆發了。

河本末守率部直奔北大營,不久這羣虎狼之師便嗥叫着殺進了大本營,而第二十九步兵聯隊已經向奉天城內的中隊發動進攻之後,才向關東軍司令本莊繁報告,此時已是11時40分,距柳條湖鐵軌被炸已是1個多小時,而在這個時候,東北軍的北大營的東北角已被日軍佔領,瀋陽城已爲日軍圍困。

本莊繁接到來電之後,先是拒絕了石原提出的全面進攻瀋陽的主張,只同意駐瀋陽的日軍部隊集結在瀋陽。而石原則以關東軍司令部作戰科科長的資格,一再強求發動全面進攻,並且說服了參謀長三宅以及其他幾位參謀及高級幕僚,在這種情況下,本莊繁沉思片刻後說:“由本職負責,幹吧!”就這樣,全面進攻的命令下達了,邁出了全面侵華戰爭的第一步。接到命令的駐遼陽的日軍師團開始進攻瀋陽,獨立旅進攻鳳凰城,第六中隊進攻鞍山,第三騎兵旅進攻長春,駐旅順的炮兵團也隨即向瀋陽進發。

駐守瀋陽北大營的是東北軍獨立步兵第七旅,也是東北軍駐守瀋陽的惟一的一支正規部隊。由於指揮將領作戰目標不明確,以至在日軍逼近時,該旅官兵竟然不知所措,旅參謀長請示時任東北邊防軍參謀長榮致時得到的指示居然是不準抵抗,不準動,要大家把槍放回庫房,等着死,要七旅的官兵殺身成仁,爲國犧牲,並一再聲明,這是命令。19日凌晨2點左右,日軍突破營地,開始殘酷的大屠殺,而在此過程中只有少數官兵違背了“不抵抗”的命令,奪取了一些槍支進行了英勇的抵抗。大隊士兵撤退,而其他原地待命的士兵,要麼是被日軍活活刺死在牀上,要麼是在奔走中爲日軍槍殺。凌晨5時30分,日軍佔領了北大營。在這次戰鬥中,日軍死兩名,傷22名,而中隊死320多人,傷20餘人,軍隊營房爲日軍悉數燒燬。

在河本率部進攻北大營的同時,步兵二十九聯隊也在聯隊長平田幸弘大佐的指揮下,自瀋陽城東大營方向發起攻擊。而此時,聚集在省政府主席臧式毅公館裡的官員們還在紛爭不休。時任遼寧省警務處長兼瀋陽市公安局局長的黃顯聲曾在形勢日趨緊張的情況下向張學良作了詳細彙報,在得到張學良的默許後,立即着手對公安警察部隊進行了擴編和整頓,在事變爆發後成爲抵抗日軍的一支主力,這也是當時瀋陽惟一未執行不抵抗命令的隊伍。至19日午後,日軍完全佔領了東大營及瀋陽城大部。

在這次戰鬥中,日軍死亡7名,傷20餘人,中國方面僅大東營方向一戰,便犧牲巡警75名,陣亡士兵30餘名。就這樣,日軍輕而易舉地只用了一個晚上的時間就佔領了瀋陽。此後,日軍開始在佔領區重要路口設崗,任意屠殺居民,而東北當局的軍政、文化、財政等機關也悉數被日軍佔領,日軍憲兵更是隨意闖入民宅搜查武器和所謂的抗日分子。據戰後統計,僅9月18日短短一夜之間,瀋陽就損失了18億元之巨。

9月18日夜11時左右,駐守長春的日軍第三旅團旅團長長谷在接到瀋陽特務機關發出的關於九一八事變的電報之後,立即命令步兵第四聯隊做好戰鬥準備,在得知瀋陽方面日軍進攻十分順利的時候,便命令該聯隊的第二大隊向中國駐軍的炮兵營發動了突然襲擊。但是遭到了東北軍下級軍官和普通士兵的奮起抵抗,使日軍進攻受阻,迫使長谷不得不將第四聯隊的剩餘部隊投入戰鬥,中日雙方經過苦戰,最終日軍在19日中午佔領了南嶺陣地。午後,日軍佔領長春。

整個長春戰鬥中,由於長春的中國駐軍士兵和下級軍官的奮起抵抗,使日軍遭到重創。日軍棄屍將校3名,傷將校3名,死傷士兵共149名。日軍佔領長春之後,逐漸向吉林省其他地區及西北境方向發起瘋狂進攻。日軍在遼吉兩省得手之後,從10月中旬起,又發動了對黑龍江省的進攻。1937年2月5日,哈爾濱失陷,而東北的門戶錦州則在1月2日被日軍佔領。

九一八事變從柳條湖爆炸聲起,日軍在短短的4個月時間裡,攻城20座,略地千餘里,直至攻佔整個東北三省,使中華民族陷於空前未有的大災難之中。

2.不抵抗和二次下野

應該說,蔣介石對日本人侵略中國東北的野心早已洞悉,但他此時的主要注意力仍然放在鞏固南京中央政權上。爲此,他要不斷地面對地方軍閥的挑戰,更要不遺餘力地“圍剿”紅軍,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對日軍在東北軍事行動的反應和政策的選擇。既然無力應付日軍的入侵,似乎是隻能實行“不抵抗政策”,無力收復失地,只能寄希望於國際力量的斡旋。

