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少年如惡虎

徐忱雖說紈絝,但在諸少年中他的身手不比徐心庵稍差,眼力自然也是不差的。

他反手將長棍抄接住,眯眼盯着徐懷,像毒蛇一般。

伏蟒槍他也練出彈蕩勁,當然能看出徐懷那一棍反抽的微妙處,知道棍頭借第二段彈蕩勁發力,以異常的角度微微曲彈過去數寸,啄擊到徐志肩頭絕不是錯覺。

徐懷年少在族學,經常是諸少年戲耍的對象,因此他跟隨到徐武江、蘇荻身邊後,即便隔三岔五也有機會回到玉皇嶺來,但也會避開北寨。

徐忱這兩年都沒有機會見到徐懷,沒想到這憨貨愚鈍如故,身手卻提升這般層次,看上去也遠比兩年前靈活得多。

當然,徐忱並不會因此畏懼就是了。

徐懷即便武藝提升極大,但在他眼裡卻依舊是個魯莽癡愚的笨貨。

臨敵對陣,要講究審時度勢,沒有一點心機,兇猛莽撞管什麼屁用?

不過,恰恰因爲如此,他纔不會逞匹夫之勇,接受徐懷的單挑。

上房徐的子弟,怎能逞匹夫之勇呢?

那還需要花錢糧養這麼多的莊客作甚?

徐忱往後退出一步,揮棍前指,厲聲叫道:“衆目睽睽之下,徐懷這笨貨行兇傷人!都給我上,打死打殘,一切干係都我來擔着!”

徐忱往日在獲鹿堂一呼百應,諸少年沒有誰敢忤逆他的心意;諸教習除了徐武磧之外,其他人也不被他放在眼裡。

不過,聽得他要衆人把徐懷往死裡打,大部分人都猶豫起來。

當然,也有十數少年唯徐忱馬首是瞻、唯命是從,他們心裡也恨徐懷折他們的面子。

看到徐忻三人折戟而歸,也都以爲他們是太過輕敵才失手,沒有生出畏懼之心,這會兒聽得徐忱號令,早將棍棒抄在手裡的十數人,便如虎狼一般揮棍搶上。

演武場旁的兵器架上,所放置的兵器都是給諸少年習武所用,怕有誤傷,以鈍頭棍棒以及木盾爲主,有幾把長刀也沒有開過刃,殺傷性不強。

徐武良在院牆外擔心徐懷會吃虧,這時候還能勉強按捺住沒有出手。

徐武坤卻按捺不住,連聲喝罵見徐忱、徐忻等人都沒有停手的意思,捋起袖子便要上前,一隻枯瘦的大手像鐵鉗般,從後面按住他的肩頭。

徐武坤轉頭見徐武磧站到他身邊,急道:“你還不制止他們亂搞。

徐武磧面無表情的盯着場,說道:“叫他這混帳傢伙吃點苦頭,你莫管!”

“可是……”

“沒什麼可是。”徐武磧無情說道。

聽徐忱號令而動,大多數是上房徐子弟。

這些少年不管資質如何,打小就弄槍舞棒,吃食又好,筋骨比下房徐的子弟健壯多了,並且年紀多在十五六七歲,正是氣血旺盛之時。

徐懷再強的自信,也不敢自以爲能當面接住十一二支長棍捅刺抽打。

徐懷長棍拖在身後,掉頭就跑。

“他到底是開些竅,沒有蠻幹,”

見徐懷還知道逃跑,徐武坤稍稍鬆了一口氣,但緊接着見徐懷都跑到演武場院門處,竟然沒有跑出去,卻貼着矮牆內側往演武場南面跑去,他跺腳朝徐懷急罵,

“你這憨貨,倒是往外跑啊,你怎麼又繞回來了?!徐武江這兩年都沒有教會你逃跑吧?”

徐懷哪裡是不會逃跑?

徐武磧等人從靖勝軍歸鄉,除了鄉兵秋訓以及統領莊客外,平時還輪流在獲鹿堂任教習,戰場之上的軍陣衝殺之法,也都揉入伏蟒拳及刀槍之中,傳授給族中少年。

要是這十數少年各持棍棒、牌盾以及無刃長刀,照着軍陣圍殺的規矩,分作兩隊從左右包抄過來,徐懷除了脫荒而逃,不會有其他選擇。

然而這十數少年自恃人多勢衆,又想在徐忱面前表現、爭功,人人爭先恐後打殺過來,哪裡想到以衆欺寡,對付一個他們平時絕看不上眼的憨貨、莽貨,還需要講究軍陣之法?

這當然就叫徐懷看到機會。

演武場當中空曠,但靠院牆還保留桑榆等樹木遮陰,諸多像練力的石骨碌、兵器架也都靠邊擺放。

最初就不打算聽徐忱招呼的十數少年都退到牆邊。

這些都是障礙物。

徐懷繞着牆走,很快就將十數少年拉散開。

僅有兩名腿長力足者緊跟在他的身後,一人舉長棍、一人舉狼牙棒朝他打殺過來。

徐懷將長棍當槍使,轉身蕩掃,先將左側那人長棍打偏到一側;繼而又以長棍當刀,任其拖地,他以背脊椎爲根,身形驟然側轉過來,身體鼓盪起強力的甩勁,以拖刀勢將落到身後側的長棍,朝所持狼牙棒那人重抽過去。

左右沒有他人牽制,僅從正面對攻,這諸少年哪有人會是徐懷的敵手?