當時主政東北的張學良對日本的侵略野心也是十分清楚的,並且曾說:“在我手裡不能有一根毫毛送給日本。”而日本方面則不斷給張學良施加壓力,並且利用“萬寶山事件”和“中村事件”製造戰爭藉口。面對日方的種種無理要求,張學良不予理睬。從8月下旬,日軍頻繁地在東北進行軍事調動和軍事演練,戰爭隨時有可能爆發。在這種情況下,張學良電告南京的蔣介石,請求對策。

8月16日,蔣介石回電張學良,明確指出:“無論日本軍隊以後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不予抵抗,力避衝突,吾兄萬勿逞一時之憤,置國家民族於不顧。”9月12日,蔣介石唯恐給張學良的電報說不明白,又特地邀請張學良到石家莊會晤。在專車上,蔣介石反覆叮囑張學良:“最近獲得可靠情報,日軍在東北馬上要動手,我們的力量不足,不能打。”

九一八事變之後,張學良接到蔣介石的密電:“瀋陽日軍行動可作爲地方事件,望力避衝突,以免事態擴大。一切對日交涉,聽候中央處理。”該日上午10時許,張學良在協和醫院對《大公報》的記者發表了談話,表示其本人已命令東北軍士兵,對於日軍的挑釁不得抵抗,並且說,9月18日晚上日軍大約300餘人偷襲北大營駐地,開槍進攻,東北軍沒有武裝,自然也就沒有抵抗。

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在9月19日下午獲悉了日軍在東北的行動,立即召開了緊急會議,商討對九一八事變的處置辦法。會議開到深夜,通過了三點決議:第一,由國民政府外交部對日提出抗議,向國際聯盟提出聲訴,並且通知美國;第二,立即通知在江西督戰的蔣介石,迅速返回南京主持大計;第三,電報規勸廣州非常會議,請其撤銷國民政府,來南京共赴國難。

9月21日,當時正在江西湖口的蔣介石,聞訊後立即從江西“剿匪”前線回到南京,召集在南京的國民黨軍政要員開會,商討九一八事變後的對策。會上,蔣介石一再主張對於日本的軍事行動實行退讓政策,主張“務須慎重,避免衝突”,強調應提交國際聯盟和簽訂非戰公約諸國,並且指出這個時候只有訴諸於公理,才能期望獲得公平的處理。

會議通過了四點決定:外交方面,設立特種外交委員會,作爲對付日本的決策機關;軍事方面,抽調部隊北上,加強北方的防禦力量,同時將進攻廣東的部隊,進剿紅軍的計劃全部停止;政治方面,由南京方面推出蔡元培、張繼、陳銘樞等人專程前往廣東,共同協商團結禦侮的辦法;民衆方面,由南京國民政府和國民黨中央黨部分別下發了《告全民書》,要求全體人民鎮定忍耐,努力團結,準備自衛,並且要相信國際聯盟會公正處斷。

9月22日,蔣介石在南京市國民黨黨部對部分國民黨黨員發表了演講,要求全體國民在國際聯盟做出公正裁決之前保持忍耐。他說:“此刻必須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對強權,以和平對野蠻,忍辱含憤,暫取逆來順受態度,以待國際公理之判決。”次日,蔣介石對張學良的代表說:“你們回去告訴漢卿,現在他一切要按我的決定,萬不可自作主張,千萬要忍辱負重,顧及全局。”

張學良聽了萬福麟、鮑文樾的彙報之後,決定遵照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依賴國聯裁決。但是由英法等國把持的國聯,雖然一再開會,做出了一紙又一紙的空頭決議,卻只是停留在“遺憾”、“警告”、“要求立即撤兵”、“避免事件擴大”等軟弱無力的外交辭令上,並沒有採取實際的軍事行動以制止日軍的侵略行動。

九一八事變之後,各地愛國工人和學生的抗日救亡示威、請願活動此起彼伏,不斷有大量的學生擁向南京進行請願。1931年9月28日,各地請願學生分別到南京國民政府、中央黨部、外交部進行示威和請願活動,要求南京國民政府收復失地,嚴懲親日派官員。蔣介石決定在中央軍校接見上海各大專學校請願學生團兩千餘人,他說學生請願雖是愛國表現,但政府勢必爲應付該事而分散精力,影響政治與外交的籌劃。他要求學生返校專心學習,如果願意到前線抗擊日軍者,也可以報名從軍。他明確表示自己也是要抗日的,並表示已調遣第一、二、三、四、十三等師北上了。

1931年10月12日,蔣介石在“國府紀念週致詞”中表示:“國聯這一次開會,一定能依照公道的主張,取得和平的路徑,使東亞和平,以致世界和平,不致爲日本一國所破壞。”他說:“我們更應相信國際有公約,人類有公道,我們要以和平的心理去遵守,以犧牲的精神去擁護。”這表明蔣介石直至此時仍把賭注押在國際聯盟身上。而全國人民抗日救亡的呼聲不斷高漲,國民黨內的衆多反蔣派系也乘機猛烈攻擊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1931年11月14日,蔣介石在國民黨第四次代表大會上表示決心北上,還下令自己的警衛軍北上,聲稱要親自去石家莊坐鎮。1931年11月24日,他在接見請願學生時表示:如果三個月之內不出兵,砍蔣某之頭以謝國人。請願的學生們第二天便在南京國民政府大門前懸掛一口大鐘,不斷敲打,以示催促。

第52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3)第12章 在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 (2)第71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6)第1章 鄉里少年初長成 (1)第68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3)第43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1)第52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3)第69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4)第28章 北伐和清黨 (6)第1章 鄉里少年初長成 (1)第56章 面對日寇的步步緊逼 (2)第65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6)第29章 北伐和清黨 (7)第36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6)第68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3)第57章 面對日寇的步步緊逼 (3)第62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3)第70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5)第45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3)第85章 成爲大國領袖 (3)第19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3)第53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4)第36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6)第51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2)第77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1)第44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2)第77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1)第52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3)第51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2)第78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2)第73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2)第46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4)第89章 爭取國際社會支持(1)第50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1)第18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2)第5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1)第21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5)第35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5)第67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2)第89章 爭取國際社會支持(1)第88章 成爲大國領袖 (6)第56章 面對日寇的步步緊逼 (2)第17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1)第63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4)第19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3)第60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1)第74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3)第32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2)第75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4)第88章 成爲大國領袖 (6)第71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6)第18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2)第14章 在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 (4)第23章 北伐和清黨 (1)第2章 鄉里少年初長成 (2)第87章 成爲大國領袖 (5)第47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5)第7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3)第89章 爭取國際社會支持(1)第78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2)第43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1)第76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5)第64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5)第9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5)第55章 面對日寇的步步緊逼 (1)第30章 北伐和清黨 (8)第82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6)第68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3)第80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4)第18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2)第2章 鄉里少年初長成 (2)第22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6)第85章 成爲大國領袖 (3)第60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1)第34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4)第30章 北伐和清黨 (8)第26章 北伐和清黨 (4)第29章 北伐和清黨 (7)第28章 北伐和清黨 (6)第45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3)第52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3)第70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5)第11章 在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 (1)第27章 北伐和清黨 (5)第60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1)第4章 鄉里少年初長成 (4)第36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6)第56章 面對日寇的步步緊逼 (2)第46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4)第65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6)第79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3)第38章 蕩平地方軍閥 (2)第6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2)第38章 蕩平地方軍閥 (2)第75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4)第34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4)第78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2)第60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1)第50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1)
第52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3)第12章 在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 (2)第71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6)第1章 鄉里少年初長成 (1)第68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3)第43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1)第52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3)第69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4)第28章 北伐和清黨 (6)第1章 鄉里少年初長成 (1)第56章 面對日寇的步步緊逼 (2)第65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6)第29章 北伐和清黨 (7)第36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6)第68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3)第57章 面對日寇的步步緊逼 (3)第62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3)第70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5)第45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3)第85章 成爲大國領袖 (3)第19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3)第53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4)第36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6)第51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2)第77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1)第44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2)第77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1)第52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3)第51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2)第78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2)第73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2)第46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4)第89章 爭取國際社會支持(1)第50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1)第18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2)第5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1)第21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5)第35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5)第67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2)第89章 爭取國際社會支持(1)第88章 成爲大國領袖 (6)第56章 面對日寇的步步緊逼 (2)第17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1)第63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4)第19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3)第60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1)第74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3)第32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2)第75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4)第88章 成爲大國領袖 (6)第71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6)第18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2)第14章 在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 (4)第23章 北伐和清黨 (1)第2章 鄉里少年初長成 (2)第87章 成爲大國領袖 (5)第47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5)第7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3)第89章 爭取國際社會支持(1)第78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2)第43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1)第76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5)第64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5)第9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5)第55章 面對日寇的步步緊逼 (1)第30章 北伐和清黨 (8)第82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6)第68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3)第80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4)第18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2)第2章 鄉里少年初長成 (2)第22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6)第85章 成爲大國領袖 (3)第60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1)第34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4)第30章 北伐和清黨 (8)第26章 北伐和清黨 (4)第29章 北伐和清黨 (7)第28章 北伐和清黨 (6)第45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3)第52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3)第70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5)第11章 在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 (1)第27章 北伐和清黨 (5)第60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1)第4章 鄉里少年初長成 (4)第36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6)第56章 面對日寇的步步緊逼 (2)第46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4)第65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6)第79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3)第38章 蕩平地方軍閥 (2)第6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2)第38章 蕩平地方軍閥 (2)第75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4)第34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4)第78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2)第60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1)第50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