長棍怒抽過來,當頭晃過殘影,風聲破嘯,那少年慌忙舉狼牙棒格擋。

除了徐武磧、徐武坤站在廊前外,這會兒又有多名教習以及莊客聞訊趕來,徐懷不可能大開殺戒,真將那人頭顱當作一截枯樹打成十瓣八瓣的碎片。

徐懷已經窺得舉重若輕的藏斂堂奧,他這一轉身拖刀重抽,看似出手凌厲如風雷,但將與狼牙棒相擊之時,徐懷渾身筋肉在背脊骨的帶動下振盪起來,長棍隨即像蟒身一樣微微顫晃起來,第二段彈蕩勁提前使出,以力卸力,便在微毫之時止於長棍抽打之勢。

徐懷腳下往後滯退半步,長棍下撇,身形矮蹲如跨馬背上,重抽瞬息間轉爲攢刺,便往那人胸口捅去;將他這兩個多月來苦練對筋骨的控制水準,徹底的展露出來。

而攢刺作爲伏蟒槍最基礎的槍勢,其實極難練成。

槍頭刺出需要有一股晃動震盪的勁蓄藏在槍首部位,槍刃之後像毒蟒突然蹦起晃動的三角毒頭一般,又快又狠的扎出,以更爲迅雷不及掩之勢抽回再扎。

所謂人如龍、槍如蟒的精義,在攢刺之中體現最淋漓盡致。

長棍沒有槍刃,徐懷也沒有殺人之意,然而連着三下重刺紮在胸口,這名平時以勇武自詡的少年就被直接打憋氣過去,後退數步,一屁股坐在地上,仰天往後倒去。

又是在這眨眼裡,被幹翻一人。

關鍵這人平時還顯得勇武過人,比徐忻都要強出一截,看他一招之下就被打得生死未知,後面追過來的諸少年都是一愣,心頭禁不住生出寒意來。

“操你大爺!要殺來殺!”

徐懷這時候再不後退,藉助這氣勢,大吼一聲,如猛虎下山般往散亂心慌的諸少年反殺過去。

江湖槍術,講究十步殺一人,一根長棍在手裡可能會舞出花來,但軍隊刀槍,講究的是一步殺一人。

徐懷跨步反殺,不但不快,甚至還相當的拖泥帶水,簡直就像在往前蹚着步子在走。

而他以持槍勢將長棍端於身前,有如毒蟒盯住一個個心生懼意的獵物,也沒有多餘花哨的動作,但以攢刺、格擋、撥打、抽劈最爲簡練的動作,與那些散亂慌張的少年接招。

徐懷出手絕對不快,但諸少年卻覺有頭惡虎朝他們噬來,即便慌亂間與之對敵,棍棒相交間傳來的勁力巨大,而徐懷每一勢簡單的槍棍都會藏有一兩個琢磨不定的微妙變化,令他們難以應付。

幾乎沒有一人能接得住徐懷三下,常常一兩下就被徐懷打落手裡的棍棒,然後再被打得痛叫慘嚎,狼奔豕突,完全忘卻徐武磧平時所教授的軍陣合殺|精髓。

“你看見沒有,徐懷所使是真正的伏蟒槍——蒼天有眼,他開竅了!”徐武坤激動的抓住徐武磧的臂膀,見他還是一副面無表情的樣子,恨不得將他的眼睛再扒大一些。

“狗屁伏蟒槍,僅是這羣廢物心有懼意、不敢與之對戰罷了!”徐武磧冷哼一聲,看不慣徐武坤太過激動,將他的手甩開來。

這也不能說徐氏年輕一代太差勁。

事實上,徐氏年輕一代,將伏蟒槍練到藏勁於槍層次的,除了徐忱、徐心庵之外,也有那麼幾人。

不過,這幾人年紀輕輕便習武有成,哪怕是下房徐出身,也多心高氣傲。

徐忱平時又目中無人,誰不順他意,說垮臉就垮臉,打罵跟隨他的人也有過幾次,心高氣傲之人哪個會湊到他身邊去?

徐懷今日過來,一開始就冷眼站到場邊旁觀的徐氏少年,就有幾個人槍法不錯,他們看到徐懷如惡虎撲食外,將徐忱身邊的狗腿子打得落花流水,也是暗暗吃驚。

他們卻不是看出徐懷先逃跑後反殺的微妙用心,畢竟徐懷錶現得太像走投無路不顧一切的莽打莽衝。

叫他們心驚的是徐懷這種狹路相逢的莽撞氣勢,令他們自疑,自己站在徐懷面前能接住招……

第一百九十九章 定策第一百四十一章 猜測第一百一十九章 敵去思功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鋒第一百七十五章 國公爺第九章 作戰方案第六十七章 搓紡第二百零五章 奪帝第一百五十五章 五路度支使第三十六章 金蟬脫殼計第一百三十二章 鑄鋒堂第九章 作戰方案第二百二十八章 投誠第九十二章 客遠不爲阻第二百三十五章 擅權第一百六十九章 進宮第二百四十六章 譯者布剌蠻第七十七章 大寇陳子簫第一百零七章 馳援第六十二章 氈衣第九十二章 拯救大兵第一百二十四章 府中第五十三章 偏師第一百五十七章 統兵第五十章 編軍第五十三章 疏影橫斜藏蹤第一百九十二章 老蛇第三十七章 進退第六十七章 斬將(二)第五十八章 風月交椅第四十章 道理自有他人述第八十三章 遺訓第二百三十六章 潁水第一百零八章 好氣第一百二十七章 人生幾多廝殺時第五十五章 鏖戰第九十八章 說客第四章 嶽海樓第二百三十八章 君臣第十章 去淮川第四十三章 飲宴第十五章 大營第一百五十九章 提前第一百二十章 相邀第一章 途中第八章 伸手不打笑臉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相見第七十五章 丈夫生世第一百零六章 夜離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山意圖第七十四章 史軫歸來第一百五十章 目標第一百七十章 誘餌第一百六十六章 潰兵第一百四十章 收穫第二百七十四章 優禮第七章 撤離第五十四章 相疑難相知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跡第二百六十四章 魏州第五十章 圍困第二百六十章 婚事第一百三十八章 郎君何事憂煩第一百四十二章 善意第一百三十六章 白袍第一百一十三章 入冬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策第九十九章 恐嚇第二百三十七章 襄江別第一百六十九章 先行第一百九十一章 秘策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義第一百一十三章 沁水河谷第一百一十八章 權宜之論第一百四十八章 恢河第八十五章 老槐舊事第二十二章 軍使請上座第一百四十一章 猜測第六十六章 斬將第六十三章 羊毛第八十二章 不甘第八十三章 鏊戰第四十四章 請守第二百一十二章 密詔第二百二十五章 進城第一百二十五章信使第一章 七寸第四十六章 山雨欲來第十三章 辭行第九十章 說服第二百零五章 奪帝第二百三十九章 追擊第二百一十二章 密詔第八十一章 風亂新寇至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目第十四章 敵至第一百四十五章 將行第七章 撤離第一百六十章 奪營第七十九章 司戶城
第一百九十九章 定策第一百四十一章 猜測第一百一十九章 敵去思功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鋒第一百七十五章 國公爺第九章 作戰方案第六十七章 搓紡第二百零五章 奪帝第一百五十五章 五路度支使第三十六章 金蟬脫殼計第一百三十二章 鑄鋒堂第九章 作戰方案第二百二十八章 投誠第九十二章 客遠不爲阻第二百三十五章 擅權第一百六十九章 進宮第二百四十六章 譯者布剌蠻第七十七章 大寇陳子簫第一百零七章 馳援第六十二章 氈衣第九十二章 拯救大兵第一百二十四章 府中第五十三章 偏師第一百五十七章 統兵第五十章 編軍第五十三章 疏影橫斜藏蹤第一百九十二章 老蛇第三十七章 進退第六十七章 斬將(二)第五十八章 風月交椅第四十章 道理自有他人述第八十三章 遺訓第二百三十六章 潁水第一百零八章 好氣第一百二十七章 人生幾多廝殺時第五十五章 鏖戰第九十八章 說客第四章 嶽海樓第二百三十八章 君臣第十章 去淮川第四十三章 飲宴第十五章 大營第一百五十九章 提前第一百二十章 相邀第一章 途中第八章 伸手不打笑臉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相見第七十五章 丈夫生世第一百零六章 夜離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山意圖第七十四章 史軫歸來第一百五十章 目標第一百七十章 誘餌第一百六十六章 潰兵第一百四十章 收穫第二百七十四章 優禮第七章 撤離第五十四章 相疑難相知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跡第二百六十四章 魏州第五十章 圍困第二百六十章 婚事第一百三十八章 郎君何事憂煩第一百四十二章 善意第一百三十六章 白袍第一百一十三章 入冬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策第九十九章 恐嚇第二百三十七章 襄江別第一百六十九章 先行第一百九十一章 秘策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義第一百一十三章 沁水河谷第一百一十八章 權宜之論第一百四十八章 恢河第八十五章 老槐舊事第二十二章 軍使請上座第一百四十一章 猜測第六十六章 斬將第六十三章 羊毛第八十二章 不甘第八十三章 鏊戰第四十四章 請守第二百一十二章 密詔第二百二十五章 進城第一百二十五章信使第一章 七寸第四十六章 山雨欲來第十三章 辭行第九十章 說服第二百零五章 奪帝第二百三十九章 追擊第二百一十二章 密詔第八十一章 風亂新寇至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目第十四章 敵至第一百四十五章 將行第七章 撤離第一百六十章 奪營第七十九章 司戶